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23800000027

第27章 外事

当今的世界,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现代的中国,已经成功地与世界接轨。国内环境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于各类公共关系中,因而外事礼仪亦成为公共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外事礼仪时,一方面应对其可操作性技巧细致观察、悉心体会、认真把握,力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还必须认真地掌握并遵守外事礼仪要则。具体来讲,外事礼仪要则可分为求同存异、遵时守约、热情有度、不宜过谦、尊重隐私、女士优先六个方面。

一 求同存异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往往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处理方式。面对同一难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通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不同使然,多元文化使然。在国际交往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千差万别的风俗习惯时,只有坚持求同存异,并遵守惯例,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合理、妥善地处理事情。

(一)承认差异

在进行跨国交往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正视我方与外方之间在风俗习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绝非戏说之言,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客观现实。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承认有关跨国交往中的习俗差异,既是要求其正视差异,更是要求其对这些差异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

1.了解差异

在国际交往中,习俗差异实际上只是一种统称,其具体内容非常丰富,不可一概而论。承认习俗差异,首先必须区分清楚:承认的是哪一种习俗差异,并且了解得越具体越好。

从理论上来分析,对习俗差异可根据其具体内容与适用范围的不同来加以区别。

就具体内容而言,习俗差异遍及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产劳动、交往应酬、节庆假日等方面,世界各地的习俗可谓千差万别。

就适用范围而言,习俗差异则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性区别。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习俗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习俗差异,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习俗差异,宗教与宗教之间存在习俗差异……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习俗差异,既不能将其混为一谈,也不能将其中某一类型的差异无限度地“扩大化”。

2.重视差异

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国际交往中重视我方与外方的习俗差异,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三个要点:第一,思想中要认识到这种差异。第二,眼里要看到这种差异。第三,工作中要注意到这种差异。惟其如此,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例如,如果能兼顾到如上三点,在宴请外方人士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自然就会尊重外方人士的习俗,必定不会“待人如己”,不会惯以自己喜爱的菜肴待客;而是会优先考虑对方在习俗上有何饮食禁忌,会强调“主随客便”,真正地做到“目中有人”。

(二)入乡随俗

在国际交往中,“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是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人人须知的一项常识。作为一项对涉外活动的参与者的基本要求,“入乡随俗”的基本含义是:出于对外方人士的尊重,在与对方直接打交道时应尊重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当我方人员正式前往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工作、学习、访问、参观、旅行或进行其他公务活动时,则更要注意了解和尊重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在外事工作中,如果做不到“入乡随俗”,或者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外方人士的不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入乡随俗”,主要是提醒其关注如下三点:

1.“入国问禁”

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入乡随俗”的最大益处,是易于借此促进中外双方的理解与沟通,恰如其分地向外方人士表达我方人员的与人为善之意。

要坚持“入乡随俗”,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地掌握交往对象的相关习俗。如果不能“知己知彼”,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很难保证做到“入乡随俗”。

在国际交往的具体实践中,鉴于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程度的不同、沟通渠道的障碍、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以及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仓促性,我方人员一时之间往往不可能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全盘掌握。这就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即做到“入国问禁”,首先不冒犯外方人士在风俗习惯方面的特殊禁忌,不至于在异国他乡做客时“伤风败俗”。

2.处处谨慎

要做到“入乡随俗”,就必须在国际交往中处处谨慎。毕竟中外习俗大相径庭,稍不留意就可能有违外方人士的独特习俗。

要做到“入乡随俗”,就必须拥有一种认认真真的态度。在外方人士面前,对遵守其习俗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都是很失礼的。

要做到“入乡随俗”,还必须规规矩矩地操作。只有采用正规的操作方式,才可能“名正言顺”。

3.掌握范围

必须明确,讲究“入乡随俗”,并非一概而论。在此,存在着一个具体的适用范围问题。一旦超出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去讲究“入乡随俗”,就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做法。

一方面,“入乡随俗”主要适用于涉外活动的参与者“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时。根据国际惯例,当我方人员身在异国他乡时,应讲究“客随主便”,做到“入乡随俗”。

另一方面,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有必要“入乡随俗”时,则应以无损于我方的国格与人格为前提。在国际交往中,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因此我方人员在尊重外方人士的同时必须不失自尊,外方人士也应对我方人员表示应有的尊重。倘若外方的某些特有习俗不合时宜,例如其有辱我方的国格与人格,有悖社会公德或危害到我方人员的生命安全,我方人员就不能够无原则、无条件地对其予以盲从。

