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1900000002

第2章 美国的道德教育(1)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美国的道德教育:家庭和教会

定居美国殖民地的欧洲人担负着道德教育的共同使命,这一共同的使命根植于他们的基督教信仰中,但由于定居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教会和民族的特点以及他们定居地特殊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

来自欧洲北部,特别是英国的新教徒给美国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烙上了他们的特点;从弗吉尼亚到马萨诸塞州,各种形式的新教主义对美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法国和西班牙的定居者大都信仰天主教,殖民地的道德教育也受天主教传统的影响,但远没有新教徒影响大。如一位史学家所言,只有马里兰的一小部分英国定居者使天主教的道德教育传统在13个殖民地留下了烙印,即便这样,他们的努力经常受法律限制并被新教徒的优势所击败。

一、1607~1750年美国的道德教育

1.新英格兰的道德教育

在那些于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新世界的团体中,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留下了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实践最丰富的记录。他们希望他们的行动能为旧世界(old world)树立一个榜样,而且他们担心基督教的价值观不能在当时一个混乱、敌对的环境中保持下来,害怕他们的孩子会背离原有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看到道德教育在保持宗教的正统信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提倡善良的行为和鼓励人们勤奋工作方面起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认识到能通过道德教育向殖民地的异教徒传播基督教的信仰。

因此,清教徒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17世纪,在教育不甚发达的美国殖民地,谁来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由于大多数清教徒受过一定的教育,父母有能力教育他们的孩子,于是清教徒把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留给了家庭。新英格兰的清教徒殖民地法律明确规定,家庭应该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对教义信仰、社会法律和价值观的理解,同时也要教给他们读写,为寻找一个有用的职业做准备。清教徒在家庭中全方位地教育他们的子女。在孩子能读之前,清教徒让他们听父母祷告、读圣经和唱赞美诗。当他们能读时,孩子便参加这些活动,经常读一些被依次仔细选择过的圣经章节。一个新英格兰人塞缪尔·森诺(Samuel Senall)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祷告在许多清教徒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今天早晨,我们读14、15课和第16首赞美诗,汉纳(Hannah,他的一个孩子)读但以理……”

当孩子长大时,道德教育变得更加详细。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清教徒马瑟(Cotton Mather)牧师生动描述了他是如何培养儿童道德的。马瑟写道:“利用各种机会如祷告和公开宣告,向孩子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我运用各种令人愉快的特别是圣经故事,让孩子对此感兴趣,其中也包括一些虔诚的教导,让他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对于大多数清教徒家庭而言,除了读圣经和祷告,教义问答也许是17和18世纪初最重要,也是最被普遍运用的道德教育方法。它体现了特定宗派或团体的信仰。教义问答通过提问题来检查孩子对这些信仰的了解程度。

在新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基督教徒所熟悉的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教义问答的圣经译本,它的问答包括:

问:“什么是人最重要的目的?”

答:“人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以上帝为荣耀,永远分享它。”

问:“上帝怎样指导我们以他为荣并永远分享他?”

答:“上帝的词,包括旧和新的圣约的章节是唯一指导我们如何以他为荣耀和享有他的规则。”

问:“圣经的章节主要教什么?”

答:“圣经的章节主要教关于上帝相信什么和上帝要求人的职责。”

问:“什么是上帝?”

答:“上帝是身体、智慧、力量、神圣、公正、优秀和真实的灵魂的集合体,是无限、永远的,不可改变的。”

问:“上帝要求人的职责是什么?”

答:“服从他的意图。”

问:“道德法律在哪里概括地被理解?”

答:“在摩西十诫里。”

问:“十诫的要点是什么?”

