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2400000038

第38章 冲击礼教:从晚明到清代(2)

偷期而成正果,尚可理解为男女自由恋爱而最终合法结为夫妇;但“奸骗”而保身没事,却被解释为“前缘”的了结,只要事后及时“收心”,仍可不受报应和谴责,这种观念之“超前”,即使已站在21世纪门槛上的中国人,也不见得敢公然笔之于书。这倒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人文主义者瓦拉(Lorenzo Valla)作品中提到的观点,在《论真正的善》一书中,第二位发言者宣称:每种快乐都是善的;而在为性欲快乐的辩护中,他甚至提倡通奸和公妻。瓦拉的作品问世尚早于《二拍》约200年。

明、清小说中作者站出来直发议论的另一种形式是为故事中的地方官员拟写讼案判词——这些判词的对仗用典、卖弄辞藻等特点,确实可在一些明、清判案实例中见到,其内容自然可由小说作者根据故事情节虚构。在这些小说虚拟的判词中,也可见到对人间情欲的理解和赞美,比如《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篇末乔太守的判词中有云: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孙氏子因姊而得妇,搂处子不用逾墙;刘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玉。

又如《聊斋志异》卷十“胭脂”中引清初施闰章的判词,也是同类例子,中有云:

(胭脂)身犹未字,岁已及笄。以月殿之仙人,自应有郎似玉;原霓裳之旧队,何愁贮屋无金?而乃感关雎而念好逑,竟绕春婆之梦;怨摽梅而思吉士,遂离倩女之魂。……嘉其入门之拒,犹洁白之情人;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

如果考虑到晚明以来官员士大夫中思想激进解放者是如此不乏其人,则某些官员在实际判案时真写出上面这样的判词,也就不是难以想象之事——上引施闰章的判词可能就是判案实践中的真实例子。

到了清初李渔的小说中,对男女情欲的讴歌又更上层楼。《无声戏》、《十二楼》中众多的青年男女们,无不听从情欲的召唤而全身心投入恋爱和婚姻生活中。这些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基础,更多地建立在肉欲之上——男爱女子美貌,女慕男子俊秀。至于夫妻之间的性爱,作为封建纲常礼教也不能不容忍的人间情欲,更是李渔反复讴歌赞美的主题:人生在世,事事可以忘情,只有妻妾之乐,枕席之欢,这是名教中的乐地,比别样者好不相同,断断忘情不得——我辈为纲常所束,未免情兴索然,不见一毫生趣,所以开天立极的圣人明开这条道路,放在伦理之中,使人散拘化腐。(《十二楼·鹤归楼》)

不过对于婚姻之外的情欲,李渔也绝没有望而却步。这里我们不能不再次谈到小说《肉蒲团》。这部题为“情痴反正道人编次,情死还魂社友批评”的著名色情小说,和当时别的同类小说一样,采用化名发表,从书中无从推测作者为谁。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说“李笠翁渔,一代词客也,著述甚夥,有传奇十种,《闲情偶寄》、《无声戏》、《肉蒲团》各书,造意创词皆极尖新”,本是迄今所见关于此书作者的唯一记载,但不少人又疑不敢信。近年崔子恩从比较此书与李渔其余无争议小说的结构、技巧等入手考证,断定《肉蒲团》确为李渔所著。此书第一回 “止淫风借淫事说法,谈色事就色欲开端”,回首有《满庭芳》词,其下片云:世间真乐地,算来算去,还数房中。不比荣华境,欢始愁终。得趣朝朝,燕酣眼处,怕响晨钟。挣眼看、乾坤覆载,一幅大春宫。

