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9800000011

第11章 百岁口述传记(11)

一九八八年以后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把我的研究工作一点一点搞一个段落;第二个阶段就是随便看东西,写杂文。我是做学术工作的,不搞文学,为什么不搞文学?不是我不喜欢,而是我的精力有限。在学术上,对语言文字学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我就占领这个空白,可以做许多事情。为什么说是空白呢?语言文字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学问,一向传统很深,要把旧的书看一遍,也要看好多年,大学里一向把音韵学、训诂学作为重点的课程。清华大学解放前有名的大学问家都叫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都是研究从前的东西,成果很大。可是有一个传统很糟糕,就是研究中国,研究古代,不研究中国以外的东西,不研究现代。没有外国,那范围就很小了,世界那么大,一个国家再大也只是一个国家。研究古代而不研究现代,现代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有实用的,研究古代当然很有价值,但是跟实用相差很多。王国维的创造了不起,可是有哪几条实用的?

我到了“文改会”,工作需要,我就在空白区里做了许多工作,很容易见效。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文改运动”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我在北京大学开汉字改革概论课,就是把原来人家没有系统的知识变得系统化,言之有据,把有系统的知识变成一门学问。第二件事情,我提倡现代汉字学,现代汉字许多问题很少有人研究,大学生到中文系都是研究古代,可是现在有用处的东西不研究不行。

胡适之了不起的,他到中国公学当校长,找沈从文去教白话文学,为什么呢?胡适之说:“我们提倡白话文很久,大学里面连课程都没有。笑话!”大学里谈到的文学都是古代的,没有现代的。中国提倡白话文以后,许多人认为小说上成就最大的是沈从文,诗上成就最大的是徐志摩。不能从政治角度来批评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当然可以否定他们。可是文学史不是那么看的。

同样地,在语言学、文字学方面,赵元任搞了现代,是了不起的,可是他搞的现代主要是方言,跟现代有实用的问题真正挂钩的很少。我就在这方面下功夫,一做这工作就立刻遇到许多问题,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把这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二是现代汉字学,这是成功的。第三是比较文字学,还没有成功,清华大学有一个研究小组,可是要成为一个课程,现在还没有条件。讲起来道理很简单,历史系只有中国历史,没有外国历史,行不行呢?只有古代史,没有现代史,行不行呢?为什么语言学、文字学老是古代的,老是中国的,没有现代的,没有外国的?这样来讲,很容易了解,可是到今天要改还是不容易,现在多少大学有现代汉字学我还不知道。他们说,至少有十几个大学,当中跟我有密切联系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文字改革的意义很重要。中国的传统与外国传统相似,有文字之“神”,“神”是高傲的。古代人认为,文字是上帝给的,是不能改变的。这个观念当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外国与中国一样,文字、语言都是随着时代在变的。譬如今天在语言方面,有了电脑,很多新的名词也随之而来。中国最早的一次大的文字改变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当时七国使用不同的文字,统一以后文字不同带来很多不便,办公、行政、教育都不方便,因此秦始皇要统一文字。可见,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就开始了。后来,历代都在改变,汉朝改变也很大,秦始皇用小篆作为主要的文字,到了汉朝就开始用隶书,再后来又变成楷书。虽然古代传说文字是由上帝给的,不能改变的,但实际上文字是不断在改变的。

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洋的影响,感到中国的文字太困难,对文化的普及提高不方便。后来随着与外国往来的频繁,就发现中国的文字与国外的往来不方便。所以,从清朝末年,就产生了“文字改革运动”,写的方面就是“语文现代化运动”。语文现代化,就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些工作中,我觉得近年来做得很好。解放后,在五十年代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现代年轻人都学了。这个拼音方案,用字母表示“音”,用处很大。首先,使得中国的小孩子、文盲能够利用这个工具认字,走进中国的文化宝库;其次,方便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文化。所以,汉语拼音一方面是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个桥梁看似是个小事情,但是缺少了就不方便。比如,我们中国人的名片上印着拼音,这样不懂“方块字”的外国人也可以认得,可以叫出。我们中国从清朝末年到今天,都处于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之中,现代化改革,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的改变。

