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77900000023

第23章 “拿来主义”和“好运气”

开创电影赢利新模式

有人说华谊的创业之路是模仿国外、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是“拿来主义”,对此说法,王中军坦然承认,但他同时认为“拿来主义”恰恰帮助他走向成功。王中军在总结自己第一桶金的成功原因时曾这样说道:“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真地执行‘拿来主义’,依照中国国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走欧美走过的发展道路。这个阶段根本不可能被超越。”

在中国,民营资本的创业之路,没有现成的例子可模仿,学习西方正是一条捷径,“这是太简单的方式,其实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中国没有,是我学来的别人的方式”。的确,在王中军看来,“拿来主义”和一定的“好运”帮助了自己。的确如此,自1994年5月份他创建华谊公司到1997年,不到三年时间他已赚取了四五千万。

短短几年的时间,华谊兄弟在中国电影界就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成就既与王中军自称的“天生口才好”以及和弟弟王中磊联手合作有关,同样也与他们对中国电影业的深刻了解密不可分。最重要的还有华谊兄弟能够借用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运作中国的电影业,对中国电影业来了一次“西化”,“洋为中用”,才使中国电影开始迈向国际市场。

王中军一直都不避讳谈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而实际上王中军的一大贡献就是将美国大片的运作经验巧妙地引入了中国。如在导演选择和影片拍摄管理方面,王中军一直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美国大片怎样做,王中军就怎样做。比如,美国大片都会约请好莱坞明星演员以确保票房收入,那么王中军在请名演员和名导演上就不惜重金,不能请好莱坞明星,就选择国内最知名的导演和最有名的演员,不惜资金投入。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是《天下无贼》的拍摄,该部影片预计总投入4000万,王中军仅给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刘若英四人就预算了总计1600万的片酬。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砸重金,请来最好的演员,确保影片的质量和人气,这点就是他学习美国大片运作手段的结果。

华谊兄弟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考虑到自身在国内的竞争力已经无可匹敌,但如果想要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让中国的文化打动全世界,而不是简单地适应外国人的口味,恐怕还要不懈努力。王中军意识到,首先要建立一套促进中国电影发展的机制。恰逢2001年,电影《卧虎藏龙》在华人电影界出尽风头,全球票房高达2亿美元,但是这部电影却在中国市场上亏损了400多万。《卧虎藏龙》在中国的“滑铁卢”促使王中军开始思考,他觉得应该和外国大公司合作,参与海外的分账,这样才能赢得合理的回报,规避风险。

于是,华谊出品的电影《大腕》成为中国第一部全球票房分账的电影,合作者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当时有人问起王中军为何毫无顾虑地就和国外公司搞合作,因为有的公司会比较担心在全球分账过程中,外国公司会有票房欺诈的现象。但王中军认为,自己相信像哥伦比亚这样的大公司,不管是从它的历史还是名气来看,都应该是有规范的制度和文化做后盾的,所以王中军敢大胆地和他们合作。王中军事后也这样说:“任何尝试都不可能没有风险,可是我不在乎,所谓‘变则通,通则久’,暂时的损失只要不影响长期的发展,我就能够接受。”

这部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合拍的电影《大腕》,成为国内首部实行全球票房分账制的影片。这部电影的发行情况是,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个华语区放映完毕后,又在欧洲上映,当时预计海外全部发行成本约350万美元,其中先由哥伦比亚公司垫付,之后从票房收入中扣除,再与华谊兄弟分账。

“《大腕》在全球所有版本的字幕上都是我们排第一,哥伦比亚排第二,总制片人也一律是我的名字”,王中军十分自信地解释这次海外发行的情况。经过这次全球分账的成功运作,之后华谊兄弟的影片,像即使没有外资进入的《寻枪》,2002年在大陆刚一上映,就被哥伦比亚公司以150万美元买走了海外发行权。王中军表示:“积极参与海外发行是华谊兄弟公司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们的发行环节,起码我现在已经知道好莱坞怎么卖片、中介费用多少、如何宣传、有哪些关联的院线等。中国电影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合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电影《大腕》实现了全球票房分账,虽然只是一次试探性的尝试,而这次尝试足以在虚弱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掀起狂风大浪。其实,这种合作方式不仅给王中军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且还为华谊提供了影片发行的海外渠道,并逐渐摸索出一条中国电影打向世界的道路。这在电影市场全球化的今天,意义非同小可。

而对于王中军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其实很容易,当然,除了由于王中军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以外,更多的原因是他敏锐的直觉他让先人一步看到了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所以华谊才会在多如牛毛的电影公司脱颖而出,先拔头筹。

之后,华谊在2002年制作成本投资高达1000万美元的《天地英雄》,依然采用全球分账方式。

做好莱坞的学生

以广告行业起家的王中军,在制作电影的时候,会习惯用他商人的敏感嗅觉来判断每一部片子蕴涵的商业价值,然后对其进行全面的商业运作。对于有人评论他的商业经营就是学习好莱坞,不过是将西方的商业模式嫁接到中国市场上而已。王中军坦诚地回答说:“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拿来主义’没有什么不好,创新自然也非常好,现在企业的核心都是创新机制。但我觉得要看创新什么,既然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为何不能够直接拿来?”

