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000000056

第56章 儒家“协变”思维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启示(2)

孔子承继了诗、书、易中的协调、通变观,而其逻辑重点已然置于道德伦理之上。礼乐成了人类社会演进中的最重要的协变因素:礼别异,乐合同。《乐记》说致乐可以“治心”,致礼可以“治躬”。可见礼,不仅使人各守其分,且互相尊重;乐,不仅直接调节人的内在心性,且使社会融洽。礼乐乃实现社会群体的和谐之道。然而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终于以新的思维建构了他的“仁”学,这实在是一桩时代的壮举。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为美国《柯里尔百科全书》撰写“古代中国文明”条目时,对孔子的“仁”这样评价道:“这个字眼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相协的理想关系。”李济:《安阳·古代中国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李济已然注意到仁在伦理关系上的“相协”内涵。而钱穆先生更关注到孔子的本意是仁内礼外,相协统一的。他颇有见地地指出:“孔子生平,只讲得一个道理,即仁与智交融,仁与礼相协的道理。”钱穆:《历史与文化论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85年版,第311页。我们此处要强调的是,孔子已清醒地意识到,周礼那套十分繁琐的标示血缘关系和等级差别的仪节规范和典章制度,必须注入新的精神。《左传》关于礼之仪与礼之质的争议,就反映了当时礼的僵化之流弊。而孔子正是从已经僵化的形式后面,挖掘出一具有真正内在精神意义的相协原则——仁。因而孔子仁学,既有对旧有文明之继承,更应视作他自己独有的创建,是在继承周代文明基础上对当时理想文明的一个新的构想。孔子把属于特定历史阶段之外在形式的典仪制度扬弃,提炼出仁的概念,使之由一种外在的社会制度转换为一种指导社会和个人间相协之政治运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原则。本文前面提到哈耶克的说法,即面对变化无常的社会环境,需要有一抽象的原则加以协调。而孔子的“仁”不仅是一原则,且可扩展为一套可行的道德行为体系,可见孔子的高明。深究仁——礼的协调功能,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敬——相通,由相敬而更导致相通。这是一种文明社会的进步标志。一个进步社会的个人素养,首先体现在自尊而尊人之前提上,这是扩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必备条件。孔子提出,人如果不仁,怎么可能达到礼呢?“人而不仁,如礼何。”仁在,即礼在。孔子所提出的“仁”,确实为周公之礼画龙点睛。在礼与仁的逻辑关系中,礼应是表达仁的恰当形式。仁又是要通过礼才能得到合适的表达,才更合理。但如果拘守仪节,形成礼教,并且只重形式,就必将使礼越来越成为人们思维与认识的桎梏,逐渐失去仁——礼间本有的“德化”协变功能。其实,“德化”的功能实现还要靠“义”之“协”,孟子在这点上发挥尤深。在孟子看来,义与仁的不同,就在“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的基本特性。义(宜)的调节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成员对礼的遵循。孟子的“仁——义”基本构架(后儒之学大都是对这一构架的解释、细化与充实),决定了儒学二千多年的发展路向并保证了儒家道德体系不断发挥其社会调谐的功能。这应是我们今日正确看待儒学道德体系的一个切入点。

汉代集大成者当为大儒董仲舒,其思想的逻辑终点落实在大一统的政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从本原上提出了以仁义礼乐为“协道之具”的观念,他的“道”当然是天道,“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春秋繁露·基义》)。他在根本上认识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就真正使“道之具”的观念在理论上确立了协变思想对政治社会的重大意义。当然,他也硬是赋于阴阳五行、春夏秋冬这些自然事物以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从而使自然界、人事社会均按“天”之意志,服从同一法则,即儒家设计的仁义制度,三纲五常等统统纳入到阴阳五行这个总的宇宙系统论的框架之中。他同时还将五行归类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并揭示了五行结构所具有的两套反馈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机制——五行生胜与五行乘侮。这又无疑使五行结构成为说明万物生化运动十分有力的理论工具。总之,董仲舒在建立其社会政治的系统理论时,极度强调人道与天道之相协统一。这种协变观是以天道人事之合一,并以人本于天作基础的。天人相协而相应。

