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91600000003

第3章 因与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家说大千世界,三丈红尘,诸人诸物有哪一个可以逃得过因果循环的业缘?无因果,则无天地,无尘世,无七情六欲,无是非善恶。总之,因果是红尘的根基,是尘世的起源,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本章旨在为世人剖析因与果的各种纠缠错结,使世人之心摆脱迷障,洞悉前因后果,明了己身在何方,知晓己心向何处。如此一来,世人才会对善因生出向往,对恶果心存畏惧,一心播下善种良因,求得心平静,身平安,修出一番人生禅道。

为人所重,乃因有用

众生本平等,高低贵贱之别,不过只因一时之需在佛家的眼中,一花一草,一兽一鸟,光怪陆离之俗世,千姿百态之众生,都是处于同样的位置,无高低之分,去贵贱之别。而在红尘世界里则不然,落魄困窘之人在旁人眼中一文不名,随意嘲之耻之;腾达扶摇之人在旁人眼中奇货可居,必要捧之顺之。这便是俗世之态,这便是俗人之心。为红尘所困的世人无一不是在受到这俗世之态俗人之心的困扰,终其一生而不得脱。

人之一生犹如白驹过隙,匆匆忙忙数十载,既有得意之时,亦有失意之处。但莫要忘记,这短暂的人生终会在某一天走到终点,到头来诸事皆空,万相皆隐,之前的得意与失意,辉煌与窘迫也都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是以,得意之时莫要忘形,这只不过是旁人对你一时的赏识;失意之时莫要颓丧,这也不过是因为伯乐尚未出现而已。

世人皆盼可遇明主,一身本领可有用武之地。若是际遇使然,能为人所用,为人所重,切记不可放浪形骸,以一颗平和之心效犬马之劳,才是明哲保身的真谛。

从前有一户穷苦人家,这家的主人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房子漏雨都没有石料木材来修,只能用一个破木盆接着。家门口用来擦脚底污泥的也不像别人家那样是一块地毯,而只是一条麻袋。这条麻袋整天被主人用来蹭去脚下的污泥,觉得自己既卑贱又可怜,不知道哪天会破了然后被扔掉。

可是谁曾想这户人家的主人突然时来运转,一下子就有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主人家里所有的容器都用来装钱,可还是装不完。于是主人干脆把那条麻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往里面装满了金币。

这样一来,麻袋不但不会被人再踩来踩去,而且住在了一个宽敞的大铁箱子里,不受雨打风吹。主人的朋友来拜访时,主人则会打开铁箱,指着这条装满金币的麻袋说:“看看,我的宝贝。”而主人的这些朋友在此时都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让麻袋感受到莫大的骄傲。而有时候主人也会经常抚摸着麻袋,听听金币相互撞击的声音,这让麻袋感受到莫大的荣耀,觉得自己就是主人的一切。

久而久之,麻袋变得越来越骄蛮无理,常常数落别人的不是。可那些被数落的人却不生气,仍然对麻袋笑脸相迎。这样一来麻袋更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高贵的东西了。

可主人却只花不赚,终于有一天麻袋里的所有金币都被花光了,而主人也回到了从前潦倒的生活。麻袋被重新放在了门口,仍然被用来蹭脚下的污泥。

麻袋很痛苦,于是问佛陀:“为什么会这样子?”

佛陀只回答了两个字:“无用。”

麻袋这才明白自己被重视的原因。

其实有很多人就像是故事中的麻袋那样,一时得意便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殊不知你身上的光芒都是别人因为对你的一时之需而给予的,而有一天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从云端坠落谷底的绝望,人生便会陷入痛苦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曾披露某位女明星对一些非著名媒体的记者爱搭不理的,经常板起一副冷面孔,但是对一些著名的化妆师或者服装设计师,就会笑靥如花,然后主动走上前去与这些化妆师、设计师攀谈交流。为何这位女明星前后判若两人,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位女明星的形象,全靠这些化妆师和服装设计师来打点了。而那些非著名媒体的记者,既然不能为自己的星路添砖加瓦,那我又何必对你笑脸相迎呢?不知道这位女明星过气之后,会不会想起这些非著名媒体的记者,讨好他们为自己增添一下上镜上报的频率。

