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84900000005

第5章 英国两党制(3)

第二,美国的两大党不存在阶级基础上的差异,两党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只不过是各代表不同的集团而已。而英国的两党制则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保守党代表地主、贵族,后来是大、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工党则是工人运动的产物,是工人阶级政党。

第三,英国的两大党存在着明确的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而美国的两大党并不明确存在这种关系。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在大选时获议席最多的政党执政,从理论上讲,选民是挑选政党,而不是个人。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其领袖自然成为政府首相,负责组织内阁,内阁成员一般都是本党重要人物;与此同时,在大选中获次多数议席的政党便自然成为“女王陛下的反对党”,反对党以领袖为首组成“影子内阁”,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在下议院中,执政党与反对党的界线非常明确。而美国则不同。美国是总统制,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分开进行。在总统选举时,选民挑选的是总统候选人,而不是政党,尽管总统候选人是由两大党推举出来的。从理论上讲,哪个党的候选人被选上了总统,该党便成为执政党,但是另一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党。因为其一,总统所属的党在国会选举中并不一定获胜,有时名义上的执政党在国会中反而是少数党;其二,总统在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时,并不只是任命本党人员,有时根据需要也任命一些在野党的人员。由此可见,美国的两大党只是构成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未构成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英国的两党制更具有典型性。

第四,英国政党的活动具有连续性,而美国政党的活动则缺乏连续性。英国的两大党都具有健全、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组织,有相对稳定的党纲、党章,有严格的纪律,所以两党的活动都有持久的连续性。每次大选之后,各政党便开始为下次大选作准备。在两次大选之间,它们的活动并不会停顿,而是继续进行各自的宣传活动,如召开会议、举办周末和夏季学校、组织地方力量参加地方选举或补缺选举,保持与议员或内阁的接触等。尽管这些活动不如大选时的竞选活动那么紧张,但却是始终在进行着。可以说英国的政党始终存在、无处不在,到处都可以听到政党的声音。而美国韵两大党则组织松散、纪律松驰,除大选年活动一次外,其余时间则很少有活动。两大党都明确地宣称,它们就是选举的组织,两党的组织形式也服从“一切为了竞选”这一原则:两党都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每次竞选的政纲;两党都没有固定的党员,凡在选举中投票赞成某个党的候选人的选民,就算是该党的普通党员;在某种意义上,两党甚至都算不上是全国性政党,而只不过是各州和地方政党组织的松散联盟,它们每4年集合一次,集合的目的就是各自提出一位总统候选人,各自通过一个竞选政纲,以便联合起来竞选。

第五,美国两党制中存在着跨党派别,而英国的两大党则界线明确。美国两大党内部都存在着很多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派别。由于美国总统选举中实行选举人制度和各州胜者得全票的原则,因此,资产阶级内各集团为了争夺对联邦政府的控制权就纵横捭阖,结成竞选联盟,便于夺得尽可能多的州的选举人票。这样,同一个派别往往在两大党中都插上一手,两大党也注意兼收并蓄,容纳各派。而在英国,由于两大党都有严格的纪律,不允许本党成员参加其他党的活动,因此不可能形成跨党派别。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的两党制才真正是两大政党的活动和竞争,更具有典型性。

第六,英国两大党在选择政党领袖时重视其政策主张和领导能力,而不重视其个人的权威。对领袖来说,最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带领全体党员夺取大选的胜利。丘吉尔曾明确指出,保守党对其领袖的忠诚是巨大的,但要是他不再有用,必定被罢免。亚瑟·贝尔弗和爱德华。希思两人就是3次大选失败的牺牲品;而1940年丘吉尔受命组织战时联合政府也正是由于他独到的反战政策,才使大家原谅了他早先(1903年)的叛党行动。1975年撒切尔夫人当上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还是由于她的不同于战后以来历届政府的主张而获胜。就工党来说,其领袖的竞争、产生也以鲜明的政策主张为主,而不是个人人品的较量,80年代初,迈克尔?富特当上工党领袖就是受党内左翼的拥戴,在他之前,工党领袖一直是温和派占上风。总的说来,英国政党领袖的成熟和经验之丰富,大体上有一定的制度保证和规定,一般都要在议会中服务过10—20年。而美国则不同,政党在选择自己的总统候选人时往往是看他本人的威望。如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总统前还不知自己应该加入哪个党。而且,被推举出的总统候选人并不一定是本党的领袖,尽管如果该总统候选人当上了总统就使该党成了所谓执政党。

