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1900000010

第10章 九彩城池

鲁迅在《死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这段话始终存于我脑海,促使我一再思考一个问题:人的肉体失守了,其精神果真还能存活,还能自知吗?

这问题越想越有意思,越想答案越明晰。是啊,鲁迅先生逝世多年,我每读完一篇他的文章,都能见他无数次。他要么端坐在我对面的藤椅里,双眉紧蹙,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死了还是没死;要么陡然起身,来回踱步,再伏案疾书。当然,他也会笑,也会痛苦,也会怒骂……

为了对前面这个问题有更确切的认知,我还读了其他书,例如《歌德谈话录》《论罗马、死亡、爱》等。可能是白天听到回族嘎德忍耶门宦李德贵老人家去世的噩耗吧,我不由又联想到前面那个问题,不知不觉展开了曾经似懂非懂的《古兰经》来认真阅读。李德贵老人家我不认识,但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他是一个经过苦难的人,也是一名有德行、通情至善的人。我想我当时打开《古兰经》也是想把他和前面那个问题联系在一起,想得到一个更确切的答案吧。

记得那是2009年元月的一个夜晚,我阅读《古兰经》一直到半夜,忽然,我被这段话怔住了:“信道的人们啊!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纪念真主,放下买卖,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

我在这段话上滞留了许久,此后,我再也没能读下去。而这次又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知道明天将要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送埋体(送葬),我何不停下买卖,放下手头的事务,驱车去海原九彩坪拱北,参加这次盛大的葬礼呢?

我虽然是一个汉族,但生活在西海固这块充满伊斯兰信仰的土地上,身边的朋友、同学许多都是穆斯林,我们水乳交融,亲如兄妹。何况我的外甥女也作了回族媳妇,我家的厨房已多年不进非清真食品了。

第二天,天气格外晴朗,寒冬腊月很少有这样的暖意,四里八乡的村民骑着摩托车,驾着农用车向九彩坪拱北赶来,外省外县的客车、轿车也络绎不绝地卸下许多参加葬礼的人。他们两手空空,男人头顶白帽,女士围着白纱。这是回族送“埋体”的正常习惯,他们深信“至于信道而且行善者,将来得以乐园为归宿”,他们抱着至善至真的念想为这位老人来送行。

李德贵老人是嘎德忍耶九彩坪道堂的“老人家”。嘎德忍耶门宦对宗教“负责人”称谓甚多,曾经有过“教主”“当家人”“掌柜的”的称谓,现在则更亲切地称“老人家”。李德贵老人是宁夏海原县关桥乡人,1951年他11岁时在九彩坪拱北出家,1951~1952年习经,1953~1954年在九彩坪学校读书,1958年宗教改革时回家务农,1964年“走西口”去青海、新疆,1968年返回海原。不久,他又重返新疆,被判刑15年,几个月后又无罪释放。1972年政府为他平反落实政策。他离世前担任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卫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老人家终生未婚,把毕生献给了教门。他注重民族团结,关心教民生活,修路建寺,为回汉两教人人称颂。

站在九彩坪南面的山冈上,我倾听一位身穿棉袄,但脸已冻得铁青的长者讲述回族送“埋体”的风俗。他大清早就已到了这里,讲述间,他不时抹着清鼻涕。

他告诉我,回族丧葬的规定包括静、速、严、简、禁、宽等内容。“静”指为生命垂危的病人安置一个宁静的环境,避免因嘈杂、哭喊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速”指速葬,教法规定要三日内尽快埋葬亡人,使之入土为安;“严”指为亡人举行葬礼(“者那则”)时,要严格遵守教法有关规定,如用清洁水为亡人洗周身(“着水”)、用白布(“克番”)包裹好亡人、举行葬礼时遗体当置于众人面前等;“简”指丧事从简,对亡人简葬,即亡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掩埋,不用陪葬品,不大办丧事,不大举祭祀;“禁”指坚决禁止丧葬过程中的“库夫尔”现象与行为,如看风水、择吉日、鞠躯叩头、哭号、披麻戴孝等;“宽”指在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酌情安葬,如在海上,依照教法规定程序办理后,可投海水葬。在陆地无水情况下为亡人“着水”净身可以土代水,当然必须是干净的土,方法与活人土净相同。

