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1000000002

第2章 《贵族之家》、《前夜》导读

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他的作品在我国,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一样,从来都畅销不衰。这里给您提供的,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贵族之家》和《前夜》。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屠格涅夫说:“……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和他本人的喜爱并不符合。”终其一生,他的确是坚守了这样的创作原则。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成果丰富,题材涉及俄国和西欧的广大地域,写了从最贫苦的农民直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体裁也是多种多样,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日记体小说、微型小说、剧本、抒情诗、叙事诗、诗体小说、笔记、杂文、散文、散文诗、论著、评论、书信等等,实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屠格涅夫身为俄国贵族,但是他从不认为贵族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阶级。《贵族之家》这个书名如果直译,应是《贵族之窝》(书中也曾反复出现过“窝”这个字眼),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生动真实地看到,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俄国的老一代贵族怎样在他们的窝窠中苟延偷生,而新的一代又怎样在拆毁和改造这窝窠,使自己从灵魂到肉体都能随全体俄罗斯人民一同进入新时代。而新与旧的斗争往往又体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这窝窠的内外和周围又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这里有别斯托夫家和卡里金家那些老的一代,有苏洛奇卡和莲诺奇卡等新的一代,也有潘申、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米哈烈维奇、丽莎和拉夫列茨基这些中间的一代。尤其是这中间的一代,他们身上正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旧的矛盾。于是故事便主要集中在他们身上。

拉夫列茨基是故事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不甘于旧生活的束缚,满怀新生希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尽生活折磨,处处碰壁,痛苦一生的人。他的悲剧遭遇是时代给予他的,他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主要的特征。他是一个当时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为数很多的“多余的人”。他思想多,行动少;顾虑重重,举步维艰;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却很少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欲爱不能,欲恨不能,似乎终身都被束缚在环境、教养和时代以及他自身所加给他的枷锁中。到最后,眼见新一代人欢乐歌唱,只能自嘲似地说一声:“你啊你,孤苦伶仃的老年!赶快燃尽吧,毫无用处的生命!”屠格涅夫在这个人物身上对这一类的人进行了严厉地批判。不过,我们从《贵族之家》中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批判多余人的同时,仍然对他们比较公正,他并没有把拉夫列茨基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作品中所描写的拉夫列茨基与米哈烈维奇和潘申这两个人的矛盾值得读者留心。潘申无疑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从他的渺小卑微之中我们可以对比地看到拉夫列茨基(或者说所有多余人)的高大之处:屠格涅夫本人是一个西欧派自由主义者,而他笔下的潘申这个卑鄙下流之徒竟也是一个西欧派,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钦佩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真诚的公正。而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则是作者有意写来传达时代与历史气息和衬托拉夫列茨基的。这位兴奋、夸张、浮躁同时又善良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派同拉夫列茨基之间那一整夜的争论,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想要在这本书里表达的东西。很多人在读这本书时往往忽略了对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加以思考。

丽莎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深沉、严肃、忠实、纯洁、善良。她身为贵族小姐,却和普通人之间并无间隔,她笃信上帝,最终成为一名修女。她对祖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热爱,让她和拉夫列茨基在心底里有了相互靠近的基础。可怜她一生一世只享受过那么一点儿爱的甜蜜,只在自己所爱的人怀抱里停过几分钟,只得到过他的一次短短的亲吻。当她知道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又来找到拉夫列茨基时,她连再让他拉一次手也不同意,为的是保持自己良心的洁白和对上帝的忠贞。在这里,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丽莎这个人过于固执、简单和迂阔,是她给她自己也给拉夫列茨基带来了这样大的(也许是并无必要的)不幸?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正是缺少像她这样真挚、顽强、坚定、单纯的人吗?是的,丽莎只是一个屠格涅夫笔下的理想少女,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写到这里,真觉得屠格涅夫不应该让丽莎的灵魂和身体披上那样一件沉重的宗教的外衣,这件外衣过分地遮盖和压抑了她作为人的自然本性,未必只有成为一个宗教信徒,一个人才能拥有这样完美的人性。

