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74300000042

第42章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引语”

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告诫统治者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辅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①之而益②,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敬,吾亦教③之;

强梁者④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⑤。

“注解”

①损:减损。

②益:增添。

③教:教育、教导。

④强梁者,强暴者,横行霸道的人。

⑤教父:教育的第一步。

“译文”

道是一个无极(道产生时,各种元素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状态就叫无极),一个无极生两仪(两仪就是太极阴阳,分出阴、阳),两仪生天地人三才,由三才而产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有时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时反而受到减损。

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人。

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把它当作施教的张本。

“深度剖析”

本章开头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满招损,谦受益,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老子本章所提到的“道”并不是具体的物,老子认为“道”产生出了事物的对立关系,如雌雄、阴阳、强弱、高下、大小等,它们都不是具体的物,而是对物的表述,或是对物的特征的表述,也就是说,道没有产生物而是创造出物的产生。

由“道”而产生出了“一”,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一”不是数目字的一,而是事物的单一性质以及单一作用;由单一的性质和作用而产生出二元的对立,这就是一生二;如果把一作为正面则二就是反面,如果把一作为阳则二就是阴。一正一反或一阴一阳,就产生出了三,这个三是正反相成的结果,扩大一些范围,也可以说是阴阳相融的结果,从生命的意义上说,它代表了新生命的诞生。于是,万物便在这种阴阳、正反的相互激荡下催动了万物的诞生、繁衍和增殖。这是宇宙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万物都在大道之中。正因为阴阳有了这种既对立又融合的特性,才会使它们糅合在一起而成为合气。

由万物孕育、产生的途径,老子进一步展开了具体描述。他指出:“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所有人所普遍憎恶的事情,便是孤独、鳏寡以及没有食物(不谷),但王公们却用来自称,说明事物并没有单一的优劣。因此,有的事物能够因损失而受益,有的却因获益而受损。

就拿和气来说,我们人类属于万物中的一员,和气便是人气,和气是阴阳二气相融而成。

而我们人也是由阴阳而生,所以和气也是阴阳相会,才是我们人类的至高品性,才是合乎大道规律的。我们都知道和气生财,和气是我们得以平安相处的根本,是人与人、人与物和平共处的基础。而这种根本和基础是建立在阴阳相融上的。但是,阴阳除了相融还有对立。也就是说,还有矛盾产生,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矛盾呢?这就不是简单的和气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和气只会使矛盾简单化,只能让矛盾不恶化。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矛盾的发生,或是说避免产生矛盾,就只有依靠老子所说的:损之而益!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吃亏是福。

老子在这一章引申到为人处世上,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不要与人起正面冲突,也不要骄傲自满,在生活中,那些甘愿吃亏的人,他们就不会贪图便宜,也就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我们也不可因一时的荣耀和成绩就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甚至看不起别人。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自己都是由大道所供养,从阴阳中所诞生的,有什么不可一世的道理呢?当我们看不起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同样被别人看不起,这时阴阳就只有分割,而没有交融,就会产生矛盾,就会使我们本来的顺利和成绩变成不顺利和灾祸的起端。但我们也不要因一时的运气不济或是灾难痛苦而垂头丧气、丧失斗志,更不要因此而断绝希望,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相对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如果说什么东西已经到了完美的地步,也就可以说是已经停滞或死亡。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些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虽以虚无为本,认为天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

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

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东汉光武帝时,每逢腊月,光武帝便下诏书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但所分的羊大小不等。当时,一些人建立把羊杀后分肉,后又有人主张抓阄,靠运气分羊。博士中有个叫甄宇的人每次都是先要了一只瘦羊。由于他带了头,其他的人也就不好意思再争论不休了。于是,他被人称为“瘦羊博士”。

甄宇深知做事留有余地的道理,为羊的大小发生争吵,总觉得是缺少气量的表现,他先挑了一只瘦羊,也给人们开了一个好的先例,大家一团和气,别人也就不会伤害到他。

那些不知和气的人,就违背了“道”的规律,与真正的德生相违,就叫做“强梁”,老子说,强梁者是没有得到好死的,是和气的反面,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反面教材,是千万不可以的。

“案例”

有一位所得税顾问巴森士与一位政府稽查员因为一项9000元的账单发生的问题争辩了一个小时之久。巴森士先生声称这笔9000元的款项确实是一笔死账,永远收不回来,当然不应该纳税。“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巴森士先生在讲述他的故事时,说他对这位稽查员的印象是冷淡、傲慢而且固执。理由对他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事实也没有用。最后巴森士先生考虑良久之后认为辩论地越久越激烈可能会使这位稽查员更顽固,他决定避免争论,改变主题,给他赞赏。