人之一生,既有受人青睐之时,亦有遭人白眼之际。而这些都不过是三丈红尘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修行禅道,领悟佛法,旨在将一颗俗心从这浮沉铅华中脱离出来,人情冷暖也好,世态炎凉也罢,都无需放在心上。今日的青云直上,不过因“有用”二字耳,何必沾沾自喜?若真想修到心灵上的大乘之境,心中当谨记“自重”二字。我之心为我所重,我之身为我所重,我之行为我所重。我即真佛,又何须他人来重?执此心者,则宠辱不惊,笑看风云,领略到常人难以体会的人生妙处。

……无所谓“有用”,无所谓“无用”,一切终将成空。

闲话莫说,蜚语莫谈

祸从口出,不慎之言是孽缘的开始星云大师说:“废话、谎话、杂话、脏话、烂话、坏话、假话,均可归纳曰‘闲话’。”星云大师此话就是在告诫世人,“闲话”不可说,因为“闲话”是破坏情谊的因由,“闲话”是引来祸端的根源,“闲话”是令人轻贱的起始。是以,当你忍不住想图口舌之快的时候,多想一想这些恶果吧。

红尘万象,芸芸众生,将其联系在一起的莫不过一个“缘”字。邻里因“缘”而亲如家人,朋友因“缘”而肝胆相照,恋人因“缘”而千里相识,正是由于缘分的奇妙,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惊喜。缘分来临,则需要我们用心维护,倘若只知闲言乱语,那么无论多好的善缘到头来都会结出恶果。

有一个人与自己的邻居相处得不是很融洽,但他却觉得一定是邻居的不对,因为他常常将自己做好的一些美食送给邻居品尝,可邻居仍是对自己不冷不热,这难道不是邻居的错吗?

某次他到山上拜佛烧香,礼佛完毕后与寺庙的方丈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自己的邻居。这个人将对邻居的不满全部告诉了方丈,方丈听完后捻须不语,只是微笑着看着这个人。

这个人被方丈看得有些不知所措,心想方丈这是怎么了。

又过了一会儿,方丈仍然是微笑而视,这个人又想,方丈是不是在心底嘲笑我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方丈始终都保持着微笑不语的样子,这个人再也按耐不住了,张口说道:“方丈,你是不是有病啊?”

话音刚落,方丈便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施主能否将刚才心中所想一五一十告诉贫僧呢?”

于是这个人如实相告,方丈听完后说:“那你有没有把心中所想告诉另外一个人呢?”

这人说道:“此处只有你我二人,我如何告诉第三个人。”

方丈说道:“那依施主之意,还是会将今日之事告诉第三个人了。但施主是否想过,你告诉别人的到底是不是事情的真相呢?难道我真如施主所言,是有病吗?”

这个人说不出话来了,方丈继续说道:“施主恐怕也曾对你的邻居做出一些误解并四处宣扬吧?”

这个人如梦初醒,总算明白为什么邻居会如此对待自己了。原来他确实向别人说过邻居的一些闲话,想必是这些话最终传到了邻居的耳朵里,引起了邻居的不满。这人谢过方丈回到家后,诚心诚意向邻居道了歉。邻居也表现得很大度,自此两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正如故事中的方丈所言,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倘若妄自猜测,甚至将这些猜测的结果肆意宣扬,那么只会让自己令人生厌,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好感。

世人之口,犹如双刃的宝剑,可以送人以温暖,也可以给人以严寒。修心修性,须将杂念去除,而这闲言碎语就是一种杂念,是以若想得大境界,那么就要领悟“不可说”的禅机。

……缄口沉默是最具力量的言辞。

至理面前,万法皆是迷障

至境之前,一切皆是微渺,一切皆可放下世间万物虽然千差万别,各有各的属性本质,但是在至境至理之前,一切皆是蜉蝣,万物不过尘埃,众生心中所持的不舍,不过是昙花一朵,不会开出大彻大悟的花朵。

