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000000001

第1章 导论:比较思维中的现代视角(1)

现代化,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为复杂的过程。在中国现代史上,新儒家与现代化浪潮的遭遇是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其不可等闲视之,原由恐不仅是新儒家心声实为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某种凝聚性表征,更深一层的理由在新儒家们大多有着自己较富超越性的反思与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力图拿出自己的一套“方案”,尽管我们所说的方案多为一种思想方案。

因而,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视角,是个饶有趣味而又颇费心力的话题。新儒家的现代视角,并非全然由“全盘西化”一语而激起,然而确切地说,新儒家的所有人物,无不从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思维中获得了自己的“现代”视角,这在第一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与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身上尤其突出;进入到各位新儒家的思想深处,让我们大感惊异的是,很难用一种话语来概括他们的共同性,或许这本来就缘于他们的思想魅力乃源于他们的思想个性。若要抓住其唯一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深究了中西思想的内涵,而且都试图这一比较中作出自己的“现代思想方案”,找出一条不废中国古代思想精髓的现代出路。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的困境,无疑是个两难悖论。这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汉学家艾恺在描述现代新儒家梁漱溟的评传《最后的儒家》中,要用这样一个显眼的副标题——“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如何理解这个“两难”,及新儒家们如何应对他们所理解的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恰好构成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话题,这个话题当然离不开中西思想比较与新儒家们的现代视角。

一、

我们仍要从梁漱溟开始。即便在第一代新儒家人物中,梁漱溟也算得上高明通达的儒者;他本人就极为崇仰通达高明之人,因而他不仅不排斥现代进化论,也不排斥马克思主义。在与艾恺的对谈中,他说:“高明的人通达无碍。所以像是宋儒吧,就有点排佛,排斥道家,在我看就是不够通达。通达的人呢,无碍,没有滞碍,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通。有碍,是你自己在那里给自己设了妨碍,原来是可以不必的,高明人他就超出来了。宋儒像朱子他们,朱熹他们,有不少儒者都排佛呀,排道家呀。”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5页。梁漱溟自认是一个乐观的文化论者,正是站在这一立场上,我们可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我是乐观的,我觉得那个马克思主义很好,它比那个空想的社会主义高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9页。

梁漱溟进一步向艾恺解释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叫科学的社会主义,是因为它持有一套客观发展的逻辑。正如艾恺在《最后的儒家》中所指出:“梁漱溟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总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梁漱溟是赞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美]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梁漱溟坚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要通过社会主义来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美]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梁漱溟与艾恺就现代化问题也有深入的对谈,正如梁氏对自己的定位:是个乐观派。故当梁氏问起艾恺什么是现代化时,艾恺说:现代化是一种使人类失去他们本性的过程;还说现代化带来的是使人的善良本性逐渐消失。梁漱溟当即说道:“如果是带来,已经不是今天的事情了,带来很久了。可是尽管受到一定破坏,但是还是有没有破坏的地方。就是这些点将来有变动,也不一定就叫破坏。”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9页。当然,梁漱溟同时也承认现代化带来的危机,要通过国家从教育入手来加以关注。而对现代科学,他则格外赞赏:“实验的科学是一定要试验,一定要实验室,一定要出来考察,要做许多的实践,”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39页。他宣称自己很喜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爱因斯坦不把时空分开是对宇宙观真有所悟。这充分看出,梁漱溟确实是一个重实际而又不空谈理论的儒者;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他的一套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而艾恺也正是基于传统儒家知行合一的原则来评价梁漱溟的:“他不同于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坐而论道’;他总是思考着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一百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美]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文版序言。

而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梁漱溟的现代观,则首先要从他的“宇宙生命”观入手:“说宇宙大生命者,是说生命通乎宇宙万有而为一体也。”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51页。而在这个不断进化的大生命体中,“人类生命是宇宙大生命从低级生物发展出来的顶峰。”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6页。可见,梁漱溟已然相信宇宙大生命到人类生命是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当然,对梁漱溟而言,进入到精神的进化即“心”的进化,才有了实质性的“道德”意义:

从生物进化史看去,总是心随身而发展的,身先而心后,有其身而后有其心。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7页。

