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1000000028

第28章 1949-1976年文学的集体写作(3)

不过,谨慎的周扬还是每每在强调个人作用的同时不忘戴上集体的大帽子,并特别强调要与个人主义划清界限——“我们既要强调集体,也要强调个人,我们要在集体主义下,在集体当中鼓励个人研究……这和鼓励个人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在突出集体意志,反对个人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出于“归属与安全”的心理需要,个人的一切都自觉汇入了集体的主潮,而“那种企冀寻求维护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与献身无产阶级革命间的平衡点的做法只能处处碰壁,要么被视为异己思想、对立力量遭致鞭挞,要么抛开幻想,自觉舍弃个体性灵智思的追求,不再独唱,而是加入大合唱的队伍”。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延安整风和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文艺批判运动的冲击下,丧失了主体性和独立人格,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文革”时期“那些以个人署名的批评文章,‘其武断粗暴,滥施淫威的做法’,也与集体写作不二法门”。

总之,不论是彻头彻尾的“三结合”式的集体写作,还是以个人名义刊发的文章,实际都受到了时代政治话语最强音的浸染,充斥着集体的声音,并无多少真正的个性化写作,显性集体写作与隐性集体创作已然合流。“十七年”文学的集体写作是政治诉求在文学生产中的直接体现,过于注重文学的普遍性,强调高度一致性和一体化,抹杀其间的个性差别,漠视文学创作主体鲜活的个体情思。忽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的特殊性,将文学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盲目追求“多快好省”,写作速率确实得到提升,但政治主题先行的创作理念客观上造成了多数集体写作成品质量低劣,集体写作的理想预设与实际成效相去甚远。

第三节 高校文艺学教材的统编工作

在这里,笔者以高校文艺学教材的编写为个案,由此管窥1949-1976年间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如何通过统编文艺学教材的工作实现显性集体写作对隐性集体写作的直接取代的。20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高校的文艺学教材的编撰经历了外引、自编和统编三个发展阶段。

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我国的文艺学教材多为苏联译着,或由来华苏联专家编写。如维诺格拉多夫的《新文学教程》、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叶皮洛娃的《文艺学概论》、柯尔尊的《文艺学概论》、涅多希夫的《艺术概论》、契尔柯夫斯卡亚的《苏联文艺理论简说》等,都对我国文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官方还邀请了一批苏联文艺学专家来为我国的文艺理论工作者授课。这些都加速了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形态的马列文论的转化,对在一定的文艺理论指导下的文学批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艺理论界在各个方面也积极主动地应和政治形势,质疑并否弃了源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文艺学教材和相关论着也出现了更多的自编倾向,涌现了刘衍文的《文学概论》(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蒋孔阳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霍松林的《文艺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林焕平的《文学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冉欲达等编着的《文艺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李树谦和李景隆编着的《文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组编着的《文艺学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巴人的《文学论稿》修订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编着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等大批着述。这些自编教材和相关着述在时代环境的熏染下,大多存在过于强调文学的革命性、阶级性、党性和工具性,漠视文学性的弊端,即便是以个人名义完成的自编教材其实也是一种回响着集体意志声音的隐性集体写作。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启动高校文艺学教材统编工作,是有着多重缘由的。首先,政治上中苏关系由亲近到疏离再到恶化,使高校文艺学教材也相应地由苏联译着到提倡编写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教材。其次,与相关领导层对个体或集体自编教材水准的不满有关。

周扬就曾在1962年上书中央书记处和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中明确表示,“这批教材一般水平都低,大都不能继续采用”。再次,与20世纪60年代初文艺环境相对好转有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推行,使社会大环境相对宽松,文艺政策也在1961至1962年出现了调整。在这三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推动下,周扬启动了高校文科统编教材的工程,以期科学、系统地总结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1961年召开了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同年5月,两部高校统编文艺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式展开。

一是由以群领衔主编,华东地区部分高校文学理论教师参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1963年、1964年分别出版了上、下两册;二是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由于种种原因,延至1979年才正式出版。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释文学现象、总结文学规律的教材,在体例和范式上基本构建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虽然在文学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具有新见,但并未在总体框架和学术思想上突破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

这两部统编教材的问世标志着在高校文艺学教材的编写领域,显性的集体写作直接取替了隐性的集体写作。高校文艺学教材的统编工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有益于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不过,在时代主流文艺思想的制约下,两部统编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于突显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使文学批评承荷了过多的政治教化功能和宣谕功能的历史局限性。

官方之所以高度重视文艺学统编教材的建设工作,主要是出于系统总结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经验,进一步强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地位和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的需要。而实现这些目的相对便捷和高效的方式就是抓住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大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大学荷载了承传学术、创造新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操守的功能,在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构成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堡垒”。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将“文学概论”列入高校中文系的统设课,并于1950年8月颁布了“教学大纲草案”,对文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应用新观点、新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文艺上的基本问题,建立正确的批评,并进一步指明文艺写作及文艺活动的方向和道路”的要求。教材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载体,通常情况下,进入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并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那些规律性和系统化的知识。

