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3900000005

第5章 社区矫正的思想起源与制度发展(2)

尽管最初在签发暂缓执行刑罚令时,法院的态度是仅仅推迟刑罚的执行,但是,这个暂缓执行刑罚令后来发展成为“缓刑”,其结果是“刑罚从不执行”。

有两个人与缓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即:18世纪英国的律师、法官马修·希尔(MatthewHill);19世纪美国波士顿的鞋匠约翰·奥古斯塔斯(JohnAugustus)。

马修·希尔在英国的伯明翰担任法院书记员时,他签令让少年犯由其父母在家中监护和看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少年犯都由其父母监护,当一个少年犯的家长看上去并不可信,即使少年犯本人承诺不再犯,马修·希尔也不会让家长来看管该少年犯,而是把他交给那些愿意照看失足少年的慷慨志愿者。希尔还让警察定期走访这些志愿者,以确保在他们的监护下,失足少年健康成长。

被喻为“现代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塔斯,178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是一个成功的鞋匠,同时也是当地禁酒会的会员。1841年8月的某日,波士顿法院给一个酗酒者宣判了监禁刑。这个酗酒犯请求在法庭旁听的约翰·奥古斯塔斯做他的“善行保证人(surety for good behaviour)”,只要约翰·奥古斯塔斯愿意做他的担保人,该酗酒犯就可以免于监禁之苦;并且,该酗酒犯向约翰·奥古斯塔斯承诺以后不再酗酒。在此情况下,奥古斯塔斯主动申请做这个酗酒犯的“善行保证人”。

法院做出3周后再出庭的命令并批准了奥古斯塔斯的申请,由他来监督这个酗酒犯的行为。3周以后再到法庭时,法官看到该人行为举止如同常人,虽然该人犯下了应当送进监狱的罪行,却仅判处1美分的罚金便将其释放。

第一次监护酗酒犯的成功经历让奥古斯塔斯对帮助遭法院起诉的其他类似罪犯产生了兴趣。后来,他经常出现在法庭并给被告人提供保释,法官也经常同意他的担保,将这些被告人交给奥古斯塔斯管理。奥古斯塔斯还要帮助他们寻找工作,给他们提供住宿,所以他自己的家中住满了被他保释出来的人。当被告人下一次出庭的时候,奥古斯塔斯就会向法官报告该被告人在改过自新方面的进展,并提出案件处理的诚恳建议,而这些建议经常被法官采纳。在第一年当中,由于他的帮助,10名酗酒犯受到了少量的罚金刑而免遭监禁之苦。后来,他也帮助其他类型的罪犯,如少年犯、老年犯、女犯等。到1859年奥古斯塔斯去世时,他以个人身份保释、监督、管理过的2000名违法者中,只有10人违反了保释的规定,再次犯罪。

奥古斯塔斯的缓刑志愿工作,得到了法官的支持,新闻报纸也对他的努力做了大量报道。同时,他也遭到了律师与监狱警察的强烈反对。律师认为他是个好事之徒,让一个个案件被拖延,使得法院里大量案件被积压,得不到快速处理。监狱警察之所以反对他,是因为他提倡缓刑,这样监狱关押的罪犯就少了,从而监狱警察的收入也就下降了。在18年的活动中,奥古斯塔斯没有得到政府和任何组织的工资收入;另外,由于繁忙的缓刑志愿工作,使他没有时间来精心经营自己的鞋业,从而使他最终经济窘迫,需要朋友的资助。

在奥古斯塔斯的影响下,1869年,马塞诸塞州通过了一个立法,开始对未成年人提供类似缓刑的服务。如果法院的判决可能会导致一个未成年人到监狱服刑,那么州政府将派一个代理人对此案进行审判前的调查,然后参加审判,寻求非监禁的判决并监督该判决的执行,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这个实践开创了现代缓刑个案工作的模式。1878年,马塞诸塞州颁布了第一部缓刑法案,建立了对缓刑工作者支付报酬的缓刑工作制度。有趣的是,虽然奥古斯塔斯的缓刑实践以成年人为主,但在美国,公众关注减轻未成年犯的惩罚促进了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发展,而成年犯的缓刑制度获得公众的支持比较少。因此,许多州首先制定的是未成年人的缓刑法,然后制定成年人的缓刑法。

