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9200000038

第38章 先秦铸币与中国古代货币(6)

4.元代通宝钱

元代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在蒙古国时期就有大朝通宝。元世祖忽必烈铸行了中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通宝传世有2种,一种为汉文楷书小平钱,另一种为八思巴文,俗称蒙文,大小似折二钱。元成宗铸有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元武宗铸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大以后,各朝年号也都有铸钱,元仁宗铸有皇庆元宝、延佑元宝、延佑通宝、延佑贞宝,元英宗铸有至治元宝、至治通宝,元泰定帝铸有泰定元宝、泰定通宝、致和元宝,元文宗铸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元顺帝则铸有元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元宝等。元顺帝还铸行了“权钞钱”,以钱权钞,面文为“至正之宝”,钱文为楷书,顺读,钱背穿上有“吉”字,背穿右“权钱”二字作当银钞,穿左记币值,分别有伍分、壹钱、壹钱五分、贰钱伍分、伍钱共5种,直径依次为42、50、60、70、80毫米。

元代铸钱无论从数量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不及两宋,其大小、折当、宝文等比较随便,除顺帝至元铜钱制作较精良,其他各钱制作一般。这大概是以行钞为主、铜钱次之所造成的。

5.明代通宝钱

明清两代把官制铜钱称为“制钱”。明代铜钱的铸行并不稳定,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穆宗隆庆时期经历13位帝王,其中只有6位铸钱,且铸钱数量有限。自明神宗万历开始才大量铸钱。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命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延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5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1钱,折二钱重2钱,当三钱重3钱,当五钱重5钱,当十钱重1两。同时续铸大中通宝钱。明成祖铸行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

明宣宗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自宣宗宣德九年(1434)到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共69年未再铸钱。弘治十六年后铸行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明世宗铸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1钱2分,千钱重7斤8两,后改为每钱重1钱2分5厘,千钱重8斤。明穆宗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每文重1钱3分。

铸钱量上升是在明神宗万历时期,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神宗万历四年(1576),开铸万历通宝。小平钱为真书直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万历通宝钱有折二钱,也为真书直读,狭郭,双点通,钱径为2.8厘米。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全国铸钱局只有60座钱炉,到万历二十年时增加到100座钱炉。万历三十年(1602),户部等机构新开250座钱炉,应天府也添100炉,1年便增加350炉。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1621)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1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此时全国形成了3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1623)后,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天启钱钱重原定1钱3分,千钱重8斤8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7分,千钱仅重4斤8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思宗铸崇祯通宝,开始规定每铸钱1文,用铜2钱,力图恢复嘉靖、隆庆旧制,但并没有维持下去,因为明朝末期社会弊端严重,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各地钱局大肆滥铸,所铸之钱、文字、大小、轻重不一,相差很大,背文更为繁杂多样,比天启犹有过之。因此崇祯钱为中国铜钱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6.清代通宝钱

清代自从努尔哈赤称国号为金于东北,至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共有295年。入关前,努尔哈赤曾铸行“天命”、“天聪”钱。“天命”钱有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译作“天命汗钱”,汉文钱作“天命通宝”。“天聪”为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所铸,钱文为满文“天聪汗钱”,亦依老满文写法。

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顺治年间开铸顺治通宝,并定钱法,规定钱材为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1000枚铜钱称为1串,年铸1.2万串称为1卯,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以后历朝每改一次年号便新铸一次年号钱。康熙通宝铸行长达60年,铸量较多。有大小两种,大者每文重1钱4分,小者为1钱,规定每千文兑银1两。雍正通宝,沿康熙钱制。乾隆通宝重1钱2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通宝更为精美。嘉庆通宝,最初所铸力求工整美观,钱重1钱2分,面文仍用宋体,背文为满文局名。道光通宝,钱制虽沿乾隆、嘉庆成例,但大小轻重不一,比较正规的在2.2厘米左右,轻小的就不一了。咸丰钱制除咸丰通宝外,还有咸丰元宝、咸丰重宝大钱。咸丰钱币版本极多,有近千种。祺祥通宝、祺祥重宝为清穆宗所铸,不久改元同治,开铸同治通宝。

