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3100000009

第9章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9)

“一个月后,她被放回了家,却没看见女儿。她发疯似的满城乱找,后来有个邻居悄悄告诉她:他和她被关押之后,他们的女儿就成了流浪儿,挨门挨户讨饭吃,还在垃圾箱里捡剩菜。幸亏有一个好心人通知了他在安徽乡下的老母亲,才把女孩领走了。女儿后来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直到考上大学,才回到她身边——却已经和她非常陌生了。

“五个月后,他被判了刑,送到青海的一处劳改农场服刑。定罪的证据,就是她签字的那张纸。她给他服刑的农场写了很多封信,他只回过一封。这一封是写给女儿的,只字未提她的名字。

“后来她就完全失去了他的音讯。直到三年之后,一个陌生人敲响了她的门。他从青海来,是她丈夫的农场里一名刑满释放的刑事犯——他们在同一个牢房里住过一年多。他交给她一本毛主席语录,书上的塑料封皮已经泛黄开裂。她一看就知道是丈夫的旧物。封皮的夹套里,掖着一张纸——是解手用的那种黄草纸,上边草草地写了两行字。纸好像泡过了水,字迹肥胖模糊,她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出了他的笔迹:‘今天天真冷,洗衣服,水结了冰茬。想起……冬天给我洗衣服。’她知道那个删节号里边藏着的是她的名字,她把那本语录贴在脸上泣不成声。当然,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更应该哭的是下面的一件事。可是到那时她却已经把眼泪流完了。

“那人告诉她他死了,一年以前就死了,是肝病,肝硬化。和农场里其他的死者一样,他被埋葬在了附近的一片荒林里,没有棺材,只裹了一张他自己睡过的破席子。埋他的是他同一牢房里的两个犯人,其中就有那个来看她的人。那人长了个心眼,在他入土的头顶上方放了两块石头,又在石头中间插了一根棍子作为记号——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对他好,教他认字,还省下自己的口粮给他吃。他记得他的好。

“她听了默不作声,只是呆呆地坐着,脸颊上的眼泪已经干涸,两只眼睛如两个黑洞,深不见底,毫无动静。后来他听见了一些咝咝的杂音,像是春天草木奋力钻出泥土的声音——原来是她的白发在一丝一缕地生长。就在他眼前,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妇人。

“‘人已经走了,大姐你想开点。’他开始劝她。她还是默不作声。过了半晌,她突然抓住了他的袖子,紧紧的,蟹钳似的。‘你带我,去找他,现在。’她求他。他说你疯了,这个时节,土冻得像铁,挖不动。要挖也得等到开春。

“第二年初夏,他如约来了。她和单位请了一周病假,跟他去了青海。那阵子她的学校正处在两派权力交替的真空状态,没人管她。

“他们到了青海,跟当地的老乡借了铁锹马灯。怕引起人注意,他们一直到天黑了才敢去那片荒林。他们用自己带来的烧酒,浇湿了毛巾,又把毛巾垫在口罩里,开始挖掘。她是个城市里长大的女人,虽然参加过单位里组织的短暂支农劳动,她其实并不擅长农活。可是那天她却像一只母豹,力大无比,铁锹在她的手掌中发出撕心裂肺的讨饶声。他们很快就挖到了骨殖,只是没想到是两具——大概是两个埋得相近的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土开始移动所致。她只看了一眼,就认出了哪一个头颅是他的——她找到了一粒缺损了的门牙。那是有一回他去施工现场考察时,不小心撞在钢筋架上磕坏的。

“虽然他走了快两年了,可是他的头颅里,还渗着一股黄水,散发着一股恶臭。她什么也不顾,她只是把它抱在了怀里。她一身的力气在这个时候已经像水一样地流干了,她嗓子开始发痒——是烧酒的味道熏的,可是她连咳嗽的力气也没有。她瘫坐在了一团树桩上。马灯的油渐渐浅了,灯芯瘦成了一颗豆子。林子很黑,生出各样的声响:风从一片叶子爬过另一片叶子的窸窣声,老鸦的羽翼刮过树枝的哗啦声,野物惊窜过灌木丛的扑通声。还有一种声响,近似于孩子让被子蒙住了脸的压抑低哭,时而近时而远,嘤嘤地不绝于耳。

“‘冤死的魂,不安生啊。’他告诉她。她在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他的害怕。可是她一点也不怕。世界上让她最害怕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她现在不过是在收拾那件事情的残局。青海的夏夜还是凉,夜露湿了她的衣衫。她把他的头颅紧紧地搂在怀里,她知道他冷——他已经冷了很久了。

“‘那个夜,实在太黑太长了。’带她去找他的那个人后来告诉她。她没觉得。她觉得天一会儿就亮了,还没来得及让她把他煨暖。她想一直搂着他,坐过无数个黑夜,一直坐到天塌地陷,地老天荒。”

“天爷!”小郭的女友捂住了耳朵,“这个故事,太可怕了。”

