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3300000019

第19章 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1)

——讲于第五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

我是首次参加心理学界的论坛,本着交流和学习的态度而来。听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发言,深受启迪。我觉得,佛学界和心理学界有共同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就这一点来说,佛学和心理学的目标是相通、甚至相同的。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就目前发展来看,也偏向西方式的治疗方法。而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学,历来也被称为心学,是心灵的智慧,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称为东方心理学。

佛法修行的目的,一是解脱,一是成佛。

所谓解脱,其实并不玄妙,简言之,就是代表着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每解除一种,心灵就能从这种烦恼制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躁动时代。这种弥漫在城市乃至乡村的躁动气息,正来自我们内在的情绪和烦恼,我称之为“心灵垃圾”。环境需要保护,需要治理,我们的内心同样需要保护和治理,不然就会成为堆积如山的垃圾场。在这样的心灵环境下,怎么可能感知幸福,怎么可能获得宁静?

当所有烦恼被彻底平息,心灵不再有任何躁动、任何不安、任何羁绊,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涅槃”。此时,内心会呈现出无比的寂静,即所谓的“涅槃寂静”。这种寂静,并不是没有声音、万籁俱寂的静,而是来自生命内在的寂静。当心进入这种寂静状态,我们就能毫无阻碍地感知一切,包括许多微细的声音:可以听到眼睛眨动,听到蚂蚁打架。这种内在的寂静,来自对空性的体证,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所以说,解脱和涅槃都是心灵抵达的境界,而非某种生理现象,不是长生不老,不是羽化成仙。所谓成佛,也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像考职称、获大奖那样,有职称可考、有奖项可获。因为佛的内涵不是其他,就是生命的彻底觉醒,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同样源于对内心的改造。

佛法认为,凡夫因处在无明状态而无法看清生命真相。我们时时都在关心自己,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但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什么是世界真相?大多数人信赖自己的感觉,事实上,我们的所知所见只是主观意识的投射,是由意识构造的影像。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如此种种,是人们追问了千百年至今仍为之困扰的问题。

那么,人类是否永远无法透彻世界真相呢?从佛法角度来说,生命虽是迷惑的显现,但本身也蕴含着无限智慧。修行,就是通过闻思修来开发内在潜力。一旦启动这种智慧,就有力量破迷开悟,从无明状态中觉醒。今天很多专家讲到生命品质,事实上,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将生命潜在的高尚品质开发出来,成就佛陀那样的智慧和慈悲。这是佛陀品质的两大特征:无限的智慧,令我们究竟解脱烦恼;无限的慈悲,令我们关爱并帮助一切众生。由此可见,佛法所关注的都是心理问题,是以心灵而非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和改善的对象。

说到佛法,或许有人会对那些深奥的典籍和术语望而却步,对众多的体系和宗派无从抉择。其实,佛法虽有复杂的一面,基本纲领却是简单的,如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就是佛陀为众生指出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简要途径。

解决苦,首先要认识苦。就像病人,只有知道自己患病后,才会想方设法地寻求治疗。佛法修行,也是以认识人生是苦为前提。这种苦,是从本质而非感觉来说。在我们的感觉中,人生似乎有苦有乐,尤其在娱乐业空前发达的今天,随便玩些什么,就能把痛苦暂时抛在一边。但佛陀以智慧观照,发现世间所谓的快乐,无不建立在苦的前提下,从本质来说无非是苦。饥饿难耐是一种痛苦,因为这种苦,吃饭才会成为快乐。走路疲劳是一种痛苦,因为这种苦,休息才会成为快乐。

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所有快乐都是以某种需求为前提。如果没有需求,同样的事情,未必能带来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建立在渴望见到对方的前提下。如果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想见的人,见面就成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如果没有饥饿感,吃饭会成为快乐吗?即使面对山珍海味,也没有谁能不停地吃下去。如果吃饭具有快乐的本质,那么,无论什么时候吃,也无论吃多少,都应该感到快乐,且应该越吃越快乐才是。事实上,一旦超过身体所需,吃饭立刻由快乐转为痛苦。

所以佛法是从生命内在寻找痛苦之源,也就是集,即苦的成因。找到疾病的源头所在,就能由此考量解决的结果和方案。灭,是疾病治愈后的健康状态。道,则是治疗的方法。从四谛法门可以看到,佛法修行所做的,就是帮助人们从认识苦到止息苦,是从内心而非外在环境来解决人生问题。

那么,佛法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我想从两方面和大家谈一谈。

一、心是什么

佛法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是从心理入手,这就必须了解心的特征。

1.心是多元、复合的作用

佛法认为,心具有多元、复合的作用,是由各种心理因素组成。首先是普通心理,相当于心理学所说的感觉、情绪、注意、表象、意志等。此外,还有善和不善的心理,是和道德、犯罪有关的心理。

