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优雅的背影,让人的心有些跌宕。空旷的阶梯教室,人与人之间在这里相聚,然后别理,留下笑颜,知识在这里得到传承。可是在蒙的眼中,吴丽的背影有种魅力,让人不自觉的往那边望去,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三毛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失恋的苦楚还在,蒙不敢去找。
班里有位奇葩的女同学,大一第一学期,上课老是迟到。几乎从开学初到学期末,她都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人。更让人惊讶的是长的很漂亮,但较之吴丽,则少了一种典雅的气质。她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座位,左瞅瞅,右看看。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吗?好像没有,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就是在第二学期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都推选她为班长,她也以绝对优势当选,这让她颇为讶异,也让落选的蒙心里有个疙瘩,蒙心想莫非这是要逼自己迟到的节奏。
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来的同时,上课的钟声响了起来。首节课上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老师温文尔雅,讲话轻声细语。蒙觉得文学史的老师个人的感情色彩永不会参杂进自己所讲的课的内容中去,所以她的课波澜不惊,就像她的人一样,温文尔雅。但是却很有两把刷子,积累丰富,可以一个人一节课,口若悬河地讲整节文化史的课,人物生平轶事等琅琅上口,个人写作风格等信手拈来。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里她会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说说对某部作品或者某个人物的思考或解读,以作为自己的平时成绩,期末的成绩是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百分之七十。
这节课蒙也准备好了一篇关于《红楼梦》中宝玉的梦境的一点思考。
文学史老师发话了:“在我们上课之前呢,我们有一个环节,即是大家对文学作品中你喜欢的某个人物或某部作品的思考或解读,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谁上来谈谈呢?”
蒙举起了手。全班也就蒙举手,其他的同学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书或是看着文学史老师。
文学史老师的手指向了蒙的方向,“后面的男生,请讲。”大家的眼光也投向了蒙。
蒙拿出了夹在课本里早已写好的笔记,念了起来:
红楼梦中有很多梦境的建构。晴雯托宝玉的梦,秦可卿托凤姐的梦,读来真实,丝丝缕缕的悲凉寓于神秘性之中而又那么的自然与合乎情理。宝玉的梦是现实与虚幻的结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梦里梦外,把虚幻与真实演绎的颇有韵味与神秘,深刻的哲思和真挚的情感蕴含一起。太虚幻境的情节是梦里完成的,其中现实的人世间的命运已书写在在册中而无法改变,路可以多条,但是结局只有一个,这就是人的宿命。生活可以多样,或缤纷或单调,但是最终的归宿也只一个。十二金钗的结局早就已经刻画在了册上,人的一生只是限定好了的我们演绎着早已注定结局的故事罢了。红楼梦的高雅,高深之处在于梦里梦外,我也想只说说在甄宝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梦醒之镜,或是梦里之境的一点不解与疑惑。不知谁出现在谁的梦里,哪个又是谁的梦。以为已经梦醒了,可是一回眸依然还在梦中。梦是人的思想的体现的话,贾宝玉想追寻一个甄宝玉,那个才是他自己,寻觅到了自己,那么一切的苦厄之事都将明了,甚或是终将超脱了自我。如此而言,贾宝玉只是一个人生的幻影罢了。生命也就是亦真亦幻,亦幻亦真。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了庄周。最终寻觅不得,借庄周梦蝶的寓意来说说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这一观点。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贾宝玉与甄宝玉的相见是在梦里,作者思想的深刻与深邃让人叹服,自然而毫无唐突,协和而不突兀。梦里的真贾宝玉所见均如出一辙,让人不明白是谁出现在谁的梦里,或者两人同时走进了同个梦境。这样的话,必定有一方是另一方的影子,只是阴错阳差后不期而遇才演化出来的交集罢了。最终两人现实中未能相见,不知相见时的情境如何。看客或者只当成是失散的双胞胎了吧,如此一切或许可以自圆其说,才可以为一切的缘由寻找一个理由,为一个果寻找一个因。
蒙念了这么一大段,说到动情处也是情感激昂,饱含深情,声音洪亮。窗外榕树的叶子一动不动,阳光明媚,洒满了一树的光辉。
“老师,我讲完了。”蒙说,同时蒙的目光从手中的笔记本投向了文学史老师。
“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叙述。请坐。《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大家带着一种思考的性质去阅读这部书,就像这个同学一样。不同人之间的知识结构,个人的成长环境,个人的文化背景等都会引领出不同的见解,哪种贴近曹公的原意呢?曹公已不在,只有说的有理有据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有不同的见解,恰是可以激发我们的解读思路,拓宽我们的思维的深度与提高我们高度,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红楼梦》这本书与曹公这个具备深度与高度的人物。”
文学史老师顿了顿之后说:“那么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下节课有意愿上来交流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先去准备,准备。”
蒙转过头看看柠檬,柠檬依然在看着他热衷的哲学书,看的是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柠檬也看《西方哲学十五讲》,边看边写读书笔记。似乎授课教师的话成为了柠檬的思想与书籍里的文字交流过程中的一丝点缀。
