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300000030

第30章 卷六(3)

【译文】

《汉书》说:“中外禔福。”“禔”字应当从“示”。禔,即“安”之意,读音则是“匙匕”的“匙”,其词义见于《三苍》、《尔雅》、《方言》等书中。黄河以北的学士们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江南书本中的“禔”字大多被误写为从“手”,再加上一些写文章的人往往刻意追求对偶,于是竟然把它写成了“提挈”的意思,这恐怕也是错误的。

【原文】

或问:“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何故以‘省’代‘禁’?”答曰:“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郑注云:‘纠,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张揖云:‘省,今省詧也。’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故以‘省’代‘禁’。詧,古‘察’字也。”

【译文】

有人问:“《汉书注》中有因为汉元帝皇后的父亲名叫‘禁’,所以禁中改为省中。为什么要用‘省’来代替‘禁’呢?”我回答说:“据考证,《周礼·宫正》说:‘掌管王宫的戒令纠察。’郑玄还注释说:‘纠,就与割、察的意思相同。’李登说:‘省,就是察的意思。’张揖说:‘省,即为今天的省詧。’如果真是如此,则小井反、所领反两个读音所代表的意思都可解释为‘察’。那个地方既然有禁卫省察,那就当然可以用‘省’来代替‘禁’了。詧,就是古代的‘察’字。”

【原文】

《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桓帝加元服,又赐四姓及梁、邓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故须立学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礼》云:“庶方小侯。”则其义也。

【译文】

《后汉书·明帝纪》中说:“为四姓小侯立学。”据考证,汉桓帝行加冠礼时,又赏赐给四姓及梁、邓小侯丝帛,如此看来他们都是外戚了。汉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他们被称呼为小侯,大概是由于年幼时就获得封号,所以必须设立学校;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侍祠侯或者猥朝侯这样的闲职,虽然是侯,但是并不是上等的列侯,所以就叫小侯。《礼记》中所说“诸方小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

《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郭璞注《尔雅》:“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

【译文】

《后汉书》说:“鹳雀衔着三条鳝鱼。”“鳝”常假借作“鳣鲔”的“鳣”字;很多读书人就叫它鳣鱼。据考证:魏武帝的《四时食制》中记载:“鳣鱼就像五斗容积的器具那么大,有一丈长。”郭璞注《尔雅》时说:“鳣鱼长二三丈。”鳣鱼这么大,鹳雀连一条都衔不住,更不要说三条了。鳣鱼又是纯灰色的,且没有花纹。

【原文】

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译文】

鳝鱼最长的也超不过三尺,最宽的也超不过三指,且是黄底黑纹,所以常会有人说:“蛇鳝,就像卿大夫衣服上的图案。”《续汉书》和《搜神记》也都曾提及此事,都写作“鳝”字。荀子说:“鱼鳖鳣。”《韩非子》、《说苑》也都说道:“鳣像蛇,蚕像蠋。”都写作“鳣”字。把“鳣”假借为“鳝”,是由来已久的了。

【原文】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译文】

《后汉书·酷吏传》记载:“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太守,凉州人给他编了首歌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江南的《后汉书》底本和副本,都将“穴”字误写成“六”字,有些学者沿袭了这个错误,而不觉察。其实,虎豹住在洞穴中,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再说这句词里也没有必要去计量乳虎是六个还是七个呀!

【原文】

《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柿耳。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

【译文】

《后汉书·杨由传》中说:“风吹削肺。”这里的“肺”字其实是指削札牍的那个“柿”字。古代,书写错了就要用刀将它削掉,因此《左传》中有“削而投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认为“札”就是“削”,王褒的《童约》说:“书削代牍。”苏竟写道:“昔以摩研编削之才。”这些都是把“札”说成是“削”的证据。

【原文】

《诗》云:“伐木浒浒。”《毛传》云:“浒浒,柿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应是悉作“脯腊”之“脯”,或为“反哺”之“哺”。学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也?

【译文】

《诗经》中有:“伐木浒浒。”《毛传》说:“浒浒,即为削去木片的样子。”史家将“假借成肝肺的”肺“字,因此通行本就全部写成了脯腊的”脯“或”反哺“的”哺“学士们根据这种情况而解释道:削哺,是屏风的名称。”这种观点当然是没有证据的,也是在胡扯。其实,“风吹削肺”的意思是说只有根据四方的来风才能预测吉凶祸福。《风角书》中就有: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倘若是屏障的话,那还能将它吹得转动吗?

