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300000032

第32章 卷六(5)

【译文】

而《说文解字》却解释说:“导是一种禾的名称。并且引用了《封禅书》作为例证。也许有一种谷物名叫‘导’,但并不是司马相如《封禅书》中所用的那个字。如果按照许慎的理解,那么‘禾一茎六穗于庖’难道还成为一句话吗?即使司马相如天生愚蠢,生硬地写出这句话,那么下句就不应该是‘牺双觡共抵之兽’,而应该是‘麟双觡共抵之兽’,以此求得上下名词义、词性的对应。我曾经笑话许慎是个纯粹的书生不了解文章的体裁,像这一类的引证,就不足以令人遵从信服了。我大体上还是信服许慎《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说,他的书中将文字按部首排列,分析字的形体,探求字的本义,郑玄注释经书,常常引证《说文解字》作为论据;如果不相信许慎的学说,那就会稀里糊涂得不知道一笔一画的来龙去脉了,这样去读书认字还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

世间小学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互有同异。西晋已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特须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两字非体,《三苍》“尼”旁益“丘”,《说文》“尸”下施“几”:如此之类,何由可从?

【译文】

今天一般研究文字学的,不通晓古今文字的变化规则,一定照小篆的写法来校正书写的文字;《尔雅》、《三苍》、《说文》,如何能全部体现出苍颉造字的意愿呢?也不过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互有异同罢了。怎么可以将西晋以前的字书全部否定呢?只要使它们的体例成就不要被后人随意妄为任意发挥就可以了。考查、校对是与非,特别要注意斟酌仔细。至于像“仲尼居”这三个字,有两个字就不符合法式。在《三苍》中,“尼”旁多了一个“丘”,而《说文》中“尸”下又多了一个“几”:像这样怎么可以盲目跟从呢?

【原文】

古无二字,又多假借,以“中”为“仲”,以“说”为“悦”,以“召”为“邵”,以“閒”为“闲”:如此之徒,亦不劳改。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舌”,“揖”下无“耳”,“鼋”、“鼍”从“龟”,“奮”、“奪”从“雚”,“席”中加“带”,“恶”上安“西”,“鼓”外设“皮”,“鑿”头生“毁”,“离”则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经”旁,“皋”分“泽”片,“猎”化为“獦”,“宠”变成“寵”,“业”左益“片”,“灵”底着“器”,“率”字自有“律”音,强改为别;“单”字自有“善”音,辄析成异:如此之类,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

【译文】

古时候不存在一个字两种形体的现象,倒是假借比较多用,比如用“中”为“仲”,用“说”为“悦”,用“召”为“邵”,用“閒”为“闲”;诸如此类情况,也不用去改的。当然,如今的文字中自然有错讹荒谬的,错在它居然成了一种习惯。如“乱”的偏旁变成了“舌”,“揖”的下面没有了“耳”,“鼋”、“鼍”的偏旁都成了“龟”,“奮”、“奪”也随了“雚”字,“席”中加了个“带”字,“恶”上安了个“西”字,“鼓”的外面设了一个“皮”字,“鑿”的上面添了个“毁”字,“离”则配上“禹”字,“壑”再加个“豁”字,“巫”与“经”旁相混,“皋”要分享“泽”的部分,“猎”字变成了“獦”,“宠”字变成“寵”,“业”的左边加了个“片”字,“灵”的下面添了个“器”字,“率”字本来就有“律”的读音,却硬是非要再造一个别的,“单”字本来就有“善”的读音,却随意弄成别的字:像这样,实在是不整治不行了。我以前第一次看《说文》的时候,对这些乱造的新字鄙薄至极,但是如果将其改成正体字又怕人不认识,如果不改,就这样随应流俗,自己心里又不能认同,所以总是因为这种矛盾而难以下笔。后来,随着见识的增多,逐渐懂得了变通,一方面补救过去的拘泥,另一方面也还用一些俗字。倘若是文章著述,则还是应该选择影响微小的去写;至于官府文书,交往书信等,就不一定要违背习俗所使用的字了。

【原文】

案:弥字从二间舟,《诗》云:“之秬秠”是也。今之隶书,转“舟”为“日”;而何法盛《中兴书》乃以“舟”在“二”间为航字,谬也。《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德”,《诗说》以“二在天下”为“酉”,《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新论》以“金昆”为“银”,《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宋书》以“召刀”为“邵”,《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如此之例,盖数术谬语,假借依附,杂以戏笑耳。如犹转“贡”字为“项”,以“叱”为“匕”,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读乎?潘、陆诸子《离合诗》、《赋》、《栻卜》、《破字经》及鲍照《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

