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000000043

第43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观——以哈贝马斯为主要线索(3)

哈氏在其最新出版的有关“商谈”理论的著作中,相当深入地围绕社会、政治、制度特别是法律探讨了商谈伦理的话题。这一新的转向使他试图将“法律理论的思考和社会理论的思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概念。”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页。作为极强的普遍主义主题,在哈氏看来,商谈伦理引入了一种可普遍化原则,而且这种普遍性延伸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视景之外,正是由于这点,才能确立一种能够超越特殊文化传统的相互性视野,从而建立一种“交互主体性”,而在此基础上达成的理解性,才能造就最终的理想之公共理性。哈氏从“商谈实践”的人类交往最基本面出发,似乎确能把握日常世界的道德事实,而非像罗尔斯那样从确立“原初状态”的概念出发,但能否把握其真正的公正性仍是一个大问题,而这却是罗尔斯考虑的最基本点。因而哈氏的这一理论,最终仍要依靠“程序的正义”来确保正义原则及其规范的普遍化,法律与道德的内存联结原是如此的紧密,它是“作为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社会媒介的法律”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页。看来,商谈伦理也不得不依赖于强大的社会中介秩序的有力支撑——法律、法治与体制性规范。可见哈氏对罗尔斯的深化,一方面显示了他对“交往”理论本身的合理性延伸,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法治社会中“商谈伦理”存在的必要性所进行的一种理论建构。

下面这段话,极其恰切而又深刻地体现了哈氏是如何以商谈论切入政治的法律取向的:“根据其商谈论理解,人民主权原则的意义是一切政治权力都来自公民的交往权力。对政治统治的行使,要以法律为取向、并且用法律来获得合法性——这些法律就是公民自己在一个商谈地构成的意见形成和意志形成过程中制定的。如果把这种实践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这种实践的合法性来自一种应该确保合理地处理政治问题的民主程序。”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07-208页。哈氏所宣称的一切政治权力都来自公民的交往权力,无非是要借此强调公民商谈的民主程序之重要意义。这明显是在张扬一种“制度道德”,是人文价值极有意义的现代转向,我国伦理学家何怀宏也清楚地看到这点:“政治必须在根基处与道德有一种联系,无论权力还是义务都须有一种道德理性的根据才算牢靠,然而,却不能以道德去代替政治,尤不能以个人德性代替政治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个人德性来观察政治,恰恰是使我们追溯到制度本身的伦理原则和根据的一个途径,因为,有时正是个人德性掩盖了制度道德。”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无论如何,“制度道德”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价值取向,这是不必赘述的。

当荷内思问他:什么是交往理性?它是如何考虑当代社会结构阐释的?哈贝马斯如此回答说:

正如我说的,我正试图创立理解语言和交往的标准思想内容。这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仅暗示我们理解话语行为的意义,而且也暗示了互相理解是产生于有关事实、标准、经验等交往中的参与者之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进入经验,而且应该通过在观众面前富有意味的自我展示来揭示它,如果经验被认为只是属于个人的话)。

这里,我们发现交往合理性概念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认识主体与事件的或事实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一个行为社会世界中,处于互动中的实践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第三,一个成熟而痛苦的主体(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与其自身的内在本质、自身的主体性、他者的主体性的关系。从参与者者的角度来分析交往过程,这三个层面便呈现出来了。然而,这些应该被发扬的生活世界却躲在每一位交往参与者的背后,并为解决知性问题提供办法。社会群体的成员们都正常地享受生活世界。在交往中,在认识过程中,生活世界只存在于独特的、前反省的背景假设、背景接受和背景关系的形式中。一旦我们企图一步步地占据生活世界,它就会在我们眼前奇怪地融化、消失。生活世界与交往过程关系中的作用就像是为那些已经清晰表达的事物提供资源。但是,一旦背景知识进入交往表达,它就变成了明确的知识,因而也就成了受批判的主体,它无疑也就失去了生活世界结构所拥有的特征;背景特征令人难以置信的消逝了。包亚明主编:《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58页。

交往过程中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哈氏强调得丝毫不过分;因为它本身具有社会结构的性质。这多少有点像当代中国人喜欢说的“潜规则”,问题就在潜规则往往大于桌面上的正式的规则与制度;因此,一个社会的运行有时候是由这种潜规则决定的。可见,哈氏倡导“法律共同体”何其重要。从“交往”视角看,哈贝马斯法律秩序作如此理解:“我对合法的法律秩序的意义重构是从下述前提开始的:任何一个群体,如果要把自己建设成一个由自由而平等的成员构成的法律共同体,就必须作出一个原初决定。为了合法地通过成文法调节他们的生活,他们进入一种共同的实践为自己制定一部宪法。制定宪法实践的意义在于共同探求并确定参与者必须互相承认为公平和有效的权利。”可见这个共同依赖的原初决定本身就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哈氏紧接着说:“这种实践要依靠两个先决条件:以成文法作为有约束力的调节规则;以话语原则作为理性的审慎协商和决策的指导原则。这两种形式要素的结合与互相渗透必须足以建立制定和运用合法的法律的程序。”哈贝马斯:《关于《事实与价值》》,见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然而就这两个先决条件也须依赖于交往共同体中话语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连先决条件也是有形式限制的。所以哈氏以其锐利而长远的目光透见了:“对先决条件的这种形式限制特别适用于现代世界观、文化生活方式和利益立场的多元主义。……其意义已经把卢梭—康德关于自愿结合的公民(他们是自由而平等的)自我立法的思想作为其学理内核了。”哈贝马斯:《关于《事实与价值》》,见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257页。至此,我们才清楚地看到了这其中所谓“自愿结合”、“自我立法”的文化内涵了。由此,我们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哈氏在与学者对话时要以十分坚定的口吻说:“以米德和涂尔干为基点,为了日益增强反省的世界观,为了个性化的延续过程,为了普遍道德和法律体制的出现,我试图通过把交往行为从制度的严寒区域分离和解放出来,从而发展一种进化观。”包亚明主编:《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这里不仅再次强调普遍道德与法律体制的重要性,更极有胆识地指出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将交往行为理论发展为一种新进化观。而笔者在这里想强调指出的则在他的这一新进化观的社会、文化学意义,事实上,哈氏在其中实质性地倡导了一种“日益增强反省的世界观”,而且这是以米德和涂尔干这两位文化学、社会学大师为基础的。笔者深以为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据此,笔者愿以哈贝马斯持守“政治文化整合力量”的一段话作为这章的结尾:

每一个政治共同体都必须依靠一种共同的政治文化的整合力量,否则它就会分崩离析。这是一个社会学命题。……只有在共同的伦理基础上我们才能就正义的概念达成一致。……对于一个具有普遍主义意向的正义概念的所有解释都必然是从人们自己的善的概念的语境内部开始的。哈贝马斯:《关于《事实与价值》》,见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传统与现代的贯通,现代与未来的贯通,其中必有涵括价值取向的文化整合力量。读哈氏此段话,我们若能反省儒家关于“善”的文化语境何以能绵延不息,便能若有所悟。而读者如能以哈氏的这段话为基础,再联系前面所论,当能充分理解我在下面的几章中为什么要以儒家思想中几个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命题为内容。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热门推荐
  • 汉血

    汉血

    马踏匈奴,封狼居胥!远征西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民族所有荣耀和尊严都伴随着“黄巾之乱”“董卓乱政”被彻底埋葬。当三国的门阀豪强们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伐的时候,他们或许只看见站在高处手握生杀的权利。所有的英雄故事、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皇图霸业……几乎耗光了汉民族的精血!建立晋朝的武帝司马炎,他在窃喜获得天下的同时,北方的胡人睁开了阴森的眼眸露出了残暴的獠牙!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段被刻意隐藏起来的历史……友情提示:【两部全本保证】——求收藏、求投票、求关注!
  • 国民老公1加1

    国民老公1加1

    男友劈腿,一夜宿醉,她不经意间睡了相识长达二十年的竹马——叶故深!叶故深=钱权颜!他是叱咤两道的叶氏继承人,清冷禁欲,却偏偏对她食髓知味,宠她入骨。“只要你点头,明天民政局领证,后天盛大婚礼,我名下所有房产车产全部都归你所有。”“可是我真的不爱你,我一直都只把你当做哥哥!”不爱?一句话泯灭他所有的自尊!!失去理智的男人化身饿狼,禁锢着她双手,发狠的占有,夜夜笙箫!!“沈泛,这辈子,就算你不爱我的人,我也要你爱上我的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王的生涯

    兵王的生涯

    清南大学,下午放学。学生们三三两两的从学校门口出去,一辆宝马靠边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留着长发的青年,人长得很俊,露出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手里捧着一大束玫瑰花,似乎在等心爱女朋友或像是像心仪的女友表白。很多女生被这一幕所吸引。
  • 灭世沉浮

    灭世沉浮

    屠尽苍生者为枭,号令天下者为雄。要么有号令天下的权势,要么有屠尽苍生的实力。这是红尘中的追逐,末世上的宗旨。风若潇潇,命自飘摇,浮沉不定,恩怨纠冥。众生苦短,奔若长生,岁月横空,泯灭诸情。莫念一笑泯恩仇,吾战便战天战地,尔等,不过红尘一瓣。勿忘经年薄水情,吾爱则至生至死,伊人,才是心中明柳。我是楚辰,我万世不灭,这是意志。我爱永恒,这是真情!
  • 绝色花魁戏阎罗:柔情似雪
  • 那年初夏,墙角的蔷薇

    那年初夏,墙角的蔷薇

    异能者保护协会?!听起来这么爆炸的名字,没想到会跟自己扯上关系,命中注定的邂逅,伴随着契约的缔结,向未知的命运,出发!
  • 谁的情人

    谁的情人

    一觉醒来,温柔的王子变成了大灰狼,唯美浪漫的爱情不过是一个骗局,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是当情妇住豪宅,还是宁愿选择失去一切?看80后甜美校花如何选择爱情与人生……
  • 小小新娘十八岁

    小小新娘十八岁

    天使的外表,小魔女的心灵,这是她最佳的写照。她爬啊爬,好不容易爬过了鬼门关,却爬进了豪门,成了大少奶奶!“总裁,有一个小女孩找你!”“她是我太太!”汗~~~“纤如,你已经眼睛眨都不眨盯着唐教授看了两个小时了!!!”“我看我老公,关你什么事!!!”全班绝倒……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青春有些浅浅的痛

    青春有些浅浅的痛

    大学,我们青春的一部分,少男少女们抽丝剥茧般地蜕变,由稚嫩到成熟,只是一个过程。而爱情,就是催化剂。顾浅浅第一次见简哲,只因他的一句话,就讨厌他。而恰恰相反,简哲第一次见她,就缠上她。“我拜托你离我远点好么?”顾浅浅无奈的对着前面挡路的人说,“不好。这是我的人身自由,你没有资格限制。”简哲耸耸肩,毫不在意的回答。后来,事情竟变成这样:“简哲,你要是再不过来,我就自己走了。”某女不怀好意的说道,“那你就走吧,和我说什么?”某男傲娇的回答,只是几秒之后,某男态度180°大转弯,一边跑一边抱怨地喊道:“你还真走啊,哎你等我一会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