在马塞诸塞州之后,美国很多州相继通过了缓刑法,如:罗德岛州(1899年)、佛蒙特州(1900年)、加利福尼亚州(1903年)。尽管成年犯的缓刑制度没有像未成年犯的缓刑制度那样得到广泛的支持,但是到1923年,美国已经有35个州通过了成年犯的缓刑法。令人奇怪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一直抵制缓刑的适用,直到1925年,美国国会才通过联邦缓刑法,授权联邦法院适用缓刑。到1930年,除了怀俄明州,美国各州都通过了未成年犯的缓刑法。

法国早在1830年就将缓刑作为非监禁刑适用于未成年犯,欧洲各国在19世纪都以缓刑和社区监督等形式向非监禁刑转变。

(二)假释的产生

假释是各国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形式,而假释的产生却与英国以及欧洲早期的刑罚历史密不可分。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欧洲,自由刑发展迅速。

自由刑的倡导者们认为“监狱是一个惩罚(punishment)与规训(discipline)相结合的场所,而规训就是强制劳动。”所以,17世纪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罪犯都是白天在船坞劳动,夜间被锁在床位上。罪犯劳动的环境依然十分恶劣,没有任何劳动报酬;罪犯卫生状况十分糟糕,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犯罪率也在上升,本来条件就差的监狱这时又人满为患,还频发严重暴力事件。为了减轻监狱的人口压力,英国政府就将一部分罪犯关押在废弃的轮船上,这就是英国刑罚史上着名的“囚船”。这些囚船上的罪犯,有些永远被关押在船上,有些被流放到其他国家的监狱。18世纪早期,流放是英国和爱尔兰刑罚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罪犯的第一个流放地是北美13个殖民地,到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接受了大约1000名来自英国的流放犯。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开辟了第2个流放地,即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和诺福克岛(Norfolk Island)。

在英国政府开辟诺福克岛流放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刑罚改革家——亚历山大·麦科诺基(Alexander Maconochie,1787-1860年)。麦科诺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个舰长,还曾担任过伦敦大学的地理学教授。1836年,皇家海军军官约翰·富兰克林(John Franklin)被任命为塔斯马尼亚岛范迪门地(Van Diemen’sLand)的代理总督。范迪门地是英国管辖之下的一个监狱岛(现在属于澳大利亚,称为塔斯马尼亚岛)。富兰克林请麦科诺基做他的私人秘书,随同前往管理英国流放到塔斯马尼亚岛的犯人。1837年到达该地后,麦科诺基发现流放地的条件十分恶劣;另外,约有1/3的流放犯死于航海途中。因此,麦科诺基严厉地批评了向殖民地流放犯人的制度,这激起了那些依赖廉价流放犯劳动力的当地自由民以及官员的反感。于是,富兰克林解除了麦科诺基的私人秘书职务。在解除职务以后,麦科诺基继续居住在塔斯马尼亚岛,并撰文阐述他的刑罚改革观点。

1840年,英国政府任命麦科诺基接替乔治亚瑟爵士(Sir George Arthur),管理诺福克岛上的2000名罪犯,这些罪犯都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犯了死罪的累犯。这样,麦科诺基就有机会来实践自己的监狱改革计划。他在诺福克岛推行一种具有激励性质的记分制(mark system,又翻译为“点数制”、“分数制”)。犯人通过劳动和良好的表现来获得分数,分数积累到一定的数量,犯人可以拿到“释放证(ticketof‐leave)”。拥有释放证的罪犯离开诺福克岛,可以到澳大利亚过自由人的生活。

