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0700000045

第45章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5)

近年来,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浙江、江苏的企业进驻上海,以及有如此多的浙江和其他地区的资本流入上海,除了在本节开头谈到的原因之外,对企业来说,在短期内产生较大“诱惑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上海的整体区域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上海市场容量大,国际化程度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上海的这种区域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对外资和各种资源的集聚作用更加显现。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长三角的门户和中心城市,上海的区位优势也是浙江等周边地区所不能拥有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再加上由历史形成的上海作为地区品牌优势,对浙江和长三角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浙江企业到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上海独特的资源优势,开拓新的领域,求得新的发展。

如浙江德力西集团进驻上海两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家外国企业接触,寻求国际合作,这在德力西的原驻地浙江乐清是不可能做到的。原在宁波的杉杉集团将企业总部迁到上海后,利用上海的人才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运作都取得了成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上海并不具有优势,比如原驻地在浙江永嘉的报喜鸟西服每件制造费在上海生产要比在永嘉高出5%~10%,但是在上海获取信息的成本低、国际化程度高、服装款式更新快,而且还能利用上海的产地品牌。这是永嘉不能相比的,增加的效益高于增长的成本,报喜鸟在上海的发展大大强化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上海的政策和服务优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实行积极引进内资的战略。近年来,上海几乎所有区(县)和乡镇领导都到过浙江,各级各部门领导纷纷走访浙江、江苏的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动员它们去上海投资。与此同时,上海还以雄厚的财力为基础,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如在用地方面,采用集体土地使用权合作方式出让给外来企业,青浦县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租给外来投资企业,用地企业再每年每亩向其支付1000~2000元作为合作回报。这样,对土地虽然只有使用权,但对生产企业却是非常实惠。

在税收方面,上海实行所得税“二免三减半”;增值税留地方部分,根据不同情况,将50%~80%以奖励形式返还给企业。投资兴办企业手续方便,快的当天办好,不花分文。上海对企业家的生活和待遇也照顾得很周到:外来大企业(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配偶、子女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免征城市建设费;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子女入学、借读、高考,以及外来企业在上海购买商品房也有周详的优惠政策;政府对外来企业有求必应,服务周到而规范。

第三,上海的产业集聚优势。目前上海有外资企业2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0%已进驻上海,外商机构1046家,外国金融机构200家,外国驻上海总领事馆30多家。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的投资企业有15万多家,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几乎都在上海设有子公司(有的集团公司总部已迁往上海)。上海已经成为全国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地,由此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对包括浙江在内的周边地区企业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第六节浙江企业转移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内部的“雁形状态”

浙江企业转移上海和上海向浙江的产业转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分析浙江企业转移上海的动机和目标模式中可以找到线索。根据我们的研究(陈建军,2002),浙江企业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市场导向,即为了扩大市场。资料表明,上海生产的商品40%左右是销往江苏、浙江的,江苏工业产品的30%、浙江工业产品的20%是销往上海的(洪银兴,2003)。如果再考虑浙江农业产品、浙江建筑业在上海的市场份额等,可见上海市场对江浙经济以及江浙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考虑到上海在中国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占领上海市场就意味着能提高企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有利于对全国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因此,对浙江企业来说,上海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浙江企业投资上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开拓和扩大企业在上海市场的份额,或者进一步以上海为跳板,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第二是资源利用。浙江企业投资上海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利用上海的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上海的区位资源。上海对浙江的区位优势构成了上海的区位资源,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之时,上海的区位优势就更加明显,要想利用这一资源,进军上海,在上海投资办企业或建立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功能中心,甚至将企业总部或整体迁往上海是一个选择。(2)上海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资源的优势。包括:①政策环境,如上海地方政府提供优惠的政策,以及中央给上海的优惠政策;②企业集聚的外部性,如马歇尔所述;③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④法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方面的优势。(3)上海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上海具有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上面。

由此可见,浙江企业向上海的产业转移和经典意义上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等发达国家向亚洲NIES等中进国和地区,以及日本、亚洲NIES向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产业区域转移)有相当大的区别。浙江企业向上海的转移,不是因为上海有比浙江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也不是浙江企业对上海的“小岛清”意义上的“边际扩张”,而是为了开拓上海市场和利用上海的资源。

20世纪90年代后期浮出水面的浙江企业向上海的产业转移和浙江企业更早期间的做法有一脉相承之处。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的乡镇企业就通过种种方式和上海的国有企业展开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利用上海的技术资源和经营资源优势,来克服自己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瓶颈,这种方法延续至今。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实力等都与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浙江企业在获取上海的资源和开拓上海市场方面,也不再采用过去利用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以及和上海企业“横向联合”、“协作办厂”的模式,而是更多的是采取进入上海、贴近上海的资源利用模式,但是其目标和20世纪80年代依旧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浙江企业进入上海的以制造业企业为多;第二,绝大多数进入上海的浙江企业,都是将企业的部分功能转移到了上海,或者是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者是设立职能中心,如将研究开发部门、对外贸易部门等转移至上海,而将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留在浙江,以此来达到将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目标。甚至是将企业总部迁移到上海的浙江企业,着名的如宁波“杉杉集团”、平湖“茉织华集团”等,也没有放弃在浙江的发展基础。相反,这些企业在转移上海获得成功之后,又扩大了其在浙江的企业规模。

以上是从微观层面,即从企业发展的层面描述。将这些企业行为整合、投射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浙江企业投资上海,以及我们所谓的浙江企业向上海的产业转移,或者说跨区域发展,其最终结果还是诱导上海的技术和经营资源向浙江移动。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和上海之间的要素资源的流动趋势是一致的。而这种现象的本质,就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那样,就是产业转移,是上海向浙江的产业转移。