王中军从不否定创新,而他的“拿来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将西方成熟的商业模式结合中国本土市场,这必定需要恰当地转化和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因此,在华谊所投资的电影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贴片广告、植入广告的运用。而正是凭借这一招,常常能让他在影片未公映前就收回80%的投资。如此高的回报,即使在电影产业运作成熟的美国好莱坞,也是相当罕见。

就像王中军自己说的,“我觉得我不纯粹是拿来主义”。华谊借鉴了好莱坞的拍片经验,将资金大量注入,密集生产电影、严格分工,这也是王中军不断学习,不断结合中国电影行业的现实,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

在好莱坞,华纳、哥伦比亚等都已达到相当规模,每年制作电影在15部以上,有的票房好点,有的差点,加起来还是能形成一个规模和利润。而华谊兄弟正是具备了这样的规模效应,能够一年内投资多部影片。投资华谊兄弟的信中利集团总裁汪潮涌认为,这正是华谊兄弟吸引投资人的地方。

在华谊参与到合拍片中之后,华谊也积极向海外公司学习其管理制度,比如说《功夫》和《可可西里》是华谊和索尼-哥伦比亚合拍,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合作,华谊还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引入了制片资金的管理上,精确到餐费、油费的制片预算方案,引入了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这就使得资金方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力的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由此保证了资金正确使用到位,同时保证了电影的规模化生产,这些都是学习哥伦比亚公司的经营模式之后,华谊虚心引入并开始实施的。

谈起与哥伦比亚的合作,王中军不无感慨,他认为在这几年里,华谊向哥伦比亚学习了不少制片经验。华谊自2000年,就尝试与哥伦比亚合作。因《大腕》旗开得胜,在内地市场回收3800万票房,使华谊和哥伦比亚维持了四年的合作。与哥伦比亚合作的这个阶段被王中军形容为稀缺资金和经验的阶段,跟哥伦比亚的合作一方面解决了电影制作的规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如何同时运作多部电影的问题。

王中军回忆起这段历史,他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去驾驭一个大制作的戏,以及如何去把它卖掉。如果当时没有与哥伦比亚这样的公司合作,华谊现在都不太会考虑用这样的投资规模和这样的方式去做电影。所以,我们看重的还是整个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制片环节上,华谊向哥伦比亚的学习,比如对预算的控制、对财务和人员的进出管理,如今都被华谊吸纳成为其制片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华谊在以后的拍片过程中,对资金到位的情况、资金的使用细节以及超支都有相应的控制和解决办法,因此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有人总结王中军的创业思维模式,无非是美国成功的大片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王中军认为这恰巧反映了他自身对商业运作具有极高的敏感度,比如,他瞄准了隐藏在电影本身的商机——《天下无贼》还没发行,植入性广告已达2000万。他认为学习好莱坞是正确的选择,这是中国电影在发展中无法避免要走的一段模仿之路。密集投入、规模生产、专业分工,才是成为电影工业帝国的一条成功之路。电影首先必须是产业,才可能为更多的观众所熟悉,才能够成为艺术品。王中军认为,华谊的“拿来主义”恰恰带领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并迈出了独特而成功的一大步。

同类推荐
  • 管理铸就生活

    管理铸就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情景和语境中,人们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模式。社会化活动的进行依赖着分工,分工决定了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正是管理的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深,管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不同于以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变换也更加频繁,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知识经济的兴起,决定着人们对自身素质的高要求。懂一点管理知识,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会很有帮助。
  • 向营销领袖学什么

    向营销领袖学什么

    如果你想学习领袖和精英们怎样做营销——就读这本书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营销精英,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你的公司,你都需要知道真相所在——就读这本书吧!
  • 野蛮生长的秘密

    野蛮生长的秘密

    中国私营企业顺利成长的实践指导读本,中国民营资本自立自强的危机自救方略。本书汇集优秀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以商战实例为素材,融哲理和操作方法于一体。它传递的不仅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方法,更是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智慧,勇于开拓的勇气,以及自主自立的民族情感。
  • 雪球财经

