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9800000002

第2章 原始章关于立身成名的根本问题(1)

一个人立身存命的根本是什么?黄石公的答案是:天道、德行、仁爱、正义和礼制。这五个方面既是为人处世的落脚点,更包含着立身成名的大道理。

【原典】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张氏注曰】

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点评】

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五种思想构建人生格局

【译释】

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是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

黄石公是与鬼谷子齐名的谋略家,《素书》是一部权谋的经典著作,但本书开篇讲的却是似乎与谋略无关的仁义道德。这是因为在黄石公眼里,道、德、仁、义、礼是统摄一切权谋的纲领,是最高境界的谋略。

现在一讲到道德、仁义、礼节、信用,有人常常嗤之以鼻:靠这些陈词滥调能成事吗?成功需要的是勇气、智谋和机会,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我们并没完全见到所谓“道、德、仁、义、礼”的力量。

这些人的看法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浮躁心态:急于求成,为此不惜弃道德的约束于不顾。但显然这是一种浅见,是缺乏做人修养的表现,因为大凡这种人,不论曾经拥有多么耀眼的光环,也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体系,应该系统地去认识。老子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仁、义、礼是古人日常修养的五个具体标准,历史上许多在政治、军事、人文等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正是依靠对这五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和自我修炼,而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从而彪炳史册。

有一点自省的精神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曾子学习勤奋,很快便有所成就。为养活父母,曾子曾经在莒地为官,而后他又收徒讲学。据《孟子》记载,他的弟子有七十多人,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就是他的学生。

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曾子自省的内容:为人谋是否忠,与朋友交是否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掌握,而是探讨其“一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追求外在成功也罢,精神为外物所累也罢,无论何时自省精神显得难能可贵。

“一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所体现出来的自律精神,是每一个有志于做有“档次”的人,并成就一番事业者所必须学习的。做不到这一点,“道、德、仁、义、礼”也就无从谈起。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张瀚听了这些话,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论,终身不敢忘记。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这都是因为不能事先防范而造成的恶果。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一直“不湿”,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

世界充满了诱惑,有时候,仅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作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的无孔不入,所以必须经常性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正是这一种自我省察和约束的精神。让自己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打造优良的“软装备”,就等于迈出了超越一般人的了不起的一步。

2

【原典】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张氏注曰】

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纮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书,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曰用而不知也。

【王氏点评】

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道是人必须遵循的最高法则

【译释】

天道是世间万物存在和发展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和运行规律。

我们以前会说“人定胜天”,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可是事实证明,这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事实上,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可能去战胜它、逆转它。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果树嫁接,但是我们不能让一头牛的角上长出苹果来;我们可以人工降雨,可是我们不能控制一场海啸的发生;我们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不可能让1亩地里长出1万斤粮食来。

也就是说,我们尽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馈赐,可以用人类的聪明才智去创造一些东西,但是不可能完全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道”而施,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什么是自然?老子所讲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现在来理解,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可是,自然既然是至大无外,有什么能成为“外力”而使之“不自然”呢?

顺其自然而生,逆道而行则亡

黄石公所云之“天道”其实就是自然之力。

我们常说的自不自然的概念其实是针对人类自身而言的,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人,自有文明以来,也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能够影响“自然”的外力。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有的人认为,人类无须敬畏自然,更不必顺天。

但是,在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有了科学发展之后,开始提出“人定胜天”这类的口号,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总是“以人为本”。结果如何呢?

因为“以人为本”,树木被滥砍乱伐,野生动物被屠杀,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有什么道理不去顺应自然而非要以我们人类为本呢?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在看了德国一个小学生的环保纪实后很感慨地说:“那种不认为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

的确,许多天灾实为人祸,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为自然环境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

其实自然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还有其他的物种。当面对自然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不能仅仅是人类自身,否则就会被其他的“兄弟姐妹”所抛弃。

我们提倡敬畏自然,是要顺“道”而行,因为“道”是万物之所由。我们说敬畏,重点在敬,而不是畏,是要以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趋利避害,明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环境,同时摒弃自以为能够对自然为所欲为的思想,以及对人自身的盲目崇拜。只有这样,才会“得之者生,顺之者成”。

《易经》云:“在天成事,在地成形,变化足矣。”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变是“天道”的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想成其所事,个人的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顺守天道,顺其自然,尊重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变应变更是关键。

大道无术,若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地一味偏激和固执,明知其不可为而强为,只能为自己增添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带来无穷的失败和灾难。即使是神机妙算、被国人誉为“智慧之神”的诸葛亮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不仰天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不难见到有些人或愚昧无知、意气用事,或逞匹夫之勇、不自量力,或骄妄轻狂、倒行逆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功不成名不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有的更为自然带来破坏,为社会带来损失,为他人带来灾难。这些人,除了没有真正了解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外,就是悖时势,逆天道。

3

【原典】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张氏注曰】

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点评】

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译释】

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品行操守,德促使人们依德而行,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唯有“德”才能有所得。从宏观角度来讲,德,就是让世间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欲,各展其所能。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有道德的人绝不会孤单,肯定会有人与他在一起。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真正的有德之人生活在人群中间。

也就是说,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与之成为朋友。另一方面,有道德的人既已献身于道德学问,就会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即便暂时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中,在先贤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神交的朋友,这样,他也不会孤单。说到底,因为道德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发展的,所以,有道德的人也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会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事业伙伴。

而这些,不恰恰是成就伟业最急需的“本钱”吗?

