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9800000019

第19章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2)

但是,“拼音化”是一个十分缓慢而艰巨的发展过程。这一点卢戆章低估了。卢戆章以后的许许多多拼音化运动者也低估了。在历史上曾有千年封闭背景的中国,必然更加缓慢而艰巨。

五百年一次飞跃

日本的假名字母,在成熟以后五百年,才进入正式文字,成为汉字和假名字母的混合体。朝鲜的谚文字母,在正式公布以后五百年,才进入正式文字,成为汉字和谚文字母的混合体。中国要想实现汉字和拼音字母的混合体,或者同时用汉字和拼音文字,所谓“双轨制”,也必须等待很长的时期。如果现代的速度加快到只需要古代五分之一的时间,中国要等一百年。在历史长达五千年的中国,一百年只是一瞬而已。

急于求成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目标。“拼音”在今天虽然只是一种文字的辅助工具,可是它的用处不断扩大。扩大实际应用,是“拼音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唯一方法。

日本的假名和朝鲜的谚文,在长时间都曾经被看作是低级的“妇女文字”,可是今天成了文字的主体。“英雄不怕出身低”。新生事物,只要本身的确是有用的,并得到切实地不断利用,就一定会慢慢成长起来,最后,“附庸蔚为大国”。从世界文字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没有例外。中国也决不会是例外。

卢戆章:切音字运动的开创者

现在中国大陆的所有小学里,孩子们都先学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方便学认汉字,方便统一读音。语文教科书和字典一律采用拼音字母注音,几乎没有例外。这种注音识字的方法,从大城市到穷乡僻壤,已经普遍推广,不足为奇了。

可是,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这件不足为奇的事情又是十分新奇。字母起源于西亚的地中海东岸,时间跟甲骨文差不多。上下三千年,东西十万里,字母跟汉字向不往来,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怎么会走到一块儿来,相互依傍在一起的呢?是谁开创了这件新奇的工作?是卢戆章。

或许有人会说:是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不是清末的卢戆章。

利玛窦的确最早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但是,他不是为了方便中国人学习汉字,而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中文。他完全没有改革汉字的思想。他的罗马字注音没有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

在利玛窦的罗马字注音被淡忘了三百年之后,卢戆章在清末国家危亡之秋掀起切音字运动,得到越来越多的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响应,这才开始了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运动,这才终于创造出中国的字母,用字母给汉字注音,代替反切。利玛窦的罗马字注音,是到了切音字运动走向高潮之后,才重新被人们记忆起来的。

字母的形式是次要问题。改革的本质是认识到中国需要有一套字母。字母形式在中国经过了一再变化。民国初年创造民族形式的“注音字母”。后来兼用国际形式的“国语罗马字”。最后中国大陆对内对外统一使用“拼音字母”,台湾仍旧使用“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不论字母形式如何变化,使中国人认识到必须有一套字母以补汉字之不足,首先的创议者是卢戆章。

卢戆章所以能提出这个划时代的创意,是受了历史和地缘两个条件的刺激。他创意切音新字的时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年代。这时候,国事动荡,人心震撼,使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是历史条件给了他刺激。他的家乡厦门是当时中外往来的一个重要门户、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他接触到了厦门白话字,但是不满意外国传教士的越俎代庖。他学习过英文和日文,先后到过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他有条件比较中文和外文的异同和优劣。比较是革新的催化剂。这是促进他“思入风云”的地缘条件。他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没有坠入故纸堆里,所以他能够提出革新的创意。

难能可贵的是他认识到了当时很少人认识到的一个真理: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代而变化的。这个“变”的哲学是他的指导思想。今天我们纪念卢戆章、学习卢戆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他的“变”的哲学。

《切音字运动开创者卢戆章》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卢戆章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内容,以及后人对他的研究和评论。这是研究卢戆章和中国语文问题的一个可喜成果。作者许长安教授,长期从事汉语汉字和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教学和研究,创见颇多,特别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有深入研究。本书是他这方面的又一力作。今天中国青年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过去语文运动的历史,展望未来语文工作的前景,扩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视野,对走向信息化时代,有学术的和实用的意义。