【译文】

据考证:“弥”的“字从”二“中间加个”舟“字,《诗经》说:之秬秠”就是这个字。今天的隶书,把“舟”字写成“日”字;而且何法盛的《中兴书》居然将“舟”字在“二”中间认为是“航”字,荒谬至极。《春秋说》中以“人、十、四、心”作为“熏”字,《诗说》以“二”在“天”下作为“酉”字,《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的合字,《新论》以“金昆”合成“银”字,《三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字,《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字,《宋书》以“召、刀”合为“劭”字,《参同契》以“人”背“告”字为“造”字。这些不过是些术数的荒谬的话,假借依附,杂以玩笑游戏之类。就如同把“贡”字变化成“项”字,把“叱”字当做匕字,怎么可以用这些来决定文字的读音呢?潘岳、陆机等人的《离合诗》、《赋》、《栻卜》、《破字经》及鲍照的《谜字》,都是为了迎合流俗,因此不能用形声的方法去评析它们。

【原文】

河间邢芳语吾云:“贾谊传》云:‘日中必熭。’注:‘熭,暴也。’曾见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须臾,卒然便昃耳。’此释为当乎?”吾谓邢曰:“此语本出太公《六韬》,案字书,古者‘暴晒’字与‘曓疾’字相似,唯下少异,后人专辄加傍‘日’耳。言日中时,必须曝晒,不尔者,失其时也。晋灼已有详释。”芳笑服而退。

【译文】

河间人邢芳对我说:“汉书·贾谊传》中说:‘日中必熭。’注解说‘熭,就是暴’。曾见有人解释说:‘这指的是迅速,也就是说太阳居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偏西了。’这种解释是否恰当呢?”我对他说:“这句话原本出自姜太公的《六韬》,考证字书,古代‘暴晒’的‘暴’字和‘曓疾’的‘曓’字相似,只是下边稍有不同罢了,后来的人就擅自加了个‘日’字。说是太阳正当空的时候,物品必须暴晒,要是不这样,将会错失时机。晋灼对此已有详细的解释了。”邢芳信服了,于是便笑着离开了。

【评析】

本篇是颜氏对经、史文章等所作的考证,是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颜氏将其单独成篇,其知识价值暂且不说,单就其学养之深厚、学风之严谨而言,本身就极富教育意义。

从颜氏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有考证的特点:逐幽探微、旁征博引、析疑证谬;并从中看出颜氏对做学问一丝不苟,没有半点马虎的作风。古代很多有德行、有作为的人都很重视治学严谨,踏实认真,事必躬亲,在教育学生和子弟时也都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导。

清代,在江苏吴县居住着一家人,祖父叶时(字紫帆)精医行善,救人无数,名噪吴中。父亲叶朝采(字阳生),经通医术,轻财好施,多得乡人称颂。朝采有一小儿名叫叶天士,单字桂,号香岩。叶桂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深得前辈的喜爱。一天叶桂正在读书,父亲走来对他说:“孩子,读书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亲自实践,把书本上的学问变成自己的本领。”说着,拉起叶桂一起去给别人看病。由于叶桂边学边干,进步很快,十几岁就能领会岐黄之学,独自行医看病。不幸的是,在叶桂十四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为继承家学,他便拜父亲的徒弟朱某为师,朱某感叶家之恩,悉心教育叶家后代。叶桂更是好学不倦,从善如流,不耻下问。由于叶桂勤奋好学,闻言即解,很快超出师父。此后,叶桂又整理行装,四处寻师访友。他打听到谁有医疗专长就虚心拜师求教,先后拜师十七人,加之本人敏悟异常,治病出奇制胜,立起沉疴,故名震朝野,妇孺皆知,世称“天医星”。

叶桂有了名气,但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父亲关于实践出真知的教导,他经常亲临第一线探索疑难病的治疗。一年,瘟病流行,一人得病,四邻传染,死人无数。为了弄清瘟病的发病机理,叶桂不顾危险,亲临疫区,考察病情,并亲自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探索规律,寻找治疗方法。经过舍生忘死的奋斗,他终于解开了瘟病之谜,开辟了一条治疗瘟病的新路子。瘟病刚流行时,医家大都按伤寒治疗,收效甚微。叶桂在实践中发现,瘟病与伤寒有着显著的区别:伤寒之邪由皮毛而入,其传变规律是由外而内,先阳经而后阴经,最易伤阳;而瘟病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肺先受邪,然后按卫、气、管、血传变,最易伤阴化燥,生风动血。叶桂根据瘟热病的这些特点,创立了卫、气、管、血的辨证纲领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救人无数,成为治疗瘟热病的一代宗师。

叶桂重视实践,实践给了他真才实学。他在临床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察舌、验齿等诊断疾病的方法。叶桂一生忙于诊务,没有抽出时间研究理论,只是把自己的一些临床经验收集起来,写成《温热论》和《临床指南医案》等著作。

可以说叶桂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实践,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父亲叶朝采对他的培养教育。其父先是耳提面命,接着带他去参加实践,到后来,叶桂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了。因此尽管父亲已经去世了,叶桂也没有将实践抛到一边,而是更加注重实践,以寻求对知识的真知灼见。颜氏在这一方面做得也非常好,他教育子孙要有严谨的学风,要认真对待学问,不是单纯枯燥地说教,而是用自己亲自实践考证得来的东西教育子孙,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