麦科诺基并不把释放证看作“假释(parole)”,因为在他看来,一个“改过自新”的罪犯不应该被他人或社区监督。

麦科诺基实行的释放证制度,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独居监禁;第二阶段是集体劳动;第三阶段就是获得释放证。犯人是否升入下一更高阶段,则根据他所积累的分数来决定。麦科诺基认为,法院判决的自由刑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期限,刑期的长短应该由罪犯的表现与劳动来确定。由此可见,麦科诺基的记分制已经具备了不定期刑的特征。

麦科诺基在诺福克岛的监狱改良实践,遭到了其他官员的敌视,因此,1844年他被召回英国。回国后,他在英格兰本土继续进行监狱改革活动,直到1860年病逝。

麦科诺基在世时,他的监狱改革活动受到其追随者沃尔特·克罗夫顿(Walter Crofton,1815-1897年)的积极响应。克罗夫顿是19世纪英国着名的监狱改革家,于1854年管理爱尔兰蒙特乔伊监狱(the Irish Mountjoy Prison)。这个监狱有很多急迫的问题需要解决,最严重的莫过于超规模关押。受麦科诺基“记分制”的启发和激励,克罗夫顿在爱尔兰也大行改革之风,并对麦科诺基的“释放证”进行完善。克罗夫顿在麦科诺基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阶段”,即“中间监狱(intermediate prisons)”,使犯人在假释之前有一个半自由的过渡阶段,以便做好从监狱到社会的准备工作。在这个阶段,罪犯仍然可以通过他们的劳动量、日常表现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进步程度来积攒自己的分数;不同的是,此时罪犯有比较大的自由,白天可以到社会上工作,晚上回监狱报告工作情况,并住在监舍。设立中间阶段的目的在于考验犯人是否能经得起社会上的诱惑,考察犯人是否真的改过自新。经过这一阶段的考察,合格者发给假释证书,予以假释。罪犯假释之后,需要每个月向警察提交一份行为表现的报告;警察也会帮助假释犯寻找工作,同时监督他们的日常活动。这就形成了完善的“爱尔兰制(the Irish System)”,克罗夫顿也被后人尊称为“爱尔兰制之父”。中间监狱、警察帮助、释放后的监督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克罗夫顿对现代假释制度的贡献。

最早使用“parole(假释)”一词来表达罪犯从监狱中有条件释放的是美国波士顿的塞缪尔·豪(Samuel Howe)博士。1846年,他在给纽约监狱协会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认为,在监禁的最后阶段,为了parole(假释)之后的安全起见,罪犯应该得到相关培训。”而在美国最早实施假释制度的是着名监狱改革家泽布伦·布罗克韦(Zebulon Brockway,1827-1920年)。在1870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第一次全美监狱会议上,通过克罗夫顿的介绍,布罗克韦了解了“爱尔兰制”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1876年,美国纽约州的埃尔米拉教养院(Elmira Reformatory)投入使用,作为第一任总监的布罗克韦在这里践行假释制度与不定期刑,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许多州纷纷效仿布罗克韦的做法,假释制度也就逐渐被美国人接受,并迅速盛行。

在美国和英国,人们通常把麦科诺基和克罗夫顿看成是假释制度的创始人,而在欧洲大陆,人们则把马尔桑基(Marsangy,1802-1894年)看成是假释之父。马尔桑基是19世纪法国具有影响力的刑罚改革家。他出生显赫,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后来成为凡尔赛着名的检察官和首席法官。早在1846年,马尔桑基在一个民事法庭开庭期间所做的演讲中,就论述了一种假释制度。马尔桑基的假释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释放阶段。在这个阶段,犯人白天在开放的市场上工作,晚上住在监狱中,这样做的意图在于让犯人为自由劳动的竞争和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是附条件释放阶段。在这个阶段,罪犯假释之后,在假释官的监督之下,由假释官给予指导、帮助和约束。马尔桑基的假释制度对欧洲的刑事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马尔桑基关于假释制度的论述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也影响了美国的监狱改革。

