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3200000002

第2章 绪言(2)

在财政制度上,宋代吸取唐五代节度使拥有财权,造成与中央分庭抗礼的经济实力的教训,在路一级设转运司,通过它将州郡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消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在明代,以户部统领全国财赋,下设“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并各仓场盐课、钞关”,府县几无财权,这种做法也是直接继承宋制而来。

在司法制度上,宋代收了州郡的司法权,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皆需通过路一级的提刑司复核,死刑疑案更需向朝廷奏裁,才得以判决执行。明清司法,大致亦类此。

此外,在对待权臣、宗室、外戚以及宦官等近习势力的弄权和可能威胁到皇权这一重大问题上,宋代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大都为明清两代所继承。

宋代所以重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又一个突出的方面。在当时,无论是各类学校的增加,书籍的广泛流布,文学艺术的繁荣,学术思想的活跃,科学技术的进步,或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等诸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宋学的产生,像一朵奇葩,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这一切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着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对此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复必振。”作为一部政治史,虽然不可能对宋代文化有过多的涉及,但是文化与政治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研究宋代史时,不能忽略宋文化与唐文化的不同及它对政治生活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宋代政治,不仅是官僚政治,而且是文人政治,是在君主独裁体制下文人掌权的政治。虽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只要他认为有必要,其言行就是法律的一部分,但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其行动多少受到儒家君主观的束缚。在先后出现辽、金、蒙元的严重威胁面前,也迫使他们的任性和腐败有所收敛,一旦收敛不住,最后必致亡国无疑。与此同时,在宋代政治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时地看到士大夫(包括一般知识分子)的身影,他们或在埋头读书,或在赋诗吟唱,或在传道解惑,或在参加科举,或在着书立说,或在履官行政,特别是连篇累牍的章奏递进,对和战问题的慷慨陈辞,对君主的规劝谏议,对官员腐败的揭发抨击,因政见或利益不同而相互间论辩争斗,以及在地域社会中的各种活动,更是充斥于国史、实录、文集、野史、方志、笔记等各类史籍的记载之中。自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年间,人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像宋代知识分子那样的.所欲言,那样的关心政治,那样的对国家、对民族抱有认同感,这就是文人政治的充分表现。

文人政治,也就是所谓“文人掌权”的政治,或者说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其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从赵宋统治者来说,尤其是太祖兄弟及其子孙,皆为好文之君,他们充分认识到读书人在治理国家方面所起的作用,重用他们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宋太祖有言:“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就是他对知识分子认识的真情表白。重用士人,更是为了力矫唐末五代武人政治之失,以文臣驭武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宋代主管军政的枢密使基本上由文臣担任,对文臣采取不杀少辱的方针,原因都在于此。从士人方面来说,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官僚政治的最终形成,他们的命运已与赵宋政权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唐代,门阀势力尚未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世家大族即使没有皇权保障,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样可以延续下去。恩荫得官者升迁迅速,官至宰执大臣者时有所闻,还出现了不少恩荫世家。士人一旦成为品官,不仅领有俸禄,而且还可享有六十顷至二顷不等的永业田。官员致仕或挂冠而去,依然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至宋代则不然,士族门阀已退出历史舞台,恩荫授官虽众,但所授多为选人小官,升迁起来困难重重,要通过恩荫世代保持特权已不可能。宋代官员的俸禄,除宰执大臣外,并非十分优厚,又无永业田可授,他们一旦失去官职,就会有生计之虞。南宋人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一《常产》条载:“煇顷侍钜公,语及常产。

公云:‘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盖福字从田、从衣。’虽得此说,三十年竟无尺土归耕,老而衣食不足。福基浅薄,不亦宜乎。”周煇生于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钜公者周煇之父邦,他以恩荫得官,入仕三十年,竟不能获得“尺土”。可见,在宋代,官僚并非一定能成为地主,读书人只有走科举入仕之路,才有前途可言,否则难保不陷入贫困。因而,他们自始至终离不开皇权的恩庇。再则,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贯遵循“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重文政策的推行,更加增强了他们对赵宋政权的忠心,这就是为什么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训,像“公事如家事,官物如己物”的官箴,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或出于宋代士大夫之口,或受到宋代士大夫推崇的原因。

