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9300000020

第20章

他备斗一生,除了建造江河大桥外,还修起许多理解之桥、友谊之桥、报国之桥、科技文化交流之桥和科学通往人民之桥。他的精神就是一座永远的桥。

1.在科学的“春天“里

1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迎来了新中国的又一个科学的春天。

自1978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了科学技术和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广大科技工作者从长期的思想禁锢和政治压抑中解放了出来。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空前重视。在会上,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介绍了我国七位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是其中之一。这一年他82岁。在他最后的12年中,他在科学上的主要工作是“科协”和“科普”。茅以升从1958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除了科协的全面工作外,还具体领导科协下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工作。在“文革”中这两个学会陷于瘫痪。1978年,在他的主持下,这两个学会恢复了活动,召开了理事会。他继续领导土木工程学会工作。

1980年3月,中国科协第二次大会,他再次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到1986年第三次大会,90岁的他才从科协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茅以升从1950年起就当选为全国科联委员,并于1952年任北京市科联主任委员。

1958年全国科联改组为“中国科协”,北京也成立了科协筹备委员会,他仍任主任委员。1963年北京市科协第一次大会,他再次当选主席。1986年后任名誉主席。

他1980年从铁道科学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就把工作关系转到了北京市科协,一心扑在科协工作上。

由于“文革”的破坏和新时期的发展,科技团体中和科技工作者中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不顾自己80多岁的高龄,亲自带领科学家来往奔波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科协之间,逐一解决了北京市科协的隶属关系、经费、编制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他还关心和指导科协下属各专业科技团体的组织和发展,要求这些科技团体广泛吸收和联系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使这些科技团体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团体。他亲自参加了很多科技团体的活动,进行帮助和指导,推动了科技团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他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北京市的科技团体迅速发展起来,市科协共拥有学会、协会、研究会100多个,区县科协18个,厂矿科协约120个,各级科协的个人会员约30万,团体会员约3000个。

他不但重视科技团体的组织建设,而且重视端正科技团体的发展方向,坚决反对科技团体脱离社会主义方向,脱离实际的倾向,引导科技团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早在20世纪50年代,茅以升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1982年,他针对科技工作者中存在的问题,联合首都103位科学家,发出了“关于制订《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的倡议书”,提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等七条标准,得到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响应,推动了科技界精神文明的建设。

“热爱祖国”在茅以升心中,任何时期都不是空话。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任多所工科大学的校长,也曾长期负责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工作,所以,他的学生和同事遍布海内外。“欧美同学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会长。他广泛联系海外华侨中的科技工作者,向他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鼓励他们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1981年国庆前夕,中国共产党向台湾当局发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茅以升深受鼓舞。他的许多朋友和学生到台湾后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了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了解他们都是希望祖国统一的。因此,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桥”正式动工之前,两岸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先各修一条“引桥”,并对这条“引桥”究竟应该怎样修提出了具体建议。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我国科技界和有关方面的高度赞赏。198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建议,题目是《茅以升在设计“引桥”》。

2.架起科技通向人民的桥梁

茅以升本是最热心科普事业的科学家。“文革”后,他年过八十,视力严重下降,已不能进行高深的专门课题研究,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了科普事业上。

有的科技工作者把科普看做是“业余”和“非本职工作”,他坚决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这些是奇谈怪论,实质上是割裂了普及和提高、科研与科普、科学与生产的关系,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普及和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他对科技工作者说道,“对己是科研,对人是科普;昨天是科研,今天是科普;科研为科普积累知识,科普为科研开辟途径;攻关要科研,推广要科普。”

1978年5月,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全国科普工作座谈会,他是会议主持人之—。在会议期间,他差不多花了一夜时间,赶写成了《科研和科普的十大关系》一文,较系统、全面地表达了他的科学观。

1981年2月,他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科普是通向四化的桥梁》,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科普和科研的关系,”他写道,“是宝塔塔基和塔尖的关系。塔尖刺破云天,是靠塔基的宏大坚固,所以科学家搞科普工作,并不是弃‘正业’而就‘副业’。科普工作也是科学家的正业,名副其实的正业。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努力做好它……可以预见,如果我们十分认真地去做科普工作,必将造就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