同治通宝面文仿宋、楷书都有,各地所铸之钱参差不齐,轻重不一。光绪钱币有光绪元宝、元绪重宝。光绪通宝钱重1钱,后逐步减至8分,最后减至6分,该钱书法为楷书。光绪十五年(1889),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用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此后机制币相继在各省推广,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宣统时,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1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不多。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宣统通宝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

方孔圆钱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是中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三节 中国古代金银货币与纸币

如果说中国铜钱是世界铸币史上的奇迹,那么中国古代金银货币和纸币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同样不能低估。

一、中国古代的金银货币

黄金白银,体积小价值大,色泽美丽,不锈不烂,分割也不太困难,是适宜作货币的理想金属。金银用作货币,据《管子》、《史记》等古籍记载,可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前的“虞夏”、“夏后”时期。如《史记·平准书》中就说:“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或赤(铜)”,“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但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考古资料的实证。不过在殷商时期黄金可能已发挥货币作用了,因为在安阳等地曾出土过金贝和包金铜贝。

1.黄金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货币之一了,与早期的铜铸币并行使用。当时大宗交易支付,国与国交往都使用黄金,贵族、商人买卖珍贵的奢侈品,多以黄金论价,如千里马、象床、宝剑、玉卮、狐白裘等,都计值在千金以上。仅《战国策》中记述金百斤、百镒以上的事例就有数十处,甚至有秦用“三千金”买韩国美女送楚王的记述。当时形容家产丰厚,多用“千金之家”、“万金之家”、“家累千金”等。贵族们朝贡、馈赠、赏赐、贿赂也都使用黄金,如“尉缭说秦王,赂诸侯豪臣,不过三十万金,而诸侯可尽”。当时各诸侯国的铜铸币——布、刀、圜钱等都有一定的流通范围,受地域的限制,而黄金则可通行于各国,不受国界限制。

黄金作为货币,是一种以重量为单位的称量货币。当时的计算单位有两种:一是斤,合16两;一是镒,合20两。实际上这两种单位经常是混用的。楚国的黄金单位叫做“爰”所以楚国的黄金货币,叫做“郢爰”、“陈爰”、“爰金”、“卢金”等。楚国是多产黄金的国家,所以后世出土楚国黄金货币爰金也最多。根据对实物的化验分析,郢爰一般含金量为97%~98%,卢金为94%~95%。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西汉承袭秦制,黄金仍为法定货币,单位改为斤。秦汉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黄金货币最盛的时代。当时的货币流通,小宗买卖都使用铜钱,凡价值大和支付额多的交易都以黄金计算。

当时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的有:赏赐、库藏、朝贡、助祭、算赋、买卖官爵和民间窖藏等。赏赐可能是黄金最大的用途。仅就《汉书》记载,皇帝各次赐金加起来的总量达90万斤,合今天270多吨。例如,陈平曾以4万斤黄金间于楚,文帝赐周勃5000斤,宣帝赐霍光7000斤。皇帝娶皇后的聘礼,惯例为2万斤。酎金是汉代诸侯为祭宗庙向皇帝贡献的助祭费。按规定,以诸侯封地人口计算,每千人贡金4两,累加起来就是很大的数量。如果交纳酎金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则犯大不敬罪,王则削县,侯免国。汉武帝时,因酎金问题获罪夺爵的有106宗之多。黄金代表财富,西汉皇帝运用酎金及赎罪、罚款、抄家、卖官等手段,搜罗了大量黄金,集中于皇家。汉武帝时,皇室贮藏的黄金有50万斤,约占全国黄金的一半。王莽时期,实行黄金国有,他制订了“宝货”制,使用强逼民众交售黄金和金制器物,藏于宫中,每万斤为1柜,在他灭亡时还存有60余柜。