有宋一代,儒学转入形而上的理、气观,其逻辑线索终结于天理观。作为中国哲学史综罗百代的思想家,朱子是以坚守先秦儒家人文道德理想的姿态而成为儒学之“集大成者”的。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位极为理性的哲学家,然其极高远的人文理想境界与对现实极深刻之敏锐观察,使他终其一生处于理、气的矛盾之中。直到今天,对朱子究或为理一元论者还是理气二元论者,尚未停止过争论。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深感理与气之间的矛盾,但同时总又从道德理想角度调和二者的矛盾。这种调和伴陪了他的整个理论生涯,然而矛盾却依旧存在。日本学者赤冢 忠在精研朱子文献后得出朱子具有“调和世界观”之结论,他指出朱子“创造了更完备而自然调和的世界观体系。”见宇野精一主编:《中国思想》,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版,第46页。 “依朱熹之说,国家与个人都是合理的存在,人要以自己的合理性去完成一切合理调和的发展。”见宇野精一主编:《中国思想》,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版,第46-47页。应该说,调和的世界观是宋儒所共有的。理学开山周敦颐融就合易理与中庸之“诚”,确立了中庸调和的世界观。张载则从本体论上强调“太和”,他认为万物的开展由气之聚散动静而成,气以太虚为本体,以太和为道。由此,万物的形成应是构成大调和的。二程更是以“仁”为体,倡导天地一体之仁,仁为“生生”之道;天地人最终要在“仁”道中达到大和谐的境界。朱子在其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理欲、义利观,并以理欲、义利之和与统一,把调和的世界观向前推进了一步。总之,宋儒是共同地强调体认天理,修身养性,去不断长养那本源的中正公明。朱子则特别张扬理性,坚信合理而自然的协调目标是终究可以实现的,并极力强调个人的修养及其与群体的和谐,主张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和谐。他的以“天理”为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及其理性追求,是值得今人认真探索的。然而朱子的性体论显然是在理气二元的框架中展开的,尽管他极力从道德理想出发,去调和理气二者的矛盾,然这种以理统帅一切的努力并未取得彻底的成功。他的确发展了二程的天理论,使其系统化,从而确立了天理的本体地位。但他终究是个理气二元论者。今天看来,朱子的理欲、义利观至少有以下几点仍有启示意义:一是他持调节态度,但对过分的欲望是反对的。二是他以严密分析之精神,并不把人心范畴内的所有内容都当作人欲从而与天理范畴尖锐对立。三是他总能从“合当如此”、“合于自然”的和谐作为基础性原则从而来高扬道德主体的理想。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已处大动荡时期,这使儒家更为关注历史走向与时势演变。大儒王夫之,以其一生之力,建立了一套极富人文气息的“尊生”、“崇有”、审势协时、重人事之功的完整思想体系,这尤其体现在其核心构架——“协变史观”上,这当然是历史的逻辑所致。有学者认为,王夫之的历史观是一种“天理史观”,这是不错的,他的确以天理作基垫,然而其史观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则在对“势变”的深度理解上,对如何把握历史趋势,船山可谓别出心裁,在儒学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像他那样深入而系统地研究“理势”之内在关系。其“势因理成”(《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前提上形成的“势相激而理随以易”(《读通鉴论》卷一)的理随势变论,以及更为直接的“协于时”、“因时变通而协于大中”(《正蒙注》卷三)等协变说,系统地构成子一种较为彻底的“协变史观”,是理势合一为基础的协变史观。王夫之是儒学史上最富“协”论的思想家,颇具意味的是理与势、常与变——“贞一之理”与“相乘之机”的完美统一。“一”固然是常、是整体之理,“大中”更是“常道”与至正之理,这是全体儒家不容置疑的根本价值所在;而船山并非孤守于此,他要将它与“变”、与“时”统一起来。他明确提出的“贞一之理”与“相乘之机”(《读通鉴论》卷二),就是将“常”与“变”统一的最佳表征。事实上,从原理上看,二者的内在关联不仅在逻辑上相通,更体现于历史当中;无怪船山要以历史来见证“大中”“贞一”之理,他的《读通鉴论》、《宋论》以极充分的史例,来证明其协变史观的统一精神。他极其深刻地认识到:“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时以通乎变化,义以贞其大常。风雨露雷,无一成之期;而寒暑生杀,终于大信。君子之行藏刑赏,因时变通,而协于大中”(《正蒙注》卷三)。这里所说的“因时变通,而协于大中”,实际上就是在倡导一种协变观,所以他在将“贞其大常”与“因时变通”统一起来的同时,又更深入地提出了“协于时”的说法 。对王夫之来说, 历史观的建构,必然要用到“协”的观念。协于一、协于时、协于善、协于中等说法在他的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其所说“若夫善也者,无常所而必协于一也,一致而百虑也:有施也必思其受,有益也必计其损;言可言,反顾其行,行可行,追忆其言;后之所为必续其前,今之所为必虑其后;万象之殊不遗于方寸,千载之远不 于旦夕”(《尚书引义》卷五)。而“协于大中”似乎可视为这个系列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当然诸如此类的还有“协于善”、“协情比物”(见《尚书引义》卷四)“协居之伦”(《尚书引义》卷一)、“协神人之情”(《礼记章句》卷九)“知生成以时而协”(《尚书引义》卷二)等。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那些喜欢思辩的家伙

