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9200000056

第56章 四大石窟与中国佛教艺术(2)

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主要石窟约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依地形分东、中、西三大区,东区窟龛25个,中区119个,西区108个。石雕造像5.1万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

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着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唐、辽时期对个别造像进行过雕凿和修理,辽代还建有10座寺庙。

早期石窟,即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的昙曜五窟。窟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式。主像以三世佛为主,还有释迦和交脚弥勒菩萨,外壁雕千佛。主佛形体高大,占据窟中主要位置。佛面相方圆,两肩齐亭,深目高鼻。上身内着僧只支,外着袒右肩或通肩大衣。菩萨袒上身或斜披络腋,戴高宝冠,胸佩项圈、短璎珞,戴臂钏,下着羊肠大裙。飞天着装和菩萨相同,大裙下露足。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从造像特点中,可以看到犍陀罗艺术的某些影响。此五窟可分为两组:

(1)18~20窟为一组,开凿最早。第18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第19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达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第20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2)第16、17两窟为另一组。第16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17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

中期石窟,主要分布在中区及东部的部分区域,开凿于文成帝以后至迁都洛阳以前(465-494年)。此期石窟平面多作方形,有前室,有的窟中央立塔柱。窟顶多雕平棊,龛有上下重龛、左右对称式和屋形龛等。造像题材多样,大像减少,出现世俗供养人行列。太和十三年前后,出现褒衣博带式佛装。菩萨头戴花鬘冠,着帔帛,大裙下摆飞扬。飞天在此期后段穿短衫,有的不露足。题材突出释迦,主像有三世佛、佛装交脚弥勒,还有依据《法华经》雕出的释迦、多宝佛和依据《维摩诘经》雕出的维摩、文殊对坐像,以及修持“法华三昧观”所要求的本生、佛传浮雕及七佛、供养天人等。

中期主要石窟有五组:

(1)第7、8窟为一组双窟,是中期石窟中开凿较早的石窟。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第7窟后室北壁上龛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4层,雕有8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4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

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士、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棊,中为团莲,周雕飞天。

(2)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第9窟南壁雕凿有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3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

(3)第5、6窟为孝文帝迁洛前开凿的一组双窟。第5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9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

(4)第1、2窟为同期开凿的一组双窟,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1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2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

(5)第11、12、13窟成一组,以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第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3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

东壁佛龛形制各异。此外,第3窟、第11窟外壁崖面上的小窟和20窟以西若干小窟,也是在这一期开凿的。

晚期石窟,开凿于迁都洛阳后至魏正光末年(494-525)。此期多为不成组的中小窟,补刻小龛较普遍。佛的面型清癯,长颈,削肩。全为褒衣博带式佛装,大衣下摆褶纹愈益重叠,延昌以后为密褶式平行线条。菩萨面型亦趋削瘦。上身着短衫,帔帛交叉处穿璧,大裙下摆呈锯齿状,并向外伸展。飞天上着短衫,大裙曳地,不露足,腰折作V型。龛楣、帐饰日益繁复。题材流行释迦、多宝与维摩、文殊,佛传故事较多,弥勒与释迦并重。此期窟龛有四种类型。第1种为塔洞,窟中雕塔或方柱。壁面多雕千佛龛。第2种为千佛窟。第3种是四壁三龛式中小窟,后壁主像多为释迦、多宝,也有释迦龛。第35窟洞口延昌五年(516)龛,是该窟开凿时间的下限。第4种是四壁重龛式中小窟,后壁主像多为上龛弥勒,下龛释迦。

唐代以后石窟遗迹,在云冈所留不多。唐代初年,有过个别的石窟工程。第3窟后室的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3尊大像,很可能就是初唐在北魏未完成的后室开雕的。根据《金碑》记载,辽兴宗、道宗时期(1031-1101),曾在云冈石窟进行过规模宏大、历时10年的工程。主要内容应为兴建后接石窟,前建木结构窟檐的“一通乐、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福、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等10座大寺。历年来的窟前发掘与第1~20窟现存的崖面遗迹相对应,说明上述辽代10寺的具体方位,约当1~20窟。在其中第13窟南壁下部佛龛上曾发现辽代修大小像1876尊的铭记。第35窟东壁释迦像后残存有可能是辽代所绘的石绿色网目纹背光,这说明辽代进行过造像的修整、彩绘等工程。辽末保大二年(1122),10寺毁于兵火。此后,金皇统三年至六年,重建过灵岩大阁九楹等建筑,至元末尚存。明末云冈寺院再度沦为灰烬。