§§§第三节 英国保守党和工党阶级基础比较

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工党取代自由党而成为两党,制中轮流执政的一个党之后,英国的两党制便具有了浓厚的阶级色彩。尽管本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两大党在阶级基础上的差别仍是存在着的。

一、两大党阶级基础的差别

保、工两党阶级基础的差别可以从党的起源、党员队伍、选民、财政来源、政策和理论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是党的起源。党的起源和历史是反映该党阶级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工党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时英国工人运动的产物,是工会和一些社会主义组织缔造了它。它产生后便成了英国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而保守党则起源于英国议会中的一个派别,是议会中激进与保守两派斗争的产物。在保守党的前身——托利党形成时(17世纪80年代),它是代表保守势力土地贵族的利益,而它的竞争对手——辉格党则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到了l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土地贵族的力量变得相对弱小。这时,议会必然地越来越关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作为议会两党中的一党——托利—一保守党也必然地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资产阶级,向资产阶级靠拢,否则它就无法在议会中立足,更不可能在议会斗争中战胜对手。一直到现在,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保守党人同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及一些财团有着密切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非正式的;相比之下,工党则同工会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工会无疑是工人的群众性组织,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其次是党员队伍。党员队伍的构成更能体现党的阶级基础。保、工两党党员队伍的构成特点有着明显的对照。对两党来说,议会中的党员都是党员队伍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后座议员。从历史传统看,议会中的保守党人多数来自于英国社会的中上等级。因此,他们本来就是有地位、有权势的人,议员的身份并没有使他们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改善。他们普遍地有着高贵的出身、良好的教育,并被人们所注意。而工党人士,虽然也不乏有和保守党人同样出身的人,但绝大多数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工党议员都出身卑微。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努力使自己成了名流,而且有的人还养成了在工会运动中发号施令的习惯,但这不是主流,也不具有典型性。直到本世纪70年代中叶,在衡量、比较两党个人党员的差别时,上述的那种鲜明对照仍然清晰可见。英国著名政党问题研究专家杰克·布兰德在1992年出版的著作《英国议会政党》中写道:“甚至在今天,当一般的工党党员受过更好教育并且在甚至同自己的领导人的争辩中非常自信地持着自己的观点时,他们的保守党对手无疑地都有更好的职业和教育背景。”“一般保守党后座议员的社会出身和先前的职业仍然明显地高于一般工党后座议员。”“在目前的议会中,73.1%的保守党议员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而工党议员只有57.6%。更有意义的是,有62.7%保守党议员毕业于条件优越的私立中学,而工党议员只有12.7%。” 总之,尽管目前保守党党员中出身卑微的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工党中这种人相应减少,两党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仍然有很大差别。

第三是选民。选民的倾向性也可以反映出政党的阶级基础。一般情况下,在选举中,尤其是大选中,某个人把选票投给某个党就表明此人支持该党。两党比较起来,保守党的选票主要是来自于富人,而工党则更多地得到穷人的支持。比如,在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保守党仅能吸引三分之一的工人阶级选民,而有四分之三的中产阶级选民支持保守党。1970年大选中,选民构成定势仍然如此,有79%的中间等级,59%的中下等级,35%的熟练工人和33%的非熟练工人及社会福利依赖者把选票投给了保守党。到了1983年大选时,上述的选民构成定势仍无大的变化。有69%的中上等级的选民投保守党的票,而只有7%的人投了工党的票。相反,在不熟练工人中,有47%投了工党的票,只有30%支持保守党。