赵宋统治者所施行的怀柔政策已达到了绝高的水平,他们对敌国施以怀柔(常以岁币换取和平),对农民起义施以怀柔(剿抚并用,招安为上),对士大夫同样施以怀柔(笼络以为我所用)。故文人政治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怀柔政治。从表面上看,宋代皇帝、宰相的权力都受到制衡,有所谓“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一说,实际上,士大夫所掌之权,全受皇权的严格限制,只允许他们在“铁笼子里施展拳脚”。以言官来说,看似有“风闻言事”的权力,甚至可以对帝王提出严厉批评,但基本上是为了监督和揭发各种危害皇权的事情,完全是帝王意志的体现。如果言官稍有不顺,或直接触犯到帝王的切身利益,轻则弹章会“留中不出”,重则将被撤职罢官,所谓的言事权也就迅即化为乌有。即使像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这样的权臣,他们的专横跋扈也只能在皇帝的首肯下行事,在皇帝面前一样要俯首听命,不敢有半点怠慢。《朱子语类》说:“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这条记事,既不见于正史,又与高宗朝实际政治情况不合,作为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中兴”之君,岂会在武臣面前将自己说得如此懦弱!难怪朱熹也疑惑地反问:“但到这田地,匕首也如何使得?”这种道听途说的程度,几与“泥马渡康王”一样不可相信。

赵宋统治者倚重士大夫,很有点“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样子,但实际上对他们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除利用言官加以监督外,其措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防官员结成“朋党”。宋真宗曾说:“唐朝朋党甚盛,以至王室卑弱。”故而宋代皇帝对官员结“朋党”一直很忌讳,凡是大臣被指斥为朋党者,不是撤职罢官,就是赶出朝廷,决不姑息,台谏官也以监察臣僚结成朋党与否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加之宋代帝王亲自掌握了取士大权,知贡举失去昔日的权力,使科举朋党也难以形成。时人所谓因“煕宁变法”而出现的“旧党与新党”、“元佑党人”和南宋宁宗朝出现的“庆元党争”之类中的“党”,虽然不无个人利益方面的考量,但多数是由于政治观点的异同,对和战看法的异同,学术观点的异同而形成的派别,这就是宋人所谓的“君子之党”和“小人之党”。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党”,而是故意给对立面扣上去的政治帽子,以便引起帝王的猜疑和不满。因而,宋代并没有类似于唐代中后期那样甚至帝王也难以控制的朋党,也决不允许出现这种朋党。若言朝廷中的派性,当然很不少,但这与结成朋党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性质上的差异。二是实施“异论相搅”。也就是在宰执大臣之间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一股势力,而是要适当扶植对立面,以使他们的权力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及时揭发对方的“不轨之行”,以便自己可以“垂拱而治”。天禧元年(1017),宋真宗拜王钦若为宰相,两年后,又用与王钦若严重不和的寇准为相,“人或问真宗,真宗曰:‘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此即为“经典”一例。从此以后,“异论相搅”便成了赵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并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最高统治者的这种政治手腕,是造成连绵不断的所谓“党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下,宰执大臣权力不专,他们动辄遭到牵制和弹劾,即使才能出众者,也难以有所作为。于是,朝廷里苟且之风大盛,多数时候是暮气沉沉,偶有慷慨激昂的争论,多是空话连篇的说教,到头来于政治一无所补;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体制得到强化,无论宗室、外戚、宦官、权臣,乃至农民起义,都不能对赵宋王朝构成威胁(外族入侵是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即使暗弱之帝,也不足以影响他的统治。

这当是赵宋政权所以能“长治久安”在政治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说的是中央政治,至于地方政治,则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胥吏世界”,二是士绅社会。所谓胥吏世界,就是“吏强官弱”之谓。宋人以为:“官不足以制吏。官有以财用不给罢者,吏未尝过而问也;官有以刑名而罢者,吏未尝过而问也。官有罪,吏言之,有司治之惟恐后;吏有罪,官按之,则相疑曰:‘岂宽纵致然耶?’故任职者,官以不案吏为得计。宜其所在奸吏专权擅势,大作威福。”这种情况,又因官员频繁调动,视官舍为传舍,不恤地方政事,由科举和恩荫出身的官员不能胜任州县繁杂的事务,事事依赖胥吏而变得更加严重。胥吏世界的出现,是造成州郡地方政治黑暗腐败、百姓赋税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士绅社会,是指宋代通过扩大科举取士,培养了一大批及第或不及第的士人,在地方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孝宗淳煕年间(1174-1189),“福州每岁就试之士,不下万四五千人”,“建宁府亦不下万余人”。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严州(浙江建德)每次参加发解试的士子也有七千余人。在上述参加发解试的人中,最后能考取进士的不过十几人,绝大多数士人留在乡间,与赋闲在那里的官员一起,构成了相当庞大的士绅集团,他们以从事进士业的地位和文化优势,往往扮演了地方领袖的角色。在这些人中,固然不乏为富不仁者和“哗鬼讼师”,但也有许多人热心于学校教育、兴修水利、防灾抗灾、救荒赈济和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的地方事务,起到了各级地方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由于所受教育和利害关系,士绅们在政治上与朝廷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成了赵宋王朝在地方上的重要支柱。士绅社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胥吏世界”的危害性,巩固了赵宋政权对地方的统治。

