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6000000012

第12章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与衡量(8)

人们对农业的承载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及其相关政策,影响到农业的承载管理,进而影响到农业的承载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形成不同的农业承载管理绩效。可以从农业政策规范与政府行为以及政策绩效方面进行深入的实际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承载管理政策,引导与更正农业承载管理行为,提高农业承载管理绩效提供科学依据。

三、一种分析框架:农业承载力评价

承载力(Bearing Capacity)[12],即所承担、接受与负担的能力或表现力。农业承载力,指农业产业接受来自农业本身或其他产业及其有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在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中,一般指农业行为所承担的现实表现力。除农业自身的产业发展承载力之外,农业承载着许多有形或无形的内容,如何认识农业的这些承载内容,如何评价农业的这种承载的现实能力及其表现形式,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分析。

农业承载观是指导农业承载力分析的基础。农业承载观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六个方面。(1)经济承载,如农业经济产出、物质产出、食物供给等。(2)农业的资源,如农业资源在农业内部与非农产业之间、产业部门与非产业部门、城乡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的配置。

(3)生态承载,如动植物群落、自然(水土气热风温)与人工生态、农业自然景观。(4)人文承载,指农业文化和农业人文景观等。(5)社会承载,指农业文明、农业社区群落、农居风情和社会稳定等。(6)政治(安全)承载,如国家与地区安全、政治稳定等。

评价与分析农业的承载力,相应的可以根据农业承载观内容进行六个方面的深入分析。

(1)农业的经济承载能力,如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力(承载力)、持续发展力等的分析;(2)农业的资源承载能力,除农业本身的承载外,农业水利和水力资源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贡献力,农业土地(耕地)资源在非农化方面的贡献力;(3)农业的生态承载能力,如农业生态建设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贡献力;(4)农业的人文承载能力,如农业人力资源、农业文明等的贡献力;(5)农业的社会承载能力,如农业(农村)社区发展贡献等;(6)农业的政治承载能力,农业发展对国家安全、政治民主建设等的贡献能力等。

对农业承载的认识,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开始,进入21世纪以来有了新的发展。对国外关于农业发展作用更为全面认识的观点主要有下述四种类型。

(1)农工综合体(agri‐bussiness system)。该观点以美国和前苏联最为典型,始于20世纪50年代。如法国让·雄巴尔·德洛夫(1985)指出,“动植物生产与其上、下游工商业以及食品业综合体中一体化了的重工业组成农业”,可见农业产后部门已被西方视为农业的组成部分。

(2)食品农业体系或食品纤维体系(agri‐food system)。该观点以欧美等发达国家最为典型,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哈尔克劳(1976)就将农业定义为“在生产和销售食物与纤维中对资源进行组合管理的一种行业”,可见食品加工及其投入品销售已被西方视为农业的组成部分。

(3)多功能农业(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该观点以欧洲等国家最为典型,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成主流观点。正如欧洲委员会在《2000议程》(European Commission,Agenda 2000)中指出:“欧洲模式与其主要竞争者之间的基本差异,就在于欧洲农业的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 nature)及其在经济与环境、在社会以及在乡村保护中发挥其作用,因此,需要全面维护欧洲农业并保护农民收入。”[13](4)本原农业或农业本原论(agriculture origins)。该观点以日本和德国最为典型。这是基于哲学观点,针对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及其弊端提出来的。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人们的价值观也正在发生转变,德国大约于1975年开始进入“多元的价值观转换”时代(哈曼,1987)[14],这种社会价值观正由收入-消费最大化向自由、幸福等富于人性、文化的价值观转变,这种“静悄悄的革命”已从经济向生态、社会与心理转变,从屠伦的农业圈层理论到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的城乡结合理论(Christaller,1933)[15]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德国的空间配置上的广泛应用。日本关于农业本原论研究者认为,“在农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排挤、冲击和破坏的形势下,从哲学和思想的而不只是从技术和政策的角度来探索和思索‘农’的问题”,要从生产的农业(农学)、生命的农业、生活的农业向空间的农业(综合的农学)转变,实现农业的综合性价值,如日本从昭和六十年开始,农业的“现代化”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和缺陷,农业不仅可起到保护国土和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发挥着许多社会文化作用,其非经济的价值非常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的这些外部效应并没有得到准确的评价,因此,人类迫切需要一种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中心的神圣的自然观,而不是近代科学立足于笛卡儿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中心的机械论这种自然观,不是要以征服自然,追求能够带来效率和舒适性的合理主义,特别是经济合理主义,使自然包容力及其再生产的可能性已接近临界点,这也是低投入可持续农业(LISA)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的客观基础。