小郭扯下她的手,揣在自己的手心。

“假如有一天,我也犯了事,你会,替我收尸吗?”小郭问他的女友。

小郭问这话的时候,一点也没笑意,脸色凝重得如同随时可能下雨的天。众人突然想起,小郭不是孩子了。那个女人抱着她丈夫的头颅坐在青海的荒林里等待天明的时候,其实比现在的小郭大不了几岁。

女孩怔住了。即使在她一辈子最荒诞无稽的夜梦里,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别回答。”徐老师对女孩说,“答了也没用。你生在了好时候,这种考验,不会在你的一生里发生。所以,我们才管这种故事叫历史。”

“可是他们这一代,也有他们的考验,躲是躲不过去的。”一位中年人说。

“后来,那个女人,怎么样了?”沁园问徐老师。

“后来那个女人带着装有她丈夫骨殖的包裹,来到了她丈夫的老家。她和她的婆婆,一起把他埋葬在了他出生的那片土地上。

“再后来,那个女人回到了她的大学,专心教书育人。不过,从那以后,她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带上那本他留给她的毛主席语录。那本书叫她心安。她知道他已经原谅了她——就凭那张夹在书套里的黄草纸……”

“啪”的一声,灯猝然亮了——是电线修好了。一屋的大光亮里,蜡烛成了两粒病恹恹的黄豆。徐老师紧紧搂着那个肩包,怕冷似的缩着背。

“后来,那个女儿呢?”沁园又问。

“你问了太多的问题,只是,你忘了,你还欠我们一个,你的故事。”徐老师说。

一桌的人,都转过脸来看沁园。沁园不语。沁园这会儿已经完全失去了叙述的兴趣。房间的灯太亮了,光亮让人扭捏不安。世界上有许多故事,只适宜在昏暗里诉说,在昏暗中聆听。心只有在昏暗中才敢恣意舒展开放,真相的最佳暴露方式原来并不是光亮。

“我来替你说吧。”袁导插了进来。

“从前,不,这个故事不发生在从前,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当下。有一个作家,花了多年的心血,写了一本书。书的背景在南美洲,所以她耗费了自己所有的私房钱和私人假期,多次去那里采风蹲点。连一张复印纸,都是从她低微的工资里支出。她熬过了许多个长长的,像黑隧道一样走不到头的夜晚,才终于把这本书写完了。她只感觉放下了一副重担,她并没有指望这本书能得这么多奖,还被拍成了一部轰动世界的大片。于是这位作家意想不到地出了名——尽管人们都是通过电影认识她的,没有几个人真正读过这本书。可是她刚刚出了一点小名,她的身后,就开始聚集了一堆黑云。这堆黑云用从前各样政治运动里最常用的匿名化名方式,四下攻击她,说她的这本书抄袭了一群她连听也没听说过的作家……”

“不要说了。”沁园制止了袁导,“这个作家如果敢说她经历的是最黑暗的日子,那么她一生里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黑暗。”

徐老师伸出手来,轻轻握住了沁园的手。

“黑暗没有可比性。没有一种黑暗,可以替代另外一种黑暗。只是,什么样的黑暗都可以熬得过去——如果你想熬的话。”

“太多,太多的黑暗。”有人打起了哈欠,“散了吧,我敢保证今天夜里人人都会有噩梦。”

众人大笑,都起身朝电梯走去。小郭的女友,走在了红衫女子的身边。

“其实,我很喜欢吃麦饼。你还有吗,捷克的麦饼?我想尝尝。”小郭的女友对红衫女子说。

电梯满了,袁导和沁园被关在了外边。

“你,知道我?”沁园问。

“其实,那天在香榭丽舍,你一上车我就认出来了——我看过你的电视采访。”袁导说,“穿了多少层马甲我也认得出你。”

回巴黎的途程很是沉闷。袁导费了很多心思调节气氛,可是空气实在太稠腻,袁导搅不动。旅途到了这一脚,已经积攒了太多的故事。故事太重,不知不觉的,就把人的精神气压蔫了。

“假如有一个人,真心诚意地买了一张机票,邀请你去加拿大,过一个冰天雪地的圣诞节,你会,接受邀请吗?”沁园问徐老师。

徐老师在闭目养神,然而沁园知道她在听。徐老师最常用的一种聆听方式,就是闭目养神。

“Maybe(也许)。”半晌,徐老师才睁开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沁园才醒悟过来,徐老师跟她说的是英文。这是这一路,徐老师和她说的唯一一句英文。这句英文用在这里一点也不显摆,反而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妥帖,给拒绝穿上了一件不伤情面的幽默外套。

沁园拿出了手机,打开电源。十六个未接电话,十三条短信息。有八条是老刘发来的。老刘的短信息是一模一样的话,只是发在不同的时间段。

“我们相爱。我们相守。等你回家。”

这是老刘一辈子跟她说过的最肉麻的一句话。老刘是绝对不会面对面的对她说出这句话的。如果他真说了,他和她都会窘得无地自容。

儿子也发了一条信息。儿子说:“今天我和爸爸把花园的落叶都扫干净了。现在爸爸做饭,我洗碗。你回来也是我洗。”

这是儿子很久以来跟她说过的最长的一句话。她知道,他也不会当着她的面说出这句话的。

还有一条信息来自同事薛东北:“沁园你不过是被疯狗咬了一口,怎么连人也不认了?”