“在急流险滩上架起一座科普之桥,”他又写道,“也可以更好地沟通专业科学技术队伍与群众的联系,使一批热爱科学的人,从不甚发达的此岸到达四个现代化的彼岸。”

他不仅比以前更起劲地为科普事业大声疾呼,而且一如既往地身体力行,撰写科普文章,编写科普书籍。他写的《没有不能造的桥》获得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1981年和1986年,科普出版社出版了《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一集和第二集。这是他一生科普作品的结晶。

他是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全国第一个科普创作协会是在他领导下的北京市科协成立的。

1984年1月,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给茅以升、华罗庚、高士其等17位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致敬信,推选他们为中国科普协会荣誉会员,并推选茅以升为名誉会长。

“你的爱国热忱使我们深受教育,你的优秀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的杰出贡献将载入我国科普史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给茅以升的致敬信中说。

茅以升非常重视报刊的科普宣传功能,早在1954年,在他和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倡导扶植下,北京市科普协会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张科技报———《科学日报》,到“文革”前夕,全国已有科技小报22家。“文革”中,全部被迫停刊。

197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报纷纷复刊或创刊。茅以升对这支科技报队伍给予很高评价,并寄予很大希望。

“科技报是我国的独特产物,”他满怀激情地赞扬说,“在当今世界上可谓一大创举。”

1980年3月,在他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科技报研究会成立,推选他为研究会理事长,并创办了会刊《科技报通讯》,他在创刊号上撰写了《谈谈如何办好科技报》的发刊词。1981年12月,中国科技报研究会召开第二次年会。会议前夕,茅以升专门抽出时间,翻阅了各地的科技小报,针对科技报存在的实际问题,亲自写出了《我对办科技报的几点看法和意见》的讲话稿,从科技报应具有的思想性、地方性、时间性、科学性、趣味性等问题,讲到科技报的形式、作用、文风以及今后如何稳步发展等问题,条条联系实际。与会代表听了他的讲话,深受启迪,赞不绝口。

对于其他的科普形式,如科教电影,科普期刊,科普广播电视节目等,他都非常关心,大力支持,亲自指导。

3.孩子们的茅爷爷

“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的明天。”这是茅以升常说的一句话。他非常喜欢和少年儿童在一起,把他们当做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对象,他的好多科普文章都是为孩子们写的。但他更注重培养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好风尚,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品质和创造精神。

1955年8月9日,他参加了在北京市北海公园的少年之家举办的少年儿童科学爱好者的联欢晚会。小朋友们表演了自己制作的电动铲土机、人工降雨器等科技模型。他看了十分惊喜。

第二天,他又去参观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和工艺作品展览会,看到了成千件的科技作品,有原子能电站模型,各种能走的、会飞的、可游的动力工具模型,以及各种动植物标本。这些作品都出自全国各地的9至15岁的少年之手,这更让他感到惊喜和振奋。事后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检阅了我们科学大军的后备力量》一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使我十分惊喜,”他写道,“这加强了我对未来科学家们的教育的责任感。”

1964年6月,他又在《文汇报》上发文说,培养儿童热爱科学,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革命责任”。

“文革”后,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培养儿童热爱科学上。

“科普是通往科学的桥梁,”他说,“应当让孩子们先通过。”

他不顾已经年过八十的高龄,到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少年宫、少年之家以及外省市为孩子们作科普报告,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仅1978年到1981年里,他就先后为孩子们作了30多场报告,听众达6万多人。

1981年,他写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他把奖金全部用到了孩子们身上。1984年,以他为首的6位科学家发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建立青少年科学基金的呼吁,立即得到许多单位的响应,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起来。

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市科协与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相互配合,组织了多次青少年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和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建立了天文、地理、生物、电子等爱好者协会,开展了青少年地质旅行、生物夏令营、天象观测等多种科技活动,对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他在家也时常接待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他的客厅经常成为孩子们探索科学的乐园。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茅爷爷”。