世人心中的私念己欲,皆是心魔。心魔横生,则心不慧、目不明、耳不聪,为红尘所羁绊,为铅华所困扰,到最后只是落得一副枯骨,枉来人世一回。而佛法禅理,正可以化解世间万物的魔障。一切魔障于佛法而言,只不过是蒙在心头的灰尘,只需拈花之力便可将其扫除。是以,只要诚心向佛,那么一切魔障皆进不得心门,一切孽业皆进不得法眼,心灵目净,当登大乘至境。

有两个居士常住在大佛寺悟禅,一人姓张,另一人姓李。某日,张居士手捧鲜花供果,兴致盎然地赶到大佛寺参加寺院的早课。可谁知他刚刚踏进佛殿的大门,突然李居士不知道从何处飞奔而至,与张居士撞了个满怀。张居士献给佛像的鲜花供果因此洒落一地。

张居士见状忍不住大声呵斥道:“你看你怎么这么冒失,把我献给佛像的供礼都给撞翻了,你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李居士有些不满意张居士咄咄逼人的态度,当下说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虽然是我的错,我给你赔礼道歉就是,你又何必这么大声呢!”

张居士闻听此言更加气愤,手指着李居士嚷道:“你这人怎么回事,亏你还拜佛,做错事居然都不肯承认。”

李居士一听更加没有认错的念头,与张居士干脆对吵起来。两人的争吵声越来越大,正巧经过此处的方丈看到此景,走过来询问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事情原委后,方丈说道:“李居士撞人在先,本已有错但不肯承认,这是愚蠢不智啊,而张先生不能宽心待人,这同样是愚蠢不智。以两位居士这样的心来参悟佛法,怎么可能领略到佛法的真谛呢?”

两位居士听完方丈的话,不约而同地说道:“方丈教训的是。”

方丈继续说道:“二位居士之所以争吵,乃是因为都认为自己占据着道理,但殊不知这所谓的道理,只不过是尘世之心的迷执,是看不透参不破的表现。要知佛理禅道才是修心修性的根本,一切所谓的道理在佛法面前都只是暗昧无知。”

两人听完后,一齐躬身向方丈施礼,感谢方丈的点化。

其实故事中的两位居士,虽然身在参悟佛法禅道,但心中还是抱有对尘世凡心的不舍,因而被内心所认为的道理所迷,而始终冲不破心灵世界的执罔。若无方丈的点化,那么这两位居士即使身处寺庙一世,恐怕也难修到一定的佛境。

而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都为自己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找着这样那样的借口,这些借口就是内心的魔障灰尘,这些所谓的“道理”一次次地安抚着心中的惶恐,直到有一天变成心安理得,那么离堕落的深渊就不远了。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在看到他人遭遇侵犯的时候往往不能挺身而出,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来维护正义。而这种人也多半会为自己找借口,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不值得自己冒险甚至付出生命,而且会拿一些“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反面事情来换取自己冷漠态度的平静。其实这真是大错特错,正义是人间的至理,一切的私心杂念甚至貌似有理的借口在这个至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在至理面前舍下心中的杂念,才能打开心灵的枷锁,打开一扇里面别有洞天的心门。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但这道终归是“小道”,不可执迷,只有始终秉持“大道”,方可看到人生的另一番洞天。

……世间万物各有其法度,但终要归入至境至理之海。

世间一切皆是缘,命中无时别强求

世人一生缘为本,命里无时莫强求佛家讲求因果,但这因从何来,果又向何去,恐怕是困扰红尘俗世中每一个人的问题。其实因果因果,皆因缘而生,因分而起,缘灭因灭,分尽果尽。是以顺其自然,恪守天命,有时不贪恋,无时不强求,来时不狂喜,去时不伤悲,方可不陷人生之苦,不迷人生之乐,不罔人生之生,不畏人生之死。

昼夜四季,是顺其自然;开花结果,是顺其自然;水流低走,树随风摆,也是顺其自然。正是由于顺其自然,各按其道而行,大千世界才得以宁静,才能以祥和之态来收纳万物,包容万事。倘若逆天而为,反其道而行,那么秩序就会陷入混沌之中,众生万相皆会扭曲变形,从而再难找到真实的自我。一旦失去了自我,那么本心自然也会失去了踪迹,又何来修心可言呢?