秦汉初期黄金货币没有固定的形状。出土的金饼、金版,大体有重1斤和重1两两类。《汉书》说“黄金方寸,而重一斤”,西汉的1斤约合今250克,所以出土的金饼以250克重的最为常见。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有数十枚小金饼,每枚重量约合当时的1两。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铸“麟趾蹄”,开始统一了黄金货币的形制。北宋沈括曾记述这种金币的形制:“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蹄作圆饼,四边无模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各地西汉墓葬出土实物中,确有一些像马蹄状或兽趾瓣状的金饼,人们称之为马蹄金、麟趾金。此外,还有一种“金五铢”,是1980年陕西咸阳塬下出土的。它的大小形制与西汉五铢铜钱一样,黄金成色与西汉金饼一样,重9克,比铜钱重1倍多。

东汉至晋隋期间,黄金愈加贵重,黄金的用途有了很大改变。此时黄金用于大额支付和商品交易的情况锐减,做贮藏饰品和其他方面用处的大为增加。如皇帝对臣属的赏赐,西汉215年间赐黄金有100多次,东汉195年间赐金只有9次,而赐钱、赐物的相应增加,仅赐铜钱的就有64次之多。东汉赐金的数额也很少,总计约为2.17万斤,合今5吨半左右,仅及西汉赐金总数的2%。皇帝赐金少了,臣下献金的也少了,连赎罪也改用缣。此时,黄金作货币媒介以外的用途,则广泛发展。

当时社会风气崇尚奢侈浮华,盛行用金银打造器皿,用黄金做首饰也很流行。曹植的“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诗句,便是当时风尚的写照。同时,两汉之际佛教东传,魏晋以后道教也逐渐盛行,寺观庙宇、佛像、法器多用黄金装饰。由于战乱频繁,铜钱经常贬值,物价腾贵,人们多以黄金来保存价值,避免损失。这样,黄金就逐渐退出了市场流通范围,成为大家竞相贮存的对象。由于用金数量稀少,黄金的数量名称也起了变化。本来汉代称黄金1斤为“一金”,到了晋代,称“一金”却往往指的是1两了。

唐宋时代,金银制作工艺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黄金用于打造器物、饰品以及佛、道法事祭祀、布施等有增无减,黄金的用途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由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以黄金计价、估值以及用于大额赋税、大宗交易的情况又时有发生。杜甫就有“囊虚把钗钏,米尽折花钿”的诗句。由于经济的增长,黄金的货币作用在这一时期又有所上升,但相比之下它作为贮藏、保值的作用仍是主要的。元代以后,纸币逐渐流行,黄金则进一步退出流通领域。尤其是明朝,曾明令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但实行的结果是,白银未能禁止住,而黄金的货币地位则正式取消。

黄金货币的形制,一直是多种式样同时并行的,但不同时期又分别以某一式样为主要形式。东汉以后,除圆饼形外,铤状逐渐多起来。金铤是狭长的金版,似大臣用的笏,一直流行到唐代。1979年山西平鲁曾出土金铤82件,金饼4件,部分刻有唐肃宗乾元年号。南北朝时,黄金制的钱币开始出现。唐宋时期,金银制的钱币已较普遍,但多用作祭祀、布施、馈赠、殉葬等,与流通中的铜钱有所区别。从出土实物看,有些金钱是从国外流入的,如拜占庭金币等。两宋时金银开始以锭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砝码或绕线板的形状,为两端宽、中间窄的亚腰形。元代的金银锭又改为元宝形,即两端尖而翘起。明、清时又有中锭(小元宝形)、锞子(小馒头形)以及滴珠、福珠形状。上述多种形状的黄金体,都仍属于称量货币,在使用时需用秤称量,分量多者要进行截凿。

同类推荐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本书内容包括:历代帝王之谜;影响后世的历史谜团;生命之谜;人类生命之谜;地球之谜;历史悬案;历史文化之谜等。
  • 回族史话

    回族史话

    本书介绍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和杰出人物,以及回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热门推荐
  • 阐教玉鼎异界纵横

    阐教玉鼎异界纵横

    阐教玉鼎转世,四剑相伴。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步踏虚空,剑起剑落,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 校园神级特种兵

    校园神级特种兵

    神级特种兵退伍了做什么?学生?保镖?老大?总裁?还是再客串一下大明星?你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每天能泡妞还要啥不平凡?
  • 大神助理:大叔很暖很贴心

