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2300000031

第31章 坚持干部的主体性维度 推进干部队伍建设(3)

2.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是从制度化、规范化的角度来推进“四化”方针的贯彻。199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又强调,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要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党的十四大报告也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数以万计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作为党的组织建设所特别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浙江省委和组织部门特别强调了衡量干部的德才,主要是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和作出的实绩,较早地提出了要“以实践论德才,凭实绩用干部”上,把那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勇于改革开放,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胆选拔进领导班子。提出领导班子的结构要更加适应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充实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浙江省委于1993、1995、1996和2001年召开专题研究会,部署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层,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改善。1992-2001年,有13231名干部晋升机关县(处)级以上职务,其中45岁以下的占64.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4.3%。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颁布,浙江省也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细则。以此为契机,浙江省也更加注重把贯彻“四化”方针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起来。比如,1993年的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就特别注意了在制度化、规范化中贯彻“四化”方针。整个换届过程注意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照章办事,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省上下普遍进行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深入细致地考察干部;通过走群众路线,发现和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新班子人选;人事安排做到了通盘考虑,上下左右衔接。在人代会、政协会换届选举期间,充分发挥大会临时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尽量把工作做深做细,努力把代表、委员的意愿和组织的意图统一起来。经过换届,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改善。县一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占70%多;市地一级党政班子的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占82%。各级领导班子都充实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年纪轻、闯劲足、熟悉经济、政绩突出、群众信任、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使党委、政府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为浙江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3.新世纪以来,贯彻干部“四化”方针进入深化内涵、增强活力的阶段。

2000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来谋划和推动发展,相继做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重要决策部署,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在推进和贯彻“四化”方针上,着重从深化内涵和增强活力入手。在新形势下,将“四化”方针的内涵不断扩展,出发点从培养一支合格的接班人队伍发展到建设一支活力充沛、能力充实,能够不断迎接挑战和推动发展的干部队伍。关注点从年龄、学历等外在指标转向能力、素质等内在因素。将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创造性等要素和“四化”方针相结合。使“四化”方针在新形势下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具体操作上,为了保证班子和队伍的活力,特别注重年龄梯次、干部来源、干部专业背景的协调和搭配。第一,是注重年龄梯次。这是干部队伍活力的基础。在浙江省委制定的《2004-2008年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省、市、县(市、区)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正职年龄的配置要求,要以50岁干部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40岁左右和45岁左右的干部,在县(市、区)配备一定数量的40岁左右甚至35岁左右的干部,在后备干部中也遵循这种年龄梯次。第二,是强调知识与专业水平。这是干部队伍活力的灵魂。

《实施意见》指出,在文化程度上,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要在专科以上、地厅局以上领导干部一般要在本科以上,并且提出要逐步提高研究生在领导干部中的比例;在专业和业务水平上,对一些通用型人才有所减少,注重选拔懂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科技知识、国际贸易和法律的专业型领导干部人才,并且强调真才实学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是提倡成分多样化,畅通保证干部队伍活力的源泉。在省、市、县(市、区)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中除了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以改善性别和党派结构外,还要改善组成结构,兼容外地、本地、企业、基层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干部,特别注意基层实践、基层经验在干部成长履历中的分量。

干部“四化”方针在浙江30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浙江干部队伍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浙江在不断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能够经受时代考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干部队伍。在贯彻“四化”方针的同时,也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深化“四化”方针的内涵,将其定位于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使“四化”方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浙江的土地上与时俱进。

(三)大力建设后备干部队伍

干部、干部队伍是否能长久地保持并不断地提升领导力、驾驭力、战斗力,是否能保持干部队伍主体性长久地处于一种旺盛的状态,取决于年青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提挈。构建后备干部制度是贯彻干部“四化”方针的重要配套制度。浙江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也是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形成了一套比较良性的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制度和机制。