这已近于用极度夸张人间情欲重要性的“有色眼镜”看世界了,可谓对情欲最高调的讴歌。接下去又畅论女色之对人有益无害:可见女色二字原于人无损,……竟是养人的事物,他的药性与人参附子相符,而亦交相为用。只是一件:人参附子虽是大补之物,只宜长服不宜多服;只可当药不可当饭。……女色的利害与此一般,长服有阴阳交济之功,多服有水火相克之弊;当药则有宽中解郁之畅,当饭则有伤精耗血之忧。世上的人若晓得把女色当药,不可太疏亦不可太密,不可不好亦不可酷好。未近女色之际,当心思曰此药也,非毒也,胡为惧之?既近女色,当思曰此药也,非饭也,而胡为溺之?如此则岂但阳不亢、阴不闭,世无夭折之民,亦可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则如王者之政亦不为无功。

若回想孟子先前的教诲,上面这些议论其实也没什么过激之处,但是书中男主人公未央生与一个接一个美女之间一场接一场的性爱,却将人间情欲张扬到了极致。“《肉蒲团》的世界只是一幅长长的春宫图,其中的蝶亵蜂狂,不过是美丽而寂寥的男男女女们消磨时光的方式”。

李渔在他的各种作品中尽情讴歌男女情欲,当然要被卫道之士们视为“名教罪人”,深恶而痛绝之。在他们笔下,李渔是“性龌龊,善逢迎,遨游缙绅间,喜作词曲及小说,备极淫亵。常挟山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帘度曲,或使之捧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重价。其行甚秽,真士林所不齿者”(见董含《三冈识略》卷四)。其实这即使是李渔的真实形象,若与上节所述晚明士大夫种种越礼放诞之举相比,也绝算不上“出色”。

III理论批判——向礼教作出致命一击看到这一节的标题,有些读者或许会发生疑问:对于“封建礼教”的致命一击,难道不是由“五四”以来的人们才作出的吗?答案恐怕是极为令人惊异的——在理论上对礼教的致命一击,早在清代中叶(18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完成;而“五四”以来对礼教的激烈的口诛笔伐,还未曾超过清朝已经达到的理论高度!这个如此值得重视的清朝人是戴震。

(一)戴震和他的《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1723—1777年),字东原,出身小商人家庭。年轻时常以教馆谋生,曾在纪昀家任家庭教师。39岁中举,以后6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晚年以“特召”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一生著述丰富,内容遍及天文、地理、数学、声韵、训诂、哲学等多方面。他恰逢生活在乾隆朝的“盛世”,那时学者大都埋头故纸堆中做考据;戴震钻故纸的成就也非常之大,但他将主要以一个哲学家被载入史册——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是封建社会末世的理性之光,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力作。

为经典作品作注,向来是中国学者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式。而戴震选择《孟子》,绝非偶然。事实上,戴震已经明确意识到程、朱等人的“理欲之辨”大违孟子开明的原意。再进一步看,在宋儒所谓的“天理”

中,礼教是最重要的内容;而在他们所鄙弃的“人欲”中,又以性的需求首当其冲。因此,戴震对“宋儒程子朱子”之说所作的揭露和批判,正是对男女大防之礼教的致命一击。戴震的批判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戴震指出,宋儒“理欲之辨”是一根打人的棍子,“适成忍而残杀之具”:

是故君子亦无私而已矣,不贵无欲。君子使欲出于正,不出于邪,不必无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于是谗说诬辞反得刻议君子而罪之,此理欲之辨使君子无完行者,为祸如是也。以无欲然后君子,而小人之为小人也,依然行其贪邪;独执此以为君子者,谓“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又如是也。

人之不可能无欲,虽君子也不例外;但“理欲之辨”则责人无已,即使是君子也会在苛求之下“无完行”。而与此同时,小人则行其贪邪自若。

第二,戴震进一步指出,“理欲之辨”这根棍子是有权势者所把持的杀人工具:

故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著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尊者、长者、贵者,一言以蔽之,就是有权势者。有权势者不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反而以“旷世之高节”——平常人根本办不到的行为或境界——来苛求民众。有权势者以“理”责人,错了也是对;无权势者就是也以“理”抗争,终归是徒劳,对了也是“逆”。有权势者自己可以遂欲乃至纵欲,却要求人民群众禁欲;少数奇人有“旷世之高节”固然可能,但以此来苛求广大民众,谁办不到就“著于义而罪之”,这就是“以理杀人”了——而且“死于理”者,竟比犯法而死还得不到同情!

