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7300000011

第11章 中国近现代佛教论丛(11)

[1]《印光大师全集》第一卷,台北佛教出版社,1991年4月恭印版,第307~308页

[2]《太虚大师全书》,台北:《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第3版,第29册,第42~43页。

[3]《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第43页。

[4]《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第43页。

[5]日本学者诸户立雄据《续日本纪》认为汉传佛教的度牒制度始于日本养老四年(720),可参阅所著《中国仏教制度史の研究》(东京:平河出版社,1990年)第225页。

[6]李治亭:《清康乾盛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12页。

[7]王广西:《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页。

[8]《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38页。

[9]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文集·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73~274页。

[10]《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页。

[11]《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页。

[12]《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1~242页。

[13]《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241页。

[14]《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49页。

[15]《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49页。

[16]《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52页。

[17]《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55页。

[18]《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2~433页。

[19]《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3页。

[20]《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3~435页。

[21]《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57页。

[22]《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73页。

[23]《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95页。

[24]《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399~400页。

[25]《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402页。

[26]《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402页。

[27]《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04页。

[28]《游心法海六十年》,《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电子版),http//www.yinshun.org.tw/

[29]印顺:《人间佛教论集》,正闻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30]印顺:《人间佛教论集》,第5页。

[31]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普门学报》第1期。

[32]林明昌:《建设人间佛教的宗教家———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普门学报》第2期。

[33]转引自林明昌:《建设人间佛教的宗教家———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普门学报》第2期。

[34]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5]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6]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7]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8]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9]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40]郑金川:《推行人间净土的圣严法师》,http://210.60.194.100/

[41]郑金川:《推行人间净土的圣严法师》,http://210.60.194.100/

[42]圣严:《平安的人间》,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第3页。

[43]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1页。

[44]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1页。

[45]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2页。

[46]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2页。

[47]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3页。

[48]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3~164页。

[49]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4页。

[50]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4~165页。

[51]请参阅圣严《平安的人间》一书的相关内容。

[52]证严:《用爱走过三十年》,http://www.fjnet.com/

[53]林清玄:《水晶石与白莲花》,高信疆编:《证严法师静思语》,1990年第60版,第242页。

[54]杨惠南:《当代台湾佛教环保理念的省思———以“预约人间净土”和“心灵环保”为例》,《1995年佛学论文集》第3~5页。

[55]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台湾)清华大学硕士论文,第48页。

[56]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第51~52页

[57]林宣璇:《第二章宗教与社会———人间佛教与慈济志业》,第52~53页。

[58]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第54~55页。

[59]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90期。

[60]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90期。

[61]《香光尼僧团简介》,香光信息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62]《香光尼众佛学院》,http://www.chibs.edu.tw/

[63]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

[64]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

[65]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第41期,1999年10月发行。

[66]昭慧:《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从提倡动物权到提倡佛门女权》,《当代》第173期。

[67]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1999年第41期。

[68]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1999年第41期。

(李尚全:苏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

北京通教寺现状调研

李岚

一、历史及现状

(一)历史

通教寺坐落于北京市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是北京市惟一的一处尼众道场。对于其始建年月,目前尚未见著录,所以具体建造年月不详,但相传为明朝所建。据吕荣恩在《通教寺》一文中记述,“寺周围老住户代代相传,说该寺始建于明代,是太监出资兴建的僧庙,清代改为尼庙,并更名为‘通教禅林’”[1]。原寺山门坐北朝南,面积700平方米左右。清末明初,教法式微,至1942年时,庙已破败,殿宇倾圯,佛像毁坏,当时的住持尼僧印和已无法应付这番局面,便将寺交给从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主持。开慧、胜雨二人为师徒,1942年从福建来京后,在北新桥王大人胡同(今北新桥三条)广慈寺挂单,每日到净莲寺去听慈舟老法师讲课,印和也去听课,因此相识了。印和觉此二人道心坚固,愿力不凡,故将寺交与她俩。她俩接寺后,即向军阀、官僚、资本家募化,对该寺进行了扩建。由恒茂木厂工程师马增新设计将山门改成坐西朝东,又迁移寺周围居民,将寺扩大到近3000平方米,并把寺更名为“通教寺”。为此,胜雨特刻《中兴通教寺碑记》,碑中记载:“尝闻经藏云,道场有三:一说道之场乃弘扬佛法者之住处,二行道之场系如法修道者之住处,三证道之场是明心见性者之住处。故古今几修道人所住寺院,皆曰道场。本寺创建于明,重兴于清。乃至清末民初,殿宇倾圯,佛像毁坏,更不堪言。久绝修道之人,可谓不堪设想之场。经我师开公老人不惮辛苦,于民国三十一年进寺,化费净财,迁移住户,改造大殿,兴建念佛堂、讲堂、方丈斋堂、大寮等处,复设立八敬学苑,培育僧才,继而悬挂钟板,并呈文备案,永作十方常住。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观为助。婆心切切,无微不至,希后来贤者体老人弘法利生之本,怀重兴此寺之艰辛,务必发菩提心难行能行遵守戒规,如法行道,守护常住,如己眼珠,如是因果分明,行持有法,则不眛道场二字,亦不负老人重兴之苦心。二利功德,终必成佛,善自思之,勉而行之。谨将规模大概,勒之于碑,永作纪念,以告来学,而使遵守。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观音大士圣诞日住持胜雨立。”[2]

