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1000000010

第10章 语言功能质疑论检视(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问题长期以来也一直困扰着人类。尤其是在西方哲学经由古代本体论哲学和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演进,步入了现当代语言论哲学阶段之后,这一问题愈加彰着突显。综观哲人学者对语言功能的思考,可以见出两种迥异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推崇语言的力量,其极致则表现为把语言神化,对之顶礼膜拜。约翰·斯宾塞就曾在《语言与社会丛书》的前言中写道:“语言,要是说有什么神秘之处的话,就在于它有无限的能力。”毋庸置疑,语言的确具有巨大的威力。然而,语言果如其所说是万能的吗?另一种倾向恰恰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对语言表示质疑和不满,这当中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是对语言本体的质疑和不满,这种不满衍臻至极则是对语言的否定,禅宗的语言观就是摒弃语言、追寻语言之外的终极肯定;其二,是对被人为误解了的语言的质疑与不满,即对某些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的认识质疑。正确认识对语言的质疑这种理论倾向,对我们全面认识语言问题富有思想启迪与理论意义。

第一节 中西文论关于语言本体的反思

人们对语言本体的反思和不满,集中表现为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老庄思想中即有滥觞,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庄子说的“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都表明他们认为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真正的“道”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庄子还在《天道》中说过:“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周易》的《系辞传》也提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而,“圣人立象以尽意”。《诗大序》虽肯定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但也认识到了言有不足,所以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陆机在《文赋》中也慨叹:“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担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刘勰也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认定:“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故知止。”这表明他认为更细致幽深的意义和更深婉曲折的情致,是无法用语言追述出来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论及“诗有三义”时,对“兴”下的断语即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皎然则在《诗式》中认为“难以言状,非作者不能知也”,也肯定了确有非作者不能而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存在。始于玄学言意之辨而强调诗人情意寄于言外、象外的思想随着历史的演进日臻成熟。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极力推崇的就是寓于语言和形象之外、以诗人的情意为中心的艺术境界,这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即他文论的核心范畴——“味”。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谈到诗歌具有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特点时,用了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一系列比喻,旨在说明的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文论主要是在文学领域内,从言、意、象三者关系这一角度论及语言问题的。在肯定语言功能的同时(如王弼在《周易略例·明章》中所说的“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尽,象以言着”),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存在着超越语言表达能力所及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但并未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西方文论对语言的局限性也早有所认识。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提出了关于本体论、认识论的三原则:无物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这表明高尔吉亚对语言的局限性,尤其是语言的表达困境已有所体认。卢梭也认识到了语言在表达内心情感体验方面的无能为力,他在《忏悔录》中以“幸福”为例说到:“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确实,在很多情况下,“情感使人了解得清楚,但从理性上又解释不清楚,因而要表明它们的时候,找不到词语和概念来确切地表明他的思想”。苏珊·朗格也认为语言难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思活动,思维的流动、情感的体验和激情的爆发三者交织、冲突,构成了所谓人的“内在生命”,对此语言只能大致地、粗糙地描绘想象的状态,而在传达永恒运动着的模式、内在经验的矛盾心理和复杂的情感、思想和印象等方面则可悲地失败了。苏珊·朗格指出:“语言对于描述这种感受,实在太贫乏了。”她在《艺术问题》中也谈到,一般情况下,主观经验方面或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是叫不出名字的,即无法用语言表达,即使有名字,至多也只能标示出促成这些经验的外部条件。黑格尔则在《哲学讲演录》中对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阐析,并指出,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因此,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

对语言的质疑和不满发展至极则是对语言的否定,这在东、西方分别以禅宗和荒诞派戏剧的语言观为突出代表。西方当代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认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对人而言才是更为根本和重要的东西。受此影响,现代派作家纷纷对语言提出质疑,其中,荒诞派戏剧家们对语言的抨击最为激烈。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屈从于物的统治,思维失却了实体意义,独到的思想、情感已不复存在,语言也不再是表达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由此语言必然贬值,语言构筑的现实世界也必然崩溃。在剧作中,荒诞派戏剧家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语言观。我们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尤涅斯库自称为“语言的悲剧”的《秃头歌女》中就可见一斑。该剧前半部分的对话类似教科书,充斥着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后半部分的语言虽然符合语法,但词语愈发空洞、冗长、啰嗦,内容也愈加荒诞不经、不可理喻,进入尾声,则索性不再用台词,而只是用一些音节,甚至只用元音、辅音。语言逐步贬值,最终彻底溃解。荒诞派戏剧家们旨在通过语言的荒诞标彰人生和世界的荒诞。禅宗更是以独特的方式反叛语言的辖治,摧毁语言构筑的现实世界。他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不“说”。禅宗认为要把人从人“障”和“无明”之境中解救出来,必须首先打破造成“障”和“无明”的真凶——语言和逻辑,所以,禅宗拒绝“说”,拒绝通过语言宣传教义和表达终极真理,并认为这本来也是不可能的。二是棒喝机锋。禅宗认为语言是一种指示而非揭示,从而否定了语言的逻辑理性意义,进而借此否定了人们通过语言形成的关于现存世界的构想。三是胡“说”。用文不对题、逻辑紊乱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胡说八道式的语言表达对语言逻辑性的蔑视、践踏,以引起人们对语言的怀疑和厌恶,从而否定、摒弃语言,追寻一种语言之外的终极肯定。

