登陆注册
18078300000002

第2章 柏林西区

瓦尔特·本雅明的全名是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nflies Benjamin)。他在1892年7月15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商人家庭。在德国,本雅明是犹太人专有的姓氏。

从18世纪后期始,一些先进的犹太人开始走出封闭的犹太人居住区——“格托”,呼吸到欧洲文化的新鲜空气。19世纪,许多德国犹太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德国社会。早在1812年,普鲁士首相哈登贝格颁布《关于犹太人公民地位的法令》,宣布:“凡在我国居住,并持有入籍证、护照和特许证的犹太人及其家庭,应视为本国人和普鲁士国家的公民。”他们可以获得与基督徒相同的公民权,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犹太人中的社会同化与文化同化也迅速进展。19世纪上半期德国中上层犹太人中间的哈斯卡拉(启蒙运动)导致许多人脱离犹太教,皈依基督教。他们把改变宗教信仰当成是进入欧洲文明和欧洲社会的一张入场券。著名诗人海涅改宗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事件。

本雅明的父系家族很久以前就来到莱茵地区经商。他的祖母布鲁涅拉·梅耶尔(Brunella Meyer)与诗人海涅是同一母系的姑表兄妹。本雅明的祖父母都是在哈斯卡拉的浪潮中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本雅明的父亲埃米尔·本雅明(Emil Benjamin)生于1866年,在巴黎度过青少年时代。

本雅明的母亲保莉妮·舍恩弗利斯(Pauline Schonflies)出身于东普鲁士一个经营谷物和牲畜的商人家庭。她姊妹4人。另外还有一个兄弟阿瑟·舍恩弗利斯(Arthur Schonflies),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

本雅明的父母两家都是在1871年以后移居柏林的。两家成为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埃米尔·本雅明和保莉妮·舍恩弗利斯在1891年结婚,居住在柏林西部的格仑瓦尔德街区。这是一个富人区。

瓦尔特·本雅明是长子。他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格奥尔格(Georg)和一个小九岁的妹妹朵拉(Dora)。格奥尔格后来成为一名医生,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热忱地在柏林工人区服务,1942年死于纳粹集中营。格奥尔格的妻子希尔德(Hilde)被本雅明称作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姑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法西斯统治期间,她幸免于难。战后,她曾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司法部长,对纳粹分子进行清算。朵拉长大后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终身未婚。战争期间,她从巴黎逃到瑞士。1946年病故于苏黎世。

在本雅明家里,没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宗教只剩下了形式。一方面,母亲因袭传统,带着孩子参加庆祝犹太新年的聚会。另一方面,圣诞节时家里也摆放着圣诞树。但是,如本雅明后来解释的,从他的祖父母起,他们实际上把圣诞节看成是“国家节日”。

本雅明上学前曾和几个富人家的孩子一起接受过私人教育。1902年,他10岁时进入位于萨维尼广场的恺撒·腓特烈学校。3年后,父母又把他转到位于图林根的一所乡间寄宿学校——豪宾达学校。1907年,他又转回到恺撒·腓特烈学校。1912年,20岁的本雅明从该校毕业。

本雅明的少年时代正值德意志帝国鼎盛时期。1871年,德国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德意志帝国在欧洲中部赫然崛起。在赶超英、法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指导下,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初,德国已将英、法抛在后面,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本雅明少年时代目睹了柏林开始向现代化大都市的急速转变。城市在扩大,并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电话是在本雅明出生的那一年问世的,很快就进入了他的家庭。

德国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胜利。这种民族主义是在英、法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挑战下产生的,借助普鲁士容克军国主义,终于扬眉吐气。因此,在德国,现代化的合理主义与普鲁士传统的等级制、军国主义以及宗教伦理等权威制度结合起来,笼罩着社会。在本雅明眼中,柏林旧式的建筑就像是这些旧制度的象征,构成了他少年时代的社会氛围。

本雅明在40岁时回首往事,写下《柏林记事》。但这部篇幅不长的回忆录并不是传统的自传体,而是描述青少年时代所认识的柏林,以空间为线索展开的往事回忆。本雅明声称,他多年来就想在地图上标示自己生活的轨迹。这部作品是以本雅明3岁时由保姆带领上街开始认识柏林写起,顺序描述了居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所、学校、剧场以及本雅明后来参加的“青年运动”的聚会地点、与朋友聚会的咖啡馆等,并记述了自己在这些空间的体验。

