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12500000004

第4章 经文解析(3)

如果你了悟了真理、实相,你就会体会到我们不是从外面赚到了很多东西,而是开发出我们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只在于有没有开发出来而已。如果你没有开发出来,没有挖掘到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你就会觉得自己很贫穷、很苦,就会不断向别人去祈求;如果你挖掘到了这个宝藏,你就会很快乐、很安详、很知足,你会体会到你没有欠缺什么,你也不会吝啬,很自然地你会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因为这些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也就是《心经》所讲的“无所得”,同时自然就无所失。如果你能体会到,你所开发出来的是你本自就有的无尽宝藏,你会大安心、大自在,没有得也没有失。你没有得失之心,就没有罣碍,没有罣碍,你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达到“究竟涅槃”。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也是刚才所讲述过的,主客已经融为一体,能、所双泯,心与境的对立消失。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是说十二缘起,包括轮回与轮回念也都断除了。你原来是“梦里明明有六趣”,当你醒来之后,却发现“醒后空空无大千”。原来你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是处于“无明”;当你体悟到空、明、觉,当你打开慧眼之后,如实看到现象界的真理、实相,体证到空,你原来的“无明”也破除了。

当你越深入地去观察宇宙现象界的一切,你看得越微细、越奥妙,你就越会赞叹缘起甚深,而空又是甚深极甚深。到最后你会很赞叹,你找不到第一因,找不到那个究竟的原因。“无无明尽”的深意是指你根本无法去追根究底,无法完全解开、了解整个宇宙的奥妙与玄秘,就像老子所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全然地臣服、佩服!你一直去钻研,一直去追寻,到后来你也会大彻大悟,你了悟到:我知道自己竟然不知道!当你终于知道了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的“我慢”才会断尽,这才叫作真正地知道!再仔细听一遍:当你真正知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地知道;当你“我慢”断尽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你要慢慢去体会、去求证这其中的深意。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老死”,是说你已经了悟了生死大事,但是,这里又说:你也没有所谓的“老死尽”,为什么呢?因为假如你是一个波浪,这个波浪消失之后融入大海,你会体悟到:生死不是我的事——生不是我的事、死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因缘,是整个法界的事。难道这个波浪消失之后,就可以禁止、谢绝大海再采用这个波浪的水吗?你可以这样决定吗?那只不过是你的“我慢”啊!当一个人了悟了缘起、缘生、缘灭之后,他会知道自己是因为因缘具足才形成。因此,耶稣讲得很潇洒:是上帝派我来的;当我死亡的时候,我是回归主怀。至于回归主怀之后要如何,那是上帝的事情。

解脱是在当下,你当下要了悟生死大事就会自由自在。就像波浪消失、回归到大海之后,至于接下来要如何运用,那是整个大海、整个自然界的因缘。当一块冰消失之后,它是直接变成云或是变成水,那也是整个法界的事情,整个法界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实相,你会一直抓着那个“我”不放,你会很怕死,很怕“无我”。当你了悟整个缘起之后,你会全然放开,活在每一个当下,无论法界带你到哪里,无论以后将以何种身心展现与变化,那都不是你的事,你只是活在当下,随顺缘起,你生命中的每一刻都会是快乐洒脱、自由自在的。当你是一块冰的时候,你就全然展现冰块的生命力;当你形成水,就全然扮演水的角色;当你蒸发为云,你就在空中自在地飘摇飞舞……你已经了悟:这整个形态的变化都不是我的事,不是我要或不要的问题,所以没有所谓的“老死”,也没有所谓的“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阿含经》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关于“苦、集、灭、道”的内容,佛陀如此绕口地讲了这么多,并不是仅仅让你一直死抱着“苦、集、灭、道”在修,而是为了使你早日来到涅槃的彼岸——没有“苦、集、灭、道”,来到一个解脱自在的世界。“苦海”是指你用“自我”去构筑的梦幻世界,当你了悟生死大事,自我消失之后,你会融入实相的世界,融入法界,你的“苦海”也就紧跟着消失了,你当下就融入涅槃解脱的世界——没有所谓的“苦、集、灭、道”,包括集谛——苦的原因也消失了。当你了悟这些实相,自然不会去贪爱、抓取,因此“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你以前自诩智慧很高、IQ(智商)很高,如今你将这些“我是”、“我能”都放下了,但不是叫你变成白痴啊,而是说当你看到别人在二元对立的时候,你不会去与他二元对立。一般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你是白痴。譬如当我在历缘对境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有部分学员会认为:如果空海是专家,如果空海有证量,他怎么会这样处理事情?我们应该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应该清楚明白地分辨才对,他这样模糊不清就是不对的。“世智聪辩”与打开慧眼看到实相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

