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7200000025

第25章 风俗传说(1)

三皇庙

三皇庙是属于镇西汉城东南隅庙宇群落的庙宇。当地老者说,因为这座庙宇里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所以叫作三皇庙。至于何为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就解说多样了。有人说是伏羲、神农、燧人,有人说是伏羲、神农、女娲。就这两种说法看,伏羲和神农是两者都有的,是没有什么含糊的,分歧只在于女娲和燧人之间。当地人对女娲是很崇拜的,女娲娘娘家喻户晓,而对燧人氏就显得不那么熟悉和热情了。而且在当地人的观念中总是把女娲与王母、观音合而为一,都笼而统之地称为娘娘。要以这种情况来作取舍的依据,燧人与女娲两位中,女娲必然是登上三皇宝座的选择。那么,镇西三皇庙里的三皇就应该是伏羲、神农和女娲了。不过,在镇西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并不似我国传统的传说那样,是她与其胞兄交合繁衍人类的,也不是她抟土塑人,而是扳下自己的肋骨变幻成人的。这极有可能是当地人以为同胞血亲繁衍不合当下的伦理而改造了的。

至于女娲娘娘的形象,说是一个年轻女子形象,也不似观音、王母那样庄重而美丽,衣饰规正而鲜艳,她虽头戴树叶冠,身着兽皮袍,倒也古朴周正。伏羲和神农的形象,没有具体的描述,只是说是年轻人的形象,伏羲带着打猎的弓箭,神农肩上扛着一张犁。镇西民间传说的解释是,伏羲教会人们打猎,神农教会人们种田,女娲教会人们生儿育女。所以三皇是与人类生存繁衍关系最为密切的尊神。既然如此,人们的敬奉也就往往跟随着三皇的功德而进行:与狩猎相关的乞求当然要求伏羲,与农事相关乞求就祭祀神农,与生育相关的乞求自然是要叩拜女娲娘娘了。据说,甘肃天水人在三皇庙里烧香的最多,这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伏羲还是他们天水人的老乡。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与人们繁衍生息密切相关的众神之庙,据说却没有固定的庙会,只是在初一、十五随意敬香而已。这也许是后来的香火稀少,使人们忘记了庙会;也许是一向初一、十五香火繁盛,冲淡了固定的庙会。不过民间还有一种与此不同的说法,就是三皇庙的庙会是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参加庙会的人多是瞎子、瘸子、聋子这些个残疾人。这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宗教现象,就是残疾人器官功能的缺失自然是应该找女娲娘娘请求再造的,况且他们的衣食之忧请神农、伏羲排解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在镇西故地关于三皇的传说却有两则:一则是女娲补天,一则是三餐饭一打扮。

女娲补天是这么说的。当年妖人作乱,弄了个天塌地陷,洪水遍地,猛兽肆虐。女娲为救众生,就炼石补天。辛苦了半天,却因为没算计好少炼了一块石头,在西北天边空下了一个大洞,寒风从这个洞里吹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寒冷的威胁。而地处洞口的镇西地方就显得特别寒冷。这么一来,镇西就冬寒夏不热,五谷都不结。

镇西人不甘忍受寒冷,他们就自己动手补天。他们补天的方法是每年正月二十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饼子。所吃饼子的种类很多,有蒸饼,有烙饼,有炸饼,还有封羊肉盖饼子。人们在吃饼之前先把饼子供奉在窗台上、天窗上、门顶上,凡是屋里通风的地方,都要献上供品。在上供时,主祭者还要念叨:补天挡寒风,补地塞窟窿,天地一齐补,定有好收成。这叫正月二十的补天补地。

镇西人很重视补天补地,直到现在,镇西故地巴里坤还不忘记正月二十补天补地吃封肉盖饼子的习俗,不过现在一般只是吃吃而已,供品已少有奉献的了。

三餐饭一打扮是这么说的。女娲刚把人造出来的那阵,人就像娃娃一样傻着呢,真是吃饭不知道个饥饱,睡觉不知道个颠倒。早也吃晚也吃,有时一天吃八顿,有时八天吃一顿,没个定规;穿衣服也不知道整齐干净,男人不洗脸,女人不梳头,乱七八糟,脏不拉叽,很不像样子。

话说女娲娘娘手下的童子把人的这种不好的情况报告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想了一想,觉得应该给她亲手创造的这些人们定个规矩了,就对童子说:“你去给他们定上个规矩,就说是我说了,叫他们一天吃上一顿饭,打扮上三回!”

