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3300000002

第2章 凡圣只在迷悟间(1)

——第一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

欢迎各位参加“观自在禅修营”。这是西园戒幢律寺举办的首届禅修营,招收的学员主要面向心理学界。之所以这样定位,因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对人类心灵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而佛法修行所致力的,正是通过对内心的认识和观照,进而调整心行,改造人生。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向我们敲响的一次又一次警钟。所以,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疏导、调节和改善,不再局限于部分人群,而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以自利利他为使命的佛弟子,我们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很多人对佛教充满误解与隔阂,甚至完全排斥。鉴于这样的现实,有必要和心理学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以期找到最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治标和固本相结合的改良方式。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心理学主要是西方心理学,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而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自古也有心学之称,因为它所关注的正是人类心灵。在佛典中,有大量关于心的教言,如“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净则国土净”等。仅《大正藏》中,提及“心”之一字的即有四十多万处。可见,佛教正是以心作为认识世界和修行解脱的立足点。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他所成就的并不是外在的什么,不是羽化成仙,亦非长生不老,而是对心性的透彻认识,对迷惑、烦恼的彻底解除。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证悟了心的本质——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发展科技所改造的只是外部环境,而认识心性才是完善自身的唯一途径。如果自身问题重重,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无法获得我们所希求的幸福安乐。因为能够感受幸福的不是其他,正是我们的心。

佛陀成道后,一生致力于传播真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言教,后结集为经律论三藏,流传至今。所有这些经典及其所开示的修行法门,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解除无始以来的迷惑烦恼。换言之,就是启动心的正向能力,以此对治负面情绪。事实上,这种负面情绪正显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和破坏力。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些网络用语,如郁闷、崩溃、纠结等,无不是负面情绪恣意生长、不断侵占心灵空间的表现。若不及时对治,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对个人来说,心是幸福安乐的根本;对社会来说,心又是和谐安定的所系。所以,调心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一、见地和禅修——佛法的两大内涵

佛教在印度经过声闻乘到菩萨乘的弘扬,后流传各地,形成南传、汉传、藏传三大语系及众多宗派。虽然各语系和宗派的佛教呈现出变化多端的面貌,但主要内涵无非是两方面,一是见地,二是禅修。或者说,是理论和实践。由理论指导实践,又由实践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使之逐步落实于心行。

见地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了解自己。或许有人觉得奇怪,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己,难道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吗?那么,你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吗?知道我们每天念念不忘的那个“我”是什么吗?知道“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吗?知道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藏身何处吗?如果不知道答案,我们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茫然过客,除了随业流转,丝毫也不能改变什么。

改善生命的关键,正取决于我们对自身的认识程度。就像医生需要了解身体的病变状况方能对症下药那样,我们也要了解内心的种种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解决。但仅仅了解是不够的,还须通过相应的技术来落实,使这些见地真正发挥作用。禅修的方法就相当于技术,这是帮助我们调整并改善内心的一门特殊技术。否则,我们即使能认出烦恼,但没有对敌的经验和武器,依然会在和烦恼的对垒中束手无策,败下阵来。

不同宗派所建构的修学体系,正是代表它所立足的认识与改善心灵的见地,以及在这一见地指导下使用的禅修技术。这是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其深度,在于对内心的透彻认识和究竟改善;其广度,在于契入角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能为不同需求的受众提供帮助。

近百年来,西方心理学界也逐步认识到佛法所蕴含的无量智慧,纷纷吸收佛法义理及禅修方法,运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及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说,这既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弘扬佛法开辟了崭新道路。有鉴于此,戒幢佛学研究所这两年也在组织专业人士翻译“佛法与心理治疗译丛”,希望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操作经验介绍到国内。一方面,可使更多大众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希望以此加强佛教界和心理学界的深度交流。

作为心理学从业者,大家有心认识佛法并身体力行地参与禅修,是很有远见的。我相信,这将是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为这是一个较为敏感和危险的职业,经常接触形形色色的负面问题,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素质,没有定期的检修和充电,是很容易受到困扰的。

二、真心与妄心——修行的不同起点

佛教关于心性的理论极为丰富,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真心的系统,一是妄心的系统。这也是修行的两个不同起点。