选民的倾向从两党力量的地域差别上也能体现出来。保守党所得选票绝大多数来自比较富裕的英格兰东部和南部,而相对落后的苏格兰地区和穷人较集中的伦敦市区则是工党的天下。

第四是党的财政来源。从哪里得到财政资助也能体现政党的阶级基础。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把钱资助给他所不支持的政党。在获取财政资助的方式和渠道上,英国议会两党也形成了鲜明对照。工党主要依靠工会的资助。例如,据1953年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在党的年会上的报告,到1952年底,工党共收入30万镑,其中12.6万镑来自于工会缴纳的党费,只有2.7万镑是来自于各选区党组织的党费。而保守党的财政来源则与工党大不相同。在1948年以前,保守党仅仅从几百个富人那里得到资助,而且在财政事务上采用秘密的政策。关于党的中央总部在财政支出、收入、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选区党组织官员、议员、议员候选人和普通党员都一无所知,而且也毫不相干。弗烈德·伍尔顿勋爵(二战时出任保守党的食品大臣,后成为保守党的核心人物之一并领导主持了保守党的财政制度改革)在1947年的保守党年会上警告说:保守党不、应该只是富人的党,党不能仅仅满足于从有钱人中吸纳议员候选人。1948年,保守党在财政制度上作出重大改革,规定:任何人在向选区党组织捐款时每年最多不得超过25镑;议员每年不得超过50镑。固然,这一改革对保守党有重大意义,它使党的群众基础有了极大的扩大。但是,两大党在财政来源上的差异仍是很明显的。工党对选区党组织每个党员的认捐额规定了一个最低限,1953年是6先令(1先令=1/20镑),1993年是15镑,确实有困难者可交5镑。而保守党却对认捐额规定了最高限。奇怪得很,在当今世界,极少有政治组织拒绝其支持者多给它钱的。

第五是党的政策。更能体现政党阶级基础和倾向性的是政策。尽管我们很难在工党政府的政策和保守党政府的政策之间截然划出一条线,因为任何一个党上台执政都必然照顾到全体选民的利益,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找出这两种政策的不同倾向性来。没人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是工党而不是保守党二战后在英国建立起了福利制度。很难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党在1945年上台它会干出工党所干的事情来。尽管保守党在50—60年的几次执政期间继承了工党的政策,但是到了70年代,福利政策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遇到麻烦时,是保守党比工党更快地放弃了这些政策。在英国,如果你同任阿一个比较关心政治的人讨论税收问题时,你都会被告知:每一个政府都要向国民征税,但是保守党政府总是向全民征税,而工党政府则主要是向富人征税。可见工党是尽可能地杀富济贫,而保守党则是极力维护富人的利益。

最后是党的理论。最能直接而又明确地反映党的阶级基础和立场的是党的理论。保守党的理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保守主义也不是铁板一块式的统一体。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的保守主义流派迄今为止都是在坚持着伯克的信条,以伯克的思想为基础。特别是象迪斯雷里这样的议会政治家所建立的流派。伯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如果变革有必要的话。那必须是逐步的、缓慢的和渐进的。而工党的费边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理论虽然也主张逐步的、渐进式的变革,但却同保守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党的改良主义的前提是对现存制度的批判,认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改变,但不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逐步改良。而保守主义的渐近式的变革的前提是对现存制度的承认,认为现存社会制度是合理的,要尽力维护它,变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要极力让这种变革对统治阶级利益的损害达到最低限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说英国两大议会政党的阶级基础是不同的:保守党的阶级基础曾经是土地贵族,后是大资产阶级,而现在则是垄断资产阶级;而历史上的工党,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自5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性质都在发生变化,由工人阶级政党向劳动群众联盟的党演变。而英国工党的这一演变过程却比它的兄弟党缓慢的多。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中间阶级变得十分庞大,而传统意义上的两大对抗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则相对缩小。因此,政治舞台上对立的两党为了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争取选民,都在努力调整政策,向中间阶级靠拢。但是无论如何,英国两大党阶级基础的差异是抹不掉的。在英国公众的心目中,保守主义的保守党是社会右翼势力的代表,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党则是代表了左翼,而中间地带则是自由民主党的势力范围。这种划分也给上面的结论提供了旁证。

二、两大党的关系不是敌对而是竞争关系

尽管英国两大党的阶级基础不同,但是英国的两党制从根本上说不是敌对性的政治制度,而是一种竞争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纠偏的制度。这突出地表现在两党在主要政策和立法上的趋同上。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同,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则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环境而言,一个是在私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另一个则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只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本书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诱发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探讨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解析现阶段俄罗斯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正义一元论

    正义一元论

    缺乏决断的法治是在制造谎言。世界需要在在场性中落实超越性。为此,一种成功的司法制度,它至少包含诸多层次的一元性。首先是法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国家必须选择相对适应自己民情民风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其次,司法正义应该成为这个国家主权决断的底线与最终标准。再次,法律条款必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在形式逻辑上互相矛盾,形成多样性标准,以致形成丛林法则。最后,必须建立确保包括弱势个体在内的所有人的自由权利的程序正义体系。
  •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陈独秀、叶剑英、陈毅、罗荣桓等高层领导人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
热门推荐
  • 风凉半夏