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乡道上陆续赶来更多的送“埋体”人,他们到达后都静立于山冈,恭候着,巴望着。

九彩坪,多好的名字,像似与《古兰经》“山岳将似疏松的彩城”,与九彩坪现实中松柏九彩的景象相呼应。它毗连名叫疙瘩山的山丘,山丘上林木繁茂,松柏郁葱。据说,这些树木正是源于李德贵老人家的手笔。这种苍翠的景致与周围植被匮乏的土地相比,形成了“四面一片黄,中间一点绿”的景观。当地群众对这种景观颇为称奇,认为在干旱少雨的土地上难以成活的树木,竟然在这里一栽就活,实属“克拉麦提”(奇迹)。

九彩坪拱北的石碑上,勒刻着这样的文字:“九彩坪拱北位于海原县南部山区的九彩坪乡政府所在地二里许疙瘩山(九阳寨)。在清道光年间,嘎德忍耶第七辈道祖杨保元,在西海固传教时,途经此地看到疙瘩山,山形幽雅奇妙,徘徊九次后,决定在此地修建静室一处,于山顶选好墓地。据传说,七祖每到疙瘩山后,太空就出现彩虹,故而改名为九彩坪。”

九彩坪拱北始建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于1918年规模宏大的九彩坪拱北建筑成功”。拱北建筑占地面积25亩,是回族嘎德忍耶门宦五辈道祖冯老太爷、七辈道祖杨保元、八辈教主安宏秀真师、九代教主杨枝云等16位上人金骨安葬之处,亦是有德望教民墓葬陵园。

清光绪十五年间(1890年前后),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先后派出二至上品顶戴钦差到拱北慰问,亦给杨保元题词帷屏12扇。民国时期(1935年前后),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回族人士白崇禧、马鸿宾、马步芳、马鸿逵、马远亭等给九彩坪拱北赠匾留言,立碑撰文。解放初期,毛主席、朱总司令派人赠送题词为“各民族大团结万岁”的软匾一面。

石碑上还有记载:“一九八一年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李爷(德贵)继承先祖遗志,于一九八五年动工至一九九五年拱北划分为山顶拱北区、七祖静室道堂区、山下拱北礼拜区、堡子区、女客住宿区、山洼绿化区、加工及其他区共六个区域进行大规模重修扩建,现已形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事实如此,立于山冈,我眼前是一座典雅有致,绿树成阴的综合建筑。

山上建筑规格为“一进四院”,主要有带“券棚”的“八卦厅”“中和堂”、水磨砖雕“照壁”及山门、围墙等,典雅考究,新颖别致,且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从建筑形式看,阿拉伯风格与中国传统殿宇式风格融合得十分精妙,印证着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从文字语言看,穆斯林与道教劝人向善的内容蕴含其中,呈现了民族大和的意境。从砖雕艺术和基本装饰图案看,在回族经文等为主的图案中,还出现了汉文化中的阴阳鱼、莲花、竹子等。这在伊斯兰教建筑中较为独特,彰显了典型的嘎德忍耶门宦特色。

山下的古堡道堂,轩然壮美,夯土墙约十米高,四角各有角楼,面南有肃穆的堡门,堡门上方镌有“清真古教”四个大字,两旁有“主恩造万物,圣光照全球”的对联,堡门两边蹲立着石狮子,门侧有海原县人们政府树立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从水泥墙裙的立字时间得知,古堡2007年6月有过一次修缮。