《景定严州续志》卷三《贡举》,中华书局1990年《宋元方志丛刊》本。

总之,宋朝政治体制的巩固,并不是单纯依靠专制和暴力所得,而是通过对各种政治力量的监督和平衡,使其形成了一种互相制约的机制,即使有权臣擅权,其势力也不足以动摇皇权;通过集中兵权,以及用文人驱武将之法,有力地防止了武人势力的崛起;通过重用和优待士大夫,使士大夫们在莅官行政、着书立说中将维护赵宋皇朝看成是人生天经地义的大事,其影响所及,直到普通的庶民百姓。以上三个方面,使得赵宋政权在内固方面几乎达到了臻于完善的地步,如果没有外来军事势力的入侵,其国祚将会更加绵长。

但是,宋朝还是灭亡了。北宋灭亡于金人,南宋灭亡于蒙元,究其原因,女真、蒙古军事力量的空前强大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外因,而两宋政治上的腐败、军事力量的弱小却是一个重要的内因。内因的产生,又与实现内固所采取的那些政治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却完全符合历史的辩证法。

同类推荐
  • 回到异世做纨绔

    回到异世做纨绔

    莫不凡意外穿越回古代,重生为将军之子,利用自己老子的职权,立志走出一条纨绔大道,可是他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智慧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 天庶子

    天庶子

    过去,他是身份卑微的庶出之子,虽出身王侯,却生活贫苦;虽仪表堂堂,却佳人无意;虽学富五车,却仕途暗淡。现在,他是万众归心的天之骄子,虽不计得失,却家财万贯;虽心有所属,却桃花不断;虽身在江湖,却左右庙堂。这一世,他斗奸商,斗恶霸,斗佞臣,聚财富,保治安,极人臣,他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他就是天命所归的庶出之子。
  • 乱入那个三国名称被占怎破

    乱入那个三国名称被占怎破

    一直以为郭嘉和典韦死得太早,非常可惜,假如他们能够幸存下来,也许三国的历史会被他们改写,还有颜良、文丑、太史慈、庞统、关羽、张飞等人。如果能把这些人都弄来为自己效力,嘿嘿……于是我穿越了。
  • 玄牝志

    玄牝志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宅男刘盛穿越到了盛世大唐,本想顺其自然安安静静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史书上面的人物一个一个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看来前辈子宅了二十年,这辈子确实要出来混个精彩,不求史书留名,但求潇洒一生。
  • 随梦贞观

    随梦贞观

    当腥风血雨席卷整个长安城,李世民却在遥远的蒙古躲命;当陈飞的大军北上,李治又在何处?李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罢了,不足为奇。群雄的杀伐,就此展开!陈飞,就是那个叛贼……(PS:求收藏,求评论!^_^)
热门推荐
  • 如此恶男

    如此恶男

    她讨厌他自以为是的态度,讨厌他以貌取人的嚣张,讨厌他鄙视的眼神。“好!我接下这份广告,前提是你亲自向我证明你研制出的这些杂七杂八的肉丸真的很美味。”她瞄了一眼那些陈列整齐的肉丸,感觉它们长得就跟段齐飞这颗天使蛋一样,圆圆的……圆圆的……圆圆的……圆圆的!
  • 独傲凌霄

