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9300000041

第41章 管理、服务与新型国家安全观(7)

首先,政府机构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的执行机构和执行队伍的系统性建设。第一次改革是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职能建设的一个巨大的突破;第二次是根据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的要求,调整机构设置;第三次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精兵简政;第四次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第六次是整合分散的行政职能和机构,推行具有现代性质的“大部制”改革。

其次,政府机构改革推动了国家职能的内容和结构的现代性变革。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可以说是历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或任务。第二次改革强调,政府应该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从注重微观管理转变为强化宏观管理;第三次、第四次改革强调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第五次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第六次实行抓宏观、抓长远,减少微观事务,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定清楚,职能行业实行“监”与“管”分开,加强“监”的执行力度和执行能力,有针对性地实行国家职能的社会化改革。

最后,政府机构改革推动了国家职能运行方式的现代变革。国家职能系统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转变政府职能运行方式。如第二次改革强调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第三次改革特别突出政府职能运行的效率建设;第四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第五次改革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原则,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六次改革强调放权与责任。

综上所述,我国国家职能的现代变革历程及其成就表明:当代中国的国家职能观是一种系统国家职能观,它超越了以往在国家职能问题上的片面、孤立的观念和思想倾向,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

(二)新型政府职能观:服务型政府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职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重属性。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在国家职能事务上几乎是合一的,既不存在事实上的分化,也很少进行理论上的区别。一切从属于王权,一切服从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随着近代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和公共管理日益从国家职能事务中分化出来,并越来越具有或者给人以具有“中性的”或者“远离那种混乱和冲突”的属性。这种分化,一方面导致执行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的分化,分化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元首、国家审判和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武装暴力机关;另一方面,导致国家职能理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念”的出现。

国家机关的分化和“政治与行政二分理念”使国家职能执行机关的广义上的政府具有了更为确定的、集中的指称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因此,近代以来,一般是从狭义来理解政府的,即政府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但是,当政府被狭义地指称为行政机关时,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属性与政治统治的属性就可以在事实上截然分开了。因为,近代以降,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政治统治性与社会管理性从来没有截然分离过。历史发展到今天,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到处都是以执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而社会管理职能依然到处都具有政治统治的意义。至此,我们可以对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概括:其一,政府职能从属于国家职能;其二,国家职能包含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日益成为国家职能的主体和关键环节;其三,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属性,因而国家和政府承担着共同的职责;其四,政府职能侧重国家意志的执行,是国家意志执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国家职能在于对国家意志的整体把握。

1.政府职能的现代变革

考察当代中国的政府职能观,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是狭义上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所谓政府职能观,指的是人们认识和考察政府职能的构成、目标、运行、变革、价值取向等问题上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如我们前文所概括的,当代中国国家职能现代变革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性”与“责任性”相统一的变革,这一特征突出地体现在政府职能的现代变革上。

第一,政府职能的变革实现了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政府职能的根本性变革。

由于深受封建专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阶级斗争意识的影响,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在职能模式上,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管制型政府”:依靠行政命令、行政经验、行政人情,统一、集中、垂直地行使政府职能。其权力集中但又缺乏监督,职能无限扩张但又缺失责任,政府强大但又能力低下等方面的缺陷或危害十分突出。这种“管制型政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逐渐兑现“入世”承诺,政府的职能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政府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把职能重点转移到为社会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优质的服务上来。

第二,政府职能的变革实现了由“无限责任”向“有限责任”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公民、企业、社会单位有了自主权,政府职能活动从“大包大揽”和“全能政府”模式中逐渐解脱出来,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如将资格论证、行业规范、技术职称考核等交给行业协会承担。这样,政府、企业、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又减少了政府的“无限责任”,减少了社会对政府的依赖。政府的职能定位在实践和理论上逐渐达成了共识:“保护法制、维护公平、颁布规则和服务公民”。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系统与立法系统、司法系统职能关系也得到了调整,确保立法系统、司法系统和行政系统在公共权力的配置上各司其职,各行其道。这个方面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第三,政府职能的变革实现了由“集权行政”向“分权行政”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根据利益划分、信息多元、回应管理的需求,依据事项的分类和政策管理与执行管理分离的原则,政府的分类、分级管理的职能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对某一类事项,依据利益相关性、管理的便捷性、管理的参与效率要求,确定哪一级政府管理更合适。如住宅项目管理等涉及当地百姓利益的事项,应当由区县级政府管理,而涉及全城市公共利益的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问题,可交由市级政府统一管理。所谓分级管理,是不同层级政府给予统一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分工,逐渐改变“条块交叉”的行政管理格局,一项事情只由一个层级的政府负责,责任明确清楚。

政府职能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表明一种“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的新的政府职能观,即“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型的政府职能观逐渐形成。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阐发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认识:“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观。