这些固定建筑固然使人触目,同时令人更为惊心的却是上万人或跪倒或伫立在拱北内外的肃穆场景。

我看着他们的眼睛,观察他们的举止,静听着他们深沉的呼吸。墓地成了他们祈祷亡人归真的道场,他们恬静、沉稳、宁静,把宗教的神圣和向善的人心表现到了淋漓尽致。如果你来到这个现场,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所有的人,都是淳朴善良的,都是无邪有情的。所有的人都是前世的恭行者,后世的再造者。

李德贵老人家的葬礼具有很强的伊斯兰特色。回族对人过世常以“口唤”“归真”“无常”来称谓,不习惯用“死亡”“逝世”“百年”等字眼。“口唤”,意在应真主召唤。“归真”即回归真主。“无常”有生命轮回的意义。这与鲁迅先生的“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多么相像。仿佛这些字眼所含的意义在于“有知”,似人睡着了又醒过来了,似人本来就一直醒着的。

这里没有呼天呛地的哀号,没有对死亡的惧怕和怨恨。从这里我看出,虔诚的穆斯林们此刻都有极强的约束力,也都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人的生老病死。他们热爱生命,理解生命。

“真主使风兴云来,然后,把云赶至一个已死的地方,而借它使已死的大地复活,死人的复活就是这样的。”这是《古兰经》的语言,也是我在寒风习习,白云远逝,整个九彩坪沉默于哑然之中时陡然间记起来的一段话。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信仰的群族,其精神必然高贵于无信仰者。到这时“面具跌落”,在“死亡与葬礼之前,谁都不敢说幸福与不幸福”。

《古兰经》说:“我们属于真主,我们终将回到他那里去。”

穆斯林认为生在世上,是为了接受真主的考验,为世人作见证。而死后,必定要获取生前所作所为的报偿。李老人家生前大行善德,人们以感德之心敬送他“归真”。李德贵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心无杂念,亡故后他的灵魂将会“归真”,他此刻是幸福的。他“归真”是嘎德忍耶的损失,是信主者的损失,是民族团结的损失。

刚才给我讲述回族丧葬风俗的长者,和许多老人、青年一样,呆呆地望着拱北。嘎德忍耶容许女性参加葬礼,女性更具慈怀,她们是纯洁的、具有母性的。其实来送“埋体”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从来就没有见过李德贵老人的音容,有的人来自远方,有人的平素生活在城市,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得到过李老人家的泽慧和品德的启示,他们同颂安拉,心灵相通。

据这位长者讲,回族正常实行土葬,病危之际,要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即忏悔词,向安拉悔罪。咽气后,由守护者为其瞑目、合嘴、顺手足,置尸于木板进行洗礼。

就在此时,道堂内传出了震彻四野的诵经声。那位长者说,洗礼早已开始。就在此时,群心震动,许多人突然跪倒,远处的人向近处奔来,扬起阵阵尘土。

我忽然想起了《古兰经》中另一段话:“在那日,你将看见男女信士们,他们的光辉,在他们的前面和右边奔跑……”

穆斯林能为亡者洗身的合法人选,当是亡者的至亲,或者是能坚守斋、拜,信仰虔诚的人。在净身的时候,先做“小净”,洗脸、两肘和双脚。然后“大净”,用肥皂水从头到脚冲淋一遍,接着洗头,洗全身,最后把亡者抬到铺好“卧单”的床上,在头上撒上麝香,在额头、鼻尖、双手、双膝、双腿上撒上冰片。

16时整,“埋体”从道堂大门出行,沿着疙瘩山西边的大路,一队队、一列列送“埋体”的队伍如白色浪潮,缓缓涌动。外围山头上、草丛中,前边的教民们再次跪倒,后边的肃然站立,他们默默“讨白”,静静地凝视。这时,我看见万双目光聚于一处,所有头颅在随着承载“埋体”的“塔布尔”的移动而转动。这时,山岳无言,峡谷静谧,阳光温煦,清风徐徐。这时,只有一种声音,空灵之中回荡着沉沉的千人诵经声。

