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000000060

第60章 儒家生态理念的价值内涵及其现代意义(3)

三、天人合一——“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在“生态文明”时代已然来临之际,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一再被人们所提起,特别是被西方学界所关注?天人合一观中的生态合理性究竟何在?让我们先从现代国学大师钱穆的“最后的彻悟”说起。钱穆七十年学术生涯最后作结的一篇文章,是以其口述夫人记录而写下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文章强调:“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见刘梦溪主编《中国文化》第4期,1991年版,第93—96页。这一短文引起学术界不小的震动,季羡林、费孝通、李慎之、张世英、杜维明等学者纷纷作出了积极反响,他们多从当代生态文明的视角来肯定钱穆这一“最后的彻悟”的重大意义。杜维明则从儒家思想资源如何应对西方思想特别自由主义传统的视角,强调了儒家生态环保观念的内在价值;他意识到将儒家内在价值彰显为现代制度的重要性,不然其资源就被掩盖了。此后二十年的历史已然证明钱穆此“最后的彻悟”的价值所在。季老对钱穆“最后彻悟”的认同与理解最为深刻,他写下长文专论这一话题,看得出来,其实这一话题也正深藏在他一生的学术心声里。而笔者想说的是:钱穆与季羡林的深意无非是向世人传达:中国文化中最能拿得出手的观念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儒、道二家共有观念,尽管其正式表达是由宋代理学家张载在其《正蒙·乾称篇》提出的,但事实上,张载之前,天人合一观就以各种不同的说法体现出来。作为一思想命题,其深刻内涵具有多层义理;首先是人来自天,是大自然的产物,又属之于天(大自然)、是大自然整体的一分子;其次是人须顺天之道而效法天,天地人三才观传达出人在天地间有其作用,因而须在顺天之道的前提下赞天地之化育,并与天(自然)保持和谐统一;最后是人回归天,也即从自然而来,伴自然而去,人最后的归宿与最后家园是大自然。因而此中深义尤在人不仅与宇宙连为一体,而且人的生存与其息息相关;因而人对宇宙任何不合理的过度行为,宇宙都将作出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的反响。可见此义始终贯穿着儒家“天道生生”的生态观,儒家的整体思维就是将宇宙本身视为一个整全的生命体,故可用人与天地“息息相关”一语表征其互动性;并表征自然整体(包括天、地、人)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正是在洞明天地人的整体关系及其互动特性的基础上,儒家着意强调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以“仁”为前提,仁民爱物,爱及万物,这是整个中国古代人天观的一个重要核心。而且这一核心中有着“天生人成”的生态责任意识,这点,杜维明讲得很到位:“演化到了人,儒家有句话,叫做‘天生人成’,我们是有责任的,天造了我们,它的生化大流要我们来完成,我们是co-creator,因为是co-creator,所以我们才有责任。如果弄得一塌糊涂,你有责任,而不能怪到上帝。你成了最有灵性、最有感性的人,所以才有‘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曾明珠整理:《儒家与自由主义——和杜维明教授的对话》,见《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3页。究实而言,在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生态责任思维要素中,人这个生命体的不断延续,必须持续性地作为一个co-creator(所以易理尤其强调“变”与“久”的关系之道)而与大自然保持和谐。故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在今天几乎被作为古代生态观的代名词。我们称其为“古典生态观”亦未不可。

如此看来,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着眼点,实质上也是从人如何对待自然这一“生态伦理”的道德视角切入的。伦理这一切入点十分重要,钱穆说得好:“在中国人德行一观念之下,不仅个人与社会获得了调和,而且天人之际即人生与大自然也获得了调和。”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63页。然而人是有创造性同时也会有破坏性的理性动物,他无时不在面对自然。儒家深明此义而提出了一个“诚”字,《中庸》就视诚为“天之道”而特别强调“不诚无物”。而“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是张载在《正蒙·诚明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为什么性与天道的合一仅“存乎诚”呢?张载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性解释:“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诚。”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庸》“不诚无物”的释义,从而将“诚”作为了一个本体性的概念了。周敦颐更立诚以教,以为宇宙万物的自生自成而正其性命,乃由天道诚体使然。唐君毅就很有见地地指出:“宋明儒之真能承中庸言诚之旨以发挥儒学者,首当推周濂溪、张横渠。……濂溪乃视诚为一天道,故能言此天之诚道之表现于使万物之各自生而自成,以正其性命处,由此以见此诚道之统天之生物之仁与其成物之义。故此天之诚道,即为一立体性的贯注于天地万物,使之由生而成,而树立于其中之道。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原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后儒概之以“天道诚体”一说,现代新儒牟宗三尤在其《心体与性体》一著中大谈天道诚体。