【原文】

《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当做“魏颗”之“颗”。北土通呼物一块,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雀赋》曰:“头如果蒜,目似擘椒。”又《道经》云:“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其字虽异,其音与义颇同。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一苞裹,内筒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译文】

《三辅决录》说:“南阳郡太守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字应该是“魏颗”的“颗”字。北方通常把一块物体称为一颗,“蒜颗”这种说法在民间很常用。因此陈思王的《鹞雀赋》说:“头如果蒜,目似擘椒。”此外,《道经》说:“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果”“颗”“这些虽然字形不同,但它们的音义却是一致的。江南的人只叫做”蒜符“不知道叫”颗“学士们相继沿袭,把”果“读作”裹结“的”裹“还将其说成是盐与蒜共同放在一个包裹里,然后放入竹筒中。《正史削繁音义》又读”蒜颗“的”颗为苦戈反,这些都是错误的。

【原文】

有人访吾曰:“魏志》蒋济上书云‘弊攰之民’,是何字也?”余应之曰:“意为‘攰’即是倦之耳。张揖、吕忱并云:‘支傍作刀剑之刀,亦是剞字。’不知蒋氏自造支傍作‘筋力’之‘力’,或借‘剞字’,终当音九伪反。”

【译文】

有人问我:“魏志》记载蒋济上书时说‘弊攰之民’中的‘攰’是什么字?”我回答道:“我认为‘攰’就是‘倦’的字。张揖、吕忱都说:‘支字旁加上刀剑的刀,也是剞字。’不明白为什么蒋济又自造了一个‘支’旁加一‘筋力’的‘力’字,也许是假借的‘剞’字吧。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念九伪反。”

【原文】

《晋中兴书》:“太山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为‘濌伯’。”此字皆无音训。梁孝元帝尝谓吾曰:“由来不识。唯张简宪见教,呼为‘嚃羹’之‘嚃’。自尔便遵承之,亦不知所出。”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谥也,江南号为硕学。

【译文】

《晋中兴书》记载:“泰山的羊曼,常常颓废任性,还总是饮酒无度,因此被兖州人称为‘濌伯’。”这个“濌”字既没有读音也没有释义。梁孝元帝曾对我说:“不知道这个字的由来。只有张简宪曾教过我,说读作‘嚃羹’的‘嚃’。于是从此我就这样读了,但依然不知道它的出处。”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的谥号,江南的人都认为他是学问高深之人。

【原文】

案:法盛世代殊近,当是耆老相传;俗间又有“濌濌”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黑”傍“沓”。顾虽博物,犹出简宪、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重边。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

【译文】

据考证:何法盛所作的书稿离那个年代很近,应该是听长者口耳相传而得来的;民间又有“濌濌”的说法,意思是无所不及。顾野王的《玉篇》误写成“黑”旁加“沓”字。他这个人虽然学识渊博,但比简宪、孝元帝到底还是差了一些,而这两个人都说是“重”旁。我所见的几种本子,也没有写成“黑”旁的。重沓的意思是充足丰饶积累极厚,要是从“黑”旁,那么就不知道该怎样解释它的意思才算合适了。

【原文】

《古乐府》歌词,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做“大”,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误耳。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乃为匹嫡并耦己之群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何其谬乎?

【译文】

《古乐府》歌词中,先讲到三个儿子,然后才接着讲到三个儿媳,妇是与公婆的称呼相对的。歌词的末句说:“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代,儿媳早晚都在公婆身边侍奉,就像亲生儿女一样,因此有这种说法。丈人也是对长辈的称呼,直到今天,民间习俗还称死去的祖父为“先亡丈人”。又怀疑“丈”字应当为“大”字。北方地区有这样的风俗,媳妇称呼公公为“大人公”。“丈”字和“大”字是很容易写混的。近代的文人学士,写了很多《三妇诗》,竟把它弄成了匹配自己的众多妻妾的意思,再加上郑卫之类淫荡的歌词,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是多么的荒谬虚伪啊!