“无智”事实上是说我们要返璞归真,就像老子所言的那样“弃智”“绝学”,那个“智”就是指世间的“世智聪辩”式的聪明与知识,就是那个我是、我能、我慢。这些对于你的解脱而言是一个障碍,你需要透过这些才可以转“识”成为真正的大智慧。所以,这里所讲的“无智”不是成为一个白痴,而是说放下世间的那种智慧,超越二元对立,在这一生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智慧者。佛陀讲证初果、二果、三果,好像便是说我们的修行到后来会得到一些什么东西,其实这是佛陀的一个巧施,是为了协助众生慢慢地成长起来。因此,你在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时候,好像有所得,但是当你体证到四果阿罗汉时,你才会真正体证、体悟到“无所得”。但是这里的“无所得”并非说他的人生就会变得很无奈、很消极,好像一切都没有,一切都空;而是说一个人能够真正全然地放下。因为他知道只要有“自我”作祟,有所抓取,就是在抓苦,就是在抓梦幻泡影。一个解脱者之所以活在涅槃解脱、快乐自在的世界,是因为他了悟这个真理、实相,了悟整个法界都是一直在无常流动,只要在流动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你想抓的话,只能抓到一些梦幻泡影,只能抓到死的东西、抓到苦。

唯有你了悟这整个的真理、实相,完全放下手中所抓的,完全不抓的时候,你才能得到无限。唯有你真正能够大死一番,才能融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当你真正体证到“空”,融入法界的时候,你这一口即将干枯的井才会成为一口源源不绝的活水泉源!当你真正全然地放开,整个法界都在为你庆祝,整个法界的法流都在不断地融入、贯穿你的身、心,你的生命才会心花朵朵开、法喜泉涌。你生命的智慧、生命的能量才会真正地涌现出来,就像不断活动的泉水那样,你的生命才会成为一个活体。

我在户外禅修的时候告诉大家:你要跳下去,你不用担心,法界不会把你淹死。你原本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间,如果你没有解脱,在你死亡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而回,那将是痛苦悲哀的人生。如果你是一个解脱者,你会体会到自己本自具足,你会全然地放开,会是真正的无得亦无失。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

假如你没有得失之心,你还会有牵挂之心吗?因为你已经大彻大悟,已经打开了慧眼,看到法界的真理、实相,所以你不会再有那些得失之心。你的苦,正是因为你有很强烈的得失心。你内心害怕得不到你所要的,在你得到之后又很怕失去;对于你不想要的那些,你怕它们到来,当它们真的来了,你又恨不得它们赶快走。

你的心就这样极度地不安,不断地在追逐你所要的,逃避你所不要时,偏偏你又追不到,也逃不了。但因为你不明真相,就会依然拼命地追、拼命地逃,就这样,你从一世跑过一世,从一个星球跑过一个星球……佛陀告诉我们:停下来吧!停下来吧!你只要好好活在当下、止观双运,你就可以开智慧,当你的慧眼打开,看到这些实相之后,就可以真正地解脱自在,你也会体会到“无得亦无失”。

当你体证到“空”,得失心消失,自然就没有罣碍。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很自然地,你也会没有恐怖。如果你“心无罣碍”,你又怎会有恐怖呢?就像小孩子看到水会很高兴地玩耍,因为他在“玩”之中没有得失心,只是一心想玩,因此当他“扑通”一声跳下去的时候,他会游得很愉快。而大人呢?好不容易留下来玩水,当他喝了几口水之后便吓得发抖,于是大声嚷嚷:教练,我不会游!我不要在这里游了!