真心,即如来藏的体系,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佛教和所有宗教、哲学不共的观点。佛教中,《楞严经》、《楞伽经》、《如来藏经》、《涅槃经》等经典都在阐述这一思想。

禅宗也是建立在这一见地之上。《六祖坛经·序品》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菩提,即觉悟;自性,即自体。惠能大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我们:每个生命内在都具有觉悟的潜质,这就是成佛的潜质。所以,成佛并不是痴人说梦,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当我们体认到内心本具的觉悟潜质,在某个层面就与诸佛无二无别了。这句话虽仅短短十六字,却振聋发聩——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生命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但我们还要知道,虽然有希望,却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的这个“我”是什么?抛开外在的相貌、身份、地位,剩下的无非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和错误想法。我们每天都忙于满足这样那样的渴求,实现这样那样的需要,但这些渴求和需要真的是那么重要吗?真的必不可少吗?事实上,很多人从未考虑过这些,只是随着自己的感觉,扑腾到这里,又扑腾到那里,终日忙忙碌碌。这颗心却依然动荡,依然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所在。我们甚至不敢闲下来面对自己,因为这种面对会让那些貌似重要的追求变得不堪一击,这将让人多么沮丧,多么无所适从啊!

所以说,虽然我们具有和诸佛同样的觉悟潜质,但当下仍是活在妄心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真相,而是被观念和情绪处理过的影像,其根源就是无明——这才是我们的现实;也可以说,是我们生生世世面对的现实。因为我们虽有真心的频道,但从未启用,始终都在妄心的轨道中来来去去,生生不息。

妄心的体系,正是立足于我们现有的心行,由认识它的种种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唯识宗,重要典籍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论》等。在这些经论中,详尽阐明了认识和世界的关系,并以八识对心作了细致剖析。

通常,我们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固有“眼见为实”之说。但这个“真实”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真实”呢?比如,醉汉看到的是“真实”吗?色盲看到的是“真实”吗?虽然我们不是醉汉,不是色盲,而是彼此认同的正常人,但我们就看到“真实”了吗?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世界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而不是世界本身。两者虽然有关,却不能混为一谈。若能认清这一点,不再执著于我们所以为的那些“真实”,很多烦恼就无从而生了。

而八识则有意识和潜意识之分。其中,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意识范畴,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属于潜意识范畴。潜意识的概念,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提出。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佛教就已认识到潜意识的存在,认识到意识活动不过是整个心灵世界中微不足道的部分。

唯识宗认为,第七识代表的潜在自我意识时时影响着前六识活动。人为什么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会认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正是源于自私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来自潜意识。而第八识则相当于超大容量的仓库,储藏着我们无始以来的一切生命信息。生命是无尽的积累,在我们证得解脱之前,这种积累是不会停止的。在漫漫轮回路上,我们时刻都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留下各种信息,佛教称之为“种子”,这是影响生命未来走向的潜在力量,也是决定性的力量。

如果不从这些根本着手,我们对心理问题的解决终归是暂时的。就像水流,必须从源头堵住,才能阻止它的蔓延。同样,我们也需要找到心理发展的源头,进而了解它的特征、作用和活动规律,并以正确方式进行引导,才能对心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阻止不良情绪,发展良性心理。

三、匮乏与自足——生命的真假需求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也许现在与你有关,但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可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因为生命中除了觉悟潜质,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无明,就是不觉。

觉与不觉,是佛法修行的两个核心概念。禅宗为什么会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门?正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悟本体,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

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烦恼重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可以成佛的。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换言之,佛与众生的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觉与不觉之间。当你体认到觉悟本体,当下就是佛;当你迷失了觉悟本体,当下还是众生。

什么是迷失觉悟本体?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丢了。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一宝藏却在重重无明和烦恼的遮蔽之下,虽有若无,也就是佛陀接着所说的“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这种无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是脆弱而无常的,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所以,这种匮乏绝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填补的,而是要向内找寻。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就像那些水边林下的禅者们,虽然生活中一无所有,但不会觉得缺少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已体认到圆满的觉悟本体。正如六祖悟道时感叹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体认到这样的觉悟本体,就如宝藏在握,还会为瓦砾动心吗?还会为尘埃追逐吗?