与丽莎强烈对比的是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科罗宾娜。这个浅薄、放荡、狡猾的,以追求肉体满足为人生唯一目的的女人,让人读过对她的种种描述之后禁不住一阵阵恶心。作家巧妙地把她安排为拉夫列茨基的妻子,而让丽莎成为拉夫列茨基真正所爱的人,又让那位丽莎的热烈追求者潘申最后和她勾搭成奸,形成两两交叉又相互对比的一个四边形。这是屠格涅夫这位作家艺术技巧高明之所在,也可见这位作家写小说时的良苦用心。

《前夜》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中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的一部;同时,它也和《贵族之家》一样,不仅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极其优美动人。它写于1860年,而1861年沙皇政府就在客观形势的逼迫下宣布了“农奴改革”,因此,作家所描写出的恰恰是俄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夜”,女主人公叶琳娜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精神觉醒和争取自由、争取解放的渴望心情。叶琳娜所钟情的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是一个保加利亚革命家,他性格坚定、目标明确,心头充满着民族解放的激情,这正是当时俄国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青年人所共同拥有的思想特征。这种自觉的英雄人物,正是当时俄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人。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表明解放运动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渐由少数出身贵族的革命者转为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小说发表后,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立刻写了他那篇著名的文章《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他激动而兴奋地写道:“我们不会等待很久的。……前夜离开,随之而来下一天总是不远的,总共只有一夜之隔吧!……”他这话等于是说,俄国社会马上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动,而屠格涅夫的小说正是在预言这种变动。

但是,屠格涅夫虽然用他的作品客观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真实,而他本人的思想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这里恰恰表现出文学艺术和形象思维的伟大力量,出现了有趣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他竟然拒绝接受杜勃罗留波夫的结论,并且要求《现代人》杂志(俄国的代表当时先进革命思想的刊物)不要发表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我不想像前一部书一样在这里一一分析,读者参照以上所介绍的时代和文学历史的背景自己就可以有所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屠格涅夫本人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著《六部长篇小说总序》,其中有很大一段文字谈到《前夜》人物的来历,我们把这篇名文也附在书后,请读者参阅。

不过,在这里,我想就屠格涅夫小说总体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再说几句话。屠格涅夫所有的小说都是爱情小说。爱情本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阴阳、正负、男女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相吸,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构造的基础,文学既是写人的,便首先自然而然地要写到人的爱情。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长于写爱情,否则他就不是一个作家。然而屠格涅夫这位作家与众不同的是,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位最长于写爱情的作家(这就等于说他是一位最有本领的小说艺术家)。读了屠格涅夫的小说,你会体味到爱的甜蜜、爱的苦楚,知道恋爱中的人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了解爱情发展的曲折和变化过程。屠格涅夫能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什么是爱情。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恋情,英沙罗夫和叶琳娜的恋情难道不让你心灵激动吗?至于他们的恋情到底是怎样展现的,请读者自己去阅读,并在自己的阅读中得到享受和启发吧。

其实,屠格涅夫对爱情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悲观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在屠格涅夫笔下,爱情的力量往往被夸大,往往是爱情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爱情;爱情往往不给人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痛苦。有趣的是,屠格涅夫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另一位与他基本同时代也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英国的狄更斯,在这一点上却几乎相反,一个专写爱情悲剧,一个则专写大团圆。恐怕很难说他们当中哪一个全对,哪一个全错。但就《贵族之家》和《前夜》而言,这两对情人的恋爱结局是合乎人物性格特征也符合生活客观规律的。

智量

同类推荐
  • 斯大林大街之恋

    斯大林大街之恋

    省委大院的地下读书会中,陌生英俊青年许志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宁静。高贵内敛的林远兵与许志心有灵犀,但许志在林远兵面前总有些紧张,觉得自己和她有些远,不像和陆晓雅一起时放得开。活泼外向的陆晓雅热烈地追求许志,许志最终选择了陆晓雅,而此时他的心更多的被“为真理而战斗”的使命占据。高干子弟王捍东把对晓雅的爱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与此同时,他们的好友武燕燕和康建林、沈虹和祝宇顺利地成为了恋人。在父辈赫赫战功光环照耀下,这群年轻人带着这个年代特有的纯净,沉浸于光彩飞扬的青春热恋中。而他们的父辈,正紧紧追随着政治风向不断开展大运动。1977年,黎明的希望分明就在眼前,而爱情却再也等不到那一天。
  • 最珍贵的礼物

