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000000005

第5章 梁漱溟:人类生命的进化与社会机体的发达(1)

无论历史的走向如何,梁漱溟(1893—1988)一生留下思想印迹是不会磨灭的。尽管上个世纪他已被人们视为文化守成论者,甚至是最为逼近中国传统的儒者;然而在现代新儒家人物中,若论观念的先进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诚心悦服,非梁漱溟何人可属之?艾恺写下《最后的儒家》,仅就此书名而言,亦可见出其感叹之深意。为了印证他所仰慕的这位“最后的儒家”,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不远千里从美国特来华专访了梁先生,从而有了这本《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更让我们亲切地听见了这位长者的真实心声。艾恺在此书的序言中如此对梁漱溟作了个总体评价:“就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序,第4页。梁漱溟一生的心血思虑都聚焦于两个问题上,这就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诚如艾恺所言:“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美]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第3页。

一、生命体的进化

受现代进化观的影响,梁漱溟极为看重人类生命的特殊性,他在其晚年写下的《人心与人生》中,专门辟出一章节来谈“人类生命之特殊”。在他看来:

人类生命是宇宙大生命从低级生物发展出来的顶峰。

发展前进不已者今唯人类耳。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16页。

他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若大的生命体。而从生物的进化史来看,从生物的出现一直到人类社会的出现乃至进化,此一脉相续而来,都是这个若大生命体无止境的创造而已。换言之,一切生物,不过都是这个大生命体的自然表现而已。所以他的结论是:“说宇宙大生命者,是说生命通乎宇宙万有而为一体也。”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页。但,梁漱溟想着重说的并不在此,而是要揭示出人类生命之特殊性。他极为睿智地说道:“生命发展至此,人类乃与现存一切物类根本不同。现存物类陷入本能生活中,整个生命沦为两大问题的一种方法手段,一种机械工具,寝失其生命本性,与宇宙大生命不免有隔。而唯人类则上承生物进化以来之形势,而不拘拘于两大问题,得继续发扬生命本性,至今奋进未已,巍然为宇宙大生命之顶峰。”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页。陷于本能必失其生命本性,而这个“本性”,在梁漱溟那里乃极为重要的与宇宙相通的前提,失去本性意味着与宇宙大生命体有隔而不通。梁漱溟深信:“生命本性则趋向乎通。生物进化即从局向通而发展,亦即向于灵活主动而不断地争取。”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页。这一强调:生物进化即是从局向通而发展,实质上是强调:“唯人类生命根本不同,只见其进未见其止,其通灵之高度谁得而限定之耶。”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页。这是高度夸赞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而这一独特性恰似使进化如有目的有计划地前进。如其所说:“生物进化初非有目的有计划地前进,第从其一贯争取灵活若不容已之势而观之,恰似有个方向耳。然在进程中始终未曾迷失方向者亦唯脊椎动物有人类出现之一脉。其他物种所以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正不妨说是种种歧误之先后纷出。”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究其实,所谓“通”、所谓“灵活”、所谓“不隔”、所谓“恰似有目的有计划”等等,无非是在预示着“心”的进化之出现。因而,梁漱溟讲生命体的进化,最终仍落实在心的进化上了。不过,他仍愿以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明“心”的出现:“从生物进化史看去,总是心随身而发展的,身先而心后,有其身而后有其心。”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对深信辩证法的他来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渐次量变而有突然质变。依重理智于后天之人心出现,正是一绝大突变,其特征在人心之能静,在其有自觉于衷。”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须知,对梁漱溟来说,心的进化表征了生命体进化的一个最高峰。他的结论是:

如我所见,所谓生物进化原只进化得个心。……自极低等之生物以至人类,从心之作用极微极弱而之极著极强,于是吾人可以了解心之为心为何如一物。《梁漱溟全集》,第七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80—982

基于此,他干脆断言:“心与生命同义;又不妨说:一切含生莫不有心。”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他洞见了“心”的生活就是一种精神生活,而精神离不开物质,恰如心离不开身。梁漱溟说道:“心是灵活向上的。人心要缘人身乃可得见是必然的;但从人身上得有人心充分表见出来,却只是可能而非必然。现成的只此身,人心不是现成可以坐享的。此即是说:心寻常容易陷于身中而失其灵活向上。”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18页。这就逻辑地引出了道德生活。因为“人或向上或堕落,大有可以进退伸缩者在。此其所以然就在身心两极之分化。人之一言一动乃至一念之萌,皆来自身心无数次往复之间。头脑心思大大发达了的人类,自是应当心主乎其身的,但事情却不必然。往往心从身动,心若无可见者。必若心主乎此身,身从心而活动,乃见其为向上前进;反之,心不自主而役于此身,那便是退堕了。”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显然,对梁漱溟而言,进入到精神的进化即“心”的进化,才有了实质性的“道德”意义;他深心发问道:“敢问道德之真如何?”“德者,得也;有得乎道,是谓道德;而‘道’则正指宇宙生命本性而说。”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6页。可见梁氏的这一道德观内在地关联着他的宇宙生命观。

有必要指出的是,正是在谈到身与心的关系是时,梁漱溟又一次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科学的社会主义家马克思、恩格斯资藉于科学论据以阐发其理想主张,不高谈道德而道德自在其中。因为在理论方面,它使伦理学的观点从属于因果性的原则。”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2006年版,第218页。他以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高明之处。

二、个体自由与社会发达之辩证

梁漱溟的现代观建基于其进化理念,而这一理念又深刻地内涵着他的个体自由与社会发达之辩证的思想。此处特显光辉的是他对西方科学民主的根本认识。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他指出:“西方的学术思想,处处看去,都表现一种特别的彩色,与我们截然两样,就是所谓‘科学的精神’。”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2页。同时,他极富批判眼光地提示:几千年来维持中国社会安宁的就是尊卑大小四字:“中国‘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划然为两阶级,就生出所谓尊卑来了,也必要严尊卑而后那条路才走得下去;西方一个个人通是‘治人者’,也是‘治于人者’,自无所谓尊卑上下而平等一般了。于是这严尊卑与尚平等遂为中西之两异的精神。”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3—364页。但究竟是什么造成这种“严尊卑”与“尚平等”的不同呢?