九十年代以来,教育部领导的普及普通话工作做得很好。设想,一个大的国家,广东人讲粤语,上海人讲上海话,香港人到北京旅游还要找翻译,国人在本国找翻译岂不是笑料?其实外国原来也如此,我三十年代到日本东京读书,原来以为我学的东京日语,可以走遍日本,但是发现连不远的京都的语言就完全不一样。可是日本能够推广日语,日本人称之为“国语”,以东京话为基准,到了现在日本人之间讲话没有一点障碍了。西洋国家的共同语言普及大概三百年之前就实现了,日本大概一百多年之间实现了,我们中国还正在实现之中。前两年,有人在北京做抽样调查,北京人能讲普通话的大概占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的不一定能讲,所以我们是在逐步改进。一个国家要做到现代化,需要达到很多指标,其中一个指标就是讲话大家都懂,如果讲话都不懂,怎么能算现代化国家?我们这一指标虽然还没有达到,但是逐步在接近之中。我个人的感觉,九十年代我们的语言现代化工作发展得较快,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文字改革或者说语文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不能没有,人不能不讲话,人不能不认字啊!要达到这个目标,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普通话要制定一个标准,要做教育工作,我们的文字特别困难,我们要使它变得方便一点,太困难的地方要改掉一点。当然,基本上要依照原来的,不能改动太多,逐步的改动是可能的。文字改革、语文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方面,重要性也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八十五岁以后,我看一些专业以外的书,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学,另外一方面是历史学。为什么看文化学呢?这是偶然的,《光明日报》开一个栏目,要振兴中华文化,要找一百个人写文章,差不多每个星期一次,我开头不感兴趣,后来人家说请你写,就给他们写吧。我说:“他们有些人的写法我不同意的。”他说:“没有关系的,他讲他的,你讲你的。”好,我就给他们写,写了一篇,他们觉得感兴趣,这样就把研究文化学作为一个玩意儿,不作规规矩矩的研究,就看了很多中国和外国的文化学的书,都是零零星星,后来上海编了一本《周有光文化论稿》。对文化学我是外行,他们觉得我的看法还是跟人家不一样,有参考价值,这是业余的。我现在写的文章,平均每个月发表一篇,有的在内地,有的在香港。因为年纪大了,没有事情,别人来看我,说怕耽误我的时间,我说我的时间不值钱,我现在是“无业游民”。

《百岁新稿》是我九十岁到一百岁之间写的,其中,有的文章是我看了很多书后写的,有的文章是杂志邀请我写的。老来读书,我首先想了解三个国家:中国、苏联和美国。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因为历代帝王歪曲历史,掩盖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难。苏联是新中国的原型,中国改革开放,略作修正,未脱窠臼。

人家一看《苏联历史札记》,说:“这篇文章我们不敢登。”我说:“为什么不敢登呢?这都是公开的苏联的材料嘛。”他们说:“你把它结合起来就变成集束炸弹。”苏联垮台是世界历史大事,我也很关注这个事情,就经常看一些相关的中外文书籍。看了至少有十六七种,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一次跟朋友聊苏联的事情,有朋友邀请我写一篇关于苏联的文章,介绍苏联的情况。苏联一共几十年的历史,所以介绍苏联的书籍都是长篇大论,他希望我这篇文章不超过一万字。我就把几十年的历史压缩,把最基本的东西写出来,没有添加评论。《苏联历史札记》里完全讲的是事实,比如,我把苏联的几个领导人“排排队”,讲讲他们执政和下台的情况。苏联领导人不是死了下台就是政变下台,这就说明苏联有问题了。国家的领导人终身制是不行的。老了,没有精力,并且任职时间一长就有种种问题。因为政变下台,这个制度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做法。当然,我没有评论,我是写出来让别人去评论。在书中,我就写了几句叙述性的话,看的人自然明白。我用诸如此类的写法,在很短的文章里,实际上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也是别人邀请我用很短的文章进行探讨。为什么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却超过了两千年历史的国家?为什么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却超过了英国?许多人问,拉丁美洲的开放比美国早一百年,那为什么拉丁美洲到今天还远远不及美国?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需要研究。我不是简单地提出答案,我是提供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美国发展得“快而好”。有一个美国教授,看到了我这篇文章发出感慨:“我一辈子在美国都没有了解美国,我看了你的文章才了解美国。”