万物一体观也是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另一表征,它不仅将自己属之于一个整体的生命世界,还将自己视为万物的同类。这一前提使儒家从无硬充万物主宰的设想,那种屈物之性以适吾性的做法,是儒家反对的。相反,儒家主张人应对天地万物心存爱念,并使万物都能充量地各适其性地得到应有的发展。张载的“民胞吾与”说,传达出人与万物为同类而平等,从而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的理念。“民胞物与”之所以极具生态思维的意义,正因其传达了万物一体之心声:天下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天下万物均与我同为一体。这同时就是一种“仁民爱物”的宏愿,是深层的万物一体的哲思,强调了人与天地万物不是对立的,而是一气相通的,人对万物应有同类感。因而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与“人类中心论”的原意是不同的。很明显,人类中心论强调了人的主体位置,但却建基于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上,而儒家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其强调的重点则在整体——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一”不是主客两者硬合,而是两者的交融互化,因而它有深刻的生命体验与浓厚的美感因素在其中。

这正是我们为什么最后要谈谈理学家周敦颐、程颢、朱熹等人,都能从万物一体的生命生态观中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与生命美感的理由所在。“万物静观皆自得”,得到的就是整体的生命美感;而“观其生意”,亦是从活泼泼生命的“生意”中体验到万物生长“生生不息”的一种自然态势,从而人会内在地生发一种寻求“源头活水”之自然与人文合体的大美境界。实际上,孔子才是最早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之境界而倡导生态体验之乐的创始人,其乐山乐水就是从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思维中得到的精神愉悦。孔子之所以提倡和谐之道,是因为他真正意识到,人只有在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得到“浑然与物同体”的一种整体生态之乐。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而出现于20 世纪的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是其代表人物利奥波德所提出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及罗尔斯顿对其进行补充的“完整”和“动态平衡”二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所补充的“生态的可持续性”等原则为主的。如果说中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式的生态理念与西方的有何不同,那么,我们要说,上述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事实上不仅在儒家观念中都早有所萌芽;而且,儒家的天人合一式的生态理念,其整体观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化”式的情感交融与道德交融,深涵着生命美感、乐感因素,并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这一整体观所透露出的“天生人成”理念还包含着生态责任意识。从思维方式上讲,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从整体角度来关照并认识个体的,因而以整体生态和谐为最终目的;而西方的“原子论”思维,则将原子式个体的独立自由置于前提位置来切入整体。这个思维切入点对中西文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都谈“整体”,其结果显然不一。更为重要的是,儒家生态理念之学理思路在这个注重实用的国度的政治制度及治国方案中已有所体现了。

同类推荐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热门推荐
  • 无限战区

    无限战区

    一个叫做林凡的普通大学生,踏入了这片名为“无限”的空间。故事,开始了。
  • 末世绝宠:奶宝一加一女王夜夜撩

    末世绝宠:奶宝一加一女王夜夜撩

    穿越了!被丧尸追杀?她表示可以接受;生孩子?淡然处之。儿子一言不合就吞了妹妹?好吧,勉强接受,因为他有个神秘空间;带着一群中了丧尸毒的新人类物种打打怪,升升级神马的也算是逍遥。间或偶遇心机男、绿茶婊,都是马马虎虎;争地盘整出个神仙?她嘴角抽搐!可是,弄错了孩儿亲爹是社么鬼?好吧!看在你是姐最爱的款,勉强收了你个小妖精!这是一个神经有点儿脱线的杀手穿越到末世,打丧尸占地盘,各种阴谋诡计奇葩男女齐上阵,间或宅斗,最后傲视群雄的故事…………
  • 弑道绝仙

