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1400000024

第24章 中篇1976—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5)

1976年新年伊始,“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全部开动起来。全国报刊充斥着“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章,其气势不亚于“文化大革命”初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从《不许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扩展到《回击科技界的右倾翻案风》、《坚持文艺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以至《反击卫生战线的右倾翻案风》;从《评“三项指示为纲”》,到剖析《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批判《科学院汇报提纲》和加快工业发展的《条例》;从《孔丘之忧》、《再论孔丘其人》的影射攻击,到《从资产阶级民主派到走资派》等的论证“规律”。所有这些文章,都颠倒黑白,把邓小平主持的各方面的整顿诬蔑为“右倾翻案风”,把邓小平主持制定的文件、条例诬蔑为“复辟纲领”,还从“批邓”概括出所谓“从民主派到走资派”的公式,为“层层揪”走资派、从上到下打倒老干部制造理论根据。而“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公开地成了邓小平的代名词。江青、张春桥还布置文艺作品要写“与走资派斗争”的主题,要拍二十多部这类电影。

但是,不论上面怎样一再“打招呼”、发文件,不论“四人帮”怎样拼命鼓噪,除了帮派势力、“反潮流战士”之外,应者寥寥。相反,人民不满和愤怒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出来,汇成反对“四人帮”的浪潮。

五、邓小平为周恩来致悼词

1.周恩来逝世:举国哀悼举世颂扬

正当全国人民为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焦虑的时候,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

当天,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讣告》即由新华社播发。《讣告》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1月9日凌晨4时12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哀乐声中,沉痛地向全国、全世界播出周恩来总理逝世的讣告。当天的《人民日报》第1版登载了《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讣告周恩来同志逝世》。

周总理的逝世,引起全国巨大的震动和悲伤。真是:“天惊一声雷,地倾绝其维。顿时九州寂,无言皆泪水。相告不成声,欲言泪复垂。听时不敢信,信时心已碎!”目击这种情形的外国记者报道说: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公布后,街上差不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沉重,列车中军人们捶胸痛哭,机关、公寓、学校里人们在默默地流泪,到处有人哽咽。

作家刘白羽回忆听到这一噩耗时的情景:“一月九日黎明,我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午门向天安门走去,突然一下,天地变色,万物悲咽。我怀中的收音机,发出沉痛的哀乐声……我用整个脊背抵着狂暴的北风,尽量让声音清晰一些,但我听到了什么呀!?我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我的血完全凝结住了,我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我的同行者从两边互相扶持,我们一齐肃立在凛冽的寒风中,听着那撕裂人心的哀乐声,天旋地转,痛哭失声。‘总理呵!我们怎么能没有您!?’‘总理呵!没有您我们怎么办!?’”

人们之所以感到这样心痛如绞,不仅是因为国家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因为当时毛泽东病重,“四人帮”越发趁机捣乱,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当时中国的政治气候,正像那残冬未尽的一月,万木萧疏,寒凝大地。人们忧心忡忡,在悲痛之中,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忧虑。

活着的“四人帮”害怕死去的周恩来。他们竭力限制悼念的规模,削弱周恩来的影响,极力压低治丧规格。他们以简化治丧礼仪为名,下了种种限制悼念活动的禁令:总理的丧事要坚持节约的原则,各地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提倡戴黑纱、做花圈;不邀请外国使团来京参加悼念活动。被“四人帮”控制的《红旗》杂志竟连讣告都不刊登。同时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然而冷酷的禁令禁不住人民群众的热泪,遏制不住人民群众热爱周总理的感情。从首都到边疆,人们设灵堂,戴黑纱,写挽词,献花圈,寄托对总理的哀思,表示对“四人帮”的抗议。

周恩来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伟大人格,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人士沉痛悼念,倾心颂扬。1月9日,联合国下半旗志哀。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给中国政府发来唁电。唁电说:“他是一位十分卓越和深受尊敬的领导人,几十年来他以极大的忠诚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对促进各国间了解和世界和平的献身精神受到了举世公认。在当前危急的时期,世界不再能得益于他的智慧和政治家才干,这是一大损失。”