三、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的伊水两岸东、西山上。南北长约1公里。石窟开创于北魏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续有雕凿其中北魏窟龛约占三分之一,唐代窟龛约占三分之二。代表性洞窟有北魏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唐代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躯,碑刻题记3600多品,佛塔40余座。窟中壁画上的仙女造型,或在流云中自由飞翔,或手捧果品凌空飞舞,或奉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其姿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龙门石窟系中国北魏晚期和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典型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一环。

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即已在西山(龙门山)古阳洞凿龛设像。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始于宾阳洞。《魏书·释老志》记载,景明初,宣武帝下令仿照代京灵岩寺石窟(即大同云冈石窟),于龙门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营建石窟各一所。永平中又为宣武帝造石窟一所。这3所石窟即今之宾阳三洞。工程至正光四年(523)中辍。

古阳洞正壁为一佛、二菩萨,左右壁各有三层龛像。除少数唐代补刻小龛外,基本上是迁都后的北魏造像。其中纪年明确的以太和十九年(495)长乐王丘穆亮夫人尉迟造弥勒像铭为最早。宾阳三洞中,仅中洞完成,为北魏后期的代表性洞窟。正壁列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五尊像组合。左右壁各雕一佛、二菩萨。前壁有着名的帝后礼佛图,已被盗劫国外。窟顶雕莲花和伎乐天。窟门外侧雕二力士,门道两侧雕伎乐天。莲花洞亦建于北魏晚期,以一佛二弟子三尊像、高浮雕莲花藻井和繁细多致的佛龛装饰而驰名,且与古阳洞、宾阳中洞并称龙门北魏三大窟。这个阶段迄北魏末年,陆续开凿的石窟还有火烧洞、石窟寺、药方洞、魏字洞、唐字洞、赵客师洞、普泰洞等。

北魏后期的洞窟形制,主要是继用云冈石窟中昙曜五窟马蹄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如宾阳洞、古阳洞等。另一种是方形平面、平顶略圆,后壁凿坛,左右壁开大龛的形式,如普泰洞、魏字洞等。此外,唐字洞和石窟寺,窟门上方雕出屋脊、瓦垅等仿木构窟檐;宾阳洞和火烧洞,则在窟门上方凿成火焰纹尖拱龛。这一时期的造像,多为面容削瘦的“秀骨清像”。佛多着褒衣博带式装,衣褶层叠稠密,衣裙垂蔽方台座或束腰须弥座。菩萨所披的帔帛交叉下垂,大裙下摆两角尖长。光背多举身舟形。题材以三世佛为主,或释迦一铺像,其组合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一佛、四菩萨等。大型的世俗供养人行列,以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最为典型。石窟寺和古阳洞北壁的礼佛图保存完好。

除宾阳中洞外,其他诸窟壁面都满布分层分段的列龛。龛饰华丽,龛形有尖拱、楣拱、屋形龛等多种,上悬垂幕、华绳。龛像题材多为释迦、交脚弥勒等。晚期还有释迦多宝并坐,无量寿佛和药师佛等。在魏字洞等窟中,观音菩萨有二弟子、二菩萨作胁侍。火烧洞、石牛溪等窟出现了倚坐的佛装弥勒,胁侍有二弟子、二菩萨。石牛溪有一交脚弥勒龛中,除胁侍二弟子、二菩萨外,还有二佛分居左右。古阳洞、宾阳洞的佛传和本生故事,宾阳洞的维摩变,魏字洞和普泰洞的涅盘变等浮雕,亦各具特色。在雕刻手法上,已呈现由云冈石窟的直平刀法向龙门石窟圆刀刀法过渡的趋向,艺术风格也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龙门的优雅端严的作风。东、西魏造像,大都是在北魏洞窟壁面上补刻小龛。龛形无大变化,龛饰趋于简化。北齐和隋代造像也多作龛像。北齐武平年间,无量寿佛始称阿弥陀佛。造型变为矮胖壮健,隆胸、宽肩,有厚重感。衣褶简洁,龛饰减少,雕法多用圆刀。这是一种自北魏造像向唐代造像过渡的表现。北朝造像所表现的上述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是迁都于黄河流域汉文化中心地区以后,在云冈造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具有更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并在形成中国式佛教艺术的进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其他石窟也产生了影响。

唐代是龙门造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题材内容更为丰富的重要阶段,可大体分作三期。

第一期包括唐太宗-唐高宗时期,为初唐造像形式的探索与确立期。这一时期雕凿的大窟,主要是贞观十五年(641)前后完成的宾阳南、北洞及其后开凿的潜溪寺。形制仍作马蹄形平面、穹窿顶、莲花藻井。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立像为阿弥陀佛和弥勒佛。多为纪年造像龛。佛装主要是双领下垂大衣,其次是通肩衣。菩萨戴宝冠,袒上身或着内衣,斜披络腋,中间结带,帔帛横过胸腹之间两道。佛座以低圆覆莲座和束腰八角座为主。造像身躯挺直,少曲线。