    最珍贵的礼物

    在《北斗心灵成长双语绘本》系列的12本精美图画书里,动物家族给孩子们带来了它们最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这些小动物身上,孩子能学会勤劳、自信、乐观、分享、诚信等优秀品质。这套书必是孩子心灵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是让孩子学会爱、感受爱的温馨故事系列。本书是丛书之《最珍贵的礼物(学习分享与付出)》。
  • 椰子树的情人节

    椰子树的情人节

    真爱是心与心的牵挂,真爱是火红的玫瑰,真爱是什么,真爱是相依相靠的身影,真爱是咫尺天涯的思念。
  • 古典女孩

    古典女孩

    《古典女孩》中收录的数篇小小说发人深省、令人反思,青少年能在享受愉悦的阅读前提下,体悟出人生的哲理,思想的悠远,智慧的光芒。
  • 女人如水

    女人如水

    本书由薛赐夫所著,这是一部东北大地百年风云变幻的史诗性作品,深广的社会变革和众多人物命运纠葛成一幅撼人心魄的历史长卷。在徐徐展开从清末到改革开放这些社会变迁图景的同时,着力展现人的生存和命运。主人公生离死别的爱情,流金岁月的激情,极左年代的困惑,直到新时期的喜悦,跌宕曲折。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从切身体验中也选择了历史,小说书写这个家庭四代人的经历和追求,折射出中国人民近百年的生活选择的曲折性和必然性,凝重而深刻的反思增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厚重感和深邃性。
热门推荐
  • 阴阳盗墓师

    阴阳盗墓师

    古董店突降大火,八字轻少年结识阴阳少年勇闯大漠,重遇快手老九,大漠干尸暗藏玄机,七块碎玉隐藏千年秘密,潜龙饮水穴,诡秘海下地宫,邪气逼人的肉身菩萨,神出鬼没的阴阳高手,揭开迷雾,却另入迷踪…
  • 恋上前世卿

    恋上前世卿

    据说,世界上至少有三个和你完全没有关系的人有着和你一样的相貌。只是,再像,那也不是你。四月一日的穿越,是愚人的玩笑,还是冥冥中自有主宰的安排?从现代蛮力女到古代病弱大小姐,从对爱情嗤之以鼻到不可自拔。另一个自己的夫君,明明有着那张自己在现代最讨厌的脸,却有着和那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他喜欢的究竟是自己,还是那个已经死了的另一个自己……
  • 天才元素师:异世逆袭

    天才元素师:异世逆袭

    铅凌,异世女魔头,冷血无情,让人闻风丧胆。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被封印在极致冰窟。咸云雪,帝国校花,无数人心中的女神。一次偶然的时空扭曲,巧然相遇女魔头,从此签约,一人双魂。女魔现世,众人畏惧。别怕,她不是铅凌,更无心称霸。却有无数人想置她于死地,拥揽天下。她惹不起,躲得起。为何还是咄咄逼人。既然世人逼我,那我就顺世人意,逆天独存,踏三界,登鼎峰。帝龙之主+天才炼药师+神罚精灵之主。且看她如何从柔弱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异世女霸主。再续一段万林丛中,一颗砍滴良缘。
  • 逆天废柴:别惹me

    逆天废柴:别惹me

    【本文可能会有辣么一丢丢的虐,大家表介意】
  • 武圣修罗

    武圣修罗

    踏九天,游九幽,凌天道,违天命,逆苍生。吾命修罗,有翻天覆地之能,有只手遮天之力。这是一个武道文明昌盛的世界,众修逆天争命,追寻长生。一个小镇中的少年,怀修罗血脉,神荒圣体,踏上征服苍生的道路。
  • EXO之错过挽回

    EXO之错过挽回

    这么的几个月,我们,变成了,我和你们。既然错过了,还会相遇吗
  •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精选了百余篇生活中阳光向上的积极故事,为我们拂去心灵的困顿,如春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滋润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用灿烂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 亲和力

    亲和力

    《亲和力》主要讲述了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 废材逆袭,天才召唤师

    废材逆袭,天才召唤师

    二十一世纪的冷血杀手,一朝穿越,废材身不说,还人见人打。废材是吗?这世上还没有什么能束缚我的!既然老天不公,那我就偏偏逆了他!
  • 宝贝原谅我

    宝贝原谅我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次被原谅的机会吧所以,宝贝,对不起宝贝,原谅我宝贝,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