女娲娘娘的意思很明确,饭吃多了吃头不好弄不说,还把人弄得脏不拉叽的不好看。因此,这个主意挺好的,节约粮食,又能使人干净整洁。

可惜这个童子骚劲儿大了些,刚出门就碰上了娘娘的丫鬟,调笑了一阵,得了丫鬟的一个好颜色,喜悦得昏了头脑,就把娘娘的旨意给传达颠倒了:“呔,我说人们呀,大伙听着,女娲娘娘有话,叫你们每天里打扮上一遍,吃上三餐饭!”

这样,人们就成了一天三餐饭一打扮的习惯了。

这三餐饭一打扮的苦恼和对一餐饭三打扮的向往,是吃食缺乏现实和精神贫乏现实的反映,是对衣食有着,无忧无虑生活的追求,是贫困者的心声。

讲述:姚许氏 采录:许学诚

灵牌

有母子二人,儿子的老子早就过世,妈妈受苦受累硬是把儿子拉扯大。

谁知道儿子恶得了不得,妈妈一句话说不对,动手就打。说要吃饭,端得慢了都不行。就这样,妈妈常常挨打受气,对谁说去呢?只能等儿子下地去,偷偷地一个人哭上一场。

有一天,儿子又下地干活去,到中午也不见回来,妈妈把饭做好,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跑到门外,远远看见儿子呼哧哧地来了,妈妈吓得赶快躲到大树后边偷偷地看。一看儿子满脸的怒气:“天呀!儿子又要打我来了。”抬脚就往家跑,前脚刚进门,儿子后脚就跟进来:“你这个老不死的,啥时候了,你咋不把饭送到地里?”连说带打来了一顿。妈妈不敢哭,战战兢兢盛上饭给儿子端上桌子,儿子一吃一喝,往炕上一躺,呼噜噜地睡去了。

妈妈挨了一顿打,心里实在伤心,想:“我前世也不知作了啥孽,今生受的这个罪,报应呀。”越哭越伤心,越伤心就越不想活了。儿子一觉醒来,吭也不吭一声就下地去了。到了地上拿铁锹翻地呢,一块地翻完,正坐下缓口气,妈妈提着茶壶送茶来,见儿子坐在那,赶紧倒上一碗茶端过去。说也怪,儿子一看见妈妈就着气,茶一喝完,嗖的一声把碗甩出去好远,妈妈眼泪唰唰地往下流,悄悄地提着茶壶回去了。

儿子正在缓着呢,忽地一只黑老鸦落到地边上不动了。儿子走过去一看,又老又瘦的一个黑老鸦,看样子是活不成了。不一会儿,几个尕黑老鸦飞过来,围着黑老鸦不住地叫呀叫,眼看着黑老鸦不能飞,几个尕黑老鸦一个给衔上个虫子来,喂到黑老鸦的嘴里,一个衔上个草,给黑老鸦铺到肚子底下。黑老鸦一声唤,小的就围在跟前,头靠着头,像是心疼得很。“呀!扁毛畜生都这么仁义,我对我的妈妈也太不孝了。”儿子被黑老鸦感化了。难过地哭开了,连哭带跑就回家来了。妈妈一看儿子跑回来,天呀,我又不知要遭什么罪,干脆死了吧,心一横,一头就碰到炕边上碰死了。儿子眼看着妈妈碰死,大声吼呀哭呀,跺脚捶胸,自己就把自己狠狠地打呀。

过了几天,这个恶儿子请来个先生,用木板刻个妈妈,天天吃饭时供在桌子上,睡觉时给妈妈盖上被子,白天干活的时候,把妈妈放在地边。以后,娶了媳妇,让媳妇也这样对待妈妈,可这个媳妇就偏不听他的:“一个木头板子,又不是个人,管它呢!”就把“妈妈”放到房顶上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冰雹。儿子忽地想起“妈妈”,问媳妇:“妈妈呢?”媳妇说:“噢,在房上呢。”儿子赶快上到房上一看,木板子变成房顶那么大的一块,别人家的房顶都砸了,就是他们家的好好的。儿子哭开了:“妈妈呀,你活的时候我没有好好地孝顺你,你死了还顾着我干啥?”