(三)区别对待

在实际工作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尊重他国习俗。不论礼仪也好,习俗也罢,往往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有的礼仪与习俗为我国所特有;有的礼仪与习俗为外国所独具;有的礼仪与习俗则通行于国际社会。因此,在外事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涉及礼仪与习俗时,就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有所区别。任何礼仪与习俗,都只有在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之内才能发挥作用。一旦超出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它不仅可能失效,或许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以我为主”

所谓“以我为主”,就是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国际交往中,主要应当遵守我国的正式礼仪与习俗。在一切正规的官方活动中,特别是在我方充当东道主时,一般都需要这么做。

在国际交往中要求礼仪与习俗“以我为主”,并非夜郎自大、盲目排外,而主要是为了体现我国的国家尊严,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国所特有的礼仪与习俗理应得体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并得到国际社会所应有的尊重。

2.“兼顾他方”

“兼顾他方”的主要含义是: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其国际交往中应用礼仪与习俗时,在“以我为主”的同时,必须对特定的交往对象所在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应有的尊重。对对方主要的礼仪与习俗中的相关禁忌,尤其需要一清二楚,并不得冒犯。显而易见,“兼顾他方”意在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而绝非照抄照搬、崇洋媚外。

3.遵守惯例

在国际交往中,一些有关礼仪与习俗的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是每一名涉外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自觉地予以恪守的。这里所说的惯例,实际上就是“求同存异”之中的“同”。遵守惯例,是“求同存异”要则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需要在礼仪与习俗方面遵守国际惯例的主要场合有下述两个:一是多国参与的多边活动;二是由两国参与的双边活动。

应当承认:外事礼仪中的许多基本规则与操作技巧,通常都是来自此类国际惯例。遵守惯例本身,在国际社会里即为一项基本的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二 遵时守约

人所共知,在各种人际交往特别是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交往中,取信于人,早已被公认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于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种优良品德。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国际交往中“遵时守约”,实际上就是为了使之更好地取信于人。

(一)信守承诺

“遵时守约”法则的核心点,就在于信守承诺。在国际交往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倘若言而无信,不仅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朋友,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使自己在工作上一事无成。

1.重视承诺

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信誉往往无比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誉就是形象,信誉就是生命,信誉就是社会关系,信誉就是工作效率。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莫不如此。一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就会难以立足;一个组织不讲信誉,在工作中就会难以有所进展;一个民族或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则会失去自身的尊严。

2.慎于承诺

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国际交往中要想做到慎于承诺,主要应当对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注意:

第一,三思而行。即不随便许诺。

第二,认真遵守。即出言必行。

第三,说明原委。即对不能予以承诺者要解释清楚。

(二)遵守时间

目前,遵守时间在国际社会里已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此绝对不可疏忽大意、不以为然。

1.有约在先

对涉外活动的参与者而言,要做到珍惜外方人士的时间、不浪费对方的时间,最为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要对彼此双方进行交往的具体时间有约在先。

若要做到有约在先,关键是要提前约定有关交往的具体时间。它主要包括双方交往的具体起始时间与延续时间两个方面。对于它的约定要尽可能地具体、详尽,约定得越具体、越详尽越好。

在约定具体时间时,还要考虑交往对象的习惯和方便与否。尽量不要占用对方的休息时间或工作过于繁忙的时间。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谨记:一般而言,凌晨、深夜、午休时间、就餐时间以及节假日,外方人士大都忌讳被外人打扰。总之,在约定具体时间上,应当尽可能地做到两相情愿。

2.如约而行

在参加正式的官方活动,或者出席会议、会见以及其他类型的交际聚会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养成正点抵达现场的良好习惯。在此类活动中,姗姗来迟或提前到场都会显得不合时宜。前者会令其他人士久久等待,后者则会使外方人士措手不及。

对其他有关工作、有关生活的具体时间约定,例如,承诺给予对方答复的时间、约好双方一同出行的时间,以及许愿给对方写信、打电话、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的时间等,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同样需要言出必践。