    风凉半夏

    支离破碎的青春,那忘不掉的年华里那种忘不掉的心情。
  • 有一种动物叫做龙

    有一种动物叫做龙

    为什么十二生肖中其他十一种动物都有,唯独没有龙?为什么古人对龙的描写都大同小异?莫非龙,真的存在?
  • 美丽新生活

    美丽新生活

    当人生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时,你会选择做什么?和家人在一起,体会逝去的亲情?重新寻找一份爱情,享受甜蜜?带着对未来的预知,创造一片新天地?还是又做一回失败的自己?这里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精彩的文字,带你和主人公一起从贫瘠的黄土高原出发,畅游九十年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发展之路。
  • 魔掌王

    魔掌王

    十年修行,刘江龙被迫下山,探秘帝陵,追寻远古传承;武道之巅,碧血化龙,他于国术顶峰,打破桎梏,凭一双魔掌,镇压山河
  •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从原始社会的货贝到信用卡、从金融的创新者到恐龙般大而无情的财阀大亨、从郁金香陷阱到次贷危机……本书以“钱”“人”“事”为主线,将缤纷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金融学的神秘面纱。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金融学的魅力。
  • 腹黑殿下的雪神公主

    腹黑殿下的雪神公主

    她,天上的雪神,不小心落入四十一世纪,最惨的还是还落在了一个血腥的场面,那就是两大黑道殿下PK的地方。从此她的人生就处于不安宁之中。一个腹黑邪魅,一个腹黑霸道,谁才是她的幸福。她失去的记忆又是什么?一个一个的妖怪美男出现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千年前的他又是谁?
  • 借我一寸微光

    借我一寸微光

    嫁入豪门的小雨妈妈,受到重男轻女的思维迫害。在小雨刚出生不久,就遭遇了背叛和抛弃。她带着小雨辗转漂泊。小雨渐渐长大。妈妈也遇到了一个男人,并决定跟他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妈妈带着小雨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但那个落魄的男人经常的打骂妈妈与小雨。就在她觉得命运只剩下黑暗与痛苦的时候。提琴少年安承夜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并成了她唯一的依靠。然而,安承夜却在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离开了这个城市。十六岁的时候,继父对她伸出了恶魔般的手。小雨侥幸逃脱。从此离家,再也没有回去。一个人在大城市开始了流浪。在这个城市里,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小雨在这里再次遇到了安承夜,然而此时,一切早已改变。
  • 屠神帝尊

    屠神帝尊

    文掌古今,武贯苍穹,八荒六合,唯我不败!尹风羽重生之后开启了另类的征程。在他之前没有天子,在他之后无人敢称天子!执掌封神榜,头顶东皇塔,手握噬神枪,身穿仙金甲!这是一段不一样的装逼人生!少年!当年我装逼打脸的时候,你……只是一只蝌蚪!!屠神帝尊书友群:欢迎加入屠神卫书友群,群号码:491764908
  • 九生缘花开彼岸时

    九生缘花开彼岸时

    他战火逢生,直到那一刻,便懂得了珍惜。他武圣扬名天下,玄功镇海四方,论修为,万年神王皆不能自封,论灵力,天下修士皆甘拜,吾为天下仙侠似肝胆,九转昆仑逆乾坤。他就是——琅月轩。
  • 黑盘

    黑盘

    有着接近金丹实力的他,本该属于学院内强者的存在,本该有着无数的敬仰与赞美,可为何他却遭到了另一番的对待,无数的谩骂与耻辱。究竟在他的心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至此他故意的隐藏实力。故事发生在现代化的都市里,修真者,魔法师,兽人战士,还有一大群强悍的怪兽群忽然降临在这个星球上,改变了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他们与原著居民共存着,经过了百年的时间,整个世界掀起了修炼的狂潮。这个故事没有传统的思维,有的只是作者苦思冥想的修炼阶段,三大段落的修炼,各不矛盾,有着一些科学依据,有着一些个人幻想,情节故事庞大,越到后面越是精彩。希望大家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