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7300000046

第46章 佛教散论(4)

经文全文如下: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波罗竭帝,波罗僧竭帝,菩提僧莎呵。[55]

《心经》的结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标明能观之智,即“深般若”;二是辨析所观境,遮遣蕴、处、界“三科”,十二因缘、四谛、智、得,以此显示诸法实相即为空相,断去“法执”;三是显示所得之果,即“心无罣碍”,“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四是证明般若妙智之果,阐明诸佛皆依甚深般若而得无上菩提,证成佛道;五是以神咒化的方式来赞叹般若。原来《大品般若》的《大明品》及《劝持品》,都直接以般若为明咒,并无另外的咒文,本经所出咒文,亦见于《陀罗尼集经》卷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段,或系后世所加,意在显示般若妙慧有殊胜功用,能速疾成就菩提,获得最高解脱。全经所阐“深般若波罗蜜”的终极目标显示在经文的首句,即“度一切苦厄”,亦即其他般若经中所赞叹的,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誓愿利益一切众生。

不过,《心经》在东晋南北朝时代还不是很流行,虽然那个时代佛教般若学非常兴盛,但观音并不是作为般若智慧的代表,而是以现世救难的慈悲菩萨的形象深入民众心灵。般若系观音信仰的兴盛出现在初唐以后。

六、受记类观音经典的传出

净土系观音经典的重点在于传扬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以及众生在来世蒙观音接引而往生西方世界的信仰,救难型观音经典则重点在于弘扬观音在这个世界慈悲救难的信仰,与净土观音信仰的来世他土解脱相比,救难信仰体现出时间的当下性和空间的此地性。般若系观音经典则既不提倡来世往生他土,也不渲染现实苦难的解救,而在努力传递一种精神解脱的思想,并认为这种通过般若智慧的修行而达到的精神境界是最终极的解脱。上述经典都在传递观音如何解救众生,对于观音的来历、身世以及未来的前途命运等均未涉及。东晋南北朝时期,另有一类观音信仰的经典从印度输入中国,其重点就在于说明观音过去的身世和未来的成道,这一类经典可称为观音受记经典,其中最主要是《观世音受记经》、《悲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以及其他一些经典中的个别章节。这类经典不但介绍了观音的来龙去脉,而且也把净土观音、救难观音和般若观音等不同体系的观音信仰融合了起来。

来自中印度的的昙无谶大约在北凉玄始十年(421)时,应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抵达姑臧[56]。在此译出《悲华经》十卷。本经现有二种译本,除本经外,另有《大乘悲分陀利经》八卷,秦代所出,但译者失佚。据《出三藏记集》卷二所载,有人认为本经为东晋道龚和上所译[57];又据《开元释教录》记载,本经共有四译,除了现存的两个译本外,还有西晋竺法护所译的《闲居经》和北凉道龚译的《悲华经》十卷[58]。另据《历代三宝纪》卷六法护译经条载,《闲居经》有十卷本和一卷本二部,一卷本系由《生经》(亦法护译)所别出,十卷本则为《悲华经》之异译[59]。但该经已佚,是否法护曾翻此经,难知其详。而道龚所译的《悲华经》可能为现存八卷本的《大乘悲分陀利经》。此经较昙无谶译本更简洁、且接近原貌。与藏译本、梵本亦较一致。公元1898年,印度佛教学者达斯(Das,,Bahu,Sarat,Chandra)刊行本经之梵本,分为转法轮、陀罗尼、弃施、菩萨授记、布施等五品。本经西藏译本系9世纪顷,由印度之胜友(梵Jinamitra)、天主觉(梵Surendra-bodhi)、智慧铠(梵Prajna-varman)及西藏翻译官智慧军(藏Ye-ses-sde)等共同译成,凡十五卷。此二本之记述均与本经雷同。