对于这种写法,本雅明做了说明。他认为,回忆的意识流绝不会按照时间的流程回溯,因此,“回忆不应该采用叙事的方式,更不能采用记录报道的方式,而应该采用最严格的史诗的(epic)和狂诗的(rhapsodic)方式”。“回忆录,即便充分展开,也并不总是等同于自传。这些回忆确实不是自传,即使我在这里仅仅是谈在柏林的岁月。因为自传必须涉及时间,涉及前后关联,构成生活的连续流程。而我在这里谈论的是空间、片刻和片断。”

本雅明承认,这种写法是受到一些作家有关巴黎的描写的启发。他特别喜欢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曾对朋友说:“我一直确信他(指普鲁斯特)的哲学视角与我极其相近。每当我读他写的东西时,我就感到我们心灵相通。”

本雅明在另一篇文章中论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时也指出:“我们知道,普鲁斯特在其著作中描述的不是实际发生的生活,而是一个有过这种生活的人对这种生活的记忆……对于回忆往事的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经历了什么,而是对他的记忆的编织。”这些见解同样适用于本雅明自己的回忆。

无疑,《柏林记事》是本雅明40岁时思想和情绪的一个反映,但作为一部回忆录,它也向我们展示了本雅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并且透露了他青少年时代精神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柏林记事》用片片断断的回忆造成了一种距离感。这不仅是与遥远时光的距离感,而且也表现了作者从小对环境的疏离感。

本雅明声称,自己是“在孤独的游戏中长大的”。幼小的本雅明是一个被保姆和母亲带入柏林这个“霍亨佐伦时代的迷宫”的游逛者。直到大学期间,他始终有一种“在城市面前的无力感”。他跟随母亲上街时,总是保持半步距离。“我的动作习惯看上去比我实际更缓慢、更笨拙、更愚蠢,这种动作习惯就起源于这种在街上行走。”

本雅明童年时对柏林这个城市没有家园感。他把这归因于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柏林人。

本雅明对童年时代家庭生活的回忆包含复杂的心理,既有对富家子弟衣食无虞和欢乐生活的怀旧,又表现出冲出犹太市民资产阶级环境的围城的强烈愿望。

在本雅明如梦如烟的回忆里,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19世纪末的柏林呈现着一派安谧祥和景象。冬天,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溜冰者在公园湖面上飞梭旋转。夏天,网球场则成为青春的场所。在公园湖畔,牙牙学语的儿童玩耍沙土,年轻的保姆们坐在附近的长凳上读着小说,老年孤身男人手拿着报纸,混迹在那些轻浮的姑娘中间。

在写《柏林记事》时,本雅明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他承认:“他的童年被封闭在他所生活的区里——旧西区或者说是新西区。这里居住着他被宣布为其中一员的阶级。这个阶级自鸣得意,态度傲慢。结果这个区变得类似于租住的格托。总之,他局限于这个富人区,而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至于穷人,对于他这一代的富家子弟来说,他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在另一篇回忆中甚至把居住的房子说成是“早就为我准备的陵墓”。

本雅明把自己家庭划定为“富有的中产阶级”。他写道,他只知道“父母很富有”,但是始终不知道确切的经济收入情况。他推测,家庭财政不仅对他这个长子保密,恐怕母亲也不知其详。他说:“在犹太人家庭里通常都是这样。当然,许多基督教家庭也是如此。”

幼时的本雅明过着优裕的生活。他还记得家里有许多银制餐具。有时他和弟弟一起随母亲上街逛商店。鞋帽衣服都分别在固定的老字号店铺购买。采购结束时,母亲给他们兄弟的犒劳,是在一家固定的店铺要一杯热腾腾的奶油巧克力。

每年夏天,除了偶尔的夏季旅行外,全家都到离家不远的别墅去住。最初是到波茨坦,后来到新巴贝尔斯堡。

本雅明有时到外祖母家去玩。外祖母有一所宽大的住宅,里面有12~14个房间。本雅明从小爱好收藏明信片,“这种收藏的主要贡献者是我的外祖母”。寡居的外祖母喜爱旅游。本雅明说:“几乎很难想象她这样一个老妇人是如何漂洋过海和骑骆驼远游的。”外祖母寄回的明信片激起本雅明对旅游的向往和迷恋。他说:“我从外祖母那里继承了两件事:喜爱送礼和喜爱旅游。”