当你没有得失心,你真的能够全然放开,你还会有罣碍吗?没有罣碍,自然就没有恐怖,因为你了悟了整个法界的实相,你的生死大事已了,已经大安心、大自在。

过去,当我们的慧眼没有打开时,都是一直向心外去求,就是处在“颠倒梦想”的世界;如今你的慧眼打开了,你终于了悟了实相,体会到你本来就没有欠缺什么,你与佛陀相比也没有少什么。所以,你是“无得亦无失”,无牵无挂,完全地醒过来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过去的你一直在无明行,你现在终于成为“明行足”;过去的你一直希望在海中凿河,当你此刻看到了实相之后,终于体悟到了无学、无为、无修、无证、无所得。如此,你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而彼岸就在此岸,极乐世界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的解脱者,他们一定都是透过止观双运,打开慧眼,看到整个法界的实相而融入,并与法界融为一体。因为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并了悟生死大事,体悟到自己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体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二元对立都消失了。他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融入一体世界,并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假如你能体证到这里,你当下就是解脱自在,苦海就会完全消失。

同类推荐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内容简介: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热门推荐
  • 血脉传承:神之血脉

    血脉传承:神之血脉

    王辉是个拥有神之血脉的人,当他觉醒之后,他发现世界远不止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 一妻难求

    一妻难求

    当年她是丫鬟,他是少爷。他说“给你姨娘你不做,那你就做一辈子丫鬟罢。”于是当三年后夏宣对她说:“卓雨楼,我想娶你为妻。”时,她毫不犹豫的答他:“呵呵,滚!”
  • 浮花落寞

    浮花落寞

    大周国武王之女翊昕郡主生而被预言:国之兴亡系于此女,她一笑而过。然而若干年后,一语成谶。终,大周国灭,划为东盛国土。金銮殿上,锦绣龙袍,万臣跪拜,说一不二的无上权利,真的就如此重要么?而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印证:这世上所有的人和事,终抵不过。天灾、人祸。他,预料到她对自己的不舍,却料不到她的决绝。血染红她的衣裳那刻,他慌了,他乱了。他费尽心机,一朝荣登高位,得到的,又是什么?后来,他得到了那锦绣江山,却只想换她一笑。
  • 父与子

    父与子

    本书是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这部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 虚度一生

    虚度一生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冬日,那天下午,他坐在煤炉旁。煤炉散发出的热量让他昏昏欲睡。屋外,刚下过雨的天空格外洁净、明朗,一束阳光,神秘的从那个狭小的通风口落下,打在水泥地上。他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惊醒,长久的注视着这束神秘的光,尘埃如同恒河沙数般在这光束中飘动!他轻轻的挥一挥手,这些如同恒河沙数般的尘埃便缓缓的散去,而后又聚合。就这一刻,他的心里忽然涌现出了一种情绪------孤独,从所未有的孤独。
  • 网王之庭语

    网王之庭语

    她,前世是中国第一赵氏家族,和两个哥哥妹妹关系很好,可是当父母去世后,表哥突然间背叛,将她和哥哥妹妹赶出家门,路上为保护哥哥车祸死亡,下一世她会怎样呢?
  • 爱情是场游戏

    爱情是场游戏

    她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灰姑娘生活中永远没有亮点永远被人无视,骨子里有一股自卑总是不爱交际。于是她开始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想要有更多的朋友和爱自己的人。她敞开心扉却受到他人的欺骗、背叛、离开和伤害让她心灰意冷,开始害怕,所以选择重新回到一个人。直到遇见了他,一个一次次被伤害却依然选择相信的人。给她阳光包容她给予她关心、爱护、珍惜。因为过于在乎对方的过去,他们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游戏让他们回到过去重新相遇。让他们明白对方才是最重要的人。你的爱人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但是现在他是属于你的,请珍惜。
  • 一剑离殇

    一剑离殇

    她为情所困,因爱而死!他为她杀尽天下人,却依然负了她!眼睁睁的看着她在面前化作飞灰,心如刀割,却已无力挽救。心中的痛无法遏制,苦苦追寻千年!再次见她。却早已物是人非.....读者群群号;421525609有点虐,文字随心走,新手上路,多多指教群友多提意见,谢谢
  • 笔下亡魂

    笔下亡魂

    三月初三,湖南某大学男生宿舍借着酒性,聊起了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昏暗的灯光,嘎吱嘎吱响的铁架床,外面的妖风呼呼作响,低沉的声音从喉咙中被挤出,干涩,寥远......
  • 绝世妖孽:王爷,强势宠!

    绝世妖孽:王爷,强势宠!

    神兽?美男?大爷我还看不上呢!手一挥,一大群超神兽飞奔而来;勾勾手指头,一大群美男追着她为她服务,你说美男和神兽还有什么了不起呢?咦,等等,这个妖孽是谁?“娘子,该生猴子了。”某男妖孽一笑,某女立即炸毛,“谁跟你生猴子?!去你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