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0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何理解中国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

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福山教授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引发过一场大讨论,那场讨论至今在中国还在继续。对“中国奇迹”,一种解读是,这是信奉大政府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结果,由于政府独享强制力,利用强制力调配资源,高效率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成为可能;另一种解读则恰恰相反:这些成就与其说是强制力配置资源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的奇迹,还不如说是自由市场、普世人性战胜权力管制的结果,是全球化力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佐证了自由选择和市场化会带来繁荣,并且这一结论跟人种、肤色、文化传统无关: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被解放得越多,权力对权利的束缚被结束得越快,老百姓的经济福利就增长得越多。

按照福山教授的说法,人类社会在制度体系上的演进,最终以“自由民主加市场经济”而结束,自由市场解决物质需要问题,自由、平等、民主不仅能保障市场经济,而且能解决人的非物质需求问题,所以,虽然社会与个人的生活还会继续颠簸,高潮性的喜剧和悲剧仍将重叠发生,但人类漫长的“大制度”——大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架构——追寻历程到此为止了,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搭配。

福山理论的对错,可以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思考评判。但对中国的许多学者和业余知识者来说,可能首先无法接受的是福山将所有社会——不管人种、政治文化背景——都放在一起谈,好像没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的区分似的!尽管被我们的社会定位为“圣经”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西方,但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中国历来就不同,西方的东西不适合中国,任何不针对“中国特色”加以区分的理论,当即就该被贴上“盲目照搬”的标签。

在别国行得通的,真的拿到中国就不灵;在中国行得通的,到别国就水土不服。真的如此吗?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历是支持还是颠覆了福山的思维框架;是证明还是证伪了他的历史终结论?中国漫长的历程真的游离在世界历程之外,从而使中国的发展不能与其他国家一概而论吗?

在我看来,除了一些相对短暂的时期外,中国从来就是人类进程的一部分。以远古看,中华文化创立于2500年前的先秦,在那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8年)、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等大师百出。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奠基时期几乎是同时的,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柏拉图(前428年-前348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等。

佛教文化体系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年的印度。而印度文化的核心——种姓制度也是在2500至3000年前发展起来。

为什么今天我们熟悉的主要文化体系差不多都是在那一时期发展起来?难道是完全无相互关系的巧合?还是有某种必然的联系?那种必然联系是否就是人类社会从游牧走向农业,在固定地方耕种粮食、在室内圈养肉食动物呢?

文化发展的另一条线索——宗教,中国与其它国家也相当同步。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汉朝中国,并逐步融入中国社会,给中国人带来后生世界的秩序。基督教在同一时期出现,并渗透到欧洲社会。这说明,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时间比以往说的要早,另一方面外来的文化也能在中国社会扎根,毕竟人性是一样的。

伊斯兰是世界另一大宗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表面看,这比基督教进入欧洲、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晚六个世纪,但是,在古代农业社会时期,或者说在中世纪商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社会变迁慢、发展速度低。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德森?麦迪逊的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时间才增加了一倍。然而,从1880年到2000年,短短120年里,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近5倍。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所完成的人均收入增幅,是1880年之前近两千年人类所完成的增幅的5倍。照此来理解,佛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西方的兴起、伊斯兰教的出现,虽然客观上时间相差几百年,可是从人类进程速度来理解的话,大体上算是同一时期。

十五世纪初期,明朝中国大举航海,不久之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也加入,积极推动海上冒险,以至于在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所以,在航海事业上,中国不仅没有偏离世界潮流,还引领人类的这些尝试,只是到后来在航海事业上退缩了。

在商业发展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同步就更加紧密了。我们知道,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是西方商业革命的标志性时间点,之后几世纪商业革命进展迅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亦即自1500年至1800年左右,中国也在经历一次商业革命,那是公认的近代中国商业最鼎盛时期,或者说是此轮经济崛起之前的最鼎盛时期。

为什么中国过去的许多重要文化、宗教、经济进程与世界其它国家那么同步呢?难道每次都是巧合?如果不是巧合,那不是说明在大的事情上中国并没有与众不同,“中国特色”在历史上并非我们说的那么特殊吗?

在近代,中国与世界更加同步。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看。第一是加入工业革命的时间。1780年左右,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后来蔓延到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德国、意大利等西欧以及东欧国家是19世纪中期才开始追英赶美,拉美、亚洲、非洲国家差不多也是在那一时期模仿英美工业技术。1860年代开始的中国洋务运动跟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其核心就是要引进西方技术,在时间上当然比英美完,但与世界多数其它国家同步。比如,电报在1837至1844年间快速发明成功,1860年代在各国普及有线电报,兴建跨国电报网,1871年电报进入中国。世界第一条火车路于1825年建于英国,五十年后在中国的上海也有了第一条铁路。汽车在西方出现后不久,于1901年就进入中国。电话于1876年在美国发明,投入实用后,也很快进入中国。