(一九九二年)

蔡元培:现代新教育的开创者

蔡元培先生(一八六八—一九四0),清光绪十五年进士,一九0五年参加同盟会,一九0七年留学德国;一九一二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一九一六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他是跨越“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两个时代的新思想的桥梁,新教育的主帅,新文化的先驱。他对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谈他的“新语文”思想。

提倡国语和白话文

一九一九年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史由古变今的转折点。它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清算封建的传统思想。这种新思潮酝酿于清末,这时候如怒涛澎湃,势不可当。新思潮的中心在当时的北京大学。蔡先生担任校长,罗致有新思想和新学识的学者,把北京大学建设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思想革命运动。日本的侵略是“五四运动”的催生剂,蔡先生是“五四运动”的接生婆。

把“文明古国”改造成“文明今国”,有干头万绪的工作要做。首要工作是实行现代化的教育,使愚昧无知的群氓,变成知识开明的人民,使人民自己来建设国家,而不是由官僚来包办国家。要实行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现代化的语文作为工具。这就是“新语文”在“五四运动”中占先行地位的道理。

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没有共同的语言,无法实行全民的义务教育。国语的建立和普及是国家意识形成的第一步。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到一九二四年才定下来的。在这以前,国语以什么为标准,众说纷纭。

蔡先生认为,国语不能在各种方言中选取一种,只能以接近书面语的语言作为标准。他说:“用哪一种语言作国语?有人主张北京话,但北京也有许多土话,不是大多数都通行的。有主张用汉口话的(章太炎)。有主张用河南话的,说洛阳是全国的中心点。有主张用南京话的,说是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南京话;俗语有‘蓝青官话’的成语,蓝青就是南京。也有主张用广东话的,说是广东话声音比较的多。”“国语的标准决不能指定一种方言,还是用吴稚晖先生‘近文的语’作标准,是妥当一点。”(《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词》)

当时“读音统一会”采取每省一票、多数决定的办法,审定汉字的读音。这种被称为“老国音”的人为标准,在试用以后,觉得很不方便,终于改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被称为“新国音”。不过,发音取北京语音,而词汇不取北京土话,这就是所谓“近文的语”。

说话要说“近文的语”,文章要写“近语的文”,这就是“言文一致”。拉丁文是西洋的死语言。文言是中国的死语言。这都不是实用的语言。蔡先生说:“西人常称中学校中之希腊、拉丁为死语,以其不通行于今人之喉舌也。吾国之所谓国文,其与普通语之接近,尚不及拉丁语与英、法等语之密切。故吾人之学国文,本已难于西人之学死语矣。而西人之学死语也,仍以治活语之法治之,有适当之读本及文法,有适当之教授法,如解剖尸体而佐以种种之图说,尚不难于领悟。若吾人之治国文,则教者之所授,学者之所诵,模范文若干首已耳。”“学者不知其所以然、而泛泛然模仿之,教育亦不知其所以然,而泛泛然评改之,直如取埃及木乃伊而相与为表面之赏鉴,又奚怪乎中学毕业而国文尚在似通非通之境也。”(《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序》)这里把“文言”的“死语”性质,说得形象而透彻。这种议论在当时是“晴天霹雳”。

蔡先生明白提出,提倡白话文是“文体改革”。他说:“窃维吾国今日欲图教育之普及,必自改良教科书始。欲改良教科书,必自改革今日教科书之文体,而专用寻常语言入文始。”“夫教育不普及,语言不统一,实吾国今日之大患。”(《发起国语研究会请立案呈》)

他又说:“国文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白话和文言的竞争。我想将来白话派一定占优胜的。白话是用今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直接的。文言是用古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间接的。间接的传达,写的人与读的人都要费一番翻译的工夫,这是何苦来?”他认为,全国人民学习文言是极大的浪费。“我们偶然看见几个留学外国的人,写给本国人的信用外国文,觉得很好笑。要是写给今人看的,偏用古人的话,不觉得好笑么?”“从前的人,除了国文,可算是没有别的功课。”“现在应学的科学很多了,要是不把学国文的时间腾出来,怎么来得及呢?而且从前学国文的人是少数,多费一点时间,还不要紧。现在要全国的人都能读能写,哪能叫人人都费这许多时间呢?”(《国文之将来》)