重修后的通教寺,山门三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十四间。1952年为组织该寺尼僧生产劳动,在山门两侧扩建了南北厢房十间。1964年又于斋堂后增建小仓库两间,到“文化大革命”前,全寺殿堂房屋共88间。该寺自胜雨兴建后,当时共有尼僧60余人。寺内的宗教活动,因以修持戒律为本,以净土为宗,念佛为归,以学经教为辅,故清规戒律、宗教活动较多,也比其它尼庙严格。例如:规定每年从农历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全寺尼众要“结夏安居”,专修“戒、定、慧”三学,除为僧众办事和父母师长病丧等事外,90天不许出山门。在这段时间内,任务是很重的,除完成日常功课外,还规定有“个人功课”。有的规定在此期间诵完一部81卷的《华严经》,有人刺血写经,有人念佛或燃香、燃灯等。总之,必须定出具体数目,天天检查成绩,越接近圆满时,功课越紧。到结束的前一天晚上,“通宵礼忏”,像草伏地那样拜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拜过一个多小时,就坐下稍事休息,然后再拜。礼忏,又名忏悔,就是“忏去前衍,悔去后过”。主要是忏“违犯戒规罪”。所谓燃香,即每逢菩萨圣诞日,燃香者跪在佛前,备好18颗粗定香的“香炭”,用枣泥在正胸和臂上以火引燃,一燃到底。燃灯是将21颗灯草捆在一起,放在袒露的两臂上,浇以香油,用火纵燃,烧完为止。还有一种为燃指:将无名指上裹上棉花,蘸好香油,举烧无名指。所谓供养,就是燃香、燃灯、燃指及刺血等。在各种供养中,刺血是很主要的方式之一。通教寺早期的尼僧,大多数都燃过香和燃过灯,也普遍有刺血写经的经历。

1943年,胜雨为培育僧才,“阐扬佛教”,成立了尼众八敬学苑。比丘慈舟和尚为学戒依止师,比丘尼慧证为法师,研究戒律及大乘经典。胜雨不仅把通教寺作为弘法的场所,还把通教寺改为十方丛林,其做法得到多方支持。为此,胜雨又刻碑记录此事,呈报通教寺改为十方丛林。根据石碑记载,当时的通教寺“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规为助”。它的共住规约是:“坚持不论台、贤、济、洞,但以戒行精严,深信净土法门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专一念佛,亦摄三学,除打念佛七外,概不应酬经忏佛事;无论年纪老小,不遵戒律者,概不留单。”[3]正由于它规章严明,归者甚众,常住尼众达50多人。当时八敬学苑中的课程,以学习戒律为主,以经论为辅。学员每日去法界学苑听慈舟法师主讲《大乘起信论》、《盂兰盆经》、《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等。“八敬学苑”在胜雨和开慧尼僧主持下编修了《比丘尼戒相表记》,并使之成为了中国广大尼众修研戒律的依托。

1949年后,通教寺的比丘尼有7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东北人。1951年前后,在寺内先后组织了纺麻小组和缝纫小组,以及大雄麻袋厂。有30多名尼僧参加劳动,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对部分不能从事劳动的老人的生活问题,政府也做了适当安排。1958年后麻袋厂停办,在圆觉、能本两位师傅的组织下,成立了第十八缝纫社,带领尼众学习、修持、生产。此时还经常接待东南亚等地佛教国家友好人士的参观访问。当时,大部分尼僧参加劳动生产,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每人每月有几十元钱的工资,生活较安定。