    弑道绝仙

    境界: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大乘。种族:人族,妖族,魔族,灵族,海族,荒兽族,等一系列常见不常见的种族。主要内容:主角自己不断升级,探险,组建团队,组成炼气士,魔族,妖族的联合军团,征战其余各族,最终与魔族BOSS进行军团大决战,打败大魔王,飞升仙界。元素:灵力,道术,法宝,飞剑,仙甲,妖兽,灵体,元神,阵法,符咒,秘术…
  • 领导者:一种由主动性通往目标的成功模式

    领导者:一种由主动性通往目标的成功模式

    领袖人物的气质之一就是自信和魄力他必须在惊涛骇浪中勇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在商业世界开拓进取的素质与自信是相生相伴的人必须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人——他们发现新的游戏规则,在一种秩序的创造中让人们去行动,他使自己的理想成为潮流,他使追随者成为领导者,使领导者成为变革力量的人。他更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序的想像力,主动性和韧性,强烈的成就感与理解他人观点和历程能力的人。
  •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骨帝

    末世骨帝

    悲惨少年成功化为丧尸后意外拥有了控制骨骼的能力,从此一只恐怖的白骨丧尸横行末世、百无禁忌。
  • 邪王溺宠绝世凰妃

    邪王溺宠绝世凰妃

    命运的乐章奏响,时光的彼岸相遇。一朝身死,异世重生,前世已是往夕。这一世所有欺她之人,她必诛之,太多的迷团让她迷茫。她没有目地,如影子一般蛰伏于黑暗之中。他是那唯一追求的目标,分别那日,她说过终有一日她会找到他的。再次相遇,他是人人咒骂的不祥之人,而她的身边也早己伴了傍人。他唯愿在最后的日子能伴她左右。直到那一刻……他们同样游走于黑暗,却是彼此唯一的光...
  • 咒恋之傀儡娃娃

    咒恋之傀儡娃娃

    朗琦在自家的封闭的仓库里捡到一个一丝不挂的美丽女子,而她却在第二天变成了一个美丽逼真的充气娃娃,纠结的故事由此展开。“如果我和她同时被困在光盘中,但是你只能救出一个,你选择谁?”“你能救她的不是么?”“为何要牺牲的会是我?”“如果你的牺牲是付出生命的代价,那我会陪着你一起死。”一段遭受千年诅咒的恋情,一段千年的仇恨。前世今生千转轮回。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世界,两个人却应错阳差的相遇,是命运安排还是……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你,不管将来会怎样……
  • 碧血长歌

    碧血长歌

    一人一世一江湖,江湖有魔百木枯含冤入土缘不尽,重生还魂塑金身儿女恩怨情难断,人心更是暗如渊意定持剑平天下,誓刃世间小人心桀骜侠骨仙气正,斩尽三界妖与魔互动群号:516310259
  • 问鼎天

    问鼎天

    几百年前,名动东圣武林的龙行僧与北域魔女凤舞姬发生了一场旷世奇恋,此情感天动地,其后更是让东圣与北疆武林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大战。究竟这龙行僧与那凤舞姬是怎样情根深种?又如何引发大战,这里面究竟有哪些恩怨情仇?又有哪些不为世人所知的隐秘?一切尽在《问鼎天》儒、道、佛,兵、墨、法、名、农、医、纵横、阴阳、小说。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文成武德,江湖昌盛。杂家按捺,避世多年。觊觎百家,一统江湖。撒豆成兵,点石成金,斗转星移,偷天换日……诸子斗法,百家争鸣。世外桃源,海外蓬莱,川西蜀山,西境昆仑……正邪难共,各怀鬼胎。王霸雄图,爱恨情仇。尸山血海,换来一世功名,天高海阔,来去形单影只。他命途坎坷,情路分崩,究竟此去福祸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交流群:14709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