他把中国跟外国相比。欧洲的文体改革比中国早三百年,日本比中国早一百年。“欧洲十六世纪以前,写的读的都是拉丁文。后来学问的内容复杂了,文化的范围扩张了,没有许多时间来模仿古人的话,渐渐都用本国文了。他们的中学校,本来用希腊文、拉丁文作主要科目的。后来创设了一种中学,不用希腊文。后来又创设了一种中学,不用拉丁文了。日本维新的初年,出版的书多用汉文(汉语文言)。到近来,几乎没有不是言文一致的。”(同上)

蔡先生批驳反对白话文的意见:一种是“文言简短说”。蔡先生说:“有人说,文言比白话有一种长处,就是简短,可以省写读的时间。但是脑子里翻译的时间,可以不算么?”另一种是“白话分裂国家说”。蔡先生说:“有人说,文言是统一中国的利器,换了白话,就怕各地方用他本地的话,中国就分裂了。但是提倡白话的人,是要大家公用一种普通话,借着写的白话来统一各地方的话,并且用‘读音统一会’所定的注音字母来帮助他,哪里会分裂呢?要说是靠文言来统一中国,那些大多数不通文言的人,岂不摒斥在统一以外么?”(同上)

白话文运动,由于胡适等人提出“文学革命”的有力号召,成为“五四运动”的旋风中心。蔡元培说:“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当时对白话能否写“美术文”,有争论。蔡先生的主张是:“美术文大约可分为诗歌、小说、剧本三类。小说从元朝起,多用白话。剧本,元时也有用白话的。现在新流行的白话剧,更不必说了。诗歌,如《击壤集》等,古人也用白话。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很好的白话诗,可以料到将来是统统可以用白话的。”(同上)但是,他主张不要废除文言的美术文,可以作随意科。“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高等师范学校的国文,应当把白话文作为主要。至于文言的美术文,应当作为随意科,就不必人人都学了。”(同前)

在传声技术发达的今天,“言文一致”更是重要了。广播和电视都要求“放送语言”容易为群众听懂。文章不仅要叫人看得懂,还要叫人听得懂。文章口语化,语言规范化,是文化发达国家共同的语文原则。

提倡注音符号和拉丁化

汉字在三千年间,积累到将近六万之多,可是缺少一套字母。一九一八年公布“注音字母”(后改称“注音符号”),是我国文字史进入现代的开始。在注音符号尚未规定以前,蔡元培提出如下的意见:

“我个人意见,国音标记,最好是两种方法:一是完全革新的,就是用拉丁字母;一是为接近古音起见,用形声字的偏旁(声旁)。”(《汉字改革说》)他说明,用拉丁字母的理由是:一、便于旁行(横写);二、便于夹入西文;三、“国文拼音的字母与西文相同,学西文就容易得多”;四、可以利用英法的打字机。(同上)

汉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一向流行英国人设计的“威妥玛式”。一九二八年南京政府大学院(教育部)公布“国语罗马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正式采用西方的罗马字母作为中国的法定字母。这件事是当时担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的大胆行动。

他在晚年,积极支持“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九三六年日本全面侵华的前夕,他在有六百三十人签名的“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上,领衔具名。其中说:“新文字好比是飞机;坐上新文字的飞机来传布民族自救的教育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新文字不但不阻碍中国的统一,而且确有力量帮助唤起大众挽救我们垂危的祖国。”

同类推荐
  •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一个优雅的诗人,一个多情的才子。如一颗光华四射的明珠,沉沦碧海,永难再见。他留下那一闪光亮,却永世照耀人心。
  •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族不朽的治世传奇,再度席卷而来。《德川家光》延续了山冈庄八作品一贯的恢弘气势,是集史学、商经、权谋为一身的鸿篇巨制。松下幸之助、中曾根康弘等日本政商界成功人士,无不将德川一族的王者奉为自己一生学习的典范。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本书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1882年12月18日。湖南是近代中国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蔡锷就出生在湖南中部略偏西南的宝庆(今邵阳)县城东的亲睦乡。这里山青水秀,潺潺的流水、密密的林丛、巍峨的山岭,如画的风景伴他度过幼年的时光。正像不平凡的人物大都是从平凡的家境中陶冶出来的一样,名垂青史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也是从旧中国一个极其普通和相当贫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热门推荐
  • 逆战魔焚

