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4500000020

第20章 自警录

(原名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录于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夏莲居居士著自警录自警录

念佛要法只有一念真诚,勿间断勿分别而已。

未来勿将迎,已过勿留滞,专顾现前一句,字字分明。

六时日用中勿忘唤醒自己;

一声佛号内只贵字句分明。

勤作课,宽作程。

学道无他巧,只是生处令熟,熟处令生而已。

何谓熟处?习气,分别,世味。

何谓生处?觉照,不分别,老实念佛。

但得一念熟,其余自然生。

闻思修三慧:

达耳谓之闻,注心谓之思,思明而力行谓之修。思而明之属比量,闻而明之属现量。现量之闻,不加分别,但闻而已。

随处安闲,自然合辙;

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经云: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唯守一法,然后见心。

只有作钝功夫。

其目如睹,其耳如听。

当于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

大慈大悲佛菩萨,不慈不悲苦众生。

学道有两字秘诀曰:真干。

真干两字看似平常,实则包括无穷妙义。

真干者,向道之心过于饥渴饮食。

有一毫夹杂、一毫自欺则非真,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则非干。

真则三心圆发,干则六度兼修。

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

但有一毫凡情圣解夹杂于念佛中,即是自欺,即非老实。

不念过去,不念未来,专念现前一句;

不求一心,不断妄想,只要字句分明。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山谷)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

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

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

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

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

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

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徇欲即暗,循理则明。

功夫用至省力处,正是得力处。

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凿井见泥,去水不远。

《华严经》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

以智慧钻,专注一境;以方便绳,善巧回转。

静处做,动处炼。

直断千七百则葛藤,常观四十万顷莲花。

发矢中的,原非一发之功;磨杵作针,岂是暂磨之力!

以精深教理销除妄情,以巧慧方便克治习气。此省庵大师所以云:修净业者必须看经教、勤觉察也。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妄除,妄除则真显。

古德云:佛法不误人,但看自己功夫何如耳。

功夫非至身心闲淡处,不得谓之入门。

所谓闲淡者,乃自然而然境界,非勉强装饰之谓也。

茫茫人海中,觅一闲淡汉不可得,触目皆热忙人耳。觅一作钝功夫人不可得,触目皆伶俐汉耳。

热忙、伶俐,皆与道背驰者也。

何谓热忙?世情正浓之谓也。何谓伶俐?不曾真实用功,专掠虚头之谓也。此二种人去道最远。

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

心怀慈悲常行饶益,随顺众生施与欢喜。

烦恼起于爱憎,爱憎起于分别。是以《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以理折情,情空性复。

学道须具大勇猛心,立决定志,不顾生死,不计成败,始有相应分。

紫柏尊者自述其用功云:初以龙树《破四性偈》用之境缘顺逆之际,多败绩。败愈多,战愈力,自是敢战而拼死,予始胜。

曹溪云: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又云: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又云:改过必生智慧。世之读《坛经》者,大抵于“本来无物”一偈资口耳,惜乎不于此等处着眼也。

转识成智之法,必从破执治情入手。倘闻道而不治情,尚得谓之闻道者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欢喜为布施,以严净三业为持戒,以随缘顺受为忍辱,以调伏习气为精进,以不忘正念为禅定,以方便觉察为智慧。

说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实则一室之中,妇稚、臧获,其长处皆有己所不及者,无在不可取为师资也。

圣人率性,常人率情。率情则昏散齐逞,率性则惺寂双流。(紫柏语)

时时以理折情,久久情习渐消。

般若、方便,名异而体同。

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

正因佛性,如木中之火。(自心是佛)

了因佛性,如火能烧木。(真显妄销)

缘因佛性,如钻木取火。(一心持名,不间不杂)

三十五岁前,颇喜谈玄妙。四十五岁后,最厌谈玄妙。盖至玄妙即在最平常中,舍平常而别求玄妙,将见其愈谈愈不妙也。曹溪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省庵净土诗云:若厌平常终隔断,才求玄妙便乖张。

但能随缘入观,以理折情,则顺逆皆吾师也。

任情则根境角立,达理则物我俱泯。

末法众生根钝业重,外魔、内障无人不具,邪多正少,退易进难。若都无苦,忍从何生?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

切实功夫须从难处做去,

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

闲时要忙,忙时要闲。

去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真学道人无剪爪之暇,安有功夫说闲话!

吕振羽来问学道之方,告以“去迷就悟”。又问捷径,告以“真干”两字。仍未满意,复告以节省时间,爱惜精力,作钝功夫,勿使一秒钟空过,勿使一句话空说。

作钝功夫是真捷径,舍此而别求捷径,皆是舍捷径而自趋纡远者也。自愧多年学道无所成,皆因求捷径而自趋纡远,未尝作钝功夫故也。近年始晓此理,然可以语此者寡矣。

佛说一切法,明心乃究竟;

入道有多门,念佛是捷径。

尚未立行,便夸妙悟。偶有阻碍,辄退初心。此浅人自欺之恒态也。

祈天立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应;

持咒念佛,自于不知不觉中冥熏。

陈白沙诗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堪忧。非真用功者不知此语之妙也。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

功纯,业净,妄销,真显。

以戒为师。

镇定从容,乱丝终当就绪。慈祥诚敬,邪魔自然绝踪。

改习即立命之基,习净业自消。

绳锯木断,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矜躁狐疑,欲速转迟。

非真具金刚心者不能受恶辣炉锤。

观德于忍,观福于量。

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

天锡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

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者也。

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者也。

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

积累熏修,务期精熟,非关质美,唯贵功纯。

永明大师诗云:万物尽从成熟得。又云:熟果不摇翻自落,生禽谁唤却惊飞。

净土法门,非深明宗、教者不信。念佛之乐,非真用功者不知。(印光法师语)

以大势至都摄六根之法门,

修观世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持名时,当一心归命,全身靠倒,万勿少存能所,根境角立。

是法非思议所行境界,唯有扫除一切,直心正向,老实念去,自有相应时。若于字句分明之外,少涉思量分别,或计功求速,即堕魔网。戒之哉!戒之哉!