有德者一定会有所得

德行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身边的人,有德之人必有所得:大德得天下,小德得朋友。

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信陵君最爱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当时有一个年过七十却只做了个看守大梁东城门的小吏的隐士,叫作侯嬴,他家境贫寒,但颇有才华。信陵君很希望将他纳入自己的门下,于是亲自去拜访侯嬴,并馈赠他极为贵重的礼物。但令信陵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侯嬴竟然婉言谢绝了。

一天,公子府大摆筵席。当酒席摆好后,信陵君带着随从亲往东城门迎接侯嬴。侯嬴也不谦让,直接坐到信陵君的身边,企图用自己的傲慢无礼激怒信陵君。而信陵君却亲自驾驶马车,态度丝毫也没有不恭敬。刚走出不远,侯嬴就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屠宰场,您能送我去看他吗?”信陵君毫不犹豫地就将车赶到了屠宰场。

侯嬴见到自己的朋友朱亥后,故意把信陵君晾在一边,而自己却和朋友谈话。侯嬴一边谈话,一边注意观察信陵君的反应,他发现信陵君的脸色更加温和。因为信陵君的亲朋好友都在等着他回去开筵,他的随从都暗骂侯嬴不识抬举,市井之人也都好奇地观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可信陵君自始至终都和颜悦色。

来到公子府,侯嬴被信陵君请到了上座。信陵君还向他介绍了在座的宗室、将相,并亲自向他敬酒。直到这时,侯嬴被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德行,完全打动和折服,并最终为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成功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陵君能够招揽到侯嬴,与他的品行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高下,是决定与他人相处得好与坏的重要因素。道德品质高尚,个人修养好,就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友谊;如果不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就难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交不到真心朋友。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有的人看自己一枝花,看别人豆腐渣,处处自我感觉良好,盛气凌人;还有的人一事当前往往从一己私利出发,见到好处就争抢,遇到问题就相互推诿,甚至给别人拆台。这些人在生活中之所以难交朋友,归根到底,就是在自身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方面出了问题。

4

【原典】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张氏注曰】

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存在即关系

    存在即关系

    你所能见到的都是不真实的,只有你所感悟到的才有可能是真实的——这肯定是宇宙中最为奇怪的事情之一。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之别离开我

    易烊千玺之别离开我

    她们被他们伤的太深,终究选择了复仇的道路。她们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呵呵。自己看吧,亲爱的读者们。
  • 血魔领主

    血魔领主

    墨菲斯出生在奥斯顿帝国边境处的一个小镇上,没有父亲的他由母亲赛琳娜抚养长大。然而,在他十二岁的光明觉醒仪式上,身具一半血族血脉的他震惊了整个奥斯顿帝国。他这才知道,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吸血鬼。锋利的刀锋划过夜空,黑暗即是我的双眼。面对奥斯顿帝国的追杀,少年从此踏上了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
  •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 前妻带球跑

    前妻带球跑

    看着他们十指紧扣的手,看着他温柔的眼神,她的心仿佛就这么被血淋淋的破开,再被人活生生的取出来了一般,呵呵终于她还是麻木了,麻木的看着他们,麻木的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麻木的走出了才住了年的新婚之家那个她原本以为是她幸福的归属的家,谁知道它最终竟然成了她幸福破灭的地方!
  • 王俊凯,你知道我爱你吗

    王俊凯,你知道我爱你吗

    先说明一下大大是个学生党,更的会慢些。顾初夏和晴梦在逛街。(顾初夏,女主,16。晴梦女主闺蜜,不对骨灰级闺蜜,16)顾初夏和晴梦来到一个他们常去的咖啡厅,见有张桌子很吵,便走了过去。“帅哥,留给电话呗~”“帅哥,晚上有时间吗?”“帅哥我请你吃饭呗~”“……”许多女的围着一个帅帅的男生说。爱管闲事的顾初夏看不下去了,冲进去拉着那个男生的手,对那些女的说:“他是我男朋友,你们要干嘛?!”说完便拉着男生跑了……自己看吧……
  • 永不负卿,紫异花海上的孤影

    永不负卿,紫异花海上的孤影

    她,是现代穿来的一缕孤魂,却痴醉在一个人的俊颜之中。他,是谭国的二皇子,痴迷那紫异的花香,却明白那是遥不可及的叫做“情”的东西······
  •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本书借鉴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评价方法,探讨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评估办法,并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的成功运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 闲庭花事了

    闲庭花事了

    他是天下女子,皆趋之若鹜的皇帝——陆南城。一双桃花眼,染尽倾城琉璃色,开尽盛世桃花颜。偏偏遇见她!她是右丞沈廷之妹沈媛,为了替兄长巩固朝堂势力而被送进宫。多年相随,患难与共,出谋划策,她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就是为了铺就他的大业。众叛亲离。他曾许诺,会将这江山捧到她的面前。可是最后等来的不是三千宠爱,而是一纸废后诏书。“于贞和三年入宫侍驾,不想其妇德损失,恃宠骄矜,不配伺帝近身,实属有罪,着即赐死。”“你此生休得妄想与怜宜相比!”字字诛心将她逼到了绝路。
  • 让我遇见霸道总裁凯源玺

    让我遇见霸道总裁凯源玺

    看看擦出怎么样火花,看看三个女生跟三个霸道总裁
  • 蜗居惊喜

    蜗居惊喜

    蜗居在不足九平的房间内,每天疲倦着幻想某某些如果。当天花板上掉落下一张卡片,给了他将如果实现的可能,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