对农业承载力的评价与经验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从某些方面来体现农业的多重承载力并按照特定的方法进行量化测评。

案例一: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80年对农用地及森林的公益功能进行评估后认为,在水资源涵养、防止沙土流失、保健休养、保护野生动植物、大气净化等方面的功能价值达到36万亿日元,三菱综合研究所在1991年评估水田带来的外部效应为12万亿日元,这相当于大米产值的4倍,农业综合研究所于1998年对农业与农村的多种功能进行计量评价得出的价值是10.5万亿日元。虽然这些评估测算方法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但农业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是明显的,它要求对现行的农业政策加以改善(祖田修,2003,补注第92-93页)。

案例二:欧洲学者对农业的多功能性进行评价。有学者(Durand, Huylenbroeck,2003)[16]提出了以农业为中心的“三农”参与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农业企业实际上有三个边界,以传统农业为中心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是资源作用(mobilisation ofresources),一个腰为农食供应链(agri‐food supply chain),另一个腰是乡村地区(ruralarea)。在他们的“农村发展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或IMPACT)研究中,于2000年前进行了欧洲6国3264个专业农户为期3年的调查,将农场的农业净产值(NVA)与农村发展相联系,并划分为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深度(deepening)、广度(broadening)和综合度(既有一定广度又有一定深度的综合度,reground 或synthesis),得到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不同方面及其程度。相对而言,据此表明的农业的多功能性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德国和爱尔兰参与的广度最大,德国和意大利参与的深度最大,多功能农业的综合性则德国最好,其次是意大利,英国则最差。

这两个案例表明,虽然他们的研究方法不同,计量分析的内容和计量方法差异很大,且尚有改进余地,但这些实证研究结果都说明,农业承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农村发展的贡献虽然有大有小,但作用是多方面的。

总之,农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如何认识农业发展成就和当代农业的作用与功能,显然不能简单地用GDP百分比来衡量,也不能把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或“农民太多”当作包袱。用农业承载观指导农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做好农业部门工作,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业发展政策,从而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也有利于在现实工作中处理好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促进“三农”总福利最大化,最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保护农业多功能性 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刘向华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缺陷日益凸现,因此选择和发展合适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就成为农业发展和完善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生态农业,符合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内涵出发,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服务功能,分析了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阐述了利用生态经济的原理,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可持续生产模式的转变,实现我国农业高效、健康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农业多功能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必然要求

农业是利用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机能,加以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它以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为对象,通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所以从农业生产的运动过程可以知道,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植物和动物,就是自然生态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需要在农业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运动,即农业生产就是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进行的,因此人类发展农业,必须遵守农业的生态特点,才能使得生产经营有正确的出发点和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生态农业这种现代农业模式就是适应农业特点诞生的。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求农业必须以生态经济的原理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延伸产业链条,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求农业生产一方面必须按照生态经济系统本身运动的规律性使用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保持和改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按照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取得农业生产的最大经济效益。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弊端:第一,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顾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承载阈值,破坏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功能和自然平衡的缺点;第二,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盲目投入过多的资源,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建立以农业多功能性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是提高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以农业多功能性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特征

(一)实现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统一

以农业多功能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必须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现代农业一方面遵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承载能力有限性的特点,合理适量地采用经济、技术措施,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经济运行;另一方面,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需要,合理投入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系统。

(二)扩展农业内涵

就农业提供的服务功能而言,以农业多功能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延伸了传统农产品的概念,现代生态农业的产物包括有形农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有形农产品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其中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农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减少,用于人们现代消费、工业原料或出口创汇的各种农产品比重在上升;同时现代生态农业还包括用于恢复和维系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等无形产品和服务,其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围绕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和旅游等满足国内外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行业部门。

(三)完善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农业多功能性,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与其他部门的结合空前紧密,迅速形成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进而使得农业和其他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四)农业的社会文化属性不断增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的有形产品对国民经济、农民增收来说,直接贡献率在下降。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载体来说,农业具有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意义,因此其社会文化属性在不断增强。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发展,有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繁荣。