对双方有约在先的交往时间,我方人员轻易不要改动。万一因特殊原因而需要变更时间或取消约定,应尽快向交往对象进行通报,切忌让对方对此一无所知、空候良久。

3.适可而止

对一些事先约定了交往时间长短的活动,如限时发言、限时会晤、限时会议以及其他限时活动等,到场的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心中有数,绝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即使对方“网开一面”,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也绝对不要纵容自己。

对一些并未事先约定其交往时间长短的活动,例如,私人拜访、出席家宴、接打电话等,通常都讲究宜短不宜长。届时宁肯“提前告退”,也不应当无节制地拖延时间。

三 热情有度

作为外事礼仪中的一项要则,“热情有度”就是要求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与外方人士进行接触时,既要注意为人热情,以示友善之意,更要充分把握好为人热情的具体分寸,否则就有可能事与愿违。这里所说的“具体分寸”,指的就是所谓“热情有度”之中的“度”。

(一)关心有度

在国际交往中,对待外方人士理应表示出必要的关心。但考虑到“热情有度”的因素,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外方人士所表示的关心没有必要“无微不至”,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某些限制,此即所谓“关心有度”。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碍对方个人自由

在一些国家,人们对个性独立十分推崇。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其个人自由相提并论。没有个性独立、没有个人自由,对他们而言,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任何个人尊严。因此,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外方人士所表示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应以不妨碍其个人自由为前提。

2.不令对方感觉不便

对外方人士表示关心时,无论如何都不应令对方产生“多此一举”的感觉。因此,在对对方表示关心之前,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务必要首先明确“应当关心什么”与“不应当关心什么”。

3.勿使对方勉为其难

对外方人士所表示的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恰到好处,令对方愉快地接受,甚至感到幸福。实际上,只有恰当地给予对方此时此刻最为迫切需要的关心,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方所不需要的关心,就是给予得再多也没有任何益处。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对此加以注意。一旦发现自己给予对方的关心不受欢迎,就应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再接再厉”、强人所难。

(二)批评有度

与外方人士打交道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做到“批评有度”。即对对方何处可以批评、何处不可以批评,都一定要心中有数。如果对外方人士的批评不加任何限制,甚至加以滥用,那么对双边关系是极具危害性的。

1.讲究内容

一般而言,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诸如关系到国格、人格、道德、法律、身体健康、人身安全、正常工作等问题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外方人士的错误、缺点完全有必要给予批评指正。在事关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则更是有此必要。

但在具体涉及因民族风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个人选择不同而导致的某些个人的不同做法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则没有必要对外方人士的所作所为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没有必要动辄评判其是非曲直。

2.讲究方式

即使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外方人士有进行批评的必要,仍须注意其具体的方式、方法。对任何人而言,简单粗暴的批评都不会受欢迎。批评同样应当做到能让被批评者如沐春风、如饮朝露,并欣然接受。

根据经验,对外方人士应当力戒“命令式”、“训斥式”、“讽刺式”与“侮辱式”的批评,同时也不应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采用“平等式”、“讨论式”、“寓言式”或“设问式”进行批评,往往更容易为外方人士所接受。

3.讲究场合

除非情况极为特殊,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外方人士所进行的批评通常都不宜当众进行。当众对其进行批评,往往容易产生伤害对方自尊心的副作用。

倘若有可能,对外方人士的批评最好是在私下单独进行,不要有意搞“公开化”,切勿将对方的缺点与错误“公开示众”。

(三)距离有度

一般而言,外国人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彼此距离通常非常重视。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同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交际圈”。即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空间距离,实际上与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直接相关。

1.私人距离

所谓私人距离,在此是指交往双方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在0.5米之内。一般而言,此种距离,仅仅适用于家人、恋人、至交之间,或是对老、弱、病、残、孕者进行必要的照顾之时。因此,它通常又被人们称为“亲密距离”。

2.交际距离

所谓交际距离,在此是指交往双方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保持在0.5~1.5米之间。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一般性的各种人际交往。因此,它又被称为“常规距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与外方人士打交道时,均应与对方保持此种距离。

3.礼仪距离

所谓礼仪距离,在此是指交往双方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保持在1.5~3米之间。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某些较为隆重的场合,例如,庆典、仪式、会见、会议等,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特殊的敬意。正因为如此,这一距离又被称为“敬人距离”。

4.公共距离

所谓公共距离,在此是指大于3米的空间距离。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公共场所中与素不相识的外方人士共处之时。按照绝大多数外国人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中,陌生人之间绝对不宜相距过近,否则就会令彼此双方感觉不快。这一距离,有时亦称“有距离的距离”。