第三,戴震更进一步,深刻地指出:禁欲在实际上既不可能,却硬要在理论上加以强调,结果只能造成普遍的虚伪:举凡民之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咸视为人欲之甚轻者矣。轻其所轻,乃曰“吾重天理也,公义也”,言虽美,而用之治人则祸其人。至于下以欺伪应乎上,则曰人之不善,胡弗思圣人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不待告以天理公义而人易免于罪戾者之有道也!孟子于民之放辟邪侈无不为以陷于罪,犹曰“是罔民也”,又曰“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此理欲之辨,适以穷天下之人尽转移为欺伪之人,为祸何可胜言也哉!

戴震这段充满激情的控诉,直到今天仍有振聋发聩之功。如果我们回忆“文革”那十年浩劫中有权势者自己恣纵人欲却叫广大群众禁欲而臻于极致的光景,再对照戴震“言之深入人心者其祸于人也大,而莫之能觉也;苟莫之能觉也,吾不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这样语重心长的论述,能不感慨万端?

从李贽到戴震,我们可以看到很大的变化。李贽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行,显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很大,然而毕竟比较偏于表层;与李贽的激情相比,戴震的理论批判无疑更为深刻。尽管戴震思想的价值直到很晚以后才为人们认识和重视,但作为历史遗产,今天我们值得从戴震那里继承的远较李贽为多。举例来说,直到现在还有人有意无意地将封建礼教以及其他一些封建道德戒律与今天的精神文明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可能被时代和人民群众所接受,而且戴震当年早已痛斥过的种种祸害,又何尝不会重演?

(二)戴震的同盟军们

晚明时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曾被认为仅是“昙花一现”——随着清朝的建立而突然中断了。但这种看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出于想象,而非历史的真实。清代统治者固然提倡程、朱理学甚力,康熙还下令编辑了《朱子全书》并亲自为之作序;然而清代人对礼教的藐视、抨击和批判,一直嗣响不绝,至戴震而达到高峰。戴震并不孤立,在他前后和同时,有许多同盟军——当然不是指他们之间真有自觉的同盟关系——在与他共同行动着。

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略早于戴震的例子。汪景祺是个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狂生,中过举人,五十三岁那年自投于年羹尧幕府,随年西征,作《读书堂西征随笔》。这虽只薄薄一本小册子,却使雍正帝大为恼火,御笔亲题“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这样咬牙切齿的批语,将他斩首示众,并株连到五服。这主要是受了年羹尧失宠获罪之累,具体罪状则是他书中有“讥讪圣祖(康熙)语”。

清代文字之狱多矣,汪景祺不过其中一例而已,我们这里感兴趣的是《读书堂西征随笔》中那些大违礼教的篇什。其自序称:自问生平,都无是处。忆少年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与友者。骂坐之灌将军,放狂之祢处士,一言不合,不难挺刃而斗,……

同类推荐
  • 失控:机器、社会系统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失控:机器、社会系统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本书的特点在于理论繁简得当,案例分析客观,作为教材可以给教师以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作为自学用书,既能保证公共关系体系的完整性,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教材,也是希望或正在从事公关职业的人员自学参考书。
  •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郑欣等所著的《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的研究主题为基于农民受众为研究主体的对农传播实证调查与对策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农政策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信息传播、科技传播、健康传播和法律传播等乡村传播现状及其效果。本书以发现和解决当前对农传播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在与新的时代背景的动态关联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充分关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促进对农传播服务的改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安全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安全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中。安全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有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屡见报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热门推荐
  • 少室山下

