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0700000002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1)

第一节导言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逐渐成型,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到“东北振兴”以及“东部率先”,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状态的中国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有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在这些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东部率先”具有突出的作用。只有东部率先发展,才有可能带动其他地区的开发和发展。而在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之一。最新的统计表示,长三角地区(狭义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以上海为首的16个城市)以中国1%的国土面积、10%的人口,产出了中国20%的生产总值(GDP)。但是另一方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内部行政壁垒分割,各行政区之间的发展不协调,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这一地区各省、直辖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理顺区域内部各次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在长三角地区,最迫切的是理顺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市和其周边充满经济活力的浙江和江苏地区的区域经济关系。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关系主要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分工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资源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合力。二是如何优化区域内部的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区域竞争力。

三是培育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对区域内外部企业家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培育区域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三个层面上对中国经济全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通过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实现“强强联合”,产生具有国际意义的产业经济集聚效应,进而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激发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第二,解决现实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分割及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推进政企分离,加快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第三,形成了中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雁行模式”格局,并成为推动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动力源。但是在理论层面,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中国经济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至今还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如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从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层面推进到更为一般化的应用理论研究层面?如何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纷繁复杂,且看来是各不相关的众多现实问题的研究聚焦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之中?应该承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具有先天的不足,首先是没有合适的理论工具。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但用来解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区域经济学在国际上还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人们曾经尝试着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来确定长三角内部上海和江浙地区之间的关系,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合适的。城市地理学可以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理经济现象,如城市群和城市带现象,但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人的行为、人的趋利行为的研究就有束手无策之感。产业经济学和产业分工理论也不能简单地用来说明所谓的“产业同构”问题,等等。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研究积累,同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不断推进,使得我们已经有可能不用依靠传统的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的理论来进行对号入座式的简单解读,而从研究对象自身的问题研究入手,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和提炼,聚焦我们的研究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最终构建起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的研究平台,以便能够使我们在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时能有相对完整的分析工具,更能将它推广到一般层面上。

在这一章,笔者将梳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成长三角理论和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与新-马-印成长三角(MIS‐GT)的比较研究,勾勒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分析框架。本章的结构如下:第一节,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进行的梳理和分析。

第二节是对成长三角概念及其解释的归纳和整理,并在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概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圈基本特征和定义。第三节是对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空间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架构的阐述和与此相关的比较研究,并通过对国内外若干区域经济圈的比较和理论验证,构筑起以新空间经济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框架。第四节是对以MIS‐GT为代表的成长三角的结构和机制的研究。第五节延续了第四节的研究内容,通过长三角区域经济圈与MIS‐GT的比较,给出了有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分析框架。

在本章,由于牵涉到较多的基本概念,且一些基本概念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成熟的定义和解释,因此在这里先对此作必要的说明。

国际经济一体化。这是指以不同国家为基本构成单元的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场合的不同,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指国际经济一体化;第二,是指区域经济圈或成长三角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因为所谓区域和次区域本来就具有相对意义;第三,既包括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包括区域经济圈、成长三角或次区域经济合作。

成长三角。在多数场合它和区域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同一个概念,但有时会特指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成长三角,这时,我们会做必要的说明。特别是我们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作为区域经济圈或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例进行比较分析时,我们所谓的“成长三角”是指以新马印尼成长三角为代表的一般意义上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圈。表示不同国家的相邻地区或者同一国家的相邻地区(在本书中基本上就是指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有多种表达形式,除了区域经济圈以外,还有次区域经济合作、成长三角、局地经济圈等,在和成长三角并列使用时,我们更多的是指以国内区域为主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第二节区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

对于“区域”,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家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

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照其自然的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与匀质特征来划分,故沙漠地带、冰缘地带均称为区域,其边界往往是连续性和匀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政治学把区域称为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把区域定义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在经济学中,由于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又是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为此,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索性从人们的主观需要出发,将区域定义为“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在本书中,还用到了“次区域”的概念。所谓“次区域”,是指具有类似区域的属性,但是比区域低一个阶次,属于“区域”的一部分这样的地区。在本书中,当我们将长三角作为一个区域时,就将上海、浙江和江苏作为“次区域”。“区域”和“次区域”都是相对的。比如说,把中国内地作为一个区域,那么长三角就是一个“次区域”。

二、区域划分的标准

与区域的定义紧密相关的是区域划分的标准问题。佩洛夫、邓恩、兰帕德和穆特(1960年)认为,“‘区域"这一术语一般用来描述一组在地理上毗邻的地区,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或互补的特征,或为广泛的地区间活动流所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中国学者也曾经对区域边界的模糊性或确定性、区域边界和行政边界的关系等涉及区划标准与原则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但似乎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公认的划分区域的绝对标准,研究者往往根据自身的研究要求自设标准。

由于存在不同的标准,因而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分类和划分方法:

(1)布代维尔主张将区域分为匀质区、节点区、规划区。匀质区为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多个不同空间单元组成的区域。节点区是由一系列与上一级增长极保持密切联系的,且这种联系要强于由其他同等级中心的经济空间单元组成的区域。规划区是为了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目标而设定的连续空间。

(2)克拉森认为,传统的以收入水平为标准将区域分为增长区、停滞区与退化区这一分类方法缺乏动态观,提出了按增长率进行区域分类,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概念就来自于此。

(3)汉森利用三种资本或投资,即直接生产活动、经常经济资本与经常社会资本,根据它们的组合状况将区域分为三类:拥挤区、中间区、落后区。

(4)苏联学者侧重研究的是综合经济区。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的俄罗斯经济区划委员会给基本经济区(即综合经济区)下的定义是:“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三、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回顾和定义