各国政府、党派、友好团体、各界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通过唁电、唁函等各种方式沉痛吊唁周恩来。各国政要发表表示悼念和赞扬周恩来的声明或谈话。1月9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发表谈话,说:“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伟大的领导人,而且是世界的有代表性的政治家之一,失去这样一位人物,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的巨大损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天也发表讲话:“周总理是和本世纪的中国历史同时走过来的人,……是世界性的政治家。我认为,周总理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将被长期传颂。”当日,美国总统福特发表声明:“周恩来总理将作为一位杰出领导人长久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不仅在现代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舞台上都留下了他的印记。”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发表声明说:“我获悉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深感若有所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失去了她的伟大领导人之一,世界失去了当代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新闻界表示:“20世纪只有少数人比得上周总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去25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法新社一天中播发了60条有关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有一则消息报道法国前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的反应。他说:“在个人方面,这个人的品格非常高尚。他的态度和谈吐,他的与众不同,有时讥笑的态度使他具有的魅力,以及对他的国家和使命的坚定忠诚,使人不能不尊重和敬佩他。这就是为什么他占有突出的地位和对中国以及全世界即使是来自另一种思想意识的世界的人都有影响的原因。”

1月10日至1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代表1万余人,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江青行礼时故意不脱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这个镜头,江青遭到举国上下的唾骂。

1月12日至14日,首都群众4万人,在北京的外国朋友2000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参加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吊唁仪式。40多个国家、政党送了花圈,130多个国家、政党发来了唁电或唁函。

2.十里长街的送别

1月11日下午,天色阴沉,朔风凛冽。周恩来的遗体要从北京医院送八宝山火化。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十里长安街的两旁,肃穆伫立,等候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要为人民的好总理送行。暮色中,悲怆的哀乐送来了总理的灵车。人们抑制不住悲痛,在寒风中哭泣。总理的灵车在泪雨纷纷的行列中缓缓行驶。夜深了,风紧了,灵车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但伫立在大街两旁的人群,依然在默默地等待着灵车的归来,迎候着总理的英灵。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送葬场面。中国人民把在“黑云压城”的岁月积聚在心头的对共产党的期待、希冀和热爱,都倾注在她的杰出代表周恩来的身上了。

可是,“四人帮”控制着舆论工具。他们将记者报道百万群众哭送灵车的文字统统砍掉,照片也不准刊登。新华社1月11日所发的首都人民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的报道,原稿上记述了百万人民扶老携幼,泪洒十里长街的情景,姚文元却把这段记者们含着泪水写出来的报道通通砍掉。

但文字可以砍掉,民心能砍得掉吗?

诗人李瑛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心撕胆裂般悲痛,决心用诗歌编织一只花圈,祭奠周总理。他创作了长篇政治抒情诗《一月的哀思——献给敬爱的周总理》。以深沉的感情记录下1月11日下午,首都万人空巷,百万人伫立长安街头,向周总理最后告别的历史的一页,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热爱、崇敬的感情。诗人写道:

敬爱的周总理,

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

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

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

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

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

献给你。

呵,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呵,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

长街静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

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

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

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

知心的话题……

诗人又从总理不留骨灰,联系到当前“四人帮”可卑可笑的表演,反衬出周总理的高尚伟岸:

骄傲吧——

黄河飞涛,长城漠野,

江南水国,中原大地……

山山,因你而脉搏欢跳,

水水,因你而洪波涌起。

敬爱的周总理,

你的生命就是这样

和我们,

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阶级,

和我们大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紧紧地,紧紧地,

紧紧地连在一起……

但是,怎能设想,

竟有人妄图将你的名字,

从我们心中抹去,

从我们历史的心中抹去;

从我们的生命中抹去,

从我们阶级的生命中抹去。

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

何等的不自量力!

何等的枉费尽心机!