本雅明不能理解甚至厌恶父亲所从事的资本主义商业活动。他认为:“尽管有由于出身和社会价值导致的一系列约束,我的父亲骨子里拥有作为一个大商人的企业家气质。”父亲原来是列普克艺术品拍卖行的合伙人之一。由于某些令人不快的原因,父亲撤出股份,转向投资活动。他既从事股票投机,也投资于其他实业,包括在柏林和家乡的食品、酿酒等行业。他从此在家里进行交易活动。在幼小的本雅明心中,资本主义商业界有两种不同的形象:一种是随母亲购物时接触到的形象,另一种是父亲在饭桌上和打电话时的言谈话语使他想象的那种“陌生的和稍微有些凶险的形象”。他说:“我怀疑,这(父亲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令人快乐的行业。”

在本雅明的回忆里,商业活动也把父亲变成两面人。平时,父亲待人温文尔雅,但是当父亲用电话进行交易活动时则露出一副暴戾嘴脸。本雅明在根据《柏林记事》改写的《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中对此做了更形象的描述:“我的父亲与官僚机构发生分歧是常有的事,更不必说他对申诉部门发出的威胁和谩骂。但是,他真正的亢奋时刻是摇电话机柄。他会连续几分钟做这件事,以至达到忘我的程度。此时,他的手就像是屈服于酒色的托钵僧。但是,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确信,在这种时候,接线员会受到电击般的威胁,作为对他拖延的惩罚。”

虽然本雅明没有直接谈及父亲对子女的态度,但是在回忆大学期间的“青年运动”时说,他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是批判资产阶级家庭中家长对待孩子的粗暴。这可能也暗指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亲的压抑。

学校是本雅明第一次独自面对的社会机制。他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充满了批判。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带有军国主义特点。恺撒·腓特烈学校尤其如此。在本雅明看来,它是以军队为模式,把学生当囚犯。他进入学校后,觉得自己“无可挽回地陷入这一空间的权力之下”,被一种“我必须成为一个军人”的无形要求所控制和折磨。他在描述这座学校的陈旧建筑时说:“在我的记忆中,对教室的确切情况几乎已经毫无印象,除了那些监狱的象征:结霜的窗户和门上方做工粗糙的木刻装饰物。”

本雅明厌恶学校的纪律。学校在低年级仍然实行旧式纪律——“鞭笞,调换座位和关禁闭”。本雅明说,在学校期间,这种纪律产生的恐怖从未从他心中消失。他也讨厌一年4次交给家长的成绩报告。他尤其反感打断学习的各种活动:到乡村郊游、竞赛,特别是每年柏林地区举行的校际竞赛。后者是“在囚徒基础上决定最佳团队”。本雅明从小动作迟缓,在这些活动中力不从心。他说:“我从来不属于这种学校团队。”

本雅明从小就萌生一种对人群的恐惧。学校生活加强了他的这种心理。他描述自己在学校里上楼梯时的感觉:“在上楼梯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靴子和小腿,我的耳朵里只有上百只脚的擦地声,我经常被这种人群的拥挤所震撼。这时,就好像随着母亲在城市的行人中一样,孤独在我看来似乎是人的唯一适当的状态。”

“学校的整个气氛是压缩凝固的。”本雅明感到很难适应。他在描述学校的礼堂时说:“在这里(指礼堂),和在其他几个地方一样,我在自己的记忆中只找到一些完全固定的词语、表述和句子……它们给我留下的是那种大集体与我个人的冲突的印记。”

本雅明感到“忧郁和压抑”。他说:“自从离开(恺撒·腓特烈学校)后,我再也没想回去过。”

当本雅明用阶级观点回顾时,他承认,幼年时对社会分裂的认识是模糊的。他谈到儿时过圣诞节的情景时写道:“圣诞节来了。在这个资产阶级儿童眼中,它同时也把他的城市分成两个强大的阵营。但这里不存在被剥削者及其统治者之间不可协调的对立的真正阵营……圣诞节来了,它把儿童分成两种人:一些孩子在波茨坦广场的货摊前跑来跑去,另一些孩子则在家里奉献自己的玩偶和家禽,卖给同龄的孩子。圣诞节来了,与之俱来的是一个庞大的、陌生的物品世界。”

当本雅明的性意识萌发后,他对妓女产生了色情幻想。由此他也开始面对社会的不幸和犯罪。他概括说:“无疑,第一次跨越自己阶级门槛的意识,也包含了几乎无法控制的想在街上公开勾搭妓女的想法。但是,这里跨越的不仅是社会界限,而且是地理界限,因为整个街道网络都在妓女的引领下而洞开。”