李老人家的葬礼隆重、庄严而简朴。教民们为亡人举行的共祈,是穆斯林的“法雷则·其法耶”——副主命。这时的聚礼和平常的礼拜不同,没有鞠躬和叩头,没有渲染,没有哀乐,没有送葬的车船,它以脚踩大地的形式追悼着永垂不朽,以庄严的沉思缅怀眷恋着伟大和慈爱,以灵魂接触着灵魂,用深沉的呼吸为“归真”的人向真主发出吁请。

在固原东部山区,我走过一段由泥泞变为坦途的路。据说那就是李德贵老人家申办建修的一条路。鲁迅先生在他《死后》遇见了那个年代“万不料人的思想”,李老人家,你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归真”,是否能看得见许多人正走在你修筑的大道上呢?

我想,你是能够的。因为我看到一座绿色的、洁白的、慈悯的、永不失守的城。你安然归真吧,这座城有他们来坚守,这条路有他们来拓宽。《古兰经》说:“将有人在他们之间传递银盘和玻璃杯。”

童子端着香炉,走在送“埋体”队伍前列。亲眷们、阿訇们、满拉们齐声低吟着《古兰经》。他们抬着经楼走在前队,后边紧跟着一个又一个队列,这种庄严的气氛,震撼人心。

“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这句谚语对回族的薄葬习俗做了很确切的说明。任何一位穆斯林,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身上不穿绫罗绸缎,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李老人家一生坚守民族团结,弘扬教法,笃信真主,他的举念是完美的。他两手空持,轻松坦荡。这才是真,才有充足的美,蕴含着至善。《古兰经》指出:“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这不仅是对穆斯林教民的谆告,也是明示所有世人的箴言。

老人、妇女、孩子们都静静地注视着,目送李老人家的“埋体”抬向拱北的南门。《古兰经》还说:“我确已派遣一个使者来教化你们,而且对你们作证,犹如我曾派遣一个使者去教化法老一样。”教民们跟在“埋体”的右侧,有哪一位没有信仰的人,能体悟这信仰的真谛呢?

李德贵老人家安睡于九彩坪拱北,他对一切早已自知,他将常听道堂的诵经声,眠于满山松香之间,但他将继续服侍与主常在的教民,耳濡目染九色阳光。

我发现拱北的屋顶更绿,比松树还绿。

疙瘩山

疙疙瘩瘩的路上,阳光脱掉衣裳

露出脊椎,露出环环相扣的

金锁链

疙疙瘩瘩的路上,阳光洒下“都哇”

我看见许多人双膝跪地,捧着胸

捧着伤,举着灯

我发现小草的面颊上挂着九滴泪

我知道,泪珠的心里还是泪

泪珠的心里有座城

我知道一本经卷,承受着一片朗诵

起伏不平的远山,高举着一轮新月

去高低不平的空中搞镌刻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极品才俊

    穿越之极品才俊

    诸葛青云,一个一流的龙套,不入流的演员在生活落魄至极的情况下想要回家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因为他接受了生活的无奈,接受了平庸的生活。可就在这时,狗血的情况出现了,他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于唐朝的平行空间,在这里有雄厚的背景,有贴心兄弟,更有了一群红颜知己,他一步步从一个纨绔,慢慢的成长,最终步入仕途,在个方面凭借自己的前世经验,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且看一个前世得过且过的平庸少年,如何演绎今世的精彩绝伦!
  •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从细节人手,为你描绘了岳飞峥嵘的铁马生涯,描述了他青年时代的贫苦生活、辗转求生的艰辛路以及他不灭的壮志。精彩地描绘了岳飞参与和指挥的各种激烈的战役,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大将的风采,看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看出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为你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战神”岳飞。
  • 异界全能程序员