建设后备干部队伍,最初就是为了解决选拔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时常捉襟见肘的问题。1980年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为实现规定的地、市、县班子中配备相当比例的年轻干部的“硬指标”,会议要求1980年在深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拔干部的条件,尽快建立一批后备干部名单;省、地、县三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有一二把手的后备干部名单。省委从1982年开始,每年从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中,挑选150至200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和二三年实际工作经验,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干部,送到大学深造。这些干部进大学后,有的插班学习,有的在专门开设的干部专修班学习。同时,省委依托各级党校和各类专业干校,对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分级分批地进行了普遍轮训,旨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从事四化建设的本领。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省委要求有计划地放到基层锻炼,对已有一定经验、又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大胆使用,放到一定岗位上压担子,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从1983年8月起,浙江省连续四年选调了800余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同时开始从省级机关选派部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5岁以下、缺乏基层领导经验的处级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为了将这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1984年3月,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后备干部制度的意见》,要求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人才库。《意见》对各级党委应当掌握的后备干部的对象、人数、选拔条件、选定程度、培养和考察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到1988年,省委实际掌握的后备干部达到2000人,比原计划超出一倍。1989年初,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同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1991年召开了全省后备干部工作会议,这一年,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抓紧建立两个名单:一是近期可进班子,特别是可以担任一二把手的后备干部名单,为今后两三年省、市、县换届早作准备;二是跨世纪的后备干部名单,要求从现职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挑选200名30~40岁的优秀干部,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锻炼,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乃至21世纪省和市地厅局的领导班子建设作准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持续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也在制度化、民主化方面不断探索。1995年,浙江省委下发了《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二三年内各层次的后备干部年龄比例作了具体规定,并提出:选拔工作要坚持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上级组织部门审定的程序。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日益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比如台州市椒江区为了提高后备干部的质量、稳定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从1999年在全省率先采取了“三荐双考”,即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民主推荐与基础理论考试、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并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每隔两年组织一次“三荐双考”,使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保持在300名左右。近年来,后备干部的公开选拔在金华、嘉兴等浙江的许多地方展开,同样取得了不少经验。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探索持续有效的动态管理,比如湖州市从2004年开始,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后备干部年报制。实施年报制,不仅掌握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进展,更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平衡。通过年报制,将后备干部的年度工作小结、年度考核情况、理论调研文章、个人培养需求等有关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归入个人档案,并根据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培养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年轻干部的加快成长。在后备干部培养上,省委要求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相结合。通过培训、挂职锻炼、交流、给台阶、压担子,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如,2003年至2007年,浙江省共选送450多名年轻干部到境外培训学习,选送1800多名干部到中央机关和其他发达省市挂职学习。

目前,浙江已经基本形成了后备干部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工作机制,已经初步总结出了备用结合、规范有序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经验。

三、以有利于干部主体性的培养为维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孟子曰:吾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充分强调个体自身培养主体性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周围环境对个体主体性培养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党的干部主体性的养护,更是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使用和提挈。一支具有高度主体性的干部队伍,其背后必定会有一套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放30年,浙江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党政领导干部充满活力,这与浙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长期探索,不断推进密不可分。1985年,宁波为了解决对外开放后经济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率先试点“双推双考”制,喝了全国干部公开选拔的头口水。此后,浙江各地坚持大胆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使浙江长期成为中央组织部等国家相关部门谋划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始终保持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先行姿态。2008年,浙江推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综合改革,作为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最新探索,同样引起全国注意。

(一)唯贤能是举,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在选拔任用。把什么样的干部选任到领导岗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建设质量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本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把干部队伍建设好了,就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3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唯贤能是举的用人原则,不拘一格求人才,积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形成委任制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提名制等机制相结合的科学机制。

同类推荐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林详谦(18891923)名元德。福建闽候人。林祥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幼年时仅读了几年书,便因家境贫困只得停学务农。1906年,由于生活所迫,年仅14岁的林祥谦便随父亲进马尾造船厂做工,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严峻的生活现实,炼就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2年初,他只身离开马尾来到汉口江岸,经技术工种考试,被江岸铁路工厂录用。此间,为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劳动收入,他和工友们曾多次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并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翻阅全书,我认为这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宣传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来,有关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著述不胜格举。该书在大量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其最引人注意之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近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20年跌宕起伏、空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近20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实践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热门推荐
  •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活哎生活

    生活哎生活

    生活,哎,生活,没了蛛丝马迹就不是生活,没了喋喋不休就失去乐趣,你看阳光正在出售明媚,而我却总在贩卖着疲惫。我曾走过很多路,遇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我以为这就该是生活,或许生活并没有我想的那般复杂。旱涝保收,年复一年,这就是生活,这都是生活。
  • 仙侠世界的科技强人