以往我们责怪清政府、指责中国没有发明出各类技术,这些本身当然都有道理,因为中国毕竟是世界大国,但是,从跟随世界潮流的角度看,中国并不落后,与其他国家雷同。

第二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鸦片战争之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票市场交易等等现代公司制度、现代金融于1860年代进入中国,这些企业制度、金融技术比西欧国家完400年左右,所以,比它们落后,但是,与世界其它国家也基本同时。中国自己的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上市交易,标志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跟其它国家比落后多少呢?瑞士股市成立于1850年, 西班牙1860年, 匈牙利1864年, 土耳其 1866年,澳大利亚 1871年, 捷克1871年, 阿根廷 1872年, 新西兰1872年,加拿大1874年,巴西1877年, 印度1877年, 挪威1881年,南非1887年,埃及1890年,香港1890年,智利1892年,希腊1892年,墨西哥1894年,新加坡1911年。这当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三是政府办企业以及国有化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国家资源为主,经历了“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再到纯粹“官办”,这一做法跟同时期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日本没有太大差别,都想靠国家的财力追赶英美工业技术。

1918年苏联开启国有化运动,将工业、商业全面收为国有,将土地收为公有。1930年代开始,苏联经济快速增长。与此相对比,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发西方私有经济国家19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苏联国有经济的高增长,跟西方私有经济的大危机,反差如此之大,使世界各国普遍学着国有化、也由政府办企业。中国先是在30年代小范围内做国有化,到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国有化。东欧国家在二战之后国有化。亚非拉许多国家都跟踪模仿。连当年的私有制西欧国家也在一些行业进行国有化,英国在30年代以及之后陆续将煤电、广播、铁路、钢铁、油气、公交等行业国有化;法国从1938年开始,将主要银行、金融、油气、汽车制造企业国有化。所以,中国的国有化以及相关政府权力扩张,并非中国的孤立行动,而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当然,中国的国有化运动与世界同步,后来的市场化改革也与世界同步。中国是因为50年代末期开始经济局面每况愈下,文革期间将经济进一步推到低谷,以至于到文革结束之后,计划经济不结束不再可行了,所以,就有了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其它国家虽然没有中国文革那样极端的经历,但是,国有企业、政府管制经济也给它们带来严重财政危机,于是,80年代初开始,从英国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拉美国家、东欧国家、亚洲国家、非洲国家,全球范围都被迫进行私有化、市场化改革。

所有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跟其他国家在远古时期基本同步,在近代同步,中国历来是世界进程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人跟世界其他人一样,都有相同的人性,追求美好生活和个人自由的人性。所以,我们可以就福山教授的结论进行商榷,但是不应该以“中国特色”,要求将中国放在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预测之外。

从1978到1998年短短20年间,中国人均GDP翻了两倍多,中国历史上当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是奇迹。可是,如果我们看到,世界人均GDP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才翻了一倍,但从1880到1978年间,却翻了三倍多;在那一百年间中国人均GDP只翻了一倍,这等于说,工业革命带给中国的发展机会被留给了1978年以后。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改革开放30年间快速发展的主因了。

首先,我们看到,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包括两个内容,“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相对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卖多少、到哪里卖、以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样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等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资,做贸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所以,“改革”与“开放”都是围绕“自由”,是放开约束。

简单地把老百姓手脚放开,释放人要生存、要过更好日子的本性,这就是中国过去30年方方面面新政策的主旋律,也恰恰因为这一“释放自由”的政策主旋律,等在中国门口数十年的全球化力量也能进入中国,让中国社会终于能尽情分享发展了两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全球贸易秩序的好处。简单地释放自由就能带来经济繁荣、如此之快地提高生活水平,这当然是奇迹,但这是“自由”的奇迹,不是“大政府主义”的奇迹。

从逻辑上和时间序列上讲,如果“大政府主义”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那么,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不是更有可能出现经济腾飞吗?实际的情况是,正是由于“大政府主义”在60、70年代造成的经济灾难,才为1978年开始的自由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政治动力基础。而且,在那之后,经济自由恢复得越多,经济就增长得越多。

因此,改革开放的成就验证了“自由促进发展”的道理,中国的经历没有偏离其它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的规律。适合其它国家的制度也照样适合于中国,人性是没有东方西方之分,也没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之分。

梳理中国的事,我们必须避免只用中国以往的套路,不能以“中国特色”为由回避实质性问题。离开世界文明、离开人类社会的变迁经历,就难以理解中国的经历,也更难为中国的长久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视角。

这本书收集了笔者过去几年的一些媒体专访,内容涉及不少话题,但基本都围绕中国。既使谈到世界、谈到其它国家,最终也是为了谈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只是用中国的过去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那只会得出片面、甚至错位的结论。只有参照同期或者早期其它国家的经历,我们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中国、预测我们的未来。

这些年,许多媒体朋友给了我向大众表达观点的机会,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是岑科、李利明、郭宇宽、周年洋、赵灵敏、刘凌云、笑蜀、何雪峰等人;也特别感谢本书所录文章的其他作者朋友,包括刘浪、郭哲、唐勇、李翔、叶筱静、钟加勇、许凯、魏喆、周程、陈竹、石贝贝、谷重庆、周慧兰、曹理达、李静睿、郝希良、肖强、叶檀、朱周良、徐琳玲、谢文思、王利芬等,没有他(她)们的采访,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岑科负责收集整理本书的文章,他的贡献自不用说 。愿书中的所谈所指,能给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读者带去启发和思考。