最后一条是老板发的。老板的信息最短,只有四个字:“救救报纸”。然而四个字之后,却跟了十一个惊叹号。

沁园忍不住笑了。

沁园用最快的速度,给老刘发了一封回信。回信只有两个字:

“同意。”

下车的时候,沁园看见红衫女子递给袁导一个厚厚的信封。她知道这不是例行的小费——例行的小费今天上车的时候就已经收过了。

“这是你和皮尔·卡丹大叔的,一人一半,别打起来,打也没人劝!”红衫女子嚷道。

沁园留在了最后。她在等袁导。

终于,她看见袁导给每一个旅客和每一件行李,都找着了去处。

她朝他走过去,递给他一根烟。他俩靠在街边一棵巨大的梧桐树身上,抽着他们萍水相逢的旅途上的最后一根烟。迷茫的烟雾中,香榭丽舍大街的车水马龙,开始扭曲变形,变成一条灰色的链子,长长的、远远的,向不可知的地方延伸。

“想知道我下部小说的题目吗?”她问。

“做梦都想。”他说。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两人哈哈大笑,就在巴黎的暮色里。梧桐叶子窸窣,夜风起来了,他们即将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同类推荐
  • 剪刀

    剪刀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沙苑人家

    沙苑人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陕西关中东部沙苑地区农妇刘东霞在生活困苦的压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驱使下,将自己病重的年幼女儿春草丢弃在黄沙窝窝里。春草被执行任务回来的派出所民警宋大成捡拾回家并抚养长大。小说围绕刘东霞长达三十五年的丢亲、思亲、寻亲、见亲的故事,塑造了十多位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演绎了农村家庭三代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非亲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矛盾和感情纠葛。小说浓缩了中国陕西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刻画了陕西农民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赞扬了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揭示了人们只有选择大爱和包容,才能获得美满和幸福。
  • 琴瑟无端

    琴瑟无端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呼啸山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呼啸山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它是艾米莉?勃朗特短暂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部作品。尽管多年来世界各地的评论家一直乐此不疲地评论它、研究它,但奇怪的是,在它问世之初,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很少有人重视它,甚至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个初学写作者的天真幻想之作。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呼啸山庄》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西方评论家高度评价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 大卫·科波菲尔(上)

    大卫·科波菲尔(上)

    作者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主人公大卫的一生,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热门推荐
  • 莫离殇

    莫离殇

    用我的血,染你的衣。用你的怀,许我一生温暖。那年柔然战乱,颠沛流离只为再相遇你,那年天佑灯红酒绿,浮生寻找只为一探你的身影。慕容雪只记得那个许她一座城的上宫泽,而南宫佑会记得那个曾让他倾尽天下的慕容雪。血泊里,他躺在她的怀里“雪儿,朕终究输了天下输了你。”而她曾说'宁负天下不负卿,宁赴黄泉不负你”她终究做到了。
  • 剑晨的回忆录

    剑晨的回忆录

    我希望你的出现可以使这个黑暗的世界出现一丝光明,虽然这很难但是你一定不能停下你的脚步!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教廷下的法师

    教廷下的法师

    死灵法师的生命之旅,世间万物,缤纷色彩,欢迎来到魔法世界。
  • 万古独宰

    万古独宰

    诸天万界,强者为尊,俯瞰天地,执掌一切霸权。少年楚寒从大荒深处走出,身附逆天神碑修炼至强功法,自此潜龙出渊踏上崛起之路,与诸天帝子争锋,与神话时代碰撞,登上穹顶,开启波澜壮阔的一生。无敌的战场,天骄血如海,妖孽骨成山,由最卑微开始,一步步登临苍穹巅峰,睥睨天下,所向无敌!万古盛世,唯我独宰,敢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
  • 记者生涯

    记者生涯

    长篇小说连载:一报社记者在采访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与一风月女子邂逅,其中各种曲折隐晦,一一述来,这是一段现代都市的幽暗奇情。
  • 朴灿烈你是我的暖阳啊

    朴灿烈你是我的暖阳啊

    因一场家族联姻,让两家庞大公司的少爷千金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尴尬变成融洽,由素不相识变成刻骨铭心。
  • 平民剑圣

    平民剑圣

    他带着前世记忆转世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却成为一个差点饿死的小乞丐,幸好被恩人救起。然而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十三被装扮成女儿身。平民追寻剑道,终成剑中之圣。
  • 阿拉德之魔剑

    阿拉德之魔剑

    惊天的阴谋降临在阿拉德大陆上,阿拉德大陆能否度过这次危机?一个个大陆强者纷纷现身,朝着这个陷进蜂拥而至,熟不知一切已被人操控。魔剑降世,到底是福还是祸?强者之梦,究竟谁能实现?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魔剑!魔剑……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