龛像题材基本与大窟造像相同,阿弥陀佛增加,释迦佛减少;倚坐佛装弥勒增多,已无交脚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比例也增大。永徽六年(655)出现“优填王像”。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小批判集

    小批判集

    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性思考的论文集。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林徽因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林徽因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网游之我是武林高手

    网游之我是武林高手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 业余情人

    业余情人

    她是爱情侦探,游走于各色男人之间。他是商业精英,掌控经济帝国大动脉。一次特殊任务,她被他反将一军!男人,很有种嘛!她的小宇宙彻底燃烧!当鬼才遇天才,激烈碰撞后,能否迸出爱的火焰?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他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他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作者第一部小说,多提点提点。
  • 尸威撼天

    尸威撼天

    神秘丧尸病毒降世,地球变成一个行尸走肉的世界,猎尸者的出现稍稍挽救了一下人类的劣势,可是接连出现的奇异事件令人类走向了毁灭!丧尸的接连进化,可以掌控异能的尸王,可以掌控一方天地的九大尸神!还有那传承记忆中的构成天地的九大元素和九大尸神有何关系?在这神秘诡异的地球之上,且看秦天凭借着一副僵尸之身在这夹缝中生存。这丧尸频频进化究竟何人所为,还有那行踪诡异的修道者,他们究竟如何居心?这一切一切,都等待着发掘……那神秘陌生的小玉瓶,可以提升血脉的力量?亦或是其他?那传说中尸神的功法《阴阳生死道》,究竟是福是祸?精彩不容错过——(修士修为划分:后天十品、先天四层、筑基、辟谷、铸鼎、金丹、元婴、元神、合体、渡劫、大乘。僵尸修为划分:白毛僵尸、黑毛僵尸、绿毛僵尸、行尸、铁甲僵尸、铜甲僵尸、夜叉、飞天夜叉、修罗、旱魃、尸神。)
  • 人间有情是温暖

    人间有情是温暖

    不管四季如何轮回,时光怎样荏苒,青春都是最美好的片断。人活一辈子,最苦闷的不是事业而是情感,特别是对女人来说,感情才是生命主导。女人为爱而生,为爱而狂,让人疼惜,让人敬佩,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故事描写了黄永健、姜敏、乔筱楠等年轻人的生死相恋,温暖人生,尽显女性"魅力"。女性为爱而生,男人应当永远珍惜!
  • 前任来袭:复仇计划ABC

    前任来袭:复仇计划ABC

    分手了,大家互不相扰,各自安好是最好的结果,偏偏这个男人爱吃回头草,一再的招惹她,打击她,讽刺她。虽然她没钱没权没容貌,但她有脾气。招惹她的后果就是……她要报复!
  • tfboys加油少年

    tfboys加油少年

    有那样一所学校吗???有没有一个语文老师教你写过一篇关于他们三个的作文?有没有一个数学老师教你解开一道有关他们三个的应用题?有没有一个英语老师教你“TFBOYS”这六个字母组合的含义?有没有一个政治老师教你背作为一个四叶草的法则?有没有一个历史老师教你他们三个的光荣历史?有没有一个地理老师教你他们从出道到现在的行程路线?有没有一个生物老师教你他们作为我们一样的同龄人却比我们超出那么多的原因?有没有一个化学老师教你他们的公式?有没有一个物理老师教你他们的原理?有没有一个音乐老师教你他们的所有歌并且从不跑调?有没有一个美术老师教你描出他们的精致轮廓?有没有一个体育老师教过你如何快速追上那些黑粉?
  • 封神冢

    封神冢

    战神云逍在开神门之际遭到各方围剿,被最信任的朋友傅仲偷袭命门身亡,重生归来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傅家后人身上。重生在了仇人的家族?云逍简直想一头撞死再来一次。为了向当初对自己出手的各大帝王、各门派的大人物讨回血债,云逍走上了复仇和重回最强之路。
  • 夺后

    夺后

    秦楚暝觉得,后宫就是一个猪圈,里头只养着陶月安这一头软萌软萌的小白猪。然而,作为猪圈的主人,他的地位,还比不上一块桂花糕……宫里都知道,昭仪娘娘是个极有尊严,不许陛下随意乱碰的人。牵一回小手,一叠荷花酥。一个抱抱,一碗酒酿圆子。陛下:媳妇只爱吃的,心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