于是,他对这个稽查员说:“我想这件事情与你必须做出的决定相比,应该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也曾经研究过税收的问题,但我只是从书本中得到了知识,而你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得到的,我有时愿意从事像你这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可以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巴森士先生尽量显得真心诚意。听完巴森士先生的话,那个稽查员从椅子上挺起身来,向后一倚,讲了很多关于他的工作的话,以及他所发现的巧妙舞弊的方法。他的声调渐渐地变为友善,片刻之后他又讲起他的孩子来。当他走的时候,他告诉巴森士他要再考虑那个问题,在几天之内,给他答复。三天之后,他到巴森士先生的办公室里告诉他,他已经决定按照所填报的税目办理。

一个争强好胜的人面临着两种选择:得到暂时的口头上的表演式的胜利;赢得别人长久的好感。很少的情况下可以两者兼得。因为即使你在争论中获胜了,也只是表面的胜利,而且会损伤对方的自尊,影响对方的情绪,使对方增加对你的恶感。若是你在争辩中输了的话,当然你自己也不会感到光彩。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争强好胜的心情永远不能够使无谓的争论停止,也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一个问题如果被逞强的欲望之火包围的话,辩论之后与辩论之前的后果不会有任何差异。

充满智慧的老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或者反对,你有的时候可能获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朋友,同事之间应以和为贵,应虚心接受彼此真诚的批评,那种徒劳而伤彼此感情的争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是重大事情上坚持己见,一般而言,不要与人做这种无谓的口舌之争。

同类推荐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华学科学与哲学

    华学科学与哲学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提出华学一词,将中国文明上升到与科学、哲学这两大世界学科并立的高度。其中见解深得唐君毅、卜少夫等人推崇。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魔兽之城

    魔兽之城

    “我们讨厌麻烦,但更喜欢挑战。”古兽一族苏醒,人族风云起,时势造英雄。。
  • 倾城冷妃之风华展天下

    倾城冷妃之风华展天下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冷馨悦不知道,或许需要,或许不需要。她说要一生一世一双人,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的感情。她说她要的是百分百的信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欺骗与背叛。他告诉她,他能做到,哪怕粉身碎骨也定会护她一世周全,只要她能与他并肩看尽世间繁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度一生,便足矣!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土地星君

    土地星君

    胡铁男经常到土地庙烧香供奉,在他被女友家人看不起,导致和女友分手喝醉后,在梦里得到土地爷的传承。从此改变了他平凡的一生。本文没有YY没有无敌!
  • 武道临天

    武道临天

    一代武道宗师武凌天带你走向武道的世界,让武道在神话的世界开花,
  • 宵恋雪吟

    宵恋雪吟

    从小到大,她就是他认定的唯一新娘,一场中毒的意外导致两人分离十年,再次相遇,才发现那个爱笑爱闹的小妮子竟然。。。她不但整天戴着冷冰冰的面纱示人,脸上还该死的没有表情,清丽脱俗、冷若冰霜的她还是没能抵挡住他滚烫的柔情,电光火石的爱恋,欲火是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她竟然为了一个混蛋竟然带着他的孩子跑掉,真是岂有此理,看他怎么样来惩罚这个爱逃跑的小妮子。。。
  • 仙剑长恨歌

    仙剑长恨歌

    又名《七杀修罗记》。不入地狱,不成修罗。平凡少年秦歌偶得圣人李青衣赏识收为门徒,带着他取得七杀剑,于北冥海八方强者之中救下鲲鹏神鸟。并拜入道家圣地三清门,得习青云峰残缺剑诀‘九曲剑歌’,暴殄天物用来砍柴。七大仙门会武盛会,却传来北方的噩耗,魔族出世……并扬言交出那名取走仙剑的少年……滔天惊变,瑶池仙子不惜以身挡剑,心中悲鸣怒问苍天仙为何物。只为情故,持一柄三尺青锋与整个世界为敌,纵死无悔!剧情慢热,不喜勿入~
  • 黑执事之蝴蝶叹

    黑执事之蝴蝶叹

    她,是异能者,唯一一个拥有控制蓝焰的异能杀手。生长于热带雨林。代号Butterfly,受过组织里除死之外最严厉的惩罚,也受过最高的奖励,渴望亲情,去被亲人背叛。她含恨重生在十九世纪……黑执事的世界……维多利亚。凡多姆海恩。希尔特……
  • 同学别将就

    同学别将就

    二十四岁的糖糖意外变成了六岁的模样,恰好又被她暗恋的男神“捡”回了家。一大一小在同一屋檐下相处,撞出许多小温暖。而糖糖唯一变回来成人的办法,是看庄伟凡的腹肌。每看一次庄伟凡的腹肌,就能维持一个小时的成人身。这么奇葩的变身方式,男神hold不住啊。
  • 精灵宝可梦:智者无敌

    精灵宝可梦:智者无敌

    一丝微小的差错,导致了整个世界的改变。一次巧合,一个系统,带给重生的小智的,是无尽的星辰大海。“你好,我叫小智。这是皮卡丘:御坂美琴。”少年对一脸懵逼的训练家这么说着。搜索关键词: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口袋妖怪,pok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