我要说:

真理呵——永生!

人民呵——无敌!

革命的步伐,怎会停驻!

战斗的生命,怎会止息!

我敢说:即使在将来,

在无穷世纪以后的

随便哪一个世纪,

不管谁来考证我们的今天,

都会毫不迟疑地说:

二十世纪——中国,

站在最前面的,

是毛主席,

是你——

敬爱的周总理!

是的,周总理!

你永远在我们

向一九八○年进军的行列里!

你永远在我们

向二○○○年进军的行列里!

你永远在我们

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行列里!

郭沫若,这位从大革命时期就同周恩来并肩战斗、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得到周恩来保护的老人,写七律《怀念周总理》赞颂和缅怀:

革命前驱辅弼才,

巨星隐翳五洲哀。

奔腾泪浪滔滔涌,

吊唁人涛滚滚来。

盛德在民长不没,

丰功垂世久弥恢。

忠诚与日同辉耀,

天不能死地难埋。

1月11日至14日,群众的悼念活动达到高潮。吊唁仪式虽然移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但还是无法满足许多人与总理的英灵作最后告别的心愿。在14日傍晚正式的吊唁仪式结束后,成千上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人们川流不息地来到纪念碑前,脱帽默哀,敬献花圈,以表达对周总理不尽的哀思。从首都到全国的每一个城市、乡村、工厂、机关、学校和每一个院落、人家,在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沉痛哀悼敬爱的总理。

3.邓小平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1976年1月15日,是举行周恩来追悼大会的日子。上午9时57分,即七天前周总理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上海许多大小船舶自发地拉响了汽笛,向周恩来致哀。汽笛声前后持续了37分钟之久。外滩街道的路口,全部亮出红灯,车辆停驶,警察和行人肃立致哀。中午1时左右,又一批船只在黄浦江上拉响汽笛。下午3时整,是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周恩来追悼大会开始之时,黄浦江上停泊的和正在行驶的船只汽笛齐鸣,几乎所有的外轮也同时鸣笛致哀。这是上海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悼念,也是上海人民对“四人帮”的强烈抗议。

下午3时,周恩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悼词赞颂周恩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指出他建立的不朽功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他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悼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周恩来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邓小平致悼词时表情凝重,声音低沉悲痛。当读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这句时,他声音颤抖,眼含泪水,稍事停顿,极力抑制着自己的巨大悲伤。这时会场上一片哭泣呜咽。参加追悼会的一位干部回忆说:“这样悲戚的场面,在此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丧事历史上是空前的。时至今日,那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场面仍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

同类推荐
  • 难以企及的人物

    难以企及的人物

    本书由十七篇随笔和一则访谈组成,主要探讨了数学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成长经历和成材环境,他们的贡献、思想、个性和生活...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维纳布洛格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维纳布洛格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最重大的事情。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从最初的酝酿、尝试到最终的实现、完成,经过了将近八年曲折复杂的历程。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陈光甫,是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民国时期最卓越的银行家,属于民国历史上被忽略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一个金融奇才,他为人十分有个性,熟悉专业,先后整理国家法币,与美国进行金融外交,维护了国家利益,他所创办的上海银行创造了我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被誉为“中国的摩根”,他对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崎岖坎坷,最终成就功业。他直到七十多岁还在国际间奔走,事迹具有传奇色彩。本书从陈光甫的重要商业活动、与外商、与政府、与商界周旋等各个方面,挖掘精彩的商界博弈故事,重现民国金融业的种种真相与角力。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
热门推荐
  • 黑色豪门之纯情老婆

    黑色豪门之纯情老婆

    她,二十六岁的老处女,端庄美丽,与妹妹相依为命,只是情感单纯,情史更一片空白。他,背景深厚的豪门皇太子,帅气,为人低调,娱乐杂志从没有他的名字。初遇她,一向低调的他便对好友高调的宣布他要她……
  • 江山为聘:寻妻三生