汉译《悲华经》共有六品,其中第三品和第四品与观音身世和未来直接相关。第三《大施品》记述遥远的过去世时一个名叫“删提岚”国无诤念王的情况,而在那个时代里,观音身为无诤念国王的长子,名叫不眴。经文说:“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此佛世界名删提岚,是时大劫名曰善持。于彼劫中,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有一大臣名曰宝海,是梵志种,善知占相,时生一子,有三十二相,璎珞其身,八十种好,次第庄严,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常光一寻,其身圆足如尼拘卢树,谛观一相无有厌足。当其生时,有百千诸天来共供养,因为作字号曰宝藏。其后长大,剃除需发,法服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号宝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60]于是,三个主角出现了,一个是国王无诤念,一个是大臣宝海,一个由大臣宝海的儿子身份修成的宝藏如来。无诤念国王前往礼拜宝藏如来,并大肆供养,还号召百官臣民都恭敬于佛:“时转轮王告诸小王、大臣、人民及其眷属,作如是言:‘汝等知不?我今已请宝藏如来及其大众,终竟三月奉诸所安,自我所用爱重之物,诸供养具,僮使仆从,我今悉舍以奉施佛及诸圣众,汝等今者,亦当如是舍所重物,诸供养具,僮使仆从,以奉施佛及诸圣众。’诸人闻已,即便受教,欢喜奉行。”[61]各位王子也都效法父王,尤其是长子不眴:“彼王诸子在佛前坐,一一王子复各请佛及比丘僧,终竟三月,奉诸所安,唯愿许可。尔时,如来默然许之。时,转轮王已知如来受诸子请,头面礼佛及比丘僧,右绕三匝,欢喜而去。善男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奉诸所安,一如圣王。”[62]其他王子也效仿长子的做法,尽心供养宝藏如来。可是,国王和王子们供佛只是出于为自己积福,以求来世的善报:“如是等圣王千子,各各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一切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亦复皆如第一太子所奉,哒亲种种之物,亦复各各八万四千。因其所施,各各发心,或愿忉利天王,或求梵王,或求魔王,或求转轮圣王,或愿大富,或求声闻。是诸王子,其中乃至尚无一人求于缘觉,况求大乘?时,转轮王因布施故,而复还求转轮王位。”[63]大臣宝海不同于国王和王子们的做法,他巡游全国各地,劝民众发无上菩提之心。而他也在神通之中看见国王及王子们因为私心与执著所导致的来世悲惨命运,随劝王及王子发菩提心,求无上智慧,排除心中的执著,以获最高的解脱。国王如教而行,开始改变过去的心行。宝海又去劝化太子不眴:“时,宝海梵志。次白太子不眴:‘善男子,汝今亦当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汝所行三福处者,所谓布施、调伏、善摄身口及余所行清净善业,尽应和合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太子作如是言:‘我今先应还至宫殿,在一屏处端坐思惟。若我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当还来至于佛所,当于佛前毕定发心,愿取种种净妙佛土。’”[64]

后来,国王终于发菩提心,并誓愿往生胜妙国土。宝藏如来观其因缘成熟,便授其成佛之记,称其将于未来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即阿弥陀佛。太子不眴也发下这样的誓愿:“‘我今观于地狱众生多诸苦恼,人天之中或有垢心,以垢心故数数堕于三恶道中。’复作是念:‘是诸众生以坐亲近恶知识故,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尽诸善根摄取种种诸邪见等,以覆其心行于邪道。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众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复当为众生故,发上胜愿。世尊,我今若能逮得己利者,愿令转轮圣王过第一恒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沙等阿僧祇劫。是时,世界名曰安乐,大王成佛号无量寿,世界庄严,众生清净,作正法王。是佛世尊于无量劫作佛事已,所作已办,入无余涅槃,乃至正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道,即于是时,能作佛事,是佛正法于初夜灭,即其后夜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授记,今我一心请于十方如恒河沙等现在诸佛,惟愿各各为我授记。’善男子,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善男子,无量寿佛般涅槃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夜分中,正法灭尽,夜后分中,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善男子,汝于后夜种种庄严,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于一念中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九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劫,般涅槃已,正法住世六十三亿劫。’”[65]国王的其他儿子也依次被宝藏如来授记成得大势、文殊师利、普贤等等。大臣宝海及其八十个儿子及三亿弟子亦发无上菩提心,誓愿秽土成佛。宝藏如来授记宝海将于娑婆世界成佛,号释迦如来。

《悲华经》第三、四品对观音往昔身世和未来在西方成佛的说明,经过昙无谶在北方的传译而正式输入中国,其中关于观音受记的部分后来从本经中抽出单独流通,名叫《观世音菩萨求十方佛各为授记经》,一卷[66]。与此同时,又一部介绍观音身世和未来成佛的经典在南方由昙无竭翻译出来,此即《观世音授记经》。该经在西晋时期即由竺法护译出,名《光世音大势至受决经》一卷。西晋聂道真也曾译过,名《观世音受记经》一卷。此二种译本后来均阙佚。若这一记载属实[67],则昙无竭于刘宋元嘉三年(426)译出的《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一卷应为第三译。此后,宋施护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再次翻译此经,名《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二卷。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答乐天戏赠