    雪球财经

    本书作者亲访归江、林园、但斌、阿里、朱平等数十位国内投资界的大腕儿,汇集了他们多年置身资本市场的实战经验和智慧。将他们如何选股、如何研究公司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在书中“晒”出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让大家从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并吸取他们的教训,让你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得到整体拔高。这本书也许和你读过的大部分投资书籍不同。书中收录的访谈,既有来自你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明星职业投资者,也有来自“中国奥马哈”的“民间巴菲特”。向投资精英看齐,向一线投资者取经,看他们如何玩转资本市场,如何在浪潮翻滚的资本市场“与狼共舞”。
  • 四大名著看管理

    四大名著看管理

    本书从中国四大名著中,总结出一系列思想、智慧和方法,并将之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相对接,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管理理念及具体管理方法。
热门推荐
  • 无良师父:拐个小妖来暖床

    无良师父:拐个小妖来暖床

    一世为神,六界敬仰。二世为妖,开花楼酒楼,六界唾弃。轮回之后她发现这等级下降有点过于凶猛,虽说是自己作死却也不至于如此天差地别吧。出门扔垃圾竟在大雪中捡到一球状美男,如此便捡回家当“压寨夫人”算了。不曾想这平白捡来的“夫人”竟是六界威名赫赫的上神。他将她擒上九天,天帝一旨天书他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她的恩师。她说,“我除了开妓院花楼其他什么也不会,你留我也无用。”他勾唇狐狸眼满带轻蔑的看着她。“能暖床即可!”
  • 穿越之丑妃当道

    穿越之丑妃当道

    在现代就丑的没脸见爹妈了,呜呜……人家穿越到古代去都是美女。为毛自己穿了更丑了,身边一群美男围绕着,自卑越来越重……
  •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为聂世奇自选诗集,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创作的诗歌共计一百余首,作者为天津大港油田职工。他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接触的就是石油人的生活,石油人的生涯以及其间的磨难,使他饱获生活之赐;红蓼滩头的一草一木,使他葆有足够的淳朴,他的诗,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其描写的诗歌意象和内容也来自于最朴实的基层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这也就足以使他的诗在诗国占有一席之地。
  • 杀手的那些回忆

    杀手的那些回忆

    你挨过骂、受过辱、被暴打,四周遍是冷眼嘲讽吗?想过自杀,甚至杀人,或是觉得自己会被别人杀了。那晚,在回家的路上,突地想写个关于杀手的故事。那刻只感觉脑海里真有个杀手。不能否认的是,我心里本就充满了杀气。说白了,那是一股怨念,一股不甘被现实玩弄的意念。或许这本就是一本带点悲观主义的故事,我希望它能化去我的一身厉气。最后一句——我愿持短刀迎这三千敌客,你可愿陪我看这场血雨腥风。
  • 追梦飘零录

    追梦飘零录

    大道三千,各有不同.看似错误的穿越,却是早已注定.魔法、修武、修仙原来只不过是一场浮华的梦;梦醒后,才发现一切只是为了磨练心智的历程;梦醒后,却忘不了梦时种种过往……《追梦飘零梦》带你进入一个由魔法、仙侠组成的梦境,让你如同主角一般,忘不了梦醒时的迷茫。科技与梦想相撞,你会选择什么?
  •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上神请止步

    上神请止步

    位低被人欺负,上仙遭人陷害,灰飞烟灭怎一个惨字了得!涅槃归来,位高身贵,睥睨恶毒女,脚踩白莲花!我是上神我骄傲!这一次,该是她的谁也夺不走。男主:“你还要我吗?”摇尾巴可怜兮兮(* ̄▽ ̄)((≧︶≦*)女主:“考虑考虑。”(/▽╲)
  • 盛世禁宠:铭少的蜜制妻

    盛世禁宠:铭少的蜜制妻

    她曾爱他上瘾,却为了自由逃离他身边,她为报恩竭尽所能,却被他挥手拒绝,他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巴,“养育之恩,如何能报?”她惊叹愕然,他抿唇轻笑,“以身相许,陪我一辈子。”
  • 初中,青春,潘少

    初中,青春,潘少

    这是记录我的初中的一部短篇小说,基本背景和现实相符,但会有一些虚幻的情节,最主要是写给同学看的,感谢大家能给我支持!
  • 你是我蔓延的小思念

    你是我蔓延的小思念

    我许思念蔓延多几日,只因有爱姗姗来迟。万人迷教练重点调教宅女画师,壁咚+表白+索吻,秀甜蜜高能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