(四)交往有度

在与外方人士相处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还必须坚持“交往有度”。所谓“交往有度”,具体是指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与外方人士进行接触时,不论双方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均应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唯有这种距离保持得适当,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与外方人士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持正常。

具体而言,交往有度的主要要求是:不妨碍对方的工作;不妨碍对方的生活;不妨碍对方的休息。

1.不妨碍对方的工作

与外方人士进行交往,一定要以不妨碍对方的工作为前提。此处所说的“不妨碍对方的工作”,主要有如下三重含义:

第一,不能影响外方人士正常的公务。

第二,不能给外方人士工作增加麻烦。

第三,不能妨碍外方人士工作的开展。

2.不妨碍对方的生活

在与外方人士相处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一定尽量将工作与生活、公事与私事区分开来。在一般情况下,切忌在工作中处理私人生活问题。同样的道理,若非万不得已,也不宜让“例行公事”去打扰外方人士的私人生活。

3.不妨碍对方的休息

在与外方人士交往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没有必要与对方形影不离。当对方需要休息,特别是在其表现出明显的疲倦困乏时,一定要主动为之创造休息的条件。

四 不宜过谦

在国际交往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既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骄傲自大,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自我贬低、自我否定,或者过分地谦虚、客套,以至于给人以缺乏自信、虚情假意之感。如有必要,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涉外活动的参与者要善于从正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或肯定。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伟大就是伟大,不凡就是不凡,实在无须谦逊。上述要求,就是外事礼仪要则之一“不宜过谦”的基本含义。在与外方人士进行交往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务必要将此项要则牢牢记住。

(一)肯定自我

对自己的评价务必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绝对不能对自己无条件地进行一概否定。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还要善于将其在外方人士面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1.充满自信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自己有无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自信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而缺乏自信的人则往往难以获得别人的好感。一般而言,外国人通常认定:唯有自信的人,才敢于进行自我肯定。

2.具有实力

在多数外方人士看来,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人,才拥有进行自我肯定的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自我肯定,实际上就是公开承认自己具有一定的实力。而肯定自我,也就等于是确认了自身实力。对现代人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身拥有一定的实力是应当为之自豪的,完全没有必要对此进行自我否认。

3.光明磊落

在与外方人士相处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理当坦诚相见、光明磊落。凡是需要自我评价时,只要不违反有关禁忌即应直言不讳、实事求是。因为在外方人士的心目中,敢于正面肯定自己,意味着为人诚实无欺,反之则会给人以虚伪、做作之感。

4.体现自尊

从根本上看,肯定自我是对个人自尊的必要维护。英国人哥尔斯密说过:人皆有错,过分谦虚即是一错。在外方人士的意识里,过分谦虚的最大过错,就是对个人自尊造成了伤害。

(二)展示实力

在外方人士面前,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应当将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不懂得这一点,自我肯定往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自身相貌

每一个人的相貌,都有其自身特征,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人的相貌都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感。对此点,理当自我肯定。

2.服饰品位

由于每个人各自的审美习惯不同,也就决定了其对自身日常服饰的不同选择。其实,每个人所选择的自身服饰都具有一定的相对合理性。因此,就一般意义而言,没有任何必要在外人面前否定自己的服饰品位。

3.文化素养

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有的来自其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有的来自其个人的独特经历,有的则来自其家庭传承。在国际交往中,尽管提倡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应“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但却没有必要全盘否定自身的文化素养。将中国传统文化或个人所受过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显然是不应该的。

4.生活情趣

热爱生活,是一种美德。对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生活情趣、个人爱好等,只要其无害于人就可以坚持下去,并且可以不断地充实、提高、调整。其实,生活情趣并无高雅与庸俗之别,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热爱生活的激情。

5.社会地位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以及实际职务的差异,但是大家的社会地位理当完全平等。在外方人士面前,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务必要做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涉外活动的参与者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应自惭形秽。

(三)突出业绩

在与外方人士进行接触时,不论双方共事与否,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均应对自己取得的有关业绩进行必要的肯定。外方人士在介绍自己的个人业绩时,一般非常注意以下两个具体方面:一是讲究突出重点,扬长避短;二是讲究“以例服人”,即喜欢以大量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问题。在需要介绍个人业绩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不妨对此予以借鉴,并且应当注意突出以下三点:

1.学习成绩

人的一生应当在学习上永不停步,就像古语“活到老,学到老”所言。对学而不厌者,外方人士会十分钦佩。因此,在介绍本人的学习情况时,不妨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阅读过什么书籍、发表过什么论文、掌握了何种外语,以具体“成果”说话。

2.工作成绩

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爱岗敬业态度以及因之而获得的荣誉嘉奖,要敢于在外方人士面前适时地有所展示,并且引以为荣。只有这样做,才会使对方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受到对方的尊重。

3.生活成绩

在国外,人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都十分重视。在他人面前,外方人士不仅对自己的美满婚姻、妻贤子孝、全家幸福等生活情节津津乐道,而且也欢迎其交往对象那样做。他们通常认为,美满的家庭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个人成绩。

(四)表达敬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尊重别人,实质上就是尊重自己。因此“不宜过谦”要则的一项具体要求是: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应当敢于和善于对外方人士表达自己所应有的敬意。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没有必要隐瞒对外方人士的敬意。

第二,没有必要否认为外方所做的工作。

第三,没有必要贬低对外方人士的礼遇。

五 尊重隐私

目前,尊重个人隐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交往的惯例。因此,在国际交往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有必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一)莫问隐私

按照常规,如下九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外方人士视为“不可告人”的“绝对隐私”。在国际交往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对这九个具体问题切切不可向对方主动打探。

第一,收支情况。

第二,年纪大小。

第三,恋爱婚姻。

第四,健康状况。

第五,个人经历。

第六,信仰政见。

第七,生活习惯。

第八,所忙何事。

第九,家庭住址。

(二)保护隐私

参与国际交往时,涉外活动的参与者除了要做到莫问他人隐私之外,还应努力做到保护隐私。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才可以说是真正地做到了“尊重隐私”。

所谓保护隐私,在此特指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在国际交往中应尽力不传播、不泄露隐私问题。换言之,就是要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去维护个人隐私。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第二,保护我方人员的隐私。

第三,保护外方人士的隐私。

第四,保护其他人士的隐私。

六女士优先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在与女性打交道时强调最多的是“女士优先”。不仅如此,“女士优先”在人们的交往应酬中还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男士们唯有奉行“女士优先”,才会被人们看做有教养的绅士;反之,就会被看做没有修养之人,甚至会被视为莽夫粗汉。

作为外事礼仪要则之一,“女士优先”的主旨是: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而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性、照顾女性、体谅女性、保护女性,并应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为女性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女性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则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一)适用的范围

在国际交往中,虽然“女士优先”要则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它仍然存在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只有在其适用范围之内,“女士优先”要则才会生效。一旦超出其特定范围,“女士优先”要则便不起任何作用。

1.地域的差别

就当今世界而言,“女士优先”要则主要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中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地区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国家与地区范围内,一名对“女士优先”要则一无所知的成年男士在其交际应酬中必将四处碰壁。

但是,在有些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在以崇尚自身传统文化而著称的一些中东及东方国家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还相当流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女士优先”要则并不买账。

2.场合的差别

即使在讲究“女士优先”要则的国家,人们也并非不区分具体场合而时时处处讲究“女士优先”。

根据惯例,只有在社交场合中讲究“女士优先”要则,才是最为得体的。

在公务场合中,人们普遍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此时此地,性别差异并不为人们所看重,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煞有介事地讲究“女士优先”。

至于在休闲场合中,“女士优先”要则讲究亦可,不讲究亦可,完全可以悉听尊便。

3.个人的差异

从总体上讲,“女士优先”要则的适用对象应当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涉外活动的参与者则必须切记:即使在传统上讲究“女士优先”要则的欧美国家里,仍有一些人并无此种讲究,甚至对此颇为反感。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当推所谓“女权主义者”。她们提倡“女权”,要求“男女绝对平等”,认为“女士优先”要则是歧视妇女的另一种极端表现。对“女权主义者”的此种要求,在必要时也应予以尊重。

(二)操作的方式

在实践中,“女士优先”要则是非常讲究其具体操作方式的。离开了种种具体的操作方式,“女士优先”要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尊重妇女

在正式的交际场合里,男士必须对每一名成年女性无一例外地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妇女,乃是“女士优先”要则的第一要旨。

一般而言,尊重妇女应当通过男士的下述具体行动得以体现:

第一,发表讲话、演说时,若需要对当时在场的来宾加以称呼,应以“女士们,先生们”,或“玛丽小姐,威廉先生”为顺序,将女士的称呼排列在前面。

第二,在交际聚会上同时与男女主人相遇,应首先问候女主人,然后再问候男主人。

第三,由室外进入室内后,应主动问候先行抵达的女士。

第四,在需要为初次谋面的男女双方进行相互介绍时,标准的方式是:首先介绍男士,然后再介绍女士。

第五,在男女双方有必要握手为礼时,正规的做法是: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与男士相握,男士率先伸出手来则是失礼之举。

第六,在室外活动时,戴着帽子的男士在向妇女打招呼之前,一般应首先向女士脱帽致意。

第七,在正式宴会上,出于对女士的尊重,通常不宜雇用女性充当侍者。

第八,在就餐时,女主人往往是“法定”的第一顺序。按照惯例,在正式宴会上,女主人打开餐巾,等于宣布宴会开始;女主人拿起餐具,意味着可以开始用餐;女主人把餐巾放回到餐桌上,则表示宴会到此结束。

2.照顾妇女

在必要时,男士应给予妇女必要的照顾。但在照顾妇女时需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注意具体时机是否适当;其二,要讲究两相情愿。无论在什么时候,男士所给予妇女的照顾都不应当强加于人。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

第一,在公共场合内稍事休息时,男士有义务为妇女寻找座位。

第二,当座位不够使用时,男士应当请女士首先就座。

第三,在外出之际,男士应当责无旁贷地负责搬运行李。

第四,在行进中,男士通常应当请与自己同行的妇女先行一步,以便由对方“选择前进的方向”。

第五,在需要通过大门时,男士一般应当主动替与自己同行的妇女开门或关门。

3.体谅妇女

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任何一名具有良好个人教养的男士都应给予女性必要的体谅。体谅妇女,在此特指男士应当善解人意,应当善于设身处地地替女性着想,并且善于谅解女性。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当女性在大庭广众之前面临某种困境时,如不了解某种商品的用法、不知道如何点菜、不通晓某种外语或方言时,男士应“迎难而上”主动为其解围,而不是落井下石,或幸灾乐祸。

第二,考虑到绝大多数女性的空间感、方位感往往不及男士,所以在外出之际理当由男士充当向导。

第三,男女并排就座时,若彼此之间不属于夫妻、情侣或亲属关系,一般不应当安排一名女性在两位男士之间就座。

第四,单列行进时,通常要求男士随行于女士身后。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男士一般步幅比女士大。

第五,在一些过于狭窄的路段与其他女性“狭路相逢”时,不论是否熟悉对方,男士都应当礼让,请对方先行通过。

第六,上楼梯时,男士一般应请身穿裙服的女士随行于其后。

第七,在出席宴会、舞会、音乐会或观看演出、体育比赛时,如果没有领位员提供服务,男士一般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带路或寻找座位。

第八,在正式的交谊舞会上,通常应当由男士邀请女士。不过由于“女士优先”,所以女士拥有选择舞伴、谢绝男士邀请的权利。

4.保护妇女

在必要的场合或情况下,男士应当挺身而出主动保护妇女。保护妇女的本意,在此是指男士应当采取主动行动,不使自己身边的妇女受到伤害。其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与女性交谈时,男士的谈吐应高雅脱俗,并且应在具体内容上掌握好分寸。

第二,惯于吸烟的男士在女士面前必须有所克制,无条件地实行“禁烟”。

第三,在室外同女性一道并排行走时,男士应自觉地遵守“把墙让给女士”的规则,即请女性在人行道内侧行走,而自己则主动走在人行道的外侧。

第四,当男女一起经过拥挤之处,或是通过存在着危险、障碍的路段时,男士应主动走在前面,以便为身后随行的女士开道、探险。

第五,邀请女性与自己一起外出参加活动时,男士不仅需要提前前往女士的居所迎接,而且还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将其送回居所。

第六,在交谊舞会上,当女士无人邀请或遭逢个别男士骚扰时,在场的每一名男士都有义务前去为她解决难题。

第七,当女士因为种种原因而需要救助或是需要获得支持、帮助、保护时,男士均应鼎力相助、热情支持,为对方提供必要的保护。

同类推荐
  • 换个方式好好爱

    换个方式好好爱

    本书收录了60封写给男人与女人的私密信件,揭开关于男女那些无法启齿的私密小事。内容包括:“寻爱:好男人都死哪儿去了”“再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错爱:投之以暧昧,报之以快刀”“深爱:谁的生命不是一个奇迹”等。
  • 别为小事抓狂