梁漱溟晚年在与艾恺的对谈中,多次提到了中西伦理之间的不同处。他以为中国自孔子以后,是为了伦理而伦理,纯粹的一种伦理,既不是神的系统,也不是法的系统;这造成中西文化特色实质性的不同。在梁的眼中,中国文化的特色体现在极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恰好与西方那种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的特色相反。其实,中西文化如何看待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造成其特色不同的深层原因。梁漱溟至少是以哲学的直觉洞察到这一点,而且在其早期著作中就看得出他的这一发现。这确实是令人钦佩的。梁的犀利笔法,让人至今也感到尖刻:

照中国所走那条路,其结果是大家不平等,同时在个人也不得自由。

在西方人那条路便不然了。他那条路本来因要求权利,护持自由,而后才辟出来的,而即走那条路也必可以尊重个人自由。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4页。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热门推荐
  • 盗妃天下:侧妃不承欢

    盗妃天下:侧妃不承欢

    定亲八载,苦等四年,等回的他,却拥着另一个美丽女子。一夕之间,她由正妃沦为侧妃。侯门深深,君恩微薄。正妃受伤,她被诬陷,他废她武功,逐她出府。他一掌将她拍下悬崖,只为了救他心中的那个她。原来,这段情,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她毅然挥刀断情,向无尽的深渊坠去。心已累,情归何处?
  •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在宝宝成长的岁月里,绝大多数的妈妈都有给宝宝讲故事的经历,但在怀孕的时候为腹中的宝宝讲故事的能有多少呢?对于有胎教常识的孕妈妈来说,音乐胎教往往是她们的首选,但又有多少孕妈妈知道,自己温柔悦耳的声音是胎宝宝最喜欢的呢?
  •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一把钥匙,牵出一段惊心往事;两场暗恋,通向天堂和地狱两个结局;三座城市,三个不堪回首伤心地;四个男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不离不弃,谁暗藏杀机?
  • 武道剑锋

    武道剑锋

    这是一个崇武的大陆;这是一个仗剑而行的天下!巅峰武道,笑傲天下;一剑在手,有我无敌!
  • 腹黑大小姐:鬼魅毒医

    腹黑大小姐:鬼魅毒医

    腹黑大小姐:鬼魅毒医简介:21世纪被誉为“鬼魅毒医”的特工杀手有朝一日竟遭偷袭,偷袭者竟是她的亲妹妹。心有不甘的死去。云天大陆,素有废柴大小姐称号的丞相府的废柴嫡女被庶妹殴打致死,那双凤眸再睁开,眼底已是一片淡漠。这一世,她绝对要让伤害过她的人,血债血偿。炼丹师,炼器师,手到擒来。素手风云,揽尽世间风华无限;轻狂浅笑,一袭红妆君临天下!强势的君主归来,大陆之上,谁与争锋。
  • 偷心风流才子

    偷心风流才子

    她清纯简单,却无辜搅入邪恶校草的残酷生活,变成“杀人凶手”、“想当公主的灰娘”,还不由自主陷入花心才子的情网。风波不断为难不了勇敢的她,只是不为人知的波澜无时无刻将她困扰,该何去何从?他,文科状元,花心才子,绯闻众多。然而,遇到她,似乎一切都乱了节奏……
  • 云水禅

    云水禅

    上一世被丈夫杀害全家,自己也落得受尽折磨,挖心而死,残缺的灵魂带着上一世的记忆穿越到古代架空时空,附身于一介商人独生女身上,身死心死的她还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吗?一直是孤寂一人的他遭遇暗算武功尽失遇到她后,心有了依靠;不知情为何物的辰王,被她不知不觉吸引;发誓一世陪她的男子会如愿吗?追寻她来到异世的仇人,能唤回她的爱吗?
  •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本书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认识办事的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不花钱的良方妙策,从而提高办事能力与效率,在现实中办好事,成大事。
  • 伊本良人怎可放过

    伊本良人怎可放过

    两个人的专业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却走到了一起,偶尔逗逗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女主:吃货是本质,腹黑是假象。男主:温柔是外表,腹黑是实质。水情要在这声明一下,那篇秦殇没有弃,只是想更好的呈现给大家,毕竟历史型的和架空不同,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名字会变。水清想把这本写完后,再写一篇穿越的小说后就正式的写秦始皇了。
  • 永远的蔚蓝

    永远的蔚蓝

    简介:世界有几种颜色?4000年的人说:“七种!”4100年的人说:“六种!”4200年的人说:“五种!”4300年的人说:“四种!”4400年的人说:“三种!”4500年的人说:“两种!”4600年的人说:“黑和蓝色!”人类带着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种颜色“蓝色”回到4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