答:“要点是用我们的全心、全部灵魂、全部力量、全部思想,爱君主,爱我们的上帝、邻居以及我们自己。”

在清教徒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道德和宗教教育的基本训练之外,学徒训练也是当时教育的一种途径。虽然当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其他家庭当学徒的现象并不普遍,但这一时期的学徒训练相当于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学徒,甚至是黑人奴隶,在清教徒家庭中接受道德训练,尽管其目的更多的是让他们服从而不是让他们完全理解宗教信仰和文化。

清教徒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未能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教育,那么他们将受到邻居的责骂,甚至要遭政府当局处罚。在马萨诸塞州,公共法庭于1642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警告许多父母和主人注意训练孩子时的疏忽,赋予镇上官员惩罚那些渎职父母的权力。

1750年前,在清教徒定居的新英格兰,学校和教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那时,学校并不普遍,但它们的存在进一步加强了家庭提供的道德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儿童读写技能,教师用初级读本和入门书教孩子认字母和读写等基本技能。教科书中充满了宗教和道德的寓意,如初级读本的封面上写着圣经章节或小诗,入门书包括圣经的章节、歌曲和故事。另外,教师也选用《旧约全书》的组成部分《箴言》作为教材,让孩子懂得诸如懒惰使人贫穷、勤劳使人富足、聪明人求知心切、愚蠢的人安于无知、信誉比财富宝贵、人格比金银可羡等道理,培养他们谦逊、智慧、勤劳和忠诚的品德。

对17世纪的大多数孩子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对经过选择的小部分出身显贵的孩子来说,拉丁语法学校和高等学院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简单虔诚的背诵,特别在学院,学生还要学习解释圣经的章节,理解神学并把人文学科的知识应用于道德、宗教和社会问题。此外,学院提供伦理学和神学等正规课程,以加深学生对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传统道德的全面理解。

相对学校的育人功能而言,教堂在道德教育中起着抵制罪恶的作用。

在星期日学校出现之前,教堂为孩子提供道德指导,使他们从教堂的说教中得到教育。但总体而言,教堂并不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

除了家庭、学徒训练、学校和教堂等正规教育机构,孩子经常从社区非正规的组织中获得价值观。一些社区是稳定而虔诚的地方,家长愿意孩子从那里得到学习;但在一些社会风气不佳的地方,如港口城市,正直的家庭担心外界的不良影响,竭力把他们的孩子与成人隔离开来。

尽管清教徒记录下最丰富的道德教育,但他们的方法在17和18世纪初的美国殖民地并不普遍。不仅在南部和中部殖民地的其他团体中有不同的传统,不同的环境也对他们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弗吉尼亚的道德教育

作为英国最早的殖民地,弗吉尼亚也极其重视道德教育。那里的定居者主要是英国国教徒与清教徒,由于担心他们的孩子遭受新世界侵蚀,他们一到弗吉尼亚,便向年轻人传授宗教和道德价值观。1631年,众议院(theHouse of Burgesses)通过了一项强调教义问答重要性的法律。每个星期日,牧师在晚上祷告检查之前,花半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进行教义问答,向教区的年轻人传授十诫。政府当局规定所有的父母、雇主必须要求他们的孩子、仆人或学徒在指定的时间去教堂。如果违反规定,将会受到法庭的责难。一些富裕的家庭为他们的孩子请私人教师,并把孩子送到新英格兰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因为在1750年前,弗吉尼亚几乎没有初等和中等学校,只有一所于1639年建立的学院。

尽管弗吉尼亚的定居者与清教徒一样重视道德教育,但客观条件使他们不可能建立清教徒那样的道德教育方法。首先,弗吉尼亚很少有像新英格兰清教徒那样的大家庭,而在17世纪家庭正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而且由于弗吉尼亚人居住分散,保留教堂、修建学校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建立如清教徒那样强大的非正规的家庭和邻区的网络,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其次,高死亡率、恶劣的健康条件造成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弗吉尼亚远不如新英格兰那样富裕,特别在定居早期,父母为生活所迫,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弗吉尼亚定居者的识字率远低于新英格兰,这使他们很难像清教徒那样胜任孩子的道德教育。

