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1900000026

第26章 澳大利亚的公民教育(8)

框架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准备有效参与澳大利亚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其中知识和理解由澳大利亚身份认同、权利与责任、法律与法令、政府四部分,每部分有相应的概念和关键问题。如在澳大利亚身份认同中,主要概念包括:自我/家庭/社区、公民身份、文化身份认同、文化多样性、国家遗产、平等机会和传统等;关键问题有:我们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观念随着时间以什么方式变化?随着时间的转移什么变化发生在地方领域?澳大利亚社会中的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澳大利亚人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如何促进一个“澳大利亚身份认同”意识?等等。

框架认为公民教育中发展学生调查、交流和参与技能,并形成五种重要的价值观:法治的民主过程、社会公正、经济责任、社区参与和生态可持续性,并指出关于将这些价值观转化为行动有多种合法且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因而对其含义和适当的行动的争论是这一学习领域的中心。并建议将公民教育置于关键学习领域人类社会与环境(Human Society and Its Environment,HSIE)中。

《公民教育框架K‐10》为新南威尔士州相关学习领域大纲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新南威尔士州于1997年8月进行的学校文凭进行改革中,公民学已经成为其学校课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随后的大纲修正依据就是《K‐10年级公民教育框架》。框架也表达了对公民教育内涵的理解。框架认为,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与他人一起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其社区、社会和环境生活的能力,为此,所有澳大利亚年轻人应该参与相关学习经历,理解社会如何运转;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理解和应用强调法律范围内言论和行动自由的公民自由原则;理解法治和如何更改法律。

(三)社会与环境研究的确立

自从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报告《鉴于人民……公民教育》发布以来,大多数州和地区已经卷入了修改课程、尤其是在社会与环境研究领域,并将公民教育包含在其修改过的课程文件中。社会与环境研究作为新形式的社会科得以确立,成为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学科。

1.《全国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说明》的发布

澳大利亚教育理事会1994年所制定的《澳大利亚学校社会与环境研究说明》(Statementon Studies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for Australian Schools)的基础是社会公正、民主过程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是学生成为积极、知情和负责的公民所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价值观。《说明》将学习领域分为六个板块(strands):时间、连续与变化(time continuity and change)、地点与空间(placeand space)、文化(culture)、资源(resources)、自然与社会系统(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交流与参与(investigation,communication and participation)。《说明》为社会与环境研究制定了一个稳固建立在整合模式基础上的方法;课程第一次认真关注文化,将之作为理解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强调以自己的视角学习土着文化,认可大众文化和媒体在建构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认同方面的力量;《说明》也第一次认可了所有学生有效参与社会的法律、政治和经济学习的潜力。总之,《说明》为课程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教师提供了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基础,是澳大利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就。而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报告建议将公民教育整合到社会与环境研究中,认为社会与环境研究与英语和数学同等重要,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这标志着社会与环境研究(澳大利亚新时期的社会科)继续承担起了公民教育的任务,也标志着澳大利亚社会科教育目的的回归。

2.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框架》的制定以《澳大利亚学校社会与环境研究说明》为依据,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于1994年制定了《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框架》(Studies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Curriculum Framework)从社会与环境研究的基本理论、学习结果、学习范围、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

框架提出,社会研究学习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形成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结构网络,环境研究学习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自然环境,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人造环境;社会与环境研究包括这两种学习及其之间的关系。框架将社会与环境研究分为一个过程板块和五个相关的学习板块。过程板块是:调查、交流与参与;概念板块是:时间、持续与变化,地点与空间,文化,资源,自然与社会系统。框架六个板块中的学习结果依次为:处理数据与分析结果、产生和传递信息的技能、反思和交流思想的技能等;认识和理解澳大利和世界的过去及其内含的价值观;认识特定地点的显着和重要性及人与地点的相关性;认识和理解文化团结和多样性;认识和理解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及人与工作间的关系等;认识和理解自然和家庭系统,以及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等。框架认为,社会与环境学习过程包括探究过程、经验学习、问题解决、信息技能和处理、澄清价值观、参与与行动。教学策略包括:协商、提问、讨论、谈论和争论性交流、研究、反思、利用社区资源、模拟。评价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过程中整合和持续的部分之一,集中于结果和过程,包容阶级、性别、种族和残疾,满足学习者、学校、系统和社区的需要。框架认为学生应该形成三种主要的价值观:民主过程、社会公正和生态可持续性。

总之,框架的全面规划有助于学生通过社会与环境研究的学习扩展自己对自己社会、其他社会、地方和全球环境、环境与社会间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有关澳大利亚、其人民的多样性、其文化和自然环境遗产、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认识;形成多种技能和价值观。