因此可以认为,浙江向上海的产业转移是一个二元经济现象,从外在表象上看,是浙江的资本、人才向上海流动。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以技术转移为主要载体的上海向浙江的产业转移。浙江向上海移动的是企业家资源,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资本和劳动。这些流向上海的企业家资源的目标和使命表现在:他们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和浙江的产业分工,加快上海向浙江的以技术和其他经营资源转移为主要载体的产业转移。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产业转移也就有其内在规律性。

就像我们已经证明的那样,整体看来,在长三角内部、在上海和浙江、江苏之间的产业联系,存在着某种形态的“雁形形态”。最明显的如纺织工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的纺织工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地位雄居全国之首。由于要素条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纺织工业开始在上海衰退,而上海周边地区的江苏和浙江接过上海的接力棒,成为全国纺织工业的领跑者。纺织业是这样,制造业的其他产业也是这样。

以上分析表明,浙江以及江苏企业转移上海的现象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改变上海向周边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长期趋势,而是进一步推进上海和浙江、江苏之间的产业分工,加快上海向浙江、江苏的产业转移步伐,并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浙江企业转移上海,或者说以上海指向的跨区域发展,对充分利用上海的优势资源,加快浙江经济发展步伐是有利的,对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是有利的。

同类推荐
  •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
  • 金融概论

    金融概论

    本书主要阐述金融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全书共分11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体系等。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的重大事件,对股海中吒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叙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伟大,以及广大散户为中国股市的发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公子无双:凤凰曰

    公子无双:凤凰曰

    “相伴一人心,生生不分离。”凤和凰跪在千年的梧桐树前,交手起誓,从此凤凰和鸣。不离不弃在往昔的誓言中成了笑话,凤背叛师门,被废去仙骨推下诛仙台。临死前凤对凰说:“我会化成星光,在天上看着你,陪着你,如果有轮回,我一定会一眼就认出你。”凰绽放着天上人间最凄美的笑,她朱唇清启:“等你。”当年梧桐树下的誓言早已缠上了所以的枝枝叶叶,任谁也解不开。彼此的劫数,彼此爱恋,等到曼陀罗花开一季又一季,终于等到了轮回的终点。
  • 狐宠牵魂

    狐宠牵魂

    人家都说游戏中的命运由自己把握,可为什么她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宠物来把握?人家都说游戏中主人是上帝,宠物是随从,可在她看来为什么自己是随从,宠物是主人?没办法,谁让她与自己的宠物相比实在太无能呢……夜小幽:紫瞳啊,我是你的主人,你至少帮我一起求票票吧……(紫瞳不语、、、)夜小幽:呜呜呜……我都这么求你了,你就不能大发慈悲么??紫瞳:滚!(说完pia的一脚踹将夜小幽踹飞)夜小幽:呜呜呜……亲亲们,紫瞳不同情偶,你们一定要关心一下小幽啊,多给点票票吧~要不然小萌会让紫瞳虐待偶滴!!(泪奔中……)小萌:莪没有你说滴那么坏好不好啊!!!
  • 诈尸客

    诈尸客

    三麻子,你丧尽天良活该死,我半夜三更吃你肉,五更再把你骨头煮……诈尸不同于复活,诈是一种乱,也不同于借尸还魂。
  •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影历程

    幻影历程

    一次意外,我们有了一种不同的能力……入侵……到底是谁在指使?是谁让血族觉醒,让他们同类反目成仇?当沉睡的力量觉醒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未来为什么回有同类星际间的战争。我们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创造命运,总之最终的敌人绝对不简单——暗黑魔神战队我们——凯文易,羽,静奕将踏上命运的历程
  • 仙缘魂道

    仙缘魂道

    境界:武僧,武门,武玄,武空,武法,武虚,武元,武帝,武天,魂灵,魂化,魂武欲打造够新世界,打造够劲情节,打造够全方位!这个三打梦想需要各位的支持!下面这断话其实蕴含了一定情节哦!古灯何处照亡魂,天涯悲无路,多情愁。天雨残轻红,断剑缠魂,残魂断剑,苍魄一啸惊明月!只道仙缘好!仙缘好!却好不过执手断魂,踏破奈何桥,归烟尘。仙缘一梦入魂道,怎料得独步红尘,笑江湖。
  • 丰碑

    丰碑

    当青年作家、诗人苗勇同志的代表作,长篇纪实文学《丰碑》,讲述红军时期的故事!
  • 谁是我的超级英雄

    谁是我的超级英雄

    人生难料,世事无常。莫问是劫是缘,冥冥之中,一切皆为定数。还没想好,想好了在修改简介,谢谢!
  • 妖娆丹药师:傻王追妻

    妖娆丹药师:傻王追妻

    堂堂古武世家的中医学天才穿越成为:倚天大陆梅家最无用的嫡出废材七小姐梅吟雪!十系废物!武技废材!家族肆意压榨欺辱,未婚夫公然悔婚!一旨婚配,废物配傻王!认命?笑话!从此后,契灵兽,逆乾坤,覆手翻青天;踏苍穹,炼丹药,傲然立世间!只是为何身边会突然多了一个他,与她一起浴血踏歌,拖刀天下。银脸覆面,白衣翻飞,羽扇轻摇,邪意妖娆,他是谁?(作者非琉璃心,有不喜欢看的亲,可以点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腾讯这么多的文,总你喜欢的。恶意留言就不需要了,你们直接离开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