但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作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誉上,投射到事业上,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更糟的是,当我们抓住这些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三一教研究

    三一教研究

    本书是“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之一,全书分为林兆恩与三一教的创立;三一教的分化和嬗变;莆田地区三一教的现状;三一教的信仰;三一教的制度;林兆恩思想与三教;林兆恩及其思想的性质定位及评价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怨邪

    怨邪

    超乎人鬼神三道之外的道,究竟为何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鬼有鬼道,而我,无道!
  • 极光核心

    极光核心

    2063年,"陨星劫"袭击地球,无数陨石从天而落。地球,危在旦夕!为了保存人类最后的希望,华夏启动秘密研发的一艘星际级运输舰——凤凰号,携带最后的千万人人类冲进了茫茫宇宙,寻找其它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二十年了,在太空中探索了二十年的凤凰号,在各种资源接近枯竭的状态下,终于找到了可居星球——涅星。
  • 九宫

    九宫

    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不为人知的秘密牵扯着多少人的性命江湖不过过眼云烟一次偶然的相遇是命定还是人为制造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又该如何波折曲离结局能否圆满九宫出世行星转移前尘过往推翻历史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一次次悲欢离合的离别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看九位奇男女子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属于他/她们的幸福是否能如人愿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让我们一起见证他/她们的爱情叹朱颜留不知知己红颜江山又有何用..问苍天何处才是停歇天上一天地下万年终究是残念....《九宫出世》将会带你一同前往...将会带你领略他/她们口中所说的...江湖
  • 爱上古代极品女神医

    爱上古代极品女神医

    她,一位从宋朝穿越到现代的医女,何德何能,居然被古今几位极品男子追得“无路可逃”:邪魅CEO穷追猛打,天皇巨星情有独钟,冷酷杀手情深似海,绝世剑客为她殉情穿越……为了逃避千年后几位男人的如海深情,她想方设法回到一千年前,却发现自己的心已经遗失在一千年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分百蜜恋:高冷男神蠢萌丫头

    百分百蜜恋:高冷男神蠢萌丫头

    男神住进她家,不仅亲她嘴拉她手占她心,还要爬她床怎么办?
  • 柳絮三千

    柳絮三千

    只有正直,忠贞,傲骨,努力的人才能在这个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范长生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只想让世人能够正眼看自己,一个不想亏欠别人的人。但是,他却亏欠她们太多,太多的情。
  • DNF之虚拟进化

    DNF之虚拟进化

    我相信你没看过用这种家伙当主角的小说。。。。关于更新: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哈哈,说笑,预设不长,应该即使就我一个人也会写完的。。。
  • 许卿无虞

    许卿无虞

    非穿古言宠文男主丰神俊逸、从商从政两头兼顾,女主头脑精明、琴棋书画皆精通,有小误会但爱情更重要嘛!他爱年少所见女子,看他一脸仓皇时的安慰。他爱城门口所见女子,脸上那抹好奇,甚至连是对他的鄙夷都那么可爱。他爱使者驿所见女子,望着满天柳絮犯傻的模样。他爱她灾祸时的刚强、弹琴时的入神、落水时的柔弱、点戏时的迷惘、恍然时的惊讶、哭泣时的荏弱……因为是她,所以无论何事何地何种情况,他都爱!
  • 逆四世甜情

    逆四世甜情

    首先,我对不起祥雯,对不起玥武,对不起柴琦,对不起醒九,对不起导演编剧,对不起所有演职人员,对不起。。。如有侵权,多多担待。。。这是一个并不狗血的穿越小说。。。一个姓邓的现代小朋友和一个姓林的现代小朋友,一个不小心竟穿越到了清朝,还拐带了一位姓刘的大朋友,他们促成了一出非一般的金枝甜爱。三位又穿越到了清朝的另一个年份,还救了一位姓柴的大朋友的命,让他可以继续为康女士保驾护航。终于那三位穿越回了刘大队长的民国,又促成了刘队长和郑捞家的一段敢爱不敢说的世纪虐恋。。。醒九还有了某小孩。送走了刘某,邓小朋友和林小朋友回到现代,竟发现邓小朋友的身世大秘密。。。。。
  • 神预:残阳

    神预:残阳

    那天上的,仍在烬命发亮;只是这残阳,终要陨落坟岗。旧日要从天地间废去,而新约,将刻入人灵留存。是的,神的预备,我看见了,就在那儿,看呵,那临近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