颜氏指出的古籍中每一处不恰当的地方,或是失实的地方,抑或是错误的地方,都是他亲自考证,翻查大量著作典籍;或者是留意身边的一些细微之处,发现疑点就继续追查考证,直到最后得到满意的答案。所以颜氏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治学严谨,更让我们学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发现错误不是我们的目的,挑出错误是为了改正错误,是为了寻找真知灼见。凡事不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要身体力行,以行动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

《小窗幽记》中说:“读史要耐讹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此方得力。”意思是说:“读史书要忍受得了错误的字,就像登山要忍耐山间的崎岖,踏雪要忍耐危桥,闲暇生活中要忍耐得了俗人,看花能忍耐得了劣酒一样,这样才能融入美好境界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古至今的一些著述出现错误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错误,我们所持的态度。金无足赤,绝对的无错是很难的。读书要能沉得住气,发现错误不妨批注在文字旁边,这样也有助于增长自己的学识。

读书时能从中发现错误,这本身就说明确实是在用心读,是动了脑筋的,不然就不可能发现错误。所以说,每一次发现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发现错误后就要去寻找出错的原因,寻找出错根源的过程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最后找到根源,然后将其改正成为正确的,这就是更大的进步了。

今天,我们不一定都搞学术研究,但是,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从事某种活动,就不能离开“严谨”二字。而我们除了要学习颜氏严谨的学风外,更要学习他事必躬亲、亲自实践考证以求真知的精神。今天的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在教育孩子时,都应该更加注意这一点,不要一味地让孩子读书,更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要培养孩子勇于提出质疑的精神,然后,让孩子亲自去寻求答案,这本身就是严谨学风的一个表现,同时会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透彻了,掌握得自然就会牢固了。

同类推荐
  • 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思棠心语(上)

    思棠心语(上)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钱与民俗

    钱与民俗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热门推荐
  • 墓穴中的脸

    墓穴中的脸

    居民宅里突现一具女尸,罗云一个才毕业的大学生无缘无故被牵扯其中。却从此引出一段尘封的诡事。地铁里那张熟悉的脸。歪脖子老树下,究竟藏着一段什么传说?厄运接连而起,是宿命在作怪?还是……
  • 你这么凶我怎么卖萌

    你这么凶我怎么卖萌

    他走到我面前蹲下然后揪着我的耳朵说:“你怎么不听话呢?你说你怎么就不听话呢?”语气平平淡淡我想他可能是面瘫,但是大哥!我的嘴还被你封着呢!我怎么说!
  • 成就人一生的修身好习惯

    成就人一生的修身好习惯

    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吨别人的智慧,但是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成就人一生的修身好习惯》力图为大家献上一堂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但已流传甚广。
  • 大傀首

    大傀首

    “知道的越多,野心也就越大,但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还是要活在别人游戏的世界里!”白衣男子衣衫褴褛,无力地躺在焦黑的土地上,苦笑道,“他终将要回来的,回来改变这个世界。”
  • 异世重生:九道流雪

    异世重生:九道流雪

    重生到异世界的流雪会变成什么样呢?天赋异禀,11岁的三阶巅峰;奇思异想,16岁的神法之母。相信星座,不信命运。异世界的流雪,将为你演绎不一样的双鱼!
  • 花痴醉花

    花痴醉花

    她本想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过完余生,可惜养了一只“安分”的猫......还有一个“懂事”的丫鬟......等等...这个跟在她后面的怪老头是谁?呀!师父~~
  • 荆棘中恋

    荆棘中恋

    血族恋情主灿白,短篇,较虐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高冷校草是恶魔:丫头,快跑

    高冷校草是恶魔:丫头,快跑

    她们三个是诺亚丝的守护者,一出身,诺亚丝就遭到了大乱,她们的父王为了拯救这个城市牺牲了……16年过去了,她们也长大了,但她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诺亚丝的守护者……【后面的自己脑补哈,我才不会告诉你我很懒的哈】【想知道跟多那就关注我哒作品】【慢更】【各位要有耐心呵】
  • 苏雯的无限世界

    苏雯的无限世界

    在一切都尘埃落定,痛苦的结局出现之前,能不能实现将其改变的希望?远离一切的幻想乡、破开无穷位面时空坐标的强者、躲在幕后博弈者、以及在一切之上的……“为了活下去,你可以脏了自己的手吗?”“如果可以,那么心呢?”如果可以,想要挽回些什么?那个仍然顽强存在的世界,那些仍然没有动摇的坚持……能够逐渐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吗?“我,能和你并肩吗?”“……一直到死。”
  • 守墓灵女

    守墓灵女

    不普通的女生,从平凡到不平凡,从不愿改变到不得不变,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是不是可以平凡一些,做一个正常人。不如意的人生,不一样的生活。当身处异境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是前进还是后退。最不愿意的便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人生就真的有那么多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