    别为小事抓狂

    卡耐基曾说:“我们活在世上的光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我们却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一些一年内就会被忘了的小事发愁。这是多么可怕的损失。”人生短暂,别为小事再抓狂。《别为小事抓狂》从人生不抓狂,心灵不抓狂,做人不抓狂,处世不抓狂,生活不抓狂,工作不抓狂,得失不抓狂,成败不抓狂几方面清晰地阐释了“别为小事抓狂”的理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是匆匆的,人生是短暂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学会放轻松,学会“大事化小”,人生也就因此而美满。
  •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体验”孕育创意,“热情”激发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三大思维力点燃你的创造热情,发散性、推理性两大思维模式开启你的创意体验,让你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高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创造性。最终,开启你的无限创造潜能。
  •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本书稿共5章,包括职场规划、职场技巧、职场能力的培养以及职场语言、职场处事技巧、职场发展等内容,可指导和帮助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适应职场。
  • 微笑是最好的礼仪

    微笑是最好的礼仪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
热门推荐
  • 主神空间:狐有九尾

    主神空间:狐有九尾

    九尾天狐,九尾分别代表了何种信念?上古洪荒中,九尾一族封印在主神空间里的又是什么样的恩怨纠葛?无论是谁,在人生的路上,一定曾经跌倒过,也许曾满身是血,甚至对手就在后边追杀,但是,只要还剩一口气在,就要再爬起来,全力为生命抗争!胡灵:只要还有一丝不甘心,就还不到放弃的时候。克伦:如果一个布局复杂到让所有人不停的思考,那么,就不是一个好布局。王子殿:记住,知识不代表智慧,常识不代表规则,力量不代表强大。
  • 鬼墓迷灯

    鬼墓迷灯

    一张无意中得到的人皮美人图,让我当上搬山道人,引出最疯狂的盗墓迷局,蛰伏多年的四大盗墓门派倾巢而出,人间地狱再现江湖……纵横八千里,盗尽五千年。
  • 网游之剑狱无畏

    网游之剑狱无畏

    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无畏的少年,一把蓄势待发的长剑即将出鞘,他,曾是这个游戏的巅峰,令万人仰望,如今重拾长剑,他又将怎样谱写一页新的篇章
  • 武道凌云

    武道凌云

    我心武道,壮志凌云!饱受欺凌的圣武院弟子萧凌,在一次意外觉醒逆天‘血炎’武魂,修《八门遁甲》,从此踏上了轰杀天才妖孽的逆袭之路。只问,这苍茫大地,谁敢与我一战?
  • 易烊千玺之恋恋天琴座

    易烊千玺之恋恋天琴座

    他是自卑胆小,不敢和任何人说话的黑框眼镜丑八怪,还是万人瞩目琴键上的天琴座公主?敬请期待!
  • 毒谋天下:皇叔的狠戾狂妃

    毒谋天下:皇叔的狠戾狂妃

    她一生为他出谋划策却落得个不得善终。乱葬岗中万具尸体里重生,她定让那些辜负之人生不如死。重回牢笼,她伪装善变,毒手谋国。他龙袍傲然,拥护心爱之人笑看她步步为营。阴谋重重,皇族秘密,让他跟她痴缠纠葛。待那隐忍的真相归于天下,他和她又何去何从····【晴妞新作,毒谋天下,望喜欢晴妞的亲们多多支持】
  • 弄云传说

    弄云传说

    曾经的飞天第一人,功未成却身陨,从此万家为何神秘消失?千百年的隐忍,千百年之后,是谁还在坚守那虚无缥缈的夙愿?是他万民生。族人石化,自身穿越到陌生的大陆,这一切,是阴谋,还是……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易烊千玺之我一直等你

    易烊千玺之我一直等你

    喂,易烊哥,你知不知道我好喜欢你,就像鲸鱼缺氧于六千四百米的深海,乐此不疲,就像老故事里的泛黄桥段,半聋半哑,失了生息。也不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我是顾寂七,那个愿意为你付出生命的傻子……
  • 上天之鞭

    上天之鞭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