    大神助理:大叔很暖很贴心

    【停更,慎入!!】大叔非总裁,但很有钱!月入千百万,他的职业是网络作家,写文十年,网络文坛巨神。招小助理一枚。大叔:小梅子,去给我查查历史资料,笔记要做好字要写得我认识,错字漏抄的话就给我卷铺盖圆滚滚的滚~小梅咬牙点头,有什么招尽管放过来吧大叔,她都接着。可是为什么,大叔在家里又宅又呆又腹黑,没想到走出去,在别人面前却是酷酷的,拽拽的!后来发现,其实大叔暖暖的很贴心哦!额,那个大叔的女粉丝们,请矜持一点啊喂~
  • 难独行

    难独行

    一人一骑,行走在各个名山大川之中,身后的兵马、仆从越来越多,但心却越来越孤独,不管前面是兽人、蛮族、矮人还是精灵,都不要挡我的路,即使万夫所指,我亦往已!谁说反派不能是主角。
  • 坐久生情,与同桌的早恋

    坐久生情,与同桌的早恋

    他们总说,在一个好的年华里遇见一个对的人,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而早恋只不过是将好年华提前了那么一点而已。早恋,只不过是拉拉手,最多再附赠个拥抱罢了,是如此的青涩、纯洁。不带有任何目的的。都说初恋没有好结果,夕颜对这句“至理名言”深信不疑,王梓润则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了美好幻想的“童话公主”。这两个志向不同、世界观不同就连身材也差着一大截的人就这么不偏不倚地走到了一起。早恋之路不好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爱情“宅”急送

    爱情“宅”急送

    宅女安雅怎么也没想到,一次迫不得已的出门觅食却得罪了毒舌如簧、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富二代金龟林子墨,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他的女秘书;工作无比努力,却为时尚所累的编辑陈薇无聊泡吧,和宋以轩结下深仇大恨,故意诬赖他是“男公关”,从而惹祸上身。当林子墨抗婚被母亲逐出家门,当宋以轩赖上了陈薇,安雅和陈薇的小窝一下子被撑得满满的。四个人,处一室,冤家对对碰,爱情宅急送。
  • 绝世宠婚:腹黑娇妻快入怀

    绝世宠婚:腹黑娇妻快入怀

    一场被强制的婚姻,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绑在了一起,一个别扭,一个傲娇,一个高冷,一个腹黑,关雎觉得这辈子算完了,这漫漫余生怎么过啊,还没等他吐槽,对面的青鸠就叫起来,“关雎,水呢?,“好的,硫磺要不?”有一天,关雎无意翻到青鸠的日记‘11月2日,关雎是不是不行啊.....“关雎气节,一把拉过正在泡剧的某女,”亲爱的,看来我每天对你的宠-爱还不够啊
  • 孤情剑客

    孤情剑客

    拯救亲情,让他磨励青春;然而,爱情的坎坷,复仇的艰难。却让他找到孤剑剑法,一把孤剑无敌于江湖,天下第一,孤剑孤心,抛弃一切情愫,孤然于世。看情剑出世......
  • 九幽神武变

    九幽神武变

    以魔入圣,我道张狂。天有天道天道向上;地有地道地道载物;人有人道人道存识。欲修金刚不灭体,先修识存一念,一念成执,便化入魔道,入魔成圣;不妄我辈张狂。一念曰杀,仇恨而杀;父母之仇,天地之恨;愁苦悲愤之怒而一念杀生。一念曰爱;阴阳相隔之爱;爱而不能厮守之情;因爱恨交织而一念痴狂
  • 再续情缘:亲爱的,我们继续

    再续情缘:亲爱的,我们继续

    腹黑总裁爱上呆萌苏慕白究竟谁更胜一筹贤妻到手自然要宠着小剧场:“老公你的烂桃花今天在公司侮辱我”冷总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头条郑氏宣布破产“老公我的学长请我喝茶”冷总还是没说什么第二天学长被家人送出国留学“老公你看这件衣服好看吗”冷总终于忍无可忍直接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