(一)经济一体化定义的理论回顾

经济一体化,有时也称为经济整合,或者经济统合,其“一体化”或者“整合”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起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是厂商通过协定(Agreement)、卡特尔(Cartel)、托拉斯(Trust)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可分为“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和“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以及“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ion)等形式。水平一体化大多指竞争性厂商之间的合并,垂直一体化则指互补性厂商之间的合并为多。而混合一体化又称为多元化或者“范围经济”,是企业在不同但有所相关的领域中的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开始盛行欧洲统一运动,主张通过欧洲统一来维护欧洲和平、消除战争祸根。而为达到欧洲统一的目标,必须先行实现经济的统一,或者说必须进行经济整合或者说一体化,这是政治统一的基础,于是原来应用于微观领域的一体化开始被用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济学开始用“国际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概念来重新定义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将其定义为“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并认为这种国际经济一体化能够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则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AliM.E1‐Agraa,1988)。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之后,经济一体化从纸上的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从此,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就成为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固定而热门的话题。对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巴拉萨(Balassa)在其名着《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一书中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的消失(Balassa,1965)。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其他方面给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定义,这些定义突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各个不同的侧面:

(1)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她把一体化的“过程”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的“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2)林德特(Lindert)认为,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同时也可以是指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和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以及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3)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强调,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认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非成员国的歧视;成员国之间在企图拥有持久的共同特性和限制经济政策工具的单边使用上有广泛一致的结论。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是一本通俗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书籍,它从大量的生活案例中总结出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教会人们从经济学的视角去解读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和难题,帮助人们去规划更美好的人生。《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从大量的生活案例中总结出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教会读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去解读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和难题,进而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和正确的抉择,最终收获一个成功而幸福的人生。本书由何耀明编著。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大商战

    大商战

    什么是真正的商战?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打败街对面、跟你一样,同样卖服装的小老板。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应对街边的小痞子、小痞子背后的大痞子。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理顺跟管理机关的关系,怎么把自己这个被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把朋友、亲戚的钱保值增值,别弄的春节你都不敢回家。真正的商战就是你今年怎么把税务处理好,一、别让税务机关发现你偷漏税,二、自己不比别人缴纳的多。可这才是每天真实发生的、出现在你身边的,并且不断重复出现的商战,这世界上99%的商战都是如此。也正是这些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的鸡零狗碎,让90%的创业者都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金融女王

    重生之金融女王

    前世不得志的端木一一又重生回到了大学时期。这次,一切重头来过!她要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亲情、爱情、友情缺一不可,且看成长路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关于坚强;关于爱情;关于理财;送自己一份最欢喜的礼物。
  • 世界智慧书: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

    世界智慧书: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

    很多人为了获得智慧而费尽心思,殊不知,智慧却是随处可拾的,一滴水可以蕴藏着深奥的哲理,一个小故事也包含着深刻的智慧。真正充满智慧的人,往往能从身边每一件事情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总结出真智慧。由此可见,那些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世界智慧书: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辑录的智慧故事均经过精挑细选,内容经典耐读,笔法清新隽永,还原了人生真谛和种种深刻哲理,让读者拨开心中的迷雾,进而获取人生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附有精辟的智慧小语,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 既然喜欢那就追

    既然喜欢那就追

    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女生(鹿晓瑜)大胆最爱校草(林洛),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离别,最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
  • 保卫莫斯科

    保卫莫斯科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晚清枭雄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

    不得不说,讲述袁世凯的故事,是一件令人颇为伤神的事情!这种伤神,当然因为袁世凯这个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袁世凯,依旧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按照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都不会有所改观!不过,阅读袁世凯的一生,有一点评论倒是可以确定下来的:袁世凯绝对是那种有着多面性格和复杂心灵的历史巨人。先来看看袁世凯复杂、多面的性格吧!毫无疑问,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某些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评论的。袁世凯身上的确有恶,比如他贪财好色、凶残跋扈、独断专横……然而,袁世凯身上也有善,例如他勇于改革、励精……
  • 绝世弃女:腹黑少爷倾城宝

    绝世弃女:腹黑少爷倾城宝

    她是弃女,即便是被接回家也应该是不受待见的吧。可她家不是,对她那是一个体贴入微啊!不过她可不吃那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让属下一查,啧…果然有猫腻,想让她嫁给玉丞相的小儿子,玉丞相的小儿子?出名的很啊,天生的痴傻嘛!不过人家心情好不和她计较,嫁就嫁呗,不过这个人只能是四妹妹。妹妹嫁的还算顺利,半路却出来个砸场子的男人。“媳妇,媳妇你不能嫁啊!”“哎,你不是我媳妇。”“啊,媳妇你在这啊,我就知道你不会不要我的…”自从碰到了这个男人,她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 中外文学之最
  • 如果世上有泪海

    如果世上有泪海

    如果世上有泪海我一定用我余生不多的热量把属于你的那份泪蒸发你知道吗你就是我的阳光永远散发着光芒温暖且明亮
  • 为她柔情君王之朕的小宠妃

    为她柔情君王之朕的小宠妃

    如若不是因为一朝穿越,如若不是因为命中注定一生一世一双人为你就算冷漠无情也会变得温柔似水
  • 天庶子

    天庶子

    过去,他是身份卑微的庶出之子,虽出身王侯,却生活贫苦;虽仪表堂堂,却佳人无意;虽学富五车,却仕途暗淡。现在,他是万众归心的天之骄子,虽不计得失,却家财万贯;虽心有所属,却桃花不断;虽身在江湖,却左右庙堂。这一世,他斗奸商,斗恶霸,斗佞臣,聚财富,保治安,极人臣,他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他就是天命所归的庶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