窗外的阳光早于不射进教室里来了,窗帘微动,清风轻抚,日光里倒也显的轻松,时光里倒也显的惬意。榕树下的阳光,伴着徐徐的微风,将校园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树,都写满了温润与和睦。
蒙有时会抬起头看看他的那些同学,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听课,不过文学史老师的课不足的地方,即是整节课都是一个腔调,波澜不惊,感受不到悬念,更加不用说怨念了,蒙心里想着要是再抑扬顿挫的话或许会好很多。
下课的铃声响了。
刚才还很安静的走廊,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同学都靠着栏杆在闲聊,很多青春的笑脸呈现在彼此面前,人来人往,送走了青春年华的时候,也送走了含情脉脉的眼眸。
蒙想去透下气,走到了走廊处。看着偌大的教学楼下,人来人往,青春靓丽,青春活力的背影里隐藏着的是每一个人的故事。蒙联想起了在街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校园里也是一个小社会。蒙想,每一个人平凡的外表下演绎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或精彩或乏味罢了。生活是人生的一个舞台,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扮演王子,有人扮演大臣,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各色人物,均有其人其事。地位的不同以及财富的悬殊使每个人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这一切只是外表的不同,脱下了那些表明身份的服饰,骨子里大家都是一样的。精神必须足够富有,命运才会发生大的改变。假如没有,将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愚者依旧愚蠢,冥顽不灵者仍旧冥顽不灵,而精神富有者可以尝试改变命运的掌控。
蒙双手靠着栏杆,眼光依然投向远处。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在一楼的空地上映入了蒙的眼眸。娜娜,蒙的心里喊了出来,只看环形的教学楼下的空地上娜娜袅娜的向一楼的多媒体教室走去,旁边还有她的室友,有说有笑。娜不时的微笑着转过头看着她的室友。
“那不是娜娜么?娜娜的性情真好,微笑好像是她的明信片,永远挂在脸上。”
蒙转头看去,原来是柠檬。看的入迷,都不知道柠檬什么从教室出来,又什么时候站在自己的身边。
蒙笑了,说:“那个人就是娜娜,旁边那个是她室友。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怎么穿衣服的品位也一样?。”看着她们同样的穿着,蒙有感而发。
柠檬也笑了笑,说:“名作家周国平说过,高品质的友谊是发自内心的互相欣赏,我看她们就是这样子,因互相欣赏进而互相模仿。”
娜娜走进教室,身影就消失不见了。蒙心理想着只是偶尔的一瞥,再见的却是同个时间里不同空间下的你与我,让人心里涟漪骤起,思念的情绪也是泛滥成灾。蒙知道,他的心里还装着娜娜的,只是当爱已成往事,新的篇章不知该如何提笔书写。那内心的疼痛就这样被提起了。
“你们还在聊诗歌吗?”很脆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光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她是坐在蒙与远前面的那个女同学。
蒙与远转过头看去,确实是她,温丽妙。只见丽妙笑意殷殷的看着他们俩,脚一提,挤在了蒙与远两人的中间。
蒙想起了娜,微笑着说:“我们聊的是触景生情。不经意的遇见,也是让人牵肠挂肚,早知如此,不如不见,以免伤怀。”
丽妙:“触景生情?触的是什么景?生的是什么情?爱情,亲情,友情。”
柠檬:“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完了,看看对面的教学楼,寻找那诗里的第三者。蒙也看看对面的教学楼,根本没有人的目光往这边投来,暗送秋波这事只存在于影视剧中。
蒙扑哧一笑,说:“柠檬,你想的太多了。”
柠檬:“我们只是在这无聊惬意,舒适温和的时光中去寻找一丝一毫的光阴痕迹,只是想去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举止来偷窥时光的痕迹。丽妙同学,”
“嗯,在呢,一直都在。”丽妙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脆,像黄莺。
“你说我们触的是什么情?”远处的白云倏忽远逝,阳光照得对面的教学楼洁白一片。
“这我就不知道你们触的是什么情。”丽妙说。
蒙没说话,寻着刚才的思绪,蒙往楼下看去,蒙多想那团白色的如同百合花的身影会再次出现。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让人不知觉,毫无光阴的眷恋之情,甚或对时间的概念都毫无头绪,可是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花盛开后的凋零,树叶在阳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人在缓慢的成熟或老去。
蒙所期待的那团百合花没有出现,蒙突然想到,这个世界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往自己意料的方向发展,自己无法琢磨透彻明了。
蒙抬起头,望向天空,说:“人要是无情的话,会否生活的更好些?”
丽妙:“没心没肺,活的不累。可是这样的话活着就跟动物一样了。动物只有生存,它们生存的意义或许就是生存下去。而人会思考,人的所作所为又跟人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柠檬:“人生就是痛苦的,人生是苦难的,这是佛家的思想。所以我们要懂得看开,看透。遵循佛家的教义,我想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滚滚红尘里才会生活的更加的洒脱而不会为情所困。”说完看着蒙,蒙知道那是柠檬宽慰自己的话。
上课的铃声这时响起了,老师也从休息室走进了教室。三人没有再说什么,前后进了教室。一时间,教室外的走廊静静的。那些话语都随风而去,那些靓丽的青春容颜也停留在时空里。
上课了蒙还是在看书,柠檬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时间就在文字的阅读与书写中飘飘洒洒,安安静静,温文尔雅中而逝。日子就在聊天中,在听着老师的课程中,在爱与痛的结合与摩擦中悄悄流逝。有人无视时间的馈赠而浪费生命,有人珍惜当前的时间而阅读,认真听课而不会让时间在毫无意义中颓然老去。生命是多样化的,个人诠释生命的理念不同,所以他们的作为也是不同的。
就这样,放学的钟声在教学楼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