从此以后,这个儿子和媳妇就把刻有妈妈的这块木板供在桌子上,逢年过节了,敬个香,烧个纸。平时遇有好吃的了,也端给供上。慢慢地,周围的邻居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大妈妈死了,用木头刻个样子供上。后来学的人多了,匠人刻不过来,就刻个木牌子,写上死人的名字供上。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逐渐形成了灵牌。就是现在,不少户人家,还有供灵牌的习惯呢!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打碎春牛塑像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民间活动。

要打春牛首先必须塑造春牛像。每年冬至日,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交九”日,塑造春牛像的工程便开始启动了。工程由各类专门的工匠承担。木匠制作春牛的骨架,塑造匠制作春牛的筋肉,画匠制作春牛的皮毛。这些工程不可一次性完成,要每逢“九”作一次。春打“六九头”,这样一共要作六次,才告成功。据说标准的春牛跟真的活牛一样大小,一样的色泽神情。制作完毕的春牛,总是虎虎富有生机地站在抬架上,等待庄严时刻的到来。

打春牛的仪式确实庄严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正式仪式开始之前是大型的社火活动,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真的热闹非凡,跟过元宵一样红火。

专门负责打春牛仪式的是称作春官老爷的角色。这个角色一般是由社火的主持人承担的,多是无官无品的民间艺人。他的装束行头是,头戴圆翅乌纱帽,身穿七品蓝官袍,足登厚底黑朝靴,总是大模大样地高高坐在明轿①上。而所谓的明轿就有点滑稽,不过是在一把大太师椅子上穿了两根抬杆,由四个壮汉肩抬着走来走去而已。不过令人生畏的是明轿前卫可是四个手舞五梢鞭②开道的衙役。他们也如同春官老爷一样是由民间艺人扮演的角色,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以假作真,在半戏谑中制裁起来,手比真的还黑呢。春官老爷无品无级,却是见官大一级的。而且据说权力还是真格的。所以,见了春官老爷,必须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街头行人百姓更不在话下,早早腾点让道,勾首肃立两旁,不敢张扬。若稍有怠慢不恭者,就合该去领受五梢鞭的厉害。所谓五梢鞭就是骆驼客用的那种短柄五节长鞭,抽打力极强,好手一鞭能打翻骆驼;也许怕伤人,将习用的狗皮梢换作彩色棉布梢,可减轻抽打又可显现吉祥。

待到打春牛的仪式即将开始的时候,县里的文武官员和乡绅名流,也在东关关帝庙大殿和过厅里燃烛焚香敬献供品,恭候春牛大驾光临。于是,护春牛的仪仗队也就开始了它堂而皇之的大游行。因为春牛是在萧曹庙亦即案牍庙里塑成的,游行也就从这里开始。其路线是出南门,过西门,进北门,出东门,径奔东关关帝庙。社火队作前导,拉拉队作后卫。而抬春牛的三十多位青年农民,个个赤红精壮,趾高气扬,好像他们肩上的角色不是牛,而是神。春牛也愈发显得神气,高立于攒动的人头之上,像在松软的泥土上耕耘。

仪仗队进入东关关帝庙,春官老爷早由文武官员迎接过去,在过厅里高坐品茶。春牛也给高高地供奉在大殿前,与关老爷一同享受香火。

人们在屏息等待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文官胸前佩戴的印有“春”字的银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武官们手持称作“春条”的柳枝在清风中轻轻摆动,百姓也早停止了交头接耳,瞪大眼睛瞅着春牛。

牛!”

在一阵紧锣密鼓的喧嚣之后,只听春官老爷直着嗓子尖咋咋地喊:“打———

在场者齐声呼应:“打———春———牛!”

木匠们应声上前,利索地锯下春牛的脑袋,供奉在香案上。紧接着有几十个手持大棒的壮汉扑将上去,一顿乱棒,噼里啪啦地将春牛打了个粉身碎骨。那打前的愤恨,打后的快意,竟像是对付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

讲述:许泰儒 采录:许学诚

注释:

①明轿:本来是没有篷帏的轿子,这里所谓的明轿是在椅子上穿了抬杆做成的,就类似滑竿了。

②五梢鞭:是打春牛仪式中专用的长鞭,形似骆驼鞭,不过其梢头有五条之多,而且是用五种颜色的布条做成的。

过火和摸谷子

除夕的头一天,凡是饲养大牲畜的人家都要清理棚圈,牛棚、马厩、骆驼圈,连毛驴栅栏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清理出去的牲畜粪便也要堆放得有棱有角,用新土覆盖了。在为门庭宅院贴春联的同时,大牲畜的门楣和正面的墙壁上也要贴上春联。春联的内容却多以牛马为题材,比如有一家的春联是这样写的:“春牛迎春春来早,神马附神神韵高。”横批是:“六畜兴旺”。不知是对于牛的格外青睐,还是因为牛有两只坚挺的犄角,牛犄角上是要贴春联的,小巧玲珑,二指宽,一拃长,缠绕在牛角上。即使是驼圈驴栏,其春联内容也是以牛马为题材。偶有驼户家在其骆驼圈的春联中,也用“驼”字,却是忌讳用“骆驼”二字。毛驴的名字却是绝对不能上春联的。贴好了春联,有的人家还兴在棚圈里设香炷。也许是棚圈多柴草,不兴燃蜡烛,也不设香案,只是将香炷插在槽头或者墙缝里。