框架也体现了社会与环境研究的核心——强调在相互依赖和联系的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和谐与和平生活的必要性。

四、特征与问题

国内外公民身份问题的突显推动了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复兴。复兴使澳大利亚公民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带来许多留待应对的新问题。

(一)主要特征

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复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对于前一阶段的荒废,它呈现出巨大的飞跃态势,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联邦首次大力倡导公民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报告《积极公民教育》(1989)中对学校课程进行改革、扩大公民教育方面的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学校使用的适合的课程资料等;《霍巴特宣言》中所制定的10个学校教育共同目标中有4个目标直接与公民教育相关,为公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报告《再论积极公民身份》(1991)中提出了推进公民教育的23条建议,包括公民教育的机构、地位、资源和教师培训等。尤其重要的是,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成立及其报告《鉴于人民……公民教育》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警示了澳大利亚的“公民不足”,对公民教育的计划、地位、课程、资料和相关活动等提出建议;且联邦随后对之的肯定和预算拨款。这些均是联邦在使得公民学成为澳大利亚教育的优先战略方面作出的有益的贡献,这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联邦首次大力倡导公民教育。

2.州和地区积极实践公民教育

受联邦相关报告和文件、尤其是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报告的激励,各州和地区的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有的开展本州的公民教育状况调查,如西澳大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于1995年的公民教育状况研究,这些为公民教育的进一步实践提供了认识基础;有的制定自己的公民教育框架,如新南威尔士州的《公民教育框架K‐10》的具体规定和建议为公民教育的切实实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有的迅速制定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的框架,如首都地区的《社会与环境课程框架》具体规定了社会与环境的原理、内容、方法与评价等,为公民教育的具体实施奠定了课程基础。以上均体现了各州和地区响应报告号召,对公民教育的积极实践。由此,在这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公民教育复兴中,州和地区对联邦的积极响应对推动人民当时公民教育发展状况的认识以及人们对公民教育问题的关注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公民教育内涵首次扩大

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报告中首次开始用civic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表达公民教育,这意味着既重视公民知识、也重视公民技能,即培养既是知情的、也是具有实践公民身份能力的公民。由此,澳大利亚公民教育成为狭义公民教育(civics education)和广义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的结合,其内涵开始扩大。这至少在政策和理论方面标志着公民教育实质性的跨越。与此相呼应,在1995年3月举行的新南威尔士州公民学论坛上一致认同:狭义公民教育(civics education)集中于澳大利亚政府体制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起源及其服务于公民需求的方式,广义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不仅包括这种知识基础、而且包括个人能力和负责任地参与澳大利亚社会所必要的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但正如人们所认为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澳大利亚新型的公民教育的切实实践已为时不远了。在这点上,公民学专家小组的报告《鉴于人民……公民教育》就成了澳大利亚新型公民教育的基石。

4.社会与环境研究被确立为实施公民教育的课程

《霍巴特宣言》中将社会与环境研究作为全国学校教育的八个关键学习领域之一,这标志着澳大利亚新的社会科地位的重新确立。公民学专家小组报告《鉴于人民……公民教育》中建议将社会与环境研究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课程,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社会科在经历了近30年旁置公民教育目的之后,重新承担起了其自身应有的根本使命——公民教育;这同时也意味着,公民教育的实施不是采用重新设置单独的学科或安排到本已非常拥挤的学校科目中,而是以整合课程的形式,以跨学科的方法进行公民教育。随后的《社会与环境研究国家重点》的发布和各州与地区依据之各自制定的社会与环境研究课程框架是对公民学专家小组倡议的具体落实,为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公民教育的复兴是对20多年荒废之后的重要突破,澳大利亚公民教育发展中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但是在积极倡导公民教育的同时,也存在过度归咎学校、复兴层面有限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1.将公民知识的不足过度归咎于学校

总理基廷描述公民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果是“令人痛苦的”,“公民知识的资料库接近亏空,我们的教育系统几乎没有去填充它”,而且“公民不足不是人民自身的反省,而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反省”。换句话说,“如果澳大利亚人民首先没有接受教育或适当的教育,他们不能因为表现出贫乏的公民身份认识而受谴责”。任何事情的发生、结果的产生都是有复杂社会历史背景的,出于单一因果关系的情况极少。澳大利亚政府没有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寻找原因,而主张“学校教育应该负主要责任”,都有将澳大利亚公民知识的不足过度归咎于学校之嫌。这在提高人们对公民教育的重视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太大的责任和压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校公民教育积极性的发挥。