红尘俗世中的男女老少,更应懂得缘分的道理。因为人皆有情,倘若不通晓缘分之真谛,只知一味强求,情在最终也不过是一段苦情,一段哀情,一段悲情。人生之悲,莫过于情之一物,到头来却成了一世之痛。

古时候有一个员外,虽然坐拥万贯家财,但是却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原来,虽然员外娶了三房妻室,但是生下的却全都是女儿,眼瞅着自己的家财却无人来继,心中又怎能不为之焦急。所以这个员外食之无味,寝之难寐,久而久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眼看病入膏肓,性命已经岌岌可危了。

就在这时,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来到这个员外的大门之外,声称可以治好员外的病。家人赶紧将僧人迎进家中。僧人进到员外的卧房之后,将屋内的人全部支出去,然后一人坐在员外的身边,说道:“你可知此世为何没有男嗣吗?”

员外此时已经连话都很难说出口,只是用眼神告诉僧人不知道。

僧人说道:“你前世有杀孽,你在前世临死之前害怕自己下一世穷困潦倒,于是向佛祖许愿甘愿一世不得男婴,也要保证自己的富贵荣华,这就是你不能得到男婴的原因。”

员外听完后,眼角流出了泪水,很显然,这是深深的悔恨。僧人这时又说道:“那你现在还希望得到一个男婴吗?”

员外费尽力气点了点头,僧人叹道:“但你注定命中无子,此时又何必强求,但念你此世善行颇多,我倒是可以赐你一子,但此子究竟是福是祸,就不得而知了,不知你可愿意?”

员外费劲地点着头,僧人从怀中掏出一颗药丸,然后将员外的家人叫了进来,嘱咐他们喂员外喝下,然后说道:“他的病很快就会好,我也该走了。”

果然没过几天,员外恢复如初。几个月后,自己的小妾果然怀孕,数月之后果然产出一个男婴。员外喜形于色,将此子视如珍宝,万般怜惜。可此子从小体弱多病,员外不知花费多少金银为其买来人参雪莲等大补之药,方保住此子之命。但此子由于被过度溺爱,长大之后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没有多久便将家业败得殆尽,员外一怒之下重病不起,此子却从不探望,而且曾当着父亲之面说父亲赶快死掉算了,这样一来就没人再管他了。员外听后怒火攻心,就此死去。而不到一年里,此子便将家业全部败光,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故事中的这个员外本来命中没有男婴,可他却偏偏强求,结果家道衰落,毕生心血毁于一旦,这难道还不足以让那些总喜欢强求的人引以为戒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命中注定无,却总爱强求的人。比如说音乐绘画本需天赋,但是现在的一些家长却为了让孩子可以考入比较好的大学,强行让孩子去学音乐学绘画。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这些本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在经历了几年的学业后,仍然是平庸无奇,根本无望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造诣。这是一种对人才与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顺从天命,依道而行,心灵世界才会平静祥和,才会容纳佛法禅理。