【原文】

《古乐府》歌百里奚词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吹”当做“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键,关牡也,所以止扉,或谓之剡移。”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耳。《声类》作“扊”,又或作“扂”。

【译文】

《古乐府》歌中赞颂百里奚的词说:“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吹”字应该是“炊煮”的“炊”。据考证:蔡邕的《月令章句》说:“键,是用来关门的门栓,也有的说是剡移。”由此可知,百里奚当时非常贫困,都把门栓当柴火烧了。《声类》写作“扊”,又写作“扂”。

【原文】

《通俗文》,世间题云“河南服虔字子慎造”。虔既是汉人,其《叙》乃引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阮孝绪又云“李虔所造”。河北此书,家藏一本,遂无作李虔者。《晋中经簿》及《七志》,并无其目,竟不得知谁制。然其文义允惬,实是高才。殷仲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近代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

【译文】

《通俗文》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河南服虔字子慎造”。服虔既然是汉代人,但他的《叙》却引用苏林、张揖的话;而苏、张二人均是三国曹魏时人。再说了,在郑玄以前的人是不懂反切注音的。可是《通俗文》中的反切音,却恰好跟现在通行的做法相符合。阮孝绪又说是“李虔所造。”黄河以北的这种书,我家中就有一藏本,但也没有标明是李虔所撰。《晋中经簿》和《七志》中,也没有记载关于它的条目,竟然不知道到底是谁撰的。不过,这本书文义允当通畅,确实是出于学识渊博的文士之手。殷仲堪的《常用字训》,也引用服虔的《俗说》,但是现在已看不到这本书了,也不知道它是否就是《通俗文》,抑或是有什么不同之处。或者说也许还有另外一个服虔?这些都没有办法弄明白了。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修建此陵园,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吕祖全传

    吕祖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天记

    医天记

    “末法时代,别人治病,我医天。”以医悟道,以药为兵,以九针问剑,与女神同修,与众魔为敌。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永恒的友谊

    永恒的友谊

    主要讲了主角龙蓝彩和它的一群龙朋友冒险于龙族世界最终拯救了龙族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惊险的地方,也待慢慢品味。
  • 死囚特工

    死囚特工

    本书原名《禁地死囚》。盗墓贼闻天际为报杀父杀母之仇沦为死囚。行刑前夜,被名为“禁区”的秘密组织带走,自此踏上了成为超级战神的通天之路!激战修炼秘术的异族勇士,猎杀岛国秘制的生化僵尸,横扫世界各路宗派……让他没想到的是,所有死亡任务背后都存在不可告人的诡异关联,都指向了一个复活战争恶魔的灭世阴谋!面对人性阴险、兄弟情仇、白富美诱惑,且看小毛贼闻天际如何绝境逆袭。
  • 许卿一世柔情:非我霸道

    许卿一世柔情:非我霸道

    他愿许她一世柔情,她也愿与他一世白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次意外,将两人无情的拆散他们最终能否有情人眷属?请关注许卿一世柔情之非我霸道!
  • 红颜谋:乱世女帝

    红颜谋:乱世女帝

    穿越?没关系,死了总可以回去的。皇后?对不起,姑娘没看上那皇帝。逼婚?没关系,直接离宫出走就好。女帝?答对了,这个才是姐的范儿。她原本只求一世安宁,孰料家国恩怨总是纠缠不清。她好不容易摆脱神女身份,又被推去当众人嫉恨的公主。但她更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早就设好的局,而幕后的主谋恰恰是曾经的自己。“我一个弱女子,要江山做什么?我要的不过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利,来保我爱的人一生安乐,逍遥自在。”
  • 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西点军校成立于1802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把培养一流的军官作为办校宗旨。200多年来,这里不但培养了无数的一流的军官,还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被誉为“精英人士的摇篮”、“各界明星的制造厂”。它所奉行的理念和信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的光芒照耀了全世界。本书把西点的理念、精神和中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将西点军规与培养孩子之道结合起来,解读西点案例、征引世界典型,点拨为人之道、讲说人生哲学。为男孩的父母一一解答从男孩到男子汉“父母要为他做什么?为何做?怎么做?”的问题,为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提供最好的借鉴和参考。
  • 网游之末世传奇

    网游之末世传奇

    李虫回到了十年前《末世危机》游戏开测的那天!…………前世的李虫是个宅男,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普通朋友,仇人倒是一大堆。在游戏里的李虫是一个独行者,不敢得罪有势力的玩家群体,被欺负了也只能默默忍受。现在重生了,还能够让以前的‘悲剧’发生么?
  • 踏天封神

    踏天封神

    逆天子,战苍穹,封神路,踏骨寻。尚武大陆为何风云再起?是谁在搅动风云?又是谁问鼎苍穹?在群雄纷争之时,又是谁潜龙出海,撼动九州。踏上九天,问天封神之时,看着脚下的累累白骨,这一切原来只是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