    逆战魔焚

    这是一篇玄幻小说,讲述江湖纷争,宇恒、浅嫣最后的命运难以预料...
  • 单身绝症

    单身绝症

    现在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毛病,这话不知道是谁说的。陈嘉莉患了一种并非无药可救的绝症,单身。要找解药,说容易容易,说难也难。她在结婚大潮中,一面应付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相亲,一边和自己心中那个影子做斗争。她享受单身的自由,想着何必要让自己将就于一个没感觉的人。但也害怕,在自己被过时之前,能否放下心中的影子,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 初夏未凉

    初夏未凉

    他想焐热她冰冷的心,她却根本不让他靠近。高中的时候遇见她,虽然只有一眼之缘,他就知道,那一眼,会是一生。再次遇见她,他便不会再放她走。她高冷,他就想办法焐热她。她冷脸对待,他就死缠乱打。“裴云希,你到底有完没完?”“没完,当然没完,这辈子都没完!”裴云希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焐热初夏的心。
  • 夜夜承欢:女人,我要你生不如死

    夜夜承欢:女人,我要你生不如死

    他最亲最爱的姐姐被杀,调查结果竟是她,,她原本是傅家千金,却爱上了自己的灭门仇人,她夜夜被凌虐,他夜夜大笑,是虐心的爱恋,还是盛大的阴谋?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是撩不断的纠缠?还是孤注一掷的放手?在爱人与仇人之间,她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天才狂妻:废材逆天小姐

    天才狂妻:废材逆天小姐

    穿越?还是重生?表示不懂.废材?还是天才?表示不知.炼丹药?还是炼糖豆?表示你猜.带神兽?还是带宠物?表示应该...升阶?还是玩耍?表示......看了文你就知道了
  • 城西镇

    城西镇

    姐妹俩无意间进入一平凡的小镇,平凡的小镇处处透漏非凡的气息,她们会有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拭目以待……
  • 王者娱乐

    王者娱乐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巨大的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去,活的淡而无奇,还有的人呢,在这个圆的边缘作出了无数道切线,活的奔放热烈,但或多或少,他们大抵都需要一个支点去翱翔腾飞,所以这些人的人生都没能够彻彻底底的与这个圆脱离,林皓其实也想在圆上做切线的,但是落笔的人却不是他,一不小心就给画歪了。恩...老天爷,以后若是想开玩笑,请提前告知哦。
  • 青春爱语

    青春爱语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在寒冷的路口等你、月光下的琴声、爱情使你年轻、枕着你的鼾声入眠、我在你的长发里迷失、窗台上的风景、初雪、天涯何处等。
  • 千年之桃夭

    千年之桃夭

    她是千年桃妖,无忧无虑的修行却因他而放弃,为了让他走出失恋的痛苦,她带他离开牢笼,怎么一路上妖魔鬼怪?会动的骷髅?嗜酒如命的疯道士?穿越时空的少女?或敌或友,是非不断。她不明白,怎么好好的一场出游竟变得如此惊心?他是姜国的二皇子,文韬武略,温文尔雅,却也因此失去了他心爱的女子。本该绝情绝心的,却因为这不知哪冒出来的小妖精而泛了涟漪。哎,她果真是个妖精,让他从此再也离不开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高冷上司强制爱:秘书,你好甜!

    高冷上司强制爱:秘书,你好甜!

    为了狠虐前任渣男,乔星辰毅然前往DC公司任职总裁秘书。谁知,新上任的总裁不是她那个前任渣男,而是另一个高冷男神。“秘书的职责是协助总经理处理办公室的文秘,而不是在周一的大清早穿着豹纹丁字裤对上司露出自己的屁股。”某男高冷的对她道。乔星辰:“拜托,她是来虐渣男而不是被虐的,老天,你就不能按剧情走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