因此,高等院校教材的编写工作进入官方关注的视野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通过统一编订文学理论教材这种相对温和的形式,主流意识形态便捷地实现了对文学理论的控制。高等院校教材的编撰绝非纯粹的学术性工作,而是另有社会承担和政治寄托的。文艺学统编教材就是官方意志和权力形式在文艺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因为,“当文艺学教学纳入到社会体制之内的时候,对它的传授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支配性也不取决于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而是成为国家权力在具体研究领域的表征。主流意识形态高度重视文艺的教化功能,而文学批评对文学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起着重要的导引作用。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理论为指导的,同时又以批评实践完善、充实、提高文学理论。因而,官方通过高校文艺学教材统编工作,可以迅捷地统一文艺观念和文艺思想,并通过高等院校广泛传播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文艺观念和文艺思想,以进一步有效控制文学的创作、接受与批评。在政治凌驾于文艺之上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还通过其他方式调控高校的文艺学教学,如《文艺报》1951年第5卷第2期开展了“关于高等学校文艺教学中的偏向问题”的讨论,并以“编辑部的话”和“读者来信”的方式对高校文艺学教学提出了批评,这一事件颇具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校教师话语权力的丧失。

同类推荐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我能够准确地告诉你做出一份上好美味的意大利面需要7个步骤,但是谁能告诉我忘记一个人到底需要几个步骤?”那些爱与痛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成为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味道:酸的,痛的,甜的,暖的,苦的,害怕的,渴望的,珍惜的,不舍的……从惠灵顿中餐厅的服务生到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品牌公关顾问,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一个人的孤单,收获越多,放弃越多,失去越多…曾经的梦想只是想要和一个人终老,却发现走遍世界,再也回不到你身边。只有在尝尽世间美食,行走完足够远的路程之后才发现,那个脱胎换骨的自己,正是岁月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 假如我们什么都不怕

    假如我们什么都不怕

    害怕下雨;害怕日晒;害怕找不到工作;害怕失业;害怕经济不景气;害怕房价涨太快;害怕改变;害怕一成不变……为何社会越发达,人们怕得反而越多?香港三大词人之一周耀辉,凭借对社会现实的精准观察,用诙谐幽默的文笔,将人们内心不敢面对的东西轻松揭破。从A到Z的128种恐惧症,每个症状,每个“病人”,原来都与你我息息相通。如果“害怕”是种病,这本书就是最全病理分析手册;有句话叫“久病成医”,所以:读完这本书,(但愿)你可以什么都不怕。
热门推荐
  • 快穿王者荣耀:英雄,求放过

    快穿王者荣耀:英雄,求放过

    江云月只是好好玩个王者荣耀,结果被系统选中。但你能不能别坑?为什么我一个妹子成了男生?!攻略人物都是同一个?!本文不虐,甜甜的。PS:喜欢的戳进来!!!
  • 风云九覆天前传

    风云九覆天前传

    每日19:00分更新,推荐票与收藏每增加500加更。全书预计60W~100W字之间。保证全本免费,请收藏!
  • 红尘烟雨之都市小女生

    红尘烟雨之都市小女生

    繁华世间,隐晦人心,曾经的上铺下铺,不及现实一个“利”,曾经的学姐学妹,现在的公主丫环,红尘烟雨,风花雪月,叹一段孽情,读一个故事,升一阙思绪……
  • 超凡进化

    超凡进化

    异界重生,任务系统即时启动。屈中庆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任务失败而死;要么任务完成而获得财富、美女、神器、神兽……以及生命的进化!然而,屈中庆更想知道的是,任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进化的尽头又代表着什么终极意义?
  • 异样年华的格局

    异样年华的格局

    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从豆蔻到沧桑,那些细微的伤害,爱恋,经年累月构筑起一道道巨墙,将我们的人生切割的分崩离析......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化史。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关的文化空间,等等。
  • 喵影

    喵影

    她,本是一只小小仓鼠。在最末次雷劫时因贪吃杏仁果子,差点惨遭闪电击中!幸好遇黑猫相救……7百年后她偷得神之水成功化人,竟为报那百年前那只黑猫的恩!当她寻到他时,长长相处下来,她竟动了爱慕之意。可谁都知道,猫鼠怎能相爱?那日,她被送上十字断崖时,只有一愿:我想再见他一面……
  • 《溺爱十分:风流倜傥野丫头》

    《溺爱十分:风流倜傥野丫头》

    咳咳,默羽(墨雨)第一次写文,请多多支持。(此文【A】为女主第一人称,【B】为第三人称,【C+姓名】为除女主外第一人称)明杰,一个说平凡不平凡的女生,平时是班级里的“老好人”小杰,也是爆红歌手伊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鬼会知道~
  • 三国之汉末霸主

    三国之汉末霸主

    一个无名小医生。无意中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接受这个时代。从无知的小虾米成长成为一代霸主称雄三国。看着神舟大地满目疮痍。他决心要改变这个时代,让我们的神舟大地永远在多太阳底下。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开始了三国的闯荡,收名将。占城池,纳人口,搞建设。并用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改变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同时也遇见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红颜知己。。。。。
  • 唯爱倒影

    唯爱倒影

    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上演青梅竹马的戏码。他不爱她,她都知道,却偏偏还是沦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