(五)现代生态农业具有多元化的目的

由于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被公众所认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农业投入资源越来越高效,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同时现代循环农业又形成了较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现代农业的整体收益较之传统农业收益来说,整体效益迅速提高,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需求。

同类推荐
  •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陈国胜所著的《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大量实地调查为基础,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对该县的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其增收途径与对策进行研究、设计。本研究成果可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对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沿海其他经济类型及区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走向南亚:南亚国家经贸指南

    走向南亚:南亚国家经贸指南

    为推动云南省对外开放工作的深入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力度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力量完成《走向东南亚》一书的基础上,又与长期从事南亚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合作,撰写《走向东南亚》的姊妹篇《走向南亚》一书,全面介绍南亚各国的概况、经济发展现状、经济政策和法规,详细分析中国—南亚经贸合作的领域和前景,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南亚经贸指导用书。《走向南亚》的出版,必将为四川乃至全国企业开拓南亚市场,扩大与南亚的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
  • 金融心理学

    金融心理学

    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股票市场上的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利用这些现象提高投资者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许多技术性分析的结论都印证了这一点。书中详细介绍了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从心理学角度为投资者揭开了股票交易的神秘一面,你可以了解到:趋势市时投资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平衡市时投资者的心理又是怎样?趋势反转时投资者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崩盘时投资者有什么样的心理?用心理学理论解释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本书为每一个股民、金融分析师和银行家提供了绝佳的投资参考。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热门推荐
  • 通灵未央

    通灵未央

    他,年轻俊美,却白发苍苍...他,一家豆浆店的小老板,却大隐于市,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广结善缘,却行事低调,只为默默守护他“逝去的爱情”...他...我特么实在编下去了!你们自己看吧.....
  • 多彩校园

    多彩校园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校花暗恋记

    校花暗恋记

    她是校花中最白的,她曾被无数个男生表白过,她从未想过自己会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也没想过自己会遇到情敌,更没想过自己会一不小心选错了人……
  •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系列之一的《我愿小说气势如虹》,书中具体包括了:《文学研究的分野与批评的理想景象》、《信息时代看中篇小说的尴尬》、《都市文学絮语》等文章。《我愿小说气势如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不入豪门

    不入豪门

    清秀,柔美的外表之下,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可是感情生活却简单的如同一张白纸,28岁还是处女一枚,怪我吗?笑话?他们不识货关我什么事?一直以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就在她刚刚浅尝爱情的滋味,可是一个偶然机会,竟然发现自己是私生子......,慌乱不堪的内心充斥着让她无法承受的自卑,逃离是她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没有平视,就永无平等!
  • 花月镜

    花月镜

    花月镜在一次偶然下救了一个呆萌的书生,从此,相继之后喈笑非啼的江湖之旅开始了…PS:本书不定时更新,如果喜欢请收藏或者投票。
  • 血脉龙神

    血脉龙神

    古老传说中,人类的血脉之中蕴含着太古神魔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毁天灭地,能够遨游星空,能够焚江煮海......不过,这股力量一直潜藏血脉之中,直到有一天,血脉沸腾,力量爆发,整个世界为之而改变。获得了一丝龙脉精血的少年王亮,开启龙神天赋,化身龙神少年,纵横天下。ps:已有两本百万字之上的完本小说《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王爷的霸道王妃

    王爷的霸道王妃

    我叫纪云,是S省地下黑道统治者,在一次攀岩运动中发生意外,穿越了……我穿越到龙鼎皇城,变成了大将军的女儿,也是这座皇城的第一美女,但是我不再是那叱咤风云的黑道大姐大,而是一个从小患哮喘的病秧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之魔兽双游技能

    异界之魔兽双游技能

    魔兽澄海玩家贾不凡带着光暗双游技能来到了魔幻世界。以前他玩的是游戏,以后的他玩的是命。
  • 查理九世之彼岸轮回

    查理九世之彼岸轮回

    百年转世,哥哥杀死父亲,妹妹杀死哥哥,如今,却轮到唐晓翼,墨多多和尧婷婷身上,曼珠沙华的计谋,是为了救他们,还是杀他们,真相,即将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