    答乐天戏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鱼香肉丝的爱恋

    鱼香肉丝的爱恋

    一本根据真实的爱情故事,改编的小说,虽然情节不会有很多的波折,但是里面讲述的却是一个平淡而又不平凡的爱情故事。网络在大家的印象里面是充满了欺诈的世界,没有人知道坐在电脑对面的是人是鬼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在这个虚拟充满着欺骗的世界里面却也有着真正的爱情,我将用事实向大家证实,最后敬请期待着《鱼香肉丝的爱恋》的后续章节。当你看到这本小说的时候,如果感觉可以收藏推荐,如果不喜欢可以书评告诉我。希望每一个看完每一章节以后,大家都能够留下自己的印象,期望着您们的评论。
  • 重生之与君缱绻尽嫣然

    重生之与君缱绻尽嫣然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她濒临死亡,却奇迹般的重生在西汉时期!在千年以前的西汉也就罢了,偏巧遇到刘邦驾崩,刘盈即位,吕雉却独揽大权,后宫前朝掀起轩然大波。这样都也就罢了,偏巧自己还与皇宫就那么有缘!命运捉弄,本想一世平淡的她却与历史上的短命的皇帝刘盈相爱!看一个现代女子如何造就自己的爱情!
  • 战天斗地三世烟火

    战天斗地三世烟火

    三世烟火,风云变幻。又是一场悲欢离合,又是一场爱恨情仇。“缚灵满腹诗书情,御宇多年觅身影三世烟火复燃情,毁天灭地断荣华”
  • EXO:炮灰逆袭之名扬天下

    EXO:炮灰逆袭之名扬天下

    北倾作为一名从小就接受极度训练的高素质杀手,冰山美人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纯纯的闷骚心~花美男小说什么的最爱了~但是因为一本明星玄幻YY文,竟然穿越了~天!!!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会穿越到书中!!!嘿嘿~剧情在手,美男我有~看北倾如何从小炮灰逆袭成女神~不小白不玛丽苏慎入
  • 上古之初

    上古之初

    手持轩辕神剑,脚踏上古神龙,诛灭魔神蚩尤,收复炎帝异族,一统洪荒天下!他就是黄帝!华夏民族的祖先!开创华夏民族文明!上古之初,天下大乱,轩辕黄帝师从人皇伏羲,建立盖世伟业!却不想邪神当道,蛮兽横行!且看轩辕黄帝灭神诛仙,称霸上古之初!
  • 醉舞魔

    醉舞魔

    天地如瓮,以乾坤化囚笼,视众生为土鳖!岁月无情,将穹苍作煅炉,熔万灵而湮灭!世间生灵,莫不想跳出这天地大瓮,可奈何,终如是那泡影,镜中花,水中月,亦幻亦真,遥不可及!……这既是一场贯穿于古、今、未来的魔幻盛宴!更是一场穿梭在生与死,两世间的恩怨纠缠!
  • 三生三世琉璃月

    三生三世琉璃月

    那一世,他们与她重逢于逐鹿。转眼间,生死已陌路。潇潇玉竹,如泣如诉。他们的抱负,与她的幸福,终究同归不殊途。这一世,他们与她相识潇湘谷。一剑绝杀琉璃月,前尘印入眉间雪。爱恨一曲断魂诀,三生三世生死劫。菩提树下,一杯忘情酒。扶桑枝头,三粒相思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这三生三世的爱恨嗔痴,只要我还爱,只要你还在。那么,即使山崩地裂,隔世永别,无惧无悔。三生三世琉璃月,执念爱恨天地缺。
  • 东方神尊

    东方神尊

    他,身具混沌之魂,却无可以承载的混沌金身。他,引来了传说中的浩劫,颠覆了整个东方神界。他,破灭了肉身,利用不灭的神魂毅然跳进了可以吞噬一切的宇宙黑洞。他,只为复仇,不屈的战魂从宇宙的断层中苏醒,投生在这光怪陆离的大陆。我已等待了万年!让我的仇恨化成满腔怒火焚尽一切……
  • 桃诺

    桃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奇室家。这是他最喜欢的诗,也是他许给她的诺言,他将最好的全给了她将一切都给了她可是……她终归还是离开他了带着他的心离开了……桃花盛开之时他再次见到了她,在桃树下他再次许下了诺言,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可不可以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