2.公民教育复兴只存在于有限的层面

澳大利亚公民教育于1989~1996年间在一些方面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复兴态势。但究其实质,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复兴几乎只存在于三个层面:国家政府、学术界、州教育局。澳大利亚学校或者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对公民教育产生普遍的兴趣,教师及其组织均还没有对公民教育的信息、资料或帮助提出要求。教师对公民教育的兴趣、认识和相应的专业发展准备都是极其有限的,同时,学生对公民教育的兴趣不足也会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为公民教育提供容易获取的相关资料;公民教育的进行需要相关的评价来调适和推动,如何和有效地评价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因此,此时期的公民教育仍处于政府倡导、政策探索和学术论证阶段。

同类推荐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本书是中医临床案例教学系列丛书之一。以现代病名为纲,扼要阐述疾病特征与中医证属和经典辨证论治,并精选了古今著名中医医家临床案例,系统介绍了病史、辨证及诊治经过,重点对处方作了解析,指出了医案的精要之处,提示了名医独特的学术思想、知常达变的诊治技巧和遣方用药的特色。
  • 巡天手册

    巡天手册

    我曾在远古与人祖畅谈,也与仙帝相隔无尽岁月遥遥相望。我曾与父神虚空中共饮,也在蔚蓝星海下称王..我在过去和未来的时空里穿梭,也在数千万年的历史间隙中遨游...我在这千万年里悲苦,只为回到当初..........本文是一本另类无限流,主角不断穿越浩瀚时间长河改变历史过去的故事。
  • 九劫雷帝

    九劫雷帝

    苍茫无道,天道无情,宙宇遭劫。天地间,魑魅魍魉横行,妖魔鬼怪尽出,何处方有净土?少年沈流云,九劫成仙,雷法除魔,护卫苍生。非立圣人之德,只愿为她,掌缘生灭,荡尽乾坤。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小故事大道理:市场与经营

    小故事大道理:市场与经营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生意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苦恼。同行业的排名里找不到你的名字。顾客对你的服务不满意。创业面临失败的危险。产品面临着滞销的问题……阅读本书,会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 银魂之冲田队长你的眼罩借我下

    银魂之冲田队长你的眼罩借我下

    再怎么样,我也算是个17岁的花季励志(大雾)(哔——)美(哔——)少女啊,明明为父母报仇才来到了歌舞妓厅,然后不小心得罪了一个抖s,遇到一群非人类,然后……日常生活是这样的:【队长,副长叫你过去一趟。】【呼…呼…】某人睡着无视中。【……】【呼…呼…】某人睡着无视中。【你个死抖s的,就这样睡过去,永远不要醒来吧。】【我可是听到了,你这个不幸的死平胸女。】某人拿开眼罩腹黑中。然后,巡逻生活是这样的:【白夜叉,你给我站住!】某人抠鼻屎中【哎哟,这么大声是要干嘛啦~还要不要人好好休息了,真是的~】喂!这到底是闹哪样啊!某人掀桌中。
  • 英雄荡寇

    英雄荡寇

    小狗子是酒楼跑腿,李世贤为半吊子书生,都是平凡人物,一念之间学武,历经万难。欧阳杰、司马泰,两人分别是武林世家子弟,武学基础稳固,又得名师指导;叶飞是铁剑门第一高手。这五人义气结合,联合武林正道之士,力抗天佛邪教,苦拚梅宗高手,又要平息两大皇族内讧,一路走得艰苦!建立丰功伟业,当然定有伤亡,司马泰、叶飞两人,出师未捷身先死;其余三人历经苦难,稳定江南功不可没。说来话长,就从张瞎子说书开始…
  • 腹黑联盟:绝色太子妃

    腹黑联盟:绝色太子妃

    她是21世纪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领头人,却惨遭爱情背叛,本以为会命丧黄泉不料一睁眼,却成为名震京都的第一草包废材。他是幻云国风光无限的太子殿下,又是邪域叱诧风云的邪王。一次深夜的追杀,让他遇上了她。可是为什么是在她的浴桶里?!谁来告诉她这是什么情况?!强强相遇,碰出不一样的火花。腹黑联盟,携手共创繁荣盛世!
  • 流霜鸿影

    流霜鸿影

    正者,邪之源也;固守正道,必为正道所不容。江湖恩怨是非,孰可言明?人在江湖,固作流霜,为孤鸿,来去一瞬,千古不流踪
  • 我爱干物女

    我爱干物女

    这个女人真是够别扭的,想来他这么个大帅哥,什么时候不是只有别人巴结的分?哪像她,看到他走得比跑得还快!可偏偏他就是看她莫名地对眼,眼下暗示明示都试过了,却还是为曾获得她的另眼相待。到底是他的魅力失效,还是她的千度近视就算戴了眼镜还是看不清?老天啊,这年头帅哥都找不到女朋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