这一天,大牲畜的饮食也格外受到优待。除了要吃比平时掺麦草质量高的纯青草和豆瓣料之外,还能分享一点主人享用的“年馍”,如花卷、油果之类。如果运气好,还能喝到主人优待的面汤。这种煮过手擀面或者拉条子的面汤,在平素都是人“吃啥饭,喝啥汤”中喝了,有时实在喝不了也就给猪了,挨不上大牲畜享用的。而在井台饮牲口的时候,假如恰逢从水里打捞出作为祭井神供品的馒头油饼,也要给牲畜吃掉。

同类推荐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热门推荐
  • 锁心入玉

    锁心入玉

    谁说穿越女都会很吃香?元辞卿从前对此深信不疑,真正体会之后却嗤之以鼻。你见过一穿越就饱受训练折磨,好不容易看到个稀有物种还差点命丧黄泉的穿越女吗?好吧,虽然那人长得挺有男神范……你见过稀有物种之一的男主对某女言笑晏晏,转而黑下脸指定画像让她去干掉对方。最后她忙来忙去,还是落入某男精心为她准备的圈套里,还傻愣愣的好几年不知的女主吗?虽然,最后的身世也很离奇……当她一朝穿越成细作组织潋云阁的一名小细作,前有如狼似虎的师姐跟你抢男人,后有温柔纯良的小郡主步步紧逼。深宫花鬘重重,春意却从不溶溶,看她如何步步生华,一张情网牢牢套住世间最危险、也是最尊贵的真命天子。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入骨。
  • 九门之尊

    九门之尊

    九门之尊,与天同齐。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九个不同身份,毫不相干的人,聚集在了一块,并且盗了一个神秘的墓陵。这九人出来以后,创造了称霸一时的九门,但是好景不长,好似黄粱一梦一样,九门瞬间崛起,眨眼间就又覆灭了。可百年过后,一个全新的九门再次出现,一个被人嘲讽为盗墓的家族,究竟能否再次撑起九门,这谁都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新九门门主很强。不以风骚惊世人,便以装逼闯天下,齐寿淡淡的说道。
  • 凌武记

    凌武记

    自小就被抛弃的少年洛青。重感情,也撩美女。遇名师,也逢挚友。……苦修十五载学得一身本事。唯独对自己的身世之谜耿耿于怀。……一把剑,一杆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剑斩断是非根。……从此便奏响了一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寻亲之歌。………………………………
  • 真历史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两会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 天价豪门:黑少溺爱小娇妻

    天价豪门:黑少溺爱小娇妻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初次的相见,他害的她不得不娶她。当两个人感情深温时,他却知道了第一天他为何会出现在那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阴谋!他应该作何抉择?
  • 八大灵塔梵赞

    八大灵塔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小天修行记

    江小天修行记

    厌烦了打怪升级,越级挑战,一个人无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都有精彩的人生,自己动手写本书,这本书有新奇美丽的修仙世界,感天动地兄弟情,催人泪下的爱情,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一步一步靠自己努力,经历各种磨难,向天证道,通向强者之路,逍遥天下,绝对的精彩!
  • 快穿之男主接招吧

    快穿之男主接招吧

    “系统,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很久了”……是系统的故意造成,还是她自愿上钩?她到底隐藏了什么?ps:快穿1v1新手创作
  • 沧澜大陆之灵元传说

    沧澜大陆之灵元传说

    这里以强者为尊,强者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可以保护自己拥有的,可以保护你所爱的,弱者则不然。灵气是存与天地间的至纯之气,纳入体内可以得到异于常人的力量。沧澜大陆等级划分非常严格,以筑灵、灵徒、灵师、灵皇、灵圣、灵尊、灵元七个等级划分,筑灵是基础之后每级分三品以小中大划分。
  • 三凰求凤:喜欢你没道理

    三凰求凤:喜欢你没道理

    我不要求你离婚,我不要孩子,我让你去找她,我不要你去干任何工作,我只要你能陪着我,你为什么还要打我,浑身是伤的李静哭的肝肠寸断,但那无情的拳头还是落了下来……这是你第一次主动要我,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她躺在床上,心里的苦涩阵阵泛出,她不明白这倒底是为什么?她只想问老天,为什么她的爱会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