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经常给他写信求教,他总是尽可能逐一亲自答复。信的落款总是“你们的茅爷爷”。

1981年六一儿童节,他来到上海市少年宫,向孩子们讲了自己小时候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他对“走马灯”

的惊奇、文德桥倒塌对他的影响,还有他小时候怎样锻炼记忆力,能把“圆周率”的小数记到100位。他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笑声中深受启发。

《儿童时代》的一位编辑,听了这些故事,觉得很有意义,就请求他把故事写出来,他满口答应,当晚就写出来了,题目是《从小得到的启发》。这篇文章发表后,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小读者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有一天,北京市育民小学的10名小学生到他家中过科学队日,一位看过《从小得到的启发》的三年级学生,正在向他学习,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提出要和茅爷爷比试,看谁先写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100位。

“好啊!”他高兴地说,“几十年我还没有遇到过对手,现在遇到了,想不到竟是一位只有9岁的小朋友。”

比赛开始了,这位小学生写到第100位停了下来,比茅以升快了两秒钟,可是他一看,茅爷爷却写到了第101位。

“茅爷爷,”这位小学生很纳闷,问,“咱们不是比试谁先写到100位吗?你怎么多写了1位?”

“多写l位也是爷爷输了。”他笑呵呵地说。“孩子,”他接着说,“圆周率后面的小数,其实是无限的!我写了101位,意思是要你记住,科学的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不能到此为止。”

这位小学生听了,很受启发,后来连续两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曾代表我国青少年参加了美国工程技术博览会。

这位小学生和茅爷爷比试的故事在报上发表后,有不少小朋友给茅爷爷写信,也要和他比试。

在给孩子们的回信中,茅以升对孩子们的聪明好学非常赞赏,但同时建议小朋友们,不必死记硬背上百位圆周率小数,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多思考问题。

1986年,北京市举办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阜外一小的同学拿着自己设计的西单立交桥模型向茅爷爷请教。他见到小桥梁设计者分外高兴,兴致勃勃地对孩子们讲了起来,从如何造桥,讲到如何做人,并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同类推荐
  •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

    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
  •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5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特里莎修女传

    特里莎修女传

    本书记述了特雷莎修女的生平,共四章,包括萌发爱的种子、立志救助穷人、撒向人间的爱和灵魂走向天国。
  • 百年巨匠:徐悲鸿

    百年巨匠:徐悲鸿

    本书讲述了徐悲鸿的故事。全书以徐悲鸿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徐悲鸿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热门推荐
  • 如履薄冰

    如履薄冰

    市委书记赵荣昌到省城开会,滞留未归,传闻四起。时省城发生一起意外大案,省公安部门突查某夜总会,有若干嫖娼官员被现场查获,包括常务副省长之秘书。夜总会老板有强力政商背景,事后突然被拘,后传是中央部门督办的大案,常务副省长因之落马,成为轰动一时的"123夜总会案"。赵荣昌与副省长关系特殊,被认为卷入其案。一周之后,赵突然全身而返,绝口不谈自己如何,全力推动当地一个铁路改线工程,争取将铁路线延伸至船山半岛对岸。巿长黄仁德与赵本有分歧,赵与之深谈,黄态度一变,尽力相助。项目获得转机之际,黄被上级人员约谈,了解夜总会案的相关情况,黄留下辞呈和说明,突然失踪不见,后发现已出逃境外……
  • 人皮

    人皮

    诸神的戏场,不可名状的邪物,一场巫师与超凡存在共同演绎的伟大剧目缓缓拉开序幕.帝王的暮日已然临近,在那座王位下的漩涡将无数人卷进战场.食人的男爵,包裹血肉的人皮之下,究竟是什么?
  • 异世穿越:腹黑脑洞倾世恋