    异界全能程序员

    ‘我只是一个程序猿!’‘一不小心,就把你身体给黑了!抱歉,我给你换个身体吧,你身体已经报废!’‘嘿,你的宠物不错,我要分析一下模型,回头也设计一只出来当我的坐骑!’‘你的法宝不错,给我复制一下,可以吗?’‘别跑!还有你的武学,我也要模拟!’法宝,丹药,功法,宠物等等什么都要插上一脚的异界程序员~.
  • 橄榄之恋

    橄榄之恋

    寒风吹起,穿透我脸颊白皙的肌理;每当悲伤来袭,总是又一次想起你!你的笑颜让我沉迷,你的温柔依然如昔,你的话语仍萦绕在耳际——我想你,思念夜夜魂牵梦系!就像橄榄又渗出甜蜜,然而我的恋情已丢弃;人海茫茫,再追问一句——是否还能再寻觅?——橄榄之恋在深圳幽静的孤月街上,有一家叫做“橄榄之恋”的咖啡屋,在它门前的一小块种着少许其它植物的草坪上,有一块青灰色的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首诗:寒风吹起,穿透我脸颊白皙的肌理;每当悲伤来袭,总是又一次想起你!你的笑颜让我沉迷,你的温柔依然如昔,你的话语仍萦绕在耳际——我想你,思念夜夜魂牵梦系!就像橄榄又渗出甜蜜,然而我的恋情已丢弃;人海茫茫,再追问一句——是否还能再寻觅?——橄榄之恋PS:橄榄的故事听说过吗?有一个人得到一颗橄榄,咬了一口,哎哟涩涩的,于是一扬手远远的就扔掉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嘴里又开始泛起甜丝丝的滋味了,他觉得好神奇哦,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于是赶紧回头再去找,可是再也找不到了!当然这并不预示着本书的结局,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者最终会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啦!
  • 我的高材生女友

    我的高材生女友

    一个是文质彬彬的文化人,一个是无赖的小流氓,两兄弟在现实世界碌碌无为,眼看要没出路了,却因为机缘巧合穿越到了一个平行的古代时空。到了古代,他们依旧郁郁不得志,不是生意失败就是科举失意,好像老天存心和他们作对死的,经过一番折腾,他们终于进入了封建王朝的权利中心,满心欢喜的他们预备大干一场青史留名。而等待着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 凤舞苍穹之主宰乾坤

    凤舞苍穹之主宰乾坤

    她被预言为灭世之子,神魔同体,天地不容。一双邪瞳,魅惑人心。世人的追杀,五岁时,父母为护她而死。异象突生,灭世的怒火,终将来临。那日,云山之巅,她许下承诺:“灭世之子又如何?被这天下抛弃又当如何?世间之人既不容我,我便杀尽天下人;这天下既容不下我,那我便逆转乾坤,主宰这天下,将这苍穹踩在我的脚下!”他亦如以往,微笑着默默站在她身后。命运的尺轮,终将再次转动,这场灭世之战,谁主沉浮?
  • 峥神

    峥神

    想得到更多吗?想知道更多吗?变强吧骚年,成为主宰,你就会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
  • 流光一闪而过:夜雾凝结着泪水

    流光一闪而过:夜雾凝结着泪水

    2004年的一次人口拐卖事件,让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的命运交叉到了一起,他们一见钟情,可谁都没有讲出心中的感情,高三的一年,她突然转走了,他像疯了似的找她,他后悔自己没有对她说自己喜欢他.....
  • 天命镇魔

    天命镇魔

    不知天命,何以成仙既知天命,难以成仙仙途一路,盼临登至入皆可称仙,却非真仙
  • 神人许仙

    神人许仙

    神人许仙。神,是杀神的神。人,是七情六欲的人。许,是以身相许的许。仙,是大罗金仙的仙。这是一个现代男儿,重生到古代仙侠世界,做人成仙的故事。白娘子,狐狸精,飞燕合德,祝英台。。。。。。。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花和尚,林冲,公孙胜,武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遇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