镜体本明,尘垢蔽之。垢若不除,明何由生?若欲去垢,当从察过去习始。

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实念去。慎勿舍外趣内,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计。当身心一如,炽然而念。

造物所最忌者曰贰,狐疑即贰也。

老实者,精诚之捷径。狐疑者,精诚之大敌。

《信心铭》云: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省庵大师云:“唯有狐疑是弃材。”

狐疑即是偷心。

彻悟禅师诗云:除却阿弥总不知。所谓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盖管即不能直趋,不管即所谓正信调直也。(石屋禅师诗云:任他伎俩自磨灭,红日依然照高台。)

妄想千般都不管,一声佛号要分明。

志气须刚烈,功夫用软磨。

妄想无性毕竟空,故若真实勘透身心,更有何疑何虑?种种思量卜度,皆由见地尚未透彻。(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欲为苦本,欲为道本,但有邪正大小之不同,在人用之何如耳。

念佛即是自心现,自心现时方念佛。

不念是迷念是悟,迷即不念悟即念。

念即见佛成佛时,三际同时无先后。

净念相继即是佛,拟议顿隔万亿程。

幸闻如来异方便,苦乐忙闲莫停声。

有举世不知而我独知之识见,始能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始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之胸襟。

习重者业重,习净者业净,是以真心学道者必自去习始。

同类推荐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热门推荐
  • 魔渡

    魔渡

    黑暗来袭,群魔乱舞,血染金乌。无尽黑水侵袭大地,被封印的深渊恶魔重新解封之时,是谁身披满天星光,狂战天下。当诸神已经无力回天,就让我踏着森森白骨,魔渡苍生。
  • 都市鬼谷传人

    都市鬼谷传人

    伤,痛,留下的只是淡漠。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斗罗大陆之冰火之恋

    斗罗大陆之冰火之恋

    她,被族人视为灾星,忍受着痛苦,在自己的家乡—圣冰岛,忍受人们那奇怪的目光生活了12年,而在她12岁之后,她的命运能否改变呢?当她遇见他,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呢?
  • 王俊凯之奈何情深缘浅

    王俊凯之奈何情深缘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我们命中注定,却不曾相守。也许我们相知相恋,却不曾相识“我愿陪你携手走完这一生一世。”“我愿陪你一起看这春夏秋冬。”
  • 低调魔修

    低调魔修

    重生前,他一怒为红颜,血屠百万,至死不悔,重生后他只想保护那份简单的幸福,然而事于愿违,身在奇门,注定不凡的他,不得不为那份简单幸福而挥刀天下,虽与千万人为敌,吾往已。
  • 万法之门

    万法之门

    天道在上。当知我心。我愿天下。人人如龙。生生不息。若有杂念。贪天之功。人神共诛。鬼仙共弃。
  • 凤舞九霄:倾尽天下绝凤华

    凤舞九霄:倾尽天下绝凤华

    京城忘仙楼有一秀逸说书人,熟知各种奇闻逸事:“一曲繁华,他倾尽天下;一剑轻安,他绝代凤华。世人说他陌上颜如玉;又道他公子世无双。他手缠金丝药王谷神医名号无人不知;他擎凰舞剑只身一人屠杀蛟龙惊动世人。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安能辨他是雌雄?”白衣男子携起两坛酒,轻飘飘丢下一句:“扑朔迷离谁知晓?”另一边,白衣男子卧在塌边,手上缠绕着青丝,嫣然一笑:“你是要先吃饭,还是先洗澡呢?”红衣男子脱去外衣,翻身上塌,笑意盈盈:“先吃你~”一夜无眠——清晨,白衣男子如沐春风。穿戴整齐,迈出房门,留下轻飘飘的一句话:“安能辨你是雄雌。”只剩塌上之人咬牙切齿:“无能辨你是人兽!”
  • 神秘校花的致命游戏

    神秘校花的致命游戏

    她很狡猾,她很腹黑,她很邪恶……“圣人也会做错事,我只不过是走错了房,整错了人而已嘛,帅哥,不好意思咯!这算是给你的补偿!”她,神秘地出现在他的面前,把他恶整一顿后,丢下一块钱作为他的补偿,留下一句“走错了房,整错了人”就逃之夭夭,是误会还是阴谋?腹黑的她遇上邪恶的他,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很多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的书是用来练筋的,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要想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脚筋”就可以了。
  • 深宫绝恋:桃夭殿

    深宫绝恋:桃夭殿

    如果不爱,她为何要一次又一次的招惹?十六岁,他将她从青楼救下,带她入宫。四年的绝宠,引得天下艳羡群臣不满,可是备受宠爱的她没有一丝的真心开怀,悲伤绝望时也不会掉一滴的眼泪她是没有心的。他这样想可是他的心,却是被她占据无人可以替代,那么多的事情,她不说,他便不问,也不去查,那么多的流言,她否认,他就相信,不会怀疑。因为逃不掉,所以他就任由她这样的胡闹,只要有她在,这样下去一辈子,也是欢喜的,当有一日,真相赫然铺展在眼前,他才明白,隐藏的真相远比现实要惨烈的多……没有真相,他还可以自欺欺人,有了真相,似乎只有挫骨扬灰,才可以结束这永无止境的绝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