    仙侠世界的科技强人

    在这个仙侠世界里,穿越而来,落魄的萧正弘得到了一个名为超级科学院的神奇戒指,它的作用是,随着建设度的提高,它可以不断的制造先进的科技造物出来。于是,在萧正弘的导演下,一幕幕不可思议的画面上演了。千里眼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比拼,飞剑和洲际导弹竞技,拔山神通和核弹PK!科技造物,不仅可以用来对付仇人,有时候也可以去对付一下各种美女。用高清晰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去和她讨论作画,用百年金曲合集还有高品质音响去和她讨论音律,有时候还会开着游艇出海,或者开着飞船太空一日游……有了超级科学院,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 这个男人很帅

    这个男人很帅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总得有人站在浪尖,中流砥柱一个家庭,一个氏族,总得有人站在高处,顶天立地一个连队,一个军团,总得有人站在前锋,所向披靡人,无所谓贵贱,无所谓美丑,也无所谓光明和黑暗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成功,亦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辉煌,也无所谓惨淡我总是认为,我努力去做,做好了一件事情,那我就不再是一事无成我觉得,自我欣赏是一种勇气,不管是孤芳自赏,还是卓尔不群
  • 超级眼镜一号

    超级眼镜一号

    一个落魄的三流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不想在路边摊买了个眼镜框,从此以后,好运连连,精彩不断。
  • 残情断爱之总裁毒爱

    残情断爱之总裁毒爱

    她,一个异于常人的女子,有着所有女人都嫉妒的绝世容颜,安稳了18年的生活因家族仇恨而尽数破灭,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为爱,她付出一切,失去朋友,失去亲人,也失掉了她的心。她输掉了一切,换来的却是满身的伤与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临死前的那霎时光景,成为了她永生的烙印,望着他那冰冷的神情,她自嘲一笑,终究是她太天真了,一个无心之人,怎会对她有半分怜惜呢?更何况还是他的仇人。但尽管是这样的结果,她还是傻傻的去尝试了。
  • 王俊凯:陌路青春

    王俊凯:陌路青春

    她这一辈子最讨厌的是,自己叫苏陌雅,因为,她就是一活脱脱的小污女和动若疯兔的女子。她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第一次和王俊凯见面的时候,塞给了他一片,咳咳咳,姨妈巾。咳咳咳,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苍天啊,大地啊,你收了王俊凯吧,啊啊啊啊啊,这死腹黑,本人已死。“陌雅,你一个人自言自语够了吗,我饿了,快去帮我做饭。”“我拒绝。”“拒绝无效。”“凭什么,王俊凯,欺负女孩子会扯着蛋的。”“陌雅,你下半辈子的幸福都在我这了,你这么诅咒我,对你身体不好。”苏陌雅“..........”心里哀嚎,老天爷,收了他吧。然后,飘来某人冷静的声音。“别指望老天爷收了我,因为你下半辈子。。”“我马上去做饭!”
  • 夜尽天明:权利的象征

    夜尽天明:权利的象征

    林辉带你们打怪升级!推荐票.........此处省略非常之多字!
  • 异恋:转换时空

    异恋:转换时空

    国民男神李君浩因病去世。死后灵魂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而且还是个魔法斗气纵横的世界,然而更让他震惊的是,自己成了女儿身,这该如何是好。妹妹李婉儿不甘让哥哥一人孤单死去,吃下安眠药,跟着哥哥去了,然而在死神那里得知哥哥死后的去向。“哥哥,你想抛弃我吗?不可能,这辈子不能在一起,下辈子我就缠着你不放!哼!”李婉儿笑嘻嘻地挥挥小拳头道。
  • 盛夏喻心田

    盛夏喻心田

    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中倍受羡慕的好命女孩,直到遇到了富二代的他,却一下子沦落成了大家眼中的灰姑娘。两个人相识相知相爱,一路走来却有人觊觎,破坏不成反到让她在他眼里更加风情万种。当面临困境,为了她的幸福,他选择放弃,但她却选择用智慧和勇气设局将他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