其他殖民地的定居者纷纷效仿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弗吉尼亚人的道德教育方法。一般说来,南方的定居者倾向于接受弗吉尼亚人的做法,而那些在中部殖民地的定居者则更愿意学习清教徒。宾夕法尼亚的教友派信徒并不像清教徒那样强调读写能力和读圣经,但也要求父母进行严格的纪律训练和教孩子教义问答及教友派信徒的社会基本价值观。

1607~1750年间,尽管不同殖民地在道德教育上存在差异,但他们无不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发展了许多相似的道德教育方法。殖民地的定居者把家庭作为道德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加上学徒训练,学校教育和教堂服务等重要的辅助机构。宗教和道德教育紧密相连,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宗教教育,教义问答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方法。

1.1750~1820年:道德教育的温和期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美国人保留了许多殖民地早期道德教育的形式。尽管社会和地区流动比17世纪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一个稳定的、等级的、经济繁荣的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人们相互认识的非正式的网络,为保留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机制,早期严厉的道德教育逐渐变得温和。大量的家庭用更为平和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深受约翰·洛克(John Locke,17世纪英国着名教育思想家)作品的影响,在教育子女时,人们强调人性的适应性和游戏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但他们不像自由的社会上层家庭,主张自我肯定和自我表达,也不赞成改变传统的价值观。上层社会的家庭则相信一个人完全能设计最终的命运的启蒙观点,用以取代以前强制或严格控制孩子的方法。他们鼓励自我肯定,希望孩子获得一种适应公共生活的能力。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于工作的流动性增加,父亲待在家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间减少,而相比较而言,母亲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中。于是,母亲们被赋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17、18世纪对男孩和女孩实行同样的道德教育,而在19世纪初,由于彼此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相对应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有了性别的差异。女孩培养她们谦虚、温顺、同情、慈爱和虔诚的自然本性,为将来母亲的角色做准备;而男孩则发展他们参与政治和经济的竞技场所应具备的品质。从美国殖民地时期到20世纪,妇女一直被看成社会中道德和虔诚的特殊保护者,道德教育无疑是妇女的特有的责任。

1750年之后,妇女尽管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其他一些机构和人员也提供一定的道德教育。如在南方的种植园,父母经常完全把宗教教育交给教堂并雇家庭教师为他们的孩子提供道德和学术教育;在北部,教堂和学校获得新的教育责任,人们大量修建学校,其中包括为孤儿和有行为问题的年轻人所建的星期日学校,希望学校在道德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求教师教教义问答。

在紧接着的美国大革命的几年,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希望扩大学校的作用,如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韦氏词典编辑者韦伯斯特(Noah Webster)和费城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建议学校教“共和国的价值观”,即指1776年的弗吉尼亚权力法案第15条规定的公正、适中、节制、勤俭的优良品德和1776年《独立宣言》中庄严宣布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他们主张创立忠诚于共和国的公立学校体系,强调德行的教学,把它概括地定义为摒弃纯粹自私的动机并为社会工作的善良意愿。然而这些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主张未达成普遍的共识,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对子女教育的权利。因此,甚至在大革命以后和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家庭和社区仍然掌握着子女教育的控制权。

19世纪前美国道德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折中,既教传统的价值观,也注入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内容。家庭和社区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机构,家庭主要传授传统的价值观。学校和教会起着相对辅助的作用,学校中教义问答盛行。深受欧洲宗教教育传统的影响,美国的道德和宗教教育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类推荐
  •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由唐太宗时期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在古代历史上,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禁书,同时却被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预知一切的希望。《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以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注本为底本,对《推背图》的六十象一一进行解读,揭开了《推背图》背后的玄机。令人不可思议地预测出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并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其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历史更是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热门推荐
  • 红袖倾天虞美人