至此,我们看到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极度反感学校生活、陷入青春期苦闷与烦恼之中的少年形象。

同类推荐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热门推荐
  •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本书记述1989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生动的历程。
  • 网游之崛起新世界

    网游之崛起新世界

    3流学校毕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结果开黑坑了老板被炒鱿鱼,新世界来临幸运获得游戏仓,3分靠运气7分靠打拼,穷八代逆袭成为富一代,开创新的世界,一切由我主宰。泡妞神技!游戏赚钱技巧!副本攻略!最强套路!掌握自己命运,走向人生巅峰。~心戒最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 修真概念

    修真概念

    那个大陆是这样,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美女,没有YY,只有修真。和尚不念经,道士不打坐,武学宗师不收徒。一部通天书的出现,让人们知道成仙还有捷径,从此刀光剑影不是传说,飞檐走壁也如家常便饭。正派道义,只是纸上传说。君子之言,犹如猪狗放屁。修真还怎么修,世人陷入了一个新的迷茫时期,先人有奇书,《飘渺之旅》《诛仙》《修真世界》《星辰变》这类修真奇书,还有修炼的开拓者《斗破苍穹》《神墓》这类之士。这可是这些已经难以满足,世人的修炼之心,修真陷入了新的迷茫时期……
  • 三国大幻想

    三国大幻想

    曹操的木遁,马超的无限剑制,周瑜的烛龙!吕布的须佐能乎,郭嘉的尘遁,赵云的飞雷神!周泰的崩山裂地斩,太史慈的伤心小箭,王越的天外飞仙!这一切,都在李青来到三国后得以实现!此时李青无语泪苍天:“为什么,为什么我当初看这些作品时这么不仔细!”曹昂手持变身器:“天尊,您让一让先。卡面莱达,便新!”李青手执幻想天尊系统,魔改三国!本书要一爽到底!
  • 客颜卿

    客颜卿

    客颜卿:不愿倾国倾城,只愿倾得一人心。不要万里江山,只求执子之手。欢迎来到客颜卿,这里可饮酒,可品茗,可住宿,可闲聊,可听书。
  • 末世迹

    末世迹

    ******************************************************我们的时代说到底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悲剧性地对待它大灾大难已经发生我们身处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造新的小小生息之地培育新的小小希望这是相当艰难的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现成坦途不过我们却绕道而行或爬过障碍我们总得活下去不管天塌下多少******************************************************
  • 破茧而出的疼痛

    破茧而出的疼痛

    关掉手机,你最想念的人是谁?终于你不再出现在我的梦里,而我也不会再去试图想念曾经丢失在碎梦中的人。“沈皓,你不许再想她了。”当黑夜在心尖漫漫成了一道很深很深的伤口,我意识到,我输了。“沈皓,你还想她吧?很想,很想,很想……对吗?”失意未尽的重逢,我却想起他就地老天荒。不知道如今的她,是否仍旧单身一人?
  • 遁天之刑

    遁天之刑

    自幼遭受世人冷眼、嘲讽,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梦想成为终极格斗王,站在大陆的最顶峰,主角因此而奋斗。岩峰体内神秘的力量初次觉醒,被人发现带进杀手组织,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憎恶世间一切,摒弃软弱、良知,舍命生死特训,寻找自然之道。生命的意义、朋友的羁绊,迷离的身世,帮助他翻越了一座座高山。势力的追杀,组织的背叛,天下间哪还有他藏身之地,勇闯通天阁,称霸试练塔,寻找匠宫天。妖族横行,手握神兵,横枪战天下,诛杀妖皇,报血仇,遁逃天地刑罚。
  • 战车娘

    战车娘

    二十一世纪白毛子的游戏公司——明克斯航天局(wargming)的网络游戏“坦克世界”经过长年发展,于是衍生出了流行于世界的体育竞技活动——战车娘!“战车娘”这个词汇代表着美丽娴熟、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女性,所以少女们,一起投身于这伟大的体育竞技活动中来吧!出身于战车娘世家的可爱的男孩子柏秋利对战车娘十分向往,但可惜他只是可爱的男孩子,但性别无法阻止他对战车娘的热爱!PS:观看本书之前请先自毁三观。
  • 英雄崛起时代

    英雄崛起时代

    他,生来就被遗弃,却又意外成为一个小家族的继承人,肩负保护家族的责任,一次次奇遇让他从底层攀上高峰,爱最好的女人,交最棒的朋友,练最强的功法,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成为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