    江山为聘:寻妻三生

    她是青龙阁大小姐,本应风华绝代,绝不差那公主小姐,一个另她莫名心痛的人,让她觉得一定有什么秘密,她费尽心思想知道她七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却不料一个大秘密冲垮了她所有的生活。他本是富家子弟,却不料一场灾难突如其来,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也弄丢了他的阿梨,为寻得他的丫头,他听说有银子就可以办成所有事,便拼命赚钱,终于有一天他的丫头出现,却也什么也不记得了。
  • 九鼎争鸣

    九鼎争鸣

    战鼓的声响传来,各代王朝重现在天空之下。大风.大风。秦军万箭齐射。战,战,战。唐军陌刀军缓步前进。杀,杀,杀。明军走进战场。死去的战士重现人间,各代名将重临疆场。现代人,该何去何从。成为奴隶,还是勇敢的前进。
  • 焰噬晶晨

    焰噬晶晨

    “为什么突破圣级壁垒就变瘦了呢?天怜可见啊....咱还是喜欢原先咱那无限丰满的身材哇....难道这就是偷看美女洗澡的报应?”杨宇无限委屈的仰天长叹!“我擦....突破个圣级居然能变这么帅?更可耻的是这家伙还特么的不愿意!”白亚飞同样仰天长叹,大感天道不公啊!“死胖子居然变瘦了!”唐晓妹子也吃惊不已!“现在请叫我帅哥!”杨宇及时纠正了唐晓的错误!PS:本书搞笑风格浓厚,切勿在看书时喝水!
  • 豪门蜜爱:小宝贝,别闹

    豪门蜜爱:小宝贝,别闹

    小白兔,白又白,蹦蹦跳跳真可爱……无心落到了大灰狼的陷阱里还不自知。“丫头,喜欢他是吗?不如我们就来赌一把,一个月,如果他接受你,我答应你任何条件,包括消失在你眼前!”“那……我输了的话会怎样?”她深深晓得,这个家伙腹黑极了,和他交集?必须得多长个心眼!“做我的女朋友,一个月,这是我对你喜欢的期限!”大灰狼微微一笑,眼眸幽深,透着柔情,风度翩翩,优雅绅士,一看就是情商极高的男人,配上他一身帝王一般的光环——啧啧,对付一个小丫头,他白亦君会输?
  • 天魔剑子

    天魔剑子

    天生此子,万物如尘,名为林尘!“苍天算个屁!撕了它,碎了它!”“命运算个屁,改了它!逆了它!”“历史算个屁,毁了它,灭了它!”他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血族公主复仇记

    血族公主复仇记

    星辰暗淡,时光流转,血魔两族乃天生之敌,两大种族实力相当,对战结果最终如何?血族覆灭,血族公主带着仇恨,来到人界,以全新的身份开始复仇之计!无常的命运将她与魔族王子安排在了同一班级,可她却并不知道,自己一直所欣赏的同桌,就是灭掉自己全族的凶手之子!一次偶然间的生日宴会,一段献媚讨好的卑微言语,一场本以为简单无比的刺杀行动,令她幡然醒悟!她会怎么做?而魔族王子又该如何应对?令血族覆灭的凶手最后又会如何?魔族王子是否会帮助自己于的父亲?而血魔两族绵延千古的战争又是否还会继续?这一切的答案,都在于血族公主和魔族王子的选择!
  • 恶之愿

    恶之愿

    一次诡异的面试,吕哲轩加入了宇宙银河办事处,他惊悚奇异的冒险之旅就此展开。且看主角如何周旋于人性善恶之间,是恶胜正还是败于善,他与心爱的女友携手共行……此书风格偏:科幻,推理,惊悚,人性,轻搞笑,异时空类。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多棱镜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多棱镜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倚君忆

    倚君忆

    他们养老开始得太早,以致那些曾经风云之中的往事仿佛被落梅掩尽砌下。风带云过,月色晦明,在这湖心亭中,他揽着她,而那些故事,已是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