佛法中,将不善的心理称为烦恼。烦恼形形色色,最基本的是贪嗔痴,又称三毒,是三种危害心灵健康的毒素。如果平日疏于管理,这些毒素就会在内心自由生长,进而形成不良嗜好。再进一步,就会成为顽固的习气,我称之为“心灵的肿瘤”。而善的心理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包括觉知、慈悲、爱心、善良等。提及道德,人们往往将之作为社会公共秩序的需要,却忽略了它对完善自身的意义。

善的心理,是一种和谐并令自他快乐的心理。当我们升起一念善心时,当我们想要帮助他人时,当下就是调柔而快乐的,形之于外也会给别人带去快乐。反之,那些不善心理则会令自他受到伤害。只要对别人生起嗔心,即使没有诉诸行动,自己也会成为这种仇恨的受害者。一个心怀仇恨的人,会是快乐的吗?所以,善恶不仅指外在行为,根源还在于内心。这种心理产生的当下,又会形成结果。当我们行善或作恶时,善或不善的力量会不断强大,使人格得到提升或随之堕落。

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也有慈悲和爱心,那还有必要修行吗?须知,我们的慈悲心往往是非常狭隘的。因为它是建立在自我基础上,只能容纳几个人。内心容纳得越少,和世界的对立也就越多。而佛法所提倡的是大慈大悲,是和一切众生融为一体,是以一切众生为帮助对象。这种虚空般包容一切、没有任何对立的慈悲,才是圆满的慈悲。

此外,生命内在的觉知力也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在收看世间的各种新闻或事件,却很少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心灵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观照的功能,可以进行自我认识、检测和管理。这种觉知力,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开启这一功能,就可以帮助我们止恶行善,培养正面情绪,消除不良情绪。

我们的人格,就是建立在种种心理因素之上。这就需要时常进行审视:它究竟由哪些因素组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又是哪些?对那些给自他带来利益的正面心理,应积极发扬;对那些给人生构成伤害的负面情绪,应努力消除。这就是佛法修行所做的。事实上,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在整个人生旅程中,唯有生命品质的改善,对我们才具有永久的意义。

2.心是无尽生命的积累

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我们所有的言行乃至起心动念,即使已经成为过去,也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相应的心理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功不唐捐”。在客观上,所有事情都会成为过去,甚至被逐渐遗忘,但在内心留下的烙印,在生命品质中形成的记录却不会自动消失,并会积聚为影响未来生命走向的力量。

从小到大,我们的兴趣、能力、习惯就是这样不断养成的。其中有些是先天因素,来自往昔的习气;有些是后天培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在形成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同思想观念、周边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其中,又以观念的影响力为主。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心态,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当观念发生错误,就会导致不良心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会导致及时行乐或消极厌世的心态。在这两种极端的心态之下,生活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佛教有个宗派叫唯识宗,将心分为八识,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其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是可以感受到的心理活动,属于意识范畴。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则是直接感受不到的心理活动,属于潜意识范畴。

唯识宗将第八阿赖耶识作为生命载体。它就像一个有着无限容量的硬盘,储藏着我们无始以来的生命信息。在生命延续过程中,过去所有的言行及喜怒哀乐,会在内心形成力量,影响现在的生命。而现在所做的一切,又会成为影响未来生命的力量。

第七识的作用,则是因为对第八识的错误认识而产生潜在的自我意识。人们之所以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源就在于此。第八识虽是生命载体,并非固定不变的灵魂或神我。事实上,它是流动变化的。佛法认为,生命是流动的过程,其变化“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也就是说,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但这种变化是相似的,就像流水,表面看来始终是同一条河,但其中的水却在不分昼夜地流动着、变化着。但第七识出于误解,在不间断的审查思量中,始终执第八识为我,念念不忘,从而形成我痴、我见、我爱、我慢四根本烦恼。人们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受到这种自我意识的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所以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注而已。当我们不断重复某种想法时,会使其力量不断增强,久而久之,成为重要的心理因素,进而固定为习惯、性格乃至人格特征。这就是由因感果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热门推荐
  • 《陌弦》

    《陌弦》

    女主腹黑,多面,身份神秘。从小就被黑道杀手组织收留,经过各种变态的杀人训练,练就了她的诡异身手,再加上长相颇为美丽,身怀各种绝技,成为了21世纪谈之色变的“魅杀”。刚入十五岁,便与从小也在黑道长大的恋人——幽澈参与了一次悬崖刺杀活动。在悬崖边的别墅上,两人的弱点被对方看出,知道不会有一人抛弃对方,在两人都与人战斗时,速速启动了定时炸弹。两人无奈,只好纵身跳下了悬崖。爆炸的那一刻,冲天的火光掩盖了两人跳下去时,崖边忽然冒出的金光,猛然间,两人的身体不见了。天辰大陆,她落到了灵殇国一个小城外围的草丛里。而他,落到了距离灵殇国最远的紫夏国首都——日落城的崖底。。。。。。
  • 姻缘巧战王追妻