之后,开慧、胜雨离开了通教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曾一度改为北新桥派出所,尼僧四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通教寺又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恢复开放。1981年初,政府拨款将寺重新修过。新修后的通教寺,山门三间,仍为坐西朝东,灰筒瓦,硬石调大脊,带望兽及小兽,额有赵老朴初先生题写的横匾“通教寺”。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绿琉璃瓦顶,大式硬石三卷勾连搭顶,上带吻兽、垂兽及小兽。内为井口天花,饰旋子彩画,地面为水磨石方砖地。大殿面积为300平方米。南北配殿各七间,灰筒瓦箍头脊顶,内为白灰顶,花砖地”[4]。南北配楼尚未恢复。全寺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寺内广植花草树木,每当春夏季节,鲜花盛开,群芳争艳,确实是一座优雅清静的好寺院。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热门推荐
  • 胖妞寻爱记

    胖妞寻爱记

    徐翩翩原本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美人,只因大一那一场情伤,徐翩翩开始暴饮暴食,三年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胖妞……看小胖妞如何收获自己的爱情!
  • 骄傲少爷:我要拿下你

    骄傲少爷:我要拿下你

    我是第一次写小说,有不好的地方多多包含。有意见提出来,我会改进的。
  • 倾国倾城:废柴大小姐

    倾国倾城:废柴大小姐

    她被仇人追杀,不得以跳下悬崖,醒来穿越到异大陆,原本是王府的嫡女,却是一个没有灵根的废材,夏风华的来到让风云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佛心魔途

    佛心魔途

    我不信佛,不信魔。本是一名平凡的普通人,从没想过竟然是魔头转世,从此是正是邪?战南洋,灭苗寨,接触国家秘密任务,携手兄弟闯天下。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终究道不尽人间沧桑。
  • 卿本凶悍:逃嫁太子妃

    卿本凶悍:逃嫁太子妃

    凤倾凰,21世纪古武世家第一传人。身怀绝技、聪明机警、偶尔脱线!只想过简单的生活,一朝穿越,却遭人飞起一脚!这丫是不想活了!君惊澜,北冥尊贵无匹的太子殿下,严重洁癖!这女人色胆包天,偷看他沐浴,还敢弄脏他的洗澡水!啥米?这位妖孽爷竟然是尊贵的太子殿下?咳,面子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咱还是款一款包袱,逃命去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受气包的大烦恼

    受气包的大烦恼

    本书主要展现的是大人孩子之间代沟的形成过程,探讨了代沟的形成与化解问题。几个孩子在一次聊天时发现,自己不管想什么,大人都会未卜先知,从而计划被破坏。小豆芽张明希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所谓知已知彼百?不殆,要试着了解大人在想什么才行。于是,孩子们开始侦探式的跟踪研究,弄得大人老师哭笑不得。大人与孩子之间思想的碰撞、交错及疏远,通过一件件侦察事件而摆到台面上来。
  •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这是互联网群星闪耀的时代,巨人们用最尖端的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哲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避开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人们正试图赋予其精神和内涵,以期互联网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本书作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学界、商界、技术界的互联网领域顶尖人物,带来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观点和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未来趋势、技术拐点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在互联网时代,唯有思考的河流永不止息。在思想碰撞间,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次互联网的精神之旅。
  • 因为你在我的回忆里

    因为你在我的回忆里

    最具怀旧气质的台湾青春记忆文学台湾著名部落格博主草莓图腾用台湾文学作品的写作笔法把读者带入一个游离在儿童和成人之间、躁动不安的年轻世界,向读者全景展示着台湾民众的过往。从味道的香气、从亲人的感情、从难忘的回忆一点一滴,讲述记忆中的那些枝枝蔓蔓,吃的、玩的、看的、听的;动漫、小说、音乐、电影……往事仿佛是无数个阀门,当某个部分被触动,从前的一切都将随之喷涌,鲜活而美好。对食物的怀念、对亲人情感的追忆,一切一切童年难忘的回忆勾勒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 洪荒灵帝

    洪荒灵帝

    无数人向往着的十大体质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尘封的过往,又何时能再次显现于世人面前;世界之外的落星涯的无尽嚎叫何时能终了……世界,有道。洪荒天界,武修修道成就无上修为;世界,依道凝聚无数规则……世界,有大势。大势带着无数烟尘朝前不断滚去。总有人,在这大势中冉冉升起,也总有人在这大势中黯然落下。大势不可违。这是世人的共识。且看怀着第七十三体质的少年,如何借势而行,逆势超脱!
  • 王者荣耀之荣耀唐朝

    王者荣耀之荣耀唐朝

    唐朝,剑仙李白在朱雀门前刻下了一剑,引起了狄仁杰等人的高度注意李白还是要被处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