    独傲凌霄

    她好不容易走出了那片阴影,却又失足滑下了万丈深渊,跌进了那半空中突然出现的漩涡中。再醒来,差点就被勒死!魔法公主跑到地球玩了一圈,却又在地球意外的穿越到了古代,来到了这个仙侠世界!她凭着现代人的机灵古怪、以及不要脸的死缠烂打,好不容易成了人间的公主、清溪派的弟子。却又因为看到了一些事,撕心裂肺,增添了仇恨的烦恼,生出了一场场阴谋!表面天真调皮的她内心却是阴谋重重,可瞒天过海也不长久啊!随着时光渐渐流逝,她的本质也就原形毕露了。这时候哥哥的突然出现,又改变了什么?可是最后呢?到底又是谁爱上了谁的什么?
  • 网游之盗贼无风

    网游之盗贼无风

    当一个人厌倦了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总要选择一种不同的路,曾经作为华盟第一人的路休,借助一次失败果断退役,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然而游戏终究是割舍不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他作为一个休闲玩家的游戏生涯……
  • 穿越东洋:小女子好无奈

    穿越东洋:小女子好无奈

    此女,很倒霉穿越了,很庆幸,穿后是个美人。很倒霉,穿成了东洋女人,很庆幸,人在自家领土上。很倒霉,被祖国同胞追着打,很庆幸,没有打死……总之,小女子好无奈,无奈的穿越,无奈的跨国倾城之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仙道英雄传

    仙道英雄传

    想为父母报仇的李复来到偃州城竟沦为乞丐,被人痛打,被人贩卖,却因祸得福,被一位仙女发现其具有上品的修炼灵脉并被招入仙门。李复无意引来了别人的仇恨,害得心爱之人受到重伤,他为治好心爱之人,勇敢地踏上了充满磨难的征程。身为男儿,不畏生死,尽显英雄!
  • 蛊元纪

    蛊元纪

    集万毒于一皿,任其相杀相啖,终,独活者以怨为魂,以忿为血,形神皆变,破皿者,谓之蛊,操蛊之人,不尽相同,用蛊之道,亦无相似,唯一不变之理,便是:集弱者作肉,为强者所食,君不见,部落,皇朝,人间,天上,万物竞行此道……”上古时期,曾有神祗存在过,这些神祗视人族为口粮,人族就是被圈养的牲畜,直到传说中的初代蛊师和蛊神出现,他们一起创造了蛊术,秘术,给人族带来了足以自保的力量在那惊天一战中,众神皆亡,只留下了一宗大造化,和一把通向那座巨城的钥匙无尽岁月过去,钥匙终是现身世间,被人当做钥匙容器的莫晨……
  • 零售业特许连锁经营战略

    零售业特许连锁经营战略

    本书介绍了零售业特许连锁经营概论,零售企业的先期规划、拓展策略,特许连锁加盟商加盟策略,及零售业特许连锁经营战略等内容。
  • 半夜不要喊我名字

    半夜不要喊我名字

    管你信与不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是杨小凡,被凤凰男甩了,净身出户。身上积蓄所剩不多的她,无奈在一间荒宅住下。神秘的房东先生,第一次出现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半夜十二点后,可怕的敲门声和喊魂声,危及着她的生命。一只时有时无的黑猫,时常在诡异的时刻出现,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次次从梦中惊醒,梦中惊醒后,一次次睁眼看见的都是从天花板上钻出来的唐朝胖女人。我会告诉你,谜题的答案和一只古代的制蛊刑具有关?我会告诉你,男主是祖上三代都精通风水玄学的一个盗墓分子?我会告诉你,所有死亡的真相都来自于那天花板上被墙灰掩藏的古墓壁画?
  • 美人长殇

    美人长殇

    她自一片火海和漫天恨意中出生,一出生便丧父失母。被忠心的家仆带出逃生,却不曾想被仇家找到。坠落悬崖后幸得好心人相救,从此养在一处名门正派中。本想此生大概就是如此安稳宁静地度过,却在十五岁那年突生异变。名门正派的小公主突然变成了杀手、暗夜魔教的嗜血女王。双重身份本应该隐藏的很好,没想到原来是一场布局。朝廷动荡,前朝旧事突然被揭开,身世之谜浮出水面……
  • 上古仙魔录

    上古仙魔录

    唯天不服,唯情不负,天欺情负转身成魔——血魔传说。唯初心不改,只因相信所持之道为真谛,谱写第一代鬼仙之祖传奇。万仙化界,天庭建立,北冥聚魂,地府成形,劫道有序,神仙内定。只为不公,打上天庭,造就一代剑仙神话。血魔复出,人间炼狱,妖邪横行,正道不兴,谱写新一代绝世仙侣。仙魔录第一卷血魔传说,正式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