2009年9月25日,于耶鲁大学

同类推荐
  •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2008年的冬天,因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严重减速,五大洲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料峭的寒意。曾几何时的“暖冬”,在这个冬天消失了它的身影。与风暴发源地相距万里之遥的中国也未能幸免,外贸出口首当其冲,经济列车骤然减速,实体经济广受连累,民生问题渐次凸显……
  •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关系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智力资本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总体上把握二者的内涵、特点、分类、测量等,总结以往研究的不足。其次,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细化NahapietGhoshal理论模型,形成相应的假设。之后,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并发放问卷,获得第一手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建立理论模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进行假设检验,验证前面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正确与否。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继续完善,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重点是加快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税制并轨的进程,使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平等竞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将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更有效的体制保证。
  • 决策闪电计划颠覆

    决策闪电计划颠覆

    本书共八章,即:霸占理论,市场霸占,霸占时机,霸占策略,竞争对手,竞争策略,合伙竞争,名牌竞争。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热门推荐
  • 阴阳守夜人

    阴阳守夜人

    大学生李彦在下课后误上了一辆女鬼出租车,就在他被女鬼吸尽阳气之时,一位大胸美女骑着黑色哈雷,从天而降,将他从女鬼手上救了下来,从此,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便在他的眼前打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游向北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们游向北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这是一部与北漂有关的小说。没有从天而降的好爹,没有半路杀出的救星,只是对真实北漂生活的诚实记录,几个普通青年的徒劳挣扎。是回到平淡乏味的老家,还是留在喧嚣浮躁的北京?难道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吗?他们的生活还有没有希望?作者过去的作品以带有悬疑的奇幻小说为主,也许是在幻想的天空里飘得太久了,他想重回真实的大地。于是,他写了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想要描述的只是生活的真实面目,但是真实生活并不比幻想世界里的荒诞与残酷更少,或许,更多。
  •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无意间李小璐穿越到异界大陆,得知是一个可以修炼的世界,然后就开始了修仙之路,修仙之路上路路荆棘,李小璐一路披荆斩棘,到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在等着李小璐······
  • 小女乐游之普凸格王朝记

    小女乐游之普凸格王朝记

    《小女乐游之普凸格王朝记》:她是她,她不是她,她是她又不是她,种种姻缘,因她还是她?这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她该何去何从?每次醒来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要么是中毒吐血,要么是被强抢掳走,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堆积而来让她来不及思考,腹中的孩儿究竟是谁的?镜中的这个人儿到底是谁?晓雅应该如何面对?
  • 腹黑首席的偷心小丫头

    腹黑首席的偷心小丫头

    他冷酷无情,用铁血手段将她囚在身边无度索求,并亲手将她送入别人的怀抱。失去腹中胎儿,她伤心欲绝,对他心灰意冷,决定接受唾手可得的幸福与温暖;他却像恶梦再度降临,禁锢她的人生。这一次她绝不会再妥协,更要将他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一一还给他!
  • 倾心狂妄男

    倾心狂妄男

    他分手关她什么事?但是,他分手的的确确和她有关,因为她是神秘组织魔女兵团首领之一!接近洛天,让洛天爱上自己,然后甩了他,让他体会被人抛弃的感觉。所以她以佣人的身份接近洛天,慢慢地掳获他那颗猖狂的心。但是,为什么在掳获他心之时,她的心反倒被他的幼稚、霸道、猖狂所掳获?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佣人,拥有一手好厨艺,长得美,有一种温柔的古典气质。她生性温柔,骨子里却带着一丝倔强,让他莫名其妙地对她感兴趣。无意间发现她居然是“Dream”连锁餐厅的负责人,并不是单纯的佣人。无论她是谁,有什么目的,他要定了她!
  •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如何评说,已无关她自己的事了。她生前就不喜人为她作大传,或许有三句诗词是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天生我材必有用。”父亲是遗少,给予的是冷漠;母亲是新贵,给予的是客气。这段刻骨的童年时光,作为底色浸入了张爱玲的文字间。雨打浮萍的江湖,她只能依靠自己,但她相信她是天才。少时的她,可以做的便是天才梦。张爱玲是民国时期临水照花的奇女子。一出手,便让民国成为值得追慕的存在。其时,大群读者为她沉醉痴迷。其后,坊间乃至学界亦传有一段佳话——“开谈不讲张爱玲,读尽诗书也枉然”。喜爱苍凉的她,风头最劲之时,终未得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却在垂手间收获了众多“知己”。
  • 跟自己过不去

    跟自己过不去

    请不要跟精彩的人生说不。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来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跟主人公一起探寻属于你的精彩世界吧
  • 焚天画圣

    焚天画圣

    天赐众生以命,又生万物供养之,只有大恩,何来不公?不公,皆为人所造。所以,欲替天行道除尽不公,必杀人!杀那胆敢自称为天,以天之名行恶的人。当缺少关键念元而不能成为修行者的少年,抱定这样的信念踏入茫茫尘世,这天下,必将掀起滔天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