在20世纪初,犯罪刑罚控制的执行主要是由监狱、假释、缓刑所构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了解了缓刑制度与假释制度的产生,也就明白了社区矫正制度的产生。

二、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壮大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就美国而言,这一时期社区矫正制度的变迁大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时期(20世纪30-50年代);社区矫正制度的壮大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一)发展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医疗模式下的社区矫正制度一个制度的产生离不开理论的先导,一个制度的发展也有其理论的根源。缓刑、假释与不定期刑等社区矫正制度的诞生是孕育于刑事实证学派的刑罚思想,而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壮大又是什么受刑罚观念影响的呢?我们在介绍社区矫正制度发展与壮大时,先要简单说明其理论背景。

同类推荐
  •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可定义为: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公司只是企业类型的一种,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应该仅仅由公司一种类型采构成,而是应该包括完善的企业类型。公司的特征包括:依法设立;独立人格;营利目的;两权分离;有限责任。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运行、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公司法调整对象就是部分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私了——法庭外的荒唐闹剧

    私了——法庭外的荒唐闹剧

    谨以此书提醒那些遇事茫然无措的人们:法律是公平的,法律无处不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求助法律应该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私了是当事人对法律赋予公民的那一份权利和义务的自动放弃,使得法律在许多案件中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私了是对罪犯的宽容和放纵,违法者得不到处罚,邪恶者将更加凶极恶,私了对法律形成一种“免疫力”,使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体现,这无疑是对社会走向法治的一种强有力的阻碍。
  •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的订立与效力,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热门推荐
  • 三楼尽头的阅览室

    三楼尽头的阅览室

    那是一个诡异的教室,一天,五年四班的清扫小组来到这里,他们是小莹,小畅,小晴,小彤,小梁,小晶。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呢?(图片请按小莹,小畅,小晴,小彤,小梁,小晶观看)
  •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朝的皇帝里头,阿轻一直对皇太极情有独钟。若是能够成为皇太极的爱人,一定会非常幸福,而自己也会努力成为能够与他并肩的那个人。然而一朝穿越,阿轻没能成为宠冠后宫的海兰珠,却成了那个倒霉的西宫大福晋娜木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风而起

    逆风而起

    年轻猎人逆风而起,迎着风雪把江湖和天下射了个透。
  • 天桥图

    天桥图

    他是天灵之子,却屡遭挫磨;他想低调处事,却名满天下;他将智谋运用到出神入化,最终将遗落万年的传说变为现实……王午剑迈过天桥,回眸轻叹:“我想低调,奈何全人类都不允许?”
  •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本文描写一个来自外地的农民工,从落迫打工,四处为生活生存打拼到机遇来临,一举暴富的生活生存经历,敬请关注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末日魔卡师

    末日魔卡师

    在一个神秘六芒星的召唤下,末日降临了。各种奇异的卡片随之出现,天赋卡、魔法卡、装备卡、进化卡、亡灵卡等等——全都在魔卡师的手中得以绽放。杨安神色凛冽——他,为什么会被操控去杀了整整八十一人?而这世界,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 TFBOYS之那年盛夏遇见你

    TFBOYS之那年盛夏遇见你

    本小说写了三位女孩来到重庆看演唱会,在机场发生了意外,与TFBOYS的邂逅...
  • 极品黑少宠逃妻

    极品黑少宠逃妻

    在道上,他是嗜血残暴的黑老大。在公司,他是手段狠辣的冷总裁。却被某女泼了红酒,高傲拒绝,又被某女踹了命根,鄙夷嘲笑。从来只有他玩剩的,没有得不到的,她也不例外!溺、纠缠,当她为爱心动,他亦因爱疯狂,从此,妻奴诞生,宠妻如命!
  • 魔王的绝色宠妃

    魔王的绝色宠妃

    她是苍郩大陆上,最强帝国訾穹帝国文丞相之女,自小因毫无天赋被遗弃,年方五岁的她,便决定既然上天如此不公,那么她的命与运,便由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