2.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特征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职能领域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日益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人本的、有能力的政府。中国的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取向,是社会的取向、劳动大众的取向、人民的取向。社会主义的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党的执政理念来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有服务的意愿还得有服务的能力,较强的政府能力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标志。前些年里,世界政治的主流是抨击“大政府”或“全能政府”,力图把国家部门的事务交给自由市场或公民社会。但研究者们基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越来越注意到:“小政府”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政治神话,而所谓的“大政府”或“全能政府”也总是导致国家的失败,其中的根源也许并不在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在于政府的软弱无能。对此,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就明确地指出:“……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软弱、无能或者无政府状态,却是严重问题的祸根。”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服务型政府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定位政府的职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政府能力的建设。

第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政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不仅界定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和职能运行方式,而且还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对人民负责”意味着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政府职能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必须对人民负责,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则,反映社情民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此更好地依法行政,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第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的、求效率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政府职能高效率运行,公共政策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市场经济是一种十分重视效率的经济运行方式,因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政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效服务。为此,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制定系统化的政府服务标准,构建政府高效的内部运作与协作机制,加强政府行政服务质量管理,合理运用和有效发挥政府行政资源;必须以现代办公技术条件为支撑,通过推行电子政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必须不断创新公共管理方式,合理地、有针对性地放权、分权,创新政府职能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服务型政府必须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建立起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机关公务人员工作效能评估和奖惩体系,切实加大对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行政效能的监督检查,强化每个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时效意识和成本意识,使每个公务人员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政府职能效率建设。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本书以实证调查资料和统计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家普查资料,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为重点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创新选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本书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正确指导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同时对完善和提升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公文拟稿

    公文拟稿

    本书以企事业单位拟稿人为读者对象,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公文拟稿活动实践,抓住拟稿环节,采取经验的叙述形式,进行画龙点睛般的阐述。全书内容共分十四章,其中前七章着重对拟稿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如意图领会、决策把握、文化表现能力、纠差控制、思维方式以及拟稿原则和要求,这些内容都是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出来,试图在拟稿之外给读者以指导或启迪,这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的亮点。后七章主要对拟稿方法进行了诠释,简明扼要地提示拟稿要领和模式,并附有大量例文和举例,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公文拟稿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门推荐
  • 人神对诀

    人神对诀

    奈何桥边孟婆汤到底喝没喝?方从哲不知道,但是脑海里,前尘往事却记得清清楚楚。想着自己上辈子练习道家内功,到死没名堂。可是一睁眼,满肚子的先天真气,撑死自己。轻轻松松练一练,我就是绝世高手。可是那里知道睁开眼就是血,滴落在唇边,粉嫩的舌头舔舔,滑滑的,湿湿的,一股子腥味...
  • 长歌一笑

    长歌一笑

    经生死,历劫难,命悬一线,却又绝处逢生。隐匿的旧事,埋藏的真相。家族恩怨,权力纷争,江湖情仇。一场江湖风云,一场皇权纠纷。或爱或恨,一入红尘,谁人还能主宰浮沉。他说:“如果可以,我愿以江山换你笑颜。”她说:“如果可以,我愿以世世轮回换他十年寿命。”他说:“如果可以,我愿她从不曾入江湖,从不曾遇见我。”
  •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霸道总裁的神秘女人

    霸道总裁的神秘女人

    他,龙昊天。龙家大少爷,龙氏集团总裁,神秘组织少主,身边无任何女人。她,蓝乐宁,豪门千金,一对阳光帅气的双胞胎哥哥,黑道枭雄蓝正龙的孙女。蓝家小公主。一场突发的车祸父母双亡,小公主失踪~看千金归来,相遇:小心,待众人反应过来,瞪大双眼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们不近女色的大总裁怀抱着一个女人,但是女人却晕迷了追妻路男主:全世界都知道你亲了我,所以你得为我负责女主:等我爱上你的时候再说萌宝系:该死的女人,敢带球跑~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重生之我是盘古

    重生之我是盘古

    三岁觉醒,五岁出关,七岁修罗……当赵浮云站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世界,才露出了它的冰山一角!
  • 补张灵崔莹合传

    补张灵崔莹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楼上的异能空间

    楼上的异能空间

    高中生米粮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同学是从古代穿越而来,并且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他们经历了一个个生死离别,在这个艰辛的路程中他们产生了奇妙的爱情,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个惊天的秘密......
  • 高校怪谈之恶女传说

    高校怪谈之恶女传说

    在一所普通的贵族学院里有几个传奇人物“恶女”白艾冰、“面瘫少爷”沐宇轩、“偶像暖男”夏明轩、“青梅竹马”凌辰、“他乡好友”夏宇勋、“当初闺蜜,如今仇敌”的李筱沫......和其它重要人物,一起书写了一篇怎样的恶女传说呢?我来讲给你听......
  • 乱世佳人泪

    乱世佳人泪

    穿越前,他是俊朗多金的校草,她是刁蛮泼辣的孤女。穿越后,他是足智多谋的腹黑王爷,她是倾国倾城的祸水红颜。宫闱厮杀,朝堂谋略;乱世动荡,爱恨迷离。乱世之中,从情深到恨浓,繁华落尽,蓦然回首,错过的,又是谁和谁的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