    姻缘巧战王追妻

    她本是现代医术世家上官一族的千金,不料被人无故追杀,不幸车毁身亡。一朝醒来,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本以为自己身死,巧合之下灵魂穿越时空,重生在千金小姐身上。她想既然老天待她如此宽裕,怎可辜负?然而重生一次,人生道路依旧坎坷!遭人迫害以致身坠崖底,差点香消玉殒,却不知是何人如此残忍?父母失踪多年,未得音讯;王府还在,亲人还在,她不能丢下,更不能放弃!那幕后之人,看姑奶奶如何将你擒出!时有传闻:姑苏遗孤,怎么可能!咳咳,也就姑苏半分血脉!医术传遍天南地北的明月公子?确实是她!不相信,扎你一针!名震江湖的四象阁?不好意思,阁主就是在下!一纸婚约,不,当时是为口头婚约而已,不想却被某位王爷日日缠,夜夜也缠。某夜,冒着‘不举’之险,不辞辛苦翻窗而入,光着膀子的某王爷躺在她的床上,诱惑之,她神态自若,口中幽幽说道:“王爷,我与你的婚约只是一句话而已,当不得真!再说我们也仅限于合作而已,何必较真!”某王心中无奈,随即翻身紧紧压着她,不容她反抗,深邃而又神情的望着她,俊美而又邪惑,十分认真说道:“娘子,这可是父皇母后之诺,不能违背圣上之意,否则便是欺君之罪!而且我可是极认真的。”幽幽一笑,继续道:“娘子,我们该做些夫妻之事了,可不能让父皇母后失望啊!”话落,便是衣衫尽退,某王爷垂涎已久的她,终于可以吃了!某女只得在心中大呼救命!追妻之路,悠长漫漫,当是上下而求索,使用各种手段,卖萌耍宝撒娇,化身时代最前沿的二十四孝夫君,将可望而不可‘吃’的娇妻追到手!姻缘巧,红线牵两端;缘即起,说不清的一世红尘心,芳心一点,付情几寸。巧姻缘,红鸾微动有;红豆生,道不尽的一生情缘事,青丝缠绕,同心结成。
  • 棋落无悔:天下亦为局

    棋落无悔:天下亦为局

    前世,她与自己的挚爱自相残杀;今生,她在大婚之夜被夫君杀死。顾蝶舞啊顾蝶舞,你怎么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呢,呵呵,你可真是笨啊,不过......终于可以休息了......
  •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莞雪不就是在生日喝断片嘛,怎么就穿越了,还穿越到了妓院!穿越到妓院还不够悲催,还要被皇上拿来当棋子用。可皇上棋子不是拿来给你暖床的啊!霸道皇上伸手一览腰,朕说是就是!
  • 神坑李圆圆

    神坑李圆圆

    在A大,若说谁最有名,没有人会不知道李圆圆这个名字。她的出名不是因为她长的漂亮,不是因为她才华横溢,也不是因为她做过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她是个神坑。玩游戏,她能坑的队友血量全失;交朋友,她能坑的朋友连她妈都不认识;追男神,她能把男神给追的要自杀……老师看见她头疼,同学看见她胃疼,只要是个人看见李圆圆哪里都疼。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神坑,就是因为她的坑,而遇到了她这一生的填坑。
  • TFBOYS之初心依旧

    TFBOYS之初心依旧

    001的死亡激起了人们对AI的重新认识,人们重造了一个001,并且保留了他之前的记忆。001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隋玉和谌浩轩。隋玉和谌浩轩也听说了001的事,他们也在积极的寻找001……
  • 公子如砚

    公子如砚

    西昭的经卷散落在姑娘的梦中。西昭南方有城唤姑苏,又南三百里有一山,曰姑逢之山。山中有一姑娘,栖于如盖娑罗树上,醉于月色长枯烟下,不厌其烦地做着同一个梦。梦里,那个白衣飘然的公子,那个在夜里轻唤她“雨水”的公子,一并沉睡在这场缱绻无归的故事中。有匪君子,名唤白砚。
  • 边伯贤之你的存在

    边伯贤之你的存在

    边伯贤,你问我你的存在,我回答,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自己都不知道,你,又何必知道......
  • EXO之殇忆仇

    EXO之殇忆仇

    沐韵灵:那时的我,还太单纯。边伯贤:又怎样,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你。沐韵灵:所以,我才会遍体鳞伤。边伯贤: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沐韵灵:那你看到过什么,看完整了吗!朴灿烈:韵灵,我只相信你,别忘记背后还有我。沐韵灵:哥我真的好难受。朴灿烈:不要怕,还有我。
  • 天龙游启

    天龙游启

    若不成仙,我便为魔。手握乾坤,掌控天下。我以魔血溅青天,流尽血泪,也要把那红颜娶。五法聚,造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