    那些喜欢思辩的家伙

    尼采说:“一个哲学家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真实的人。”本书通过收集和整理哲学家们的一些哲理故事、生活趣事,向读者展现一个个满、全面的哲学家形象,引导读者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哲学,以更宽容、更谨慎的思辩心态去看待哲学,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热门推荐
  • 蝶翼盎然

    蝶翼盎然

    21世纪,一个从小在黑帮长大的大小姐,无意中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为了收集神器,让自己回家,和朋友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途
  • 枕黎以眠

    枕黎以眠

    莫名重生,变成了一个孩子肿么破~还成了传说中冷血无情狠厉孤傲的大财阀的妹妹!在线等!!!很急~~~姜眠重生了,重生在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姜盛文,母亲李雅,哥哥姜黎,听起来好熟悉的名字,姜黎不是那个十几年后在商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吗!姜眠表示自己不就是在工作的时候累极睡了一觉吗,怎么醒来就成了一个粉雕玉琢的五岁小女孩,还回到了二十年前!原名《忠犬养成记》喜欢的宝宝们要多多支持呀!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下)

    本书的内容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一次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这部分写得最精彩,揭示了阶级压迫是农民起义的原因,形象地展示了这条真理。从受招安到征方腊,写农民起义由动摇、蜕变到失败的过程。虽然作者有他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写出了宋江等覆灭的悲剧,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该书还写了高俅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另外,书中又写了另一类剥削者,其中如西门庆、郑屠、毛太公、祝朝奉父子等,他们是地主恶霸,有钱有势,结交官府,骑在人民头上,作恶多端。他们压迫、欺凌广大的人民,激起了人民普遍的反抗。
  • 惊世逆天:天才幻者

    惊世逆天:天才幻者

    废物,无法修幻?草包,外加花痴?擦净你们的狗眼!当再次睁眼,废物不复存在,21世纪残忍嗜血的异能杀手取而代之。看她如何逆天,看她如何藐视天下……只是这只妖孽,敢不敢离我远点!
  • 百万系统

    百万系统

    这是一个正直的将军被系统带坏的故事。。。。。。。。。。。。原来的叶天:王公公对叶天说:“陛下该招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混沌逆天诀

    混沌逆天诀

    盘古开天地,混沌化五行,天地法则定,虚无道执行;极品小子张浩天的YY之旅。一道金光入体,开启他那逆天的修炼悟性,修行路上众女相伴,豪侠追随,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 美女的超级保镖

    美女的超级保镖

    杀手界的王者降临都市,成为了超级美女校花的保镖,不曾想卷入了无数的是非当中,伴随着这些是非又有无数的美女蜂拥而来,且看一个不太善良的小保镖如何纵横都市。
  • 孝心打开幸福门

    孝心打开幸福门

    这是作者从创作出的数百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故事精品。有的描写了身怀绝技、远走他乡谋生精通鸟语却爱鸟护鸟的奇人;有的深刻揭示了为修葺庙宇化缘世人表现踊跃热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昂扬进取、健康向上、温馨可人、精彩纷呈的生活画面。
  • 神濯

    神濯

    这是一个关于弑神者的故事,同样也记录了少年们成长的传奇。在这个世界你为何而生又为何而死,又为何走向万劫不复。你刀剑紧握,去冒险,去杀戮,去探向未知的边缘。又或者为一个简单的执念,挑战整个神族之怒。成长、爱恨、热血、羁绊,回忆,欺骗,背叛,绝望,也不过如此,你奋力抵抗,却早已被称作命运的锁链牢牢勒紧。(本书慢热,毕竟是幻想了三年的玄幻故事,所以会好好雕琢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