    红袖倾天虞美人

    她是北国女战神,一朝沦陷南朝成了以色侍人的舞伶。他是潇洒不羁,大胆包天的伟岸男子,一夕情动至死不渝。初见时,他被她撞下河,陷些一命呜呼。他说:月黑风高姑娘孤身在外,就不怕遇到歹人?她说:我在逃命。“这么巧?在下也是……”再见时玉笛定情,她身披红妆等着他来娶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浩劫……
  • 哦!我亲爱的盟主大人

    哦!我亲爱的盟主大人

    见过各种穿越,没看过拖家带团穿越的。偏偏君柚夏就是这种人,搞事连累一圈。闺蜜,好基友,以及。。。仇人。君柚夏表示拖累一圈这事不赖她。怪命啊。看来游戏宅女的命运有点坎坷。穿越也就算了,还当个什么武林盟主??君柚夏表示不服气,为啥偏偏是她。盟主啥的超麻烦!看来游戏宅女的性格炒鸡懒一直窝在美貌小伙子怀里,还对别的小伙子评头论足看来游戏宅女是个颜值控。君柚夏表示古代很舒服。
  • 豪门游戏

    豪门游戏

    夜总会中买醉的她,遭遇妖魔般的俊美男子,霸道野蛮的他对她却百般包容,以为遇到爱情,当真相揭穿的那刻,才知道,她不过是掉进了一个被童话包围的圈套…虐渣男,斗小三,抗妖男,勇闯娱乐圈!看柔弱女主一步步强大,看小渣男悔不当初,看小三儿跪地求饶,看神秘妖男为爱而屈!
  • 银龙破界

    银龙破界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银龙破界虚空!且看意外得到上古银龙族绝世功法的岳轩,如何演绎一段轰轰烈烈的修仙之路。
  • 信白:狐狸,你只能是我的

    信白:狐狸,你只能是我的

    这是烟雨玩王者荣耀走火入魔的产物,主韩信李白。当然,这篇文跟王者荣耀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大家放心食用哟~简介:彼时,他是狐族的千年狐狸;他是龙族的白磷之龙。本是朋友,却因为那一场种族之战反目成仇。此时,他表面上是长安城的青莲剑仙,骨子里却还是那只腹黑傲娇的千年狐狸;他,却失了记忆,成了那汉国的白龙小将。当他打开那封印的记忆,他却被抓进那长安牢狱。当他们再次相见,又将如何?
  • 乡间小神医

    乡间小神医

    鱼龙观边小山村,深山里的美人窝。乡间小子偶获异能医术,捕野鱼采仙药,赚钱发展山村,为小嫂子扎针,替白富美推拿……手到病除,医术超神,却治不好她们的相思病……
  • 珺瑶泪

    珺瑶泪

    深宫险恶,珺瑶踏着血泪离开。四处逃亡,露风雪而宿的日子,让她百苦终是甘来。
  •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微笑中的恶魔

    微笑中的恶魔

    当有一天,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她对你笑。你以为自己的爱情来了,你以为她是你的天使在对你微笑。可她却是恶魔,在一点一点喂你喝下毒药。你却毫不知情。。。
  • 一代霄凰:霸气帝君纨绔妃

    一代霄凰:霸气帝君纨绔妃

    前世铁血女王,今生废柴纨绔?憋开玩笑,老娘哪是那种没用的东西?刚重生便炮灰逆袭,一双素手秒秒钟干掉无聊家主。斗恶母,整渣男,惩渣姐,凡有反逆之心的杀无赦!驯了百兽,还让一条龙对自己服服帖帖。当年的废柴大草包呢?抱歉,已没了。所以咧,天地惊了,鬼神哭了,所有人都惊呼了……等等,一只莫名生物体——霸气妖娆美男帝君从天而降,各种宠虐,轻轻搂住她:“月儿,你只能是我的,我以天下为聘来娶你。”谁知她冷笑一声:“这点聘礼,你就想娶本座么?”帝君无语中,小媳妇儿不太乖,肿么办?“那么,我就以我的心为聘来娶你,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