……天命所致,非人力可为。

同类推荐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热门推荐
  • 伴君幽独时

    伴君幽独时

    她想要的是一个尊重,包容,信任她,将她当作唯一的男人。可是他却亲手将她推出自己的身边,最终甚至动手亲手杀她。就因为可笑的自尊,一步一步将她逼入绝境,甚至落发为尼。也罢,你若为尼,我便为僧,站在最靠近你的地方,隔着红尘,于彼岸忏悔一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boss溺宠宝贝甜心

    boss溺宠宝贝甜心

    她伊姮沫,从第一次见到他开始,就被他认定是自己以后的媳妇儿。直到五岁那年被无良老妈给彻底卖了,连同自己的老爸也被自己的老妈给忽悠,间接的也把她给卖了。精彩片段:“爹地,妈咪,我恨你们啊!呜呜呜~”“宝贝乖,晚上大叫是不对的,跟我回去啊。”“no,我不要回去!”“哦,原来宝贝你说你累了,要我抱你你回去啊。这可是要报酬的哦!”接着他就把她抱了回去。接着卧室内一室……(你们懂的哦(乛︶乛)嘿嘿)
  • 当孩子遇到钱

    当孩子遇到钱

    钱可育人,亦可毁人。孩子一出生便生活在金钱的世界里,在理财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生存能力的今天,如果孩子缺少对金钱的了解和良好的财商教育,会导致长大后为金钱所累、受金钱之苦,甚至走向极端。本书由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用自己积累了30多年教育经验,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财商教育成功案例,将财商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直击中国家庭教育的盲点和误区,向家长传授简单、实用、有趣的财商教育方法,让孩子的财、智、情三商均衡发展。
  • 且许你归来

    且许你归来

    ”你要早知你的身世,你还会爱她吗?“云顶的少年手负长剑望着眼下的云海低沉的问道。”我?你是在问我吗,哈哈,你这高冷的掌门大师兄,竟也会说出这爱与不爱的肉麻话。“又一位少年横躺在云顶之上慵懒的,一只手扶着额头毫不在意的同样望着云海笑着答道。”你不必调侃于我,你知道,我爱她,比你要爱她,说吧,怎么你才能放手?“他又发话了,带着不可违抗的语气。他始终望着云海,从始至终,都未回头看他一眼。”我不懂爱,这是你们人类才有的东西,但我们有情,你是我兄弟,既然你喜欢,让你便是。”说罢,躺着的少年站起身来,嘴上还有未曾消失的微笑,轻掸了下尘土,纵身一跃消失了踪影。且许你归来,我心还依旧。
  •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本书是被网上誉为“青年性学大师”的西北师大教授徐兆寿先生在许多大学进行情爱文化讲座的讲稿,从文化的角度为青年人解决各种困扰他们的难题,有启蒙情爱教育,普及生理、心理知识和树立正确情爱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关徐兆寿先生开设的情爱文化讲座,曾在大学校园和网上备受争议。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当雪遇上枫

    当雪遇上枫

    当雪遇上枫,枫叶不再属于枫叶林的宠儿,雪花也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说到雪,让人想起冬天,那满天飞舞的白色浪漫。说道枫叶就让人想秋天,那专属于秋天的宠儿。两种事物,想起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实枫叶和雪花都有相同之处,大家也许很难想象,但是每两样事物之间都有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中,无论何时何地,枫叶不再等到雪花的降临而结束自己的生命;雪花也不再等到枫叶凋零才降临世上。因为他们在这里遇上了,当雪遇上枫,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 大通胀与再平衡

    大通胀与再平衡

    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拜赐于全世界政府空前一致的财政货币刺激,萧条没有出现,衰退结束得很快,但复苏在哪里呢?美欧经济的“无就业复苏”像雾又像风,似有实无。但全球资本、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国家却早已成了对冲基金的“天堂”。政治家们改变了经济的自然规律,“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似乎离“再平衡”之路越来越远,而泡沫和通胀开始为新的一轮危机累积势能。已经崛起的中国该如何抉择?
  • 无双之神皇

    无双之神皇

    编辑推荐:墨天废材少爷,从小受人欺辱,天生废物道魂,以武入道想要摆脱废物之名,看他会不会成功呢?内容简介:九神大陆,门派林立,强者为尊,武道皇者可开山碎石,斩断河流,武道尊者可遨游太虚,俯瞰天地,弱者,庸碌受人欺辱,武道强者一怒可杀万人,横尸百万,血流成河,穿越者墨天横空出世,降临异界看墨天如何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