他深心发问道:“敢问道德之真如何?”“德者,得也;有得乎道,是谓道德;而‘道’则正指宇宙生命本性而说。”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6页。可见梁氏的这一道德观内在地关联着他的宇宙生命观。必须看到的是,梁漱溟正是立于进化的现代观立场上,才断然说:“科学的社会主义家马克思、恩格斯资藉于科学论据以阐发其理想主张,不高谈道德而道德自在其中。‘因为在理论方面,它使伦理学的观点从属于因果性的原则’。”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8页。这似乎也使他的宇宙生命观也有了几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色彩:“万象差别不善观其通,固然不可;翻转来,泯没其差别又何尝可以行?这就是要唯物辩证主义的宇宙观。宇宙从无机而有机,而生物,而动物,而人类……总在发展变化着;发展变化是起于内在矛盾的,其间由量变而达质变——亦称突变或云飞跃——便显见出由低升高的许多阶段区别来。阶段大小不等,而涵小于大;区别则从量到质,通而不同。宇宙发展愈到后来,其发展愈以昭著,愈以迅速,前后悬绝不可同语。”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125—126页。这已是用量变、质变的现代唯物主义辩证观来认识宇宙生命的发展了;此外,梁漱溟不但能够接受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论”,更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柏格森的自由创化论。梁漱溟也极为强调人类心灵的自由发展,他坚信人是生物界中争取得最大活动自由者,而在他看来,所谓自由活动就是其活动非所预定者。这种典型的现代基础上的人心自由进化观,导致他得出结论说:“人类实已超出生物甚远,而有其无限之可能;因之,其问题亦无限。因而不能把人类活动,历史发展,限定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上。若把人类活动,历史发展,限定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上,那简直是笑话!他不晓得人类历史愈到后来,或人类文化愈高,便愈远于其生物性。”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作为一个现代儒者,能有此种追求“非限定性”的“无限可能”的自由发展,是极其深刻而富有远见的。

可以预言,无论历史的走向如何,梁漱溟进化、自由的现代观思想印迹是不会磨灭的。尽管上个世纪他已被人们视为文化守成论者,甚至是最为逼近中国传统的儒者;然而在现代新儒家人物中,若论观念的先进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也能诚心悦服,非梁漱溟何人可属之?艾恺写下《最后的儒家》,仅就此书名而言,亦可见出其感叹之深意。为了印证他所仰慕的这位“最后的儒家”,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不远千里从美国特来华专访了梁先生,从而有了这本《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更让我们亲切地听见了这位长者的真实心声。艾恺在此书的序言中如此对梁漱溟作了个总体评价:“就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序,第4页。

同类推荐
  •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方天血界

    方天血界

    世界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规则是盒子的六个面。我们无路可逃。我们渴望自由!战!哪怕是死!为了……自!由!
  •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本书讲述了一个马来西亚人的生平故事。该书作者由一个华人商贩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现代企业家的经过,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角度说,象征着马来西亚在过去的80年里,从一个封建殖民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的成功历程。
  •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一个一事无成,年过30的普通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拥有异能的戒指,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王朝,他的时代,坐拥天下美女,武艺超群,为共和国的安定团结,攘外安内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 美男集结号:无悔年华

    美男集结号:无悔年华

    真人秀节目《美男集结号》,吹响美男集结号,楚天晴为了复仇,为了躲避追杀,女扮男装参加节目,遇见了林枫默……
  • 无畏铁拳

    无畏铁拳

    王三只想做个安静的逗比。安静的写诗,安静的打拳。可是他的对手们却联合起来反对他,他们说王三的诗令人做呕,影响了他们的状态。他们说王三的人品太怪,影响了他们的心态。王三不理解,他的诗分明远超雪莱和泰戈尔,他的人品既正直又善良,为何还有人反对他,不爱他。
  • 重铸巅峰

    重铸巅峰

    他曾经站在这座大陆的巅峰,被誉为洪武大陆的神话。在获得虚空大陆一神秘功法的同时,却不幸被最信任的人毁掉了一切。灵魂不灭的他,成为了一个小家族的私生子。面对新生,他要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重铸巅峰时刻的辉煌。
  • 传统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传统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全职猎人——爱莉有个好爸爸

    全职猎人——爱莉有个好爸爸

    也许我爱他沉默时的冷酷,也许我爱他推理时的睿智,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喜欢他。也许?这就是父女?
  • 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新旧对比与条文解释

    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新旧对比与条文解释

    《企业所得税法》是一部较为专业的法律,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该法,必须同时具备财政税收、财务会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书在新旧税法比较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背景,解读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重要条款,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具体影响,以帮助各界人士了解和掌握新《企业所得税法》。
  • 换个方法做人

    换个方法做人

    本书从心气儿、面孔、态度、关系、环境、手段、策略、心态、思路9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入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力求全面地给那些为人处世感到吃力费劲的人以正确、巧妙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