    少室山下

    少室山下,乡下小子张山峰看着方丈准备把少林寺建立成大宋的第一风景名胜,唯有默默感概。体操:“这和杜老头说的故事完全不一样啊!”体育:“这些老秃驴会屁的武功,每天只是在床头数赚到的香油钱而已。”~每个黑暗的时代,总有那个几个脑袋被驴踢过的傻子,自认为骨骼惊奇到可以拯救世界!~英雄哪怕只是昙花一现,也要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耀眼!
  • 天境之主

    天境之主

    醉心剑道的他却未曾有任何一位朋友,直到临死之际才方才醒悟注意身边人,不过为时已晚。巧得的七彩鎏光石逆天改命,换的新生的机会。待归来之日,天若拦我,那便遮天,地若阻我,那便踏碎!剑在手,仍需天意成全的话,那么此生吾即天意。(有过百万完本经验,大家放心观看,初来创世,希望各位朋友喜欢.)
  • 每天用一点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每天用一点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辛苦工作,却得不到上司赏识?压力重重,对工作失去兴趣?带好团队这件事,真的很难?谈判能力不佳,总是吃闷亏?……重重难题困扰你的职场生涯,原因就是你没有修炼好自己的情商!职场生存,人气比实力更重要,说服力比高智商更容易占据上风!只有在情感上团结对方,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全职捉鬼师

    全职捉鬼师

    百年大劫即将来临,亡族萧家将重新抵御这一次大劫,萧家最后的貔貅传人,已经出世!背负家族命运,为家族报之血海深仇,50年!50年必将报仇、化劫.....不则,貔貅逝去。《鬼医经》、《阴阳史》、《阴阳诀》,里的秘密将重现于世,必将度化此劫......———回炉重做
  • 白马啸三国

    白马啸三国

    他父母早逝,只身来到城市想要一番作为,却事事不如意。一次意外穿越来到三国。且看他如何玩转坐下白龙马,手中乌金枪,笑傲天下英雄,谁敢与之争锋!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的好人系统

    我的好人系统

    “作为一个好人,你需要朋友,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朋友,否则将遭受严厉惩罚!”“好吧我也感觉我需要一个朋友。”“作为一个好人,看到有人正在被一群丧尸追赶,你应该去帮助他,否则将遭受严厉惩罚!”“去帮他的那不叫做好人,叫死人!”“他作为一个连环杀人案凶手,作为一个好人的你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感化他,否则将遭受严厉惩罚!”“惩罚就惩罚吧,他这种人死有余辜!”这是一个主角和自己的系统相爱想杀的故事。
  • 江南才尽又吹散

    江南才尽又吹散

    他是鳏夫,她是寡妇。她是青梅,他是竹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便是是天作之合。只可惜……“哟,这不是谢家的寡妇么。”“江家鳏夫,你好啊。”“……”
  • 女总裁的特殊男秘

    女总裁的特殊男秘

    在自家公司上班,却要给叶倾铃那个黄毛丫头当秘书?老爸,你有没有搞错?我还是不是你的亲儿子!昔日的特种兵王秦昭退隐回家后,最大的梦想就是混吃等死,却迫于老爸淫威,给未婚妻叶倾铃当秘书,愤怒异常;大丈夫在世,怎可给老婆当秘书?我要反抗,拼死也要反抗……
  • 再世守候

    再世守候

    一代剑客,破碎虚空,逆天改命,只为复活惨死的家人。一缕残魂,机缘巧合,再世重生,成为一个冷漠的少年。上一世的惨剧在这一世重演,仅留一个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千年后的世界,怪兽破空而来,灾难与希望交织出一首激荡的命运交响曲。人类的明天在哪里?是彻底覆灭还是薪尽火传?只为守候妹妹的邢厉,努力地在乱世挣扎,当时代的巨轮碾过,少年就是那最后挺直的脊梁。末日来临,诸神归位,而我,就是人类最后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