    异世穿越:腹黑脑洞倾世恋

    穿越异世,运气爆差,别人的穿越不都是酷炫屌炸天的吗,我咋就变成一悲剧捏?!不,我偏不听天由命,逆天而行才是我的feel!脑洞大开,爆笑来袭,且看脑洞女主如何俘虏美男,完美逆袭,强势逆天!某男,你给本尊脱光洗干净床上等着!
  • 无常记

    无常记

    世人皆知鬼差无常一说,而无常又有阴黑阳白之分。在阳间,我复姓司徒,单名一个昭。可也有一些朋友知道其实我在阴间却还有着另一层身份。其实。我是鬼差,为无常。
  • 废材女配

    废材女配

    面对自己变成一只万年废材狐狸,白可可举起毛茸茸的爪子表示很淡定。一边睡着懒觉,一边“劫富济贫”。恍恍惚惚中惹火了N个人然后拍拍屁股飞仙去了。殊不知,到达仙界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 重生之盗墓

    重生之盗墓

    穿越我来到古代变成了一个贫穷的农家女。为了让家里过得好一点,我决定要去盗墓。带着唧唧歪歪的公蜘蛛,高傲的狐狸精,以及永远一声不吭的麒麟一路前进。未来会遇到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我会很幸福,也许我会死于五雷轰顶,也许……突然公蜘蛛哼着他五音不全的小调打断了我的思绪:“蜘蛛爱吃东西,东西爱被蜘蛛吃,蜘蛛可以吃很多东西,好多东西等着被蜘蛛吃……”【希望更多讨厌蜘蛛的人,能够因为朱智而爱上蜘蛛^^】
  • 苍天仙主

    苍天仙主

    天地灵气逐渐消失,修真者的尔虞我诈,修仙界也因此变得险恶无比,长生之路,欲要断绝,不死之法,难以捉摸。几欲失去长生之望。这时尘世间,一个倍受欺凌的私生子,他偶遇仙府,实力大增,回到家中却发现亲人惨死家中,不觉间一场因为他身世而起阴谋已然来临......寒单出品,不容错过。新书不易,喜欢本书的书友可加群:450048536前面写得差点,后面会慢慢变好的。稳定更新,绝不天监,请放心阅读。
  • 呼唤破碎的爱情

    呼唤破碎的爱情

    一个从小比较自闭的宅男,一个认为什么都比不上手里的电脑的男人,是什么让他有了追女神的欲望?他叫沐风,是一个技术宅,也是一个黑客。或许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所谓的电脑。其他的都是很小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段他不在乎感情已经扎在了他的心里,他要去追她,去唤回破碎的爱……
  • tfboys之恋爱舞步

    tfboys之恋爱舞步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现在只要你做我的花海。我可以为你平凡或完美。他们有一种力量,让喜欢他们的人都后悔为什么没能早点认识他们。花开总会有枯萎,但信仰不会后悔。糖果和你的嘴角,是什么味道。他们问我为什么爱你,我想大约是那天阳光太好,风不喧嚣,树上的蝉也没有太吵,你在逆光里微笑,世间所有的温暖美好都在你眼底缠绕,岁月那样静好。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缘分我的爱因你而生你的手摸出我的心疼。妈妈说,如果梦想有捷径,那么这条路一定叫坚持。手心你的爱,化作源能量,我站在魔法阵中央。你就是魔法的城堡,心跳动的刚好,打开任意门接受我们的讯号。你心中魔法的城堡,已坚固而可靠,最后别忘掉时刻要微扬嘴角。
  • 十三世周简

    十三世周简

    时空错乱,一个记忆模糊的人到一个陌生的年代。你好,我叫周简。我是一个瞎子,我嫁给了邻家小我两岁的右眼瞎子并且脑子有问题的古越,夫君疼我宠我。我也恢复了左眼和错乱的记忆以及一些断断续续的古怪能力。为了拯救被困青楼的哥哥,我离家远行。可是意外却在这时候发生了,古府养尸满门被焚,身处暮京的我经历了一场天灾人祸,一场牢狱之灾。周围的一切变得诡异,我用着我神奇的能力闯阎都十三城拯救父母和哥哥,还有揭开一切事情的真相。即使这个真相,我可能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