同类推荐
  • 西蒙娜·薇依评传

    西蒙娜·薇依评传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 宋美龄全传

    宋美龄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本书内容包括:年少即为初露锋芒、南征北战固疆土、严刑制律驭天下等共九章。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Chao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十月的微笑

    十月的微笑

    沐十月是单亲家庭长大,从小被父亲抛弃的她不知道什么才是父爱。她故作坚强,内心却很脆弱。这时,她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如一束阳光洒落在她的心房,温暖着她。他是陆帆,她是沐十月。
  • 樱花树下永远吗

    樱花树下永远吗

    十岁时,稀在樱花树下遇见凡。六年后,依旧是那樱花树下,他们都没记起对方,也没发现他们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就是当初留下的。就是因为没记起,才会导致后来别人的趁虚而入······他们到最后会不会记起对方呢?请期待《樱花树下永远吗》
  • 都市最强系统之称霸都市

    都市最强系统之称霸都市

    苏辰因为一次意外,被奸人陷害。为了家族荣誉,被赶出家族。平凡的他在绝望之际得到外星最强科技-最强系统。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且看他如何步步崛起,称霸都市,站在世界之巅。。。。
  • 审判主宰

    审判主宰

    据说,天使代表了纯洁和善良,恶魔则代表了邪恶和毁灭,当这两者合二为一又会怎么样呢?“老大,我这恶魔形态可真威风,要是去大街上溜达一圈,那回头率绝对百分百吧!”南宫飞微眯着双眼,看看眼前恶魔之火环绕全身,并且还长了两个恶魔之角的头号战将李虎:“我说虎子啊!你要是敢维持恶魔形态,到大街上去瞎晃悠,我保证不出一个小时,绝对会有人抓你去切片研究...!”
  • 娘子妖娆

    娘子妖娆

    红杏,二十桃李年华出嫁,出嫁从夫,后改姓为李。李兆廷是杭州城的第一才子,风流倜傥,自命不凡,母命难为,只得勉强娶她为妻。逃跑几次都未果的李清淼,最后不得不认低头认命,当她下定决心好好过日子的时候,丈夫居然有外遇!女人的自尊心不容践踏,即使不爱丈夫,也不容其他女人来参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弑天之手

    弑天之手

    天地初始!是世界拯救了众生还是众生拯救了世界?大破灭的来临了一次涅槃还是毁灭一切的根源。从远古以来的一切阴谋算计自以为是的棋手们他们以天地为局众生为子布下惊天之局。一个少年的崛起,引领着这个时代的变迁,是毁灭还是一次重生?
  • 璀璨记

    璀璨记

    朋友,你知道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吗?废话,谁不知道。朋友,你了解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吗?还是废话,谁不了解。朋友,你听说过四年一届的璀璨吗?嗯?还真没听说过。是的,同样是四年一届的国际顶级赛事,前者,为世人所熟知,后者,鲜为人知。少年凡尘为了心中梦想踏上璀璨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为您揭晓璀璨的奥秘,揭开人类社会璀璨文明下的累累白骨,铸就自己的璀璨人生。
  •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剩女者说

    剩女者说

    剩,是一种态度,不将就,不跟随,无需斜视,无需怜悯!我剩故我在,即便剩到100+,仍会固执地坚守在爱情上所追求的初衷!倘若许我半生宠幸,不离不弃,妾身立马举手投降,为君执萁奉帚,举案齐眉。
  • 天妒姻缘之喜结良缘

    天妒姻缘之喜结良缘

    平民女子一脚踏进豪门之时,竟被一道雷给劈到毫无所知的古代。我的亲亲老公!我的幸福未来!没了,全没了……什么!刚来就要被砍头!本姑娘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有这么天理难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