第二节 现代人文主义语言理论价值评析

质疑语言的另一种理论倾向针对的不是语言本体,而是被人为误解了的语言。这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主义语言学理论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和现代科学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反驳当中。

自从赫拉克利特认为语词包含事物的本质,可以从语言中探寻到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本质,并首次把语言研究与逻辑研究统一起来之后,从古希腊到近代,形成了逻辑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语言学理论。

同类推荐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其中,《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武警。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代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上承晚唐五代词风,受南唐词影响尤深。他们多作小令,词风清丽深婉;苏轼的词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宋末年的周邦彦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和陆游同时的辛庆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羔夔是南宋另一位极有影响的大词人;南宋后期的吴文英,词风浓艳丽密,运意深远。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热门推荐
  • 幻想定制天姬

    幻想定制天姬

    这是中二笔记本上设定的美少女出现在现实后的故事等等,为什么是曾经犯中二病时自己写下的人物出现,正常情况不应该是从动漫作品或是影视剧、热门小说里的人气女神们跑到现实中吗?一本只是随便写下的东西,有时候也能改变命运
  • 睁开眼吧我娶你

    睁开眼吧我娶你

    偶然的相遇,恰巧的晕倒,生命中的巧合,让两个人走在一起,因为他的过去,让他们的爱情跌宕起伏,为了救他,昏迷三年,三年后醒来的她看不见光明,但是他却无法忘记她,他只希望她能够睁开眼,让我娶你,陪她走到地老天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汐

    山汐

    世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却不知起先为山,四路环海,中心为陆,然有万物之征战,大地混乱,苍灵流窜,百万年不休不停。自原武败四族,并求其各自为领,今又有殁铭之说流传,四族十山,一山一兽,蒅仙为谋,殁铭之争,大战再即发,届时翊星下降,群兽同伍,责令天下。翊星之命,不由天。势斩杀,披靡苍穹。
  • 夜寒漏永千门静

    夜寒漏永千门静

    一直沉迷于清朝历史的高三学生蓝胤,因为高考落榜,无法经受心里的打击,最终选择了以跳楼来打算结束这一切,然而命不该绝,由于抢救得比较及时,蓝胤度过了生命的危险期,但是大夫却告诉他父母,孩子已经成为了植物人。而在另一个时代的蓝胤却慢慢睁开了眼睛,他这才发现自己是在一个最受争议的年代,扮演最受争议的角色。这一场奇遇带给他的,就将是一场充满血雨腥风的斗争…………
  • 爱的伤痕之痛

    爱的伤痕之痛

    她和他在公司是人人羡慕的一对情侣,在两人准备牵手一辈子,走进婚姻殿堂一瞬间,他却突然被弃了当初的誓言。她带着满身伤痛离开了这座带给她无限痛苦的城市。再次踏足故乡,她变得坚强干练,即使重遇他,她也能笑着面对!
  • 从未与你饮过冰

    从未与你饮过冰

    愿你执迷不悟时能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都别来无恙。
  • 魔法师鲁布的奇幻故事

    魔法师鲁布的奇幻故事

    讲述了魔法师鲁布发生的传奇故事。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哥模仿吗?希望我的作品能使你们找回心中的那个梦。
  • 容器

    容器

    心理学博士方东一进入中山精神病院实习,随着与一个又一个精神病人和心理咨询者的接触,随着与这些病人的接触,他发现其中一个经常做噩梦的病人刘堪身上发生了诡异的变化:他的噩梦可以具现。随着与刘堪的接触,不可思议的现象慢慢涌现,等方东一察觉的时候,他发现,他自己本身也已经成为了刘堪噩梦的一部分——他逐渐迷失,分不清到底自己生活在刘堪的噩梦里,或者是,他不过是刘堪的噩梦中的一个幻影。为了从逐渐失衡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方东一决定去解开噩梦之迷。他开始与刘堪接触,发现他的噩梦起源于一场失败的婚姻,然而这场失败的婚姻指向的方向,却是刘堪家中包装精美,一个又一个的容器。
  • 传宗接代

    传宗接代

    七十年代初期,一个重男轻女的父亲让侄子顶替了大女儿进城的机会,他畅想着在城里为家族传宗接代。然而留在乡下的大女儿因骗婚被逼而亡,妻子救女心切失足落水命归黄泉……多年后,他又在儿子和侄子及女儿的孩子身上寄托着无限希望……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她爱上了他,他骗了她。就这样两个人纠缠不休,又加入第三者,第三者的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