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5600000007

第7章 精美肴选齿舌生香(5)

“满汉全席”并不是清代的宫庭宴。按清朝礼志,宴集中满席和汉席是分开的。据《大清会典》与《光禄寺则例》等书记载,清代宫庭宴集有由光禄寺分别承办的满席和汉席。满席计分六等:一等,每桌花银八两,一般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二等,每桌花银七两二钱三分四厘,一般用于皇贵妃死后的随筵;三等、四等,用于妃嫔丧礼、皇帝大婚、节庆祝贺;五等,用于宴请朝鲜及西藏达赖及班禅的大使等;六等,用于宴请皇帝老师与衍圣公(孔子后裔之官称),以及各国贡使(朝贡海外礼品的大使)。而汉席则分一、二、三等及上、中席五类,主要用于临雍宴,文武会试考官出围宴,实录、会典等书开馆编纂及告成赐宴等用,其规格及品类皆不如满席豪华、丰富。两者相异很大,不可同日而语。到清代乾隆年间,清王朝国强民富,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官场,借用清宫满席与汉席字样,集满汉精华于一席之中,始出现“满汉全席”,其菜点品种与规模,比起清代宫庭的满席与汉席均繁多与宏大,从而成为清代一种最为豪华的筵席。当时,此种豪宴,主要盛行在交通发达、盐粮交汇中心的、商业繁荣的江苏扬州一带。清代烹饪理论专家、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载:“今官场之菜……有满汉全席之称……用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明明白白说清楚,满汉全席是“官场之菜”。

而袁枚着此书时,正居在南京随园家中,又恰逢乾隆临朝之际,可谓是权威之说。

即使是满汉全席,也有高低上下之分。高档的“满汉全席”,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一书记载,必须有鲍鱼汇珍珠菜、鱼翅螃蟹羹、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西施乳、糟蒸鲥鱼等奇珍异味,而低档的满汉全席则是一般山珍海味、家畜、家禽、水果、牛奶等。

满汉全席从清乾隆年间出现于江南一带,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后世流传各地,又纷纷加以地方色彩,以致各地的满汉全席,除宴席的程序与主菜基本一致(烧猪烧鸭)以外,菜点的品种与品数均不尽相同,多者有182多种,少者只有64种。像粤味的满汉全席,加进了耗油鲜菰(菰即茭白——笔者注)、凤肝螺片(凤肝即鸡肝——笔者注)、鼎湖上素、清汤雪蛤、蚝油扎蹄等广东风味;香港的满汉全席,则加进了鹧鸪、沙律龙虾、闽江银丝(米粉干)、东方之珠等港粤风味;而山西的满汉全席,则加进了当地肉质细嫩的平遥牛肉。

民国初期,满汉全席尚在社会上流行,笔者收藏的一则史料,登载了当时的菜点品种。现摘要介绍如下:“四拼碟子”,有虾、海蜇、皮蛋、芹菜、火腿、发菜、板鸭等;“四高庄碟”,有杏仁,瓜子等;“四鲜果碟”,有石榴、橘、梨等;“四蜜饯碟”,有青梅、枇杷等;“四果品碟”,有松仁、桐仁等;“四糖饯碟”,有莲子、百合等;“八个大件”为主菜,有清炖一品燕菜(以燕窝为主菜配以各种山珍海味制成——笔者注)、南腿(金华火腿)炖熊掌、溜七星螃蟹、红烧果子狸、扒荷包鱼翅、清蒸麒麟松子仁、杏仁酪石榴子烩空心鱼肚、清炖凤凰鸡;“十六个小碗”,主要的有炸鹿尾、烩鹿蹄、金银翡翠羹、烧珊瑚鱼耳,等等;其他还有“八样烧烤”,“四红”与“四白”,“红”的有烧小猪(即烤乳猪),“白”的有白片鸡等;“四烧烤点心”,有千层饼、荷叶夹等;“八押桌碗”,有氽哈土蟆、红烧天花鲍鱼脯等;“四个随饭碗”,有金豹火腿炒南荠等;“四个随饭碟”,有炝苔干等;“点心”四道,计12样;“四样面饭”,有盘丝饼等;“四生菜碟”,有干酪等;“饭”,有米饭、稀饭,附各种方法烹制而成的“小猪”(即乳猪)8种,总共有菜点、果品、主食计整100种。

从采用的材料及筵席的规模来看,可说是一种豪华之极的宴会,其中山珍中用了珍稀动物。

满汉全席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研究满汉全席不仅关系到继承饮食文化,而且对丰富当代宴席的花色品种有参考价值。但也毋庸忌讳的是,满汉全席应用珍稀动物做菜肴原料,在今日是不可取的,且过分讲究排场,亦有暴殄天物,挥霍浪费人力、物力之弊。我们今日继承、制作满汉全席,以发展旅游事业、活跃饮食市场为目的时,应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才是正确的做法。

最爱啃鸡爪

鸡身上最香美的,民间说的是“叫、跳、飞”,“叫”指的是鸡头,“跳”指的是鸡爪,“飞”指的是翅膀。它们吃来特别香,是因为鸡的这三个部位活动得多,所以肉质特别鲜美。鸡头、翅膀先不说,我最爱吃鸡爪。别看鸡爪一层皮,啃来特别香。无论红卤与白卤,都为我所喜爱,因为红卤以浓香胜,白卤以清隽胜。

母亲知道我与弟妹们都爱吃此物,逢年过节,除了准备鱼、虾、黄鳝等好菜外,必定以生姜、茴香、黄酒、白糖、酱油等物卤好一锅鸡爪,等着我们去啃。就这样,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啃着鸡爪,一边谈笑风生。酒瓶朝天了,桌上留下一堆堆鸡爪的趾掌小骨,每张脸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每次大家庭欢乐的聚会,可说总是离不开鸡爪,而鸡爪又总是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味。说起鸡爪的味美,一在于它的皮,只要不烹制过头,爽脆之味,使人久啃不厌;二是它的筋,只要烹调得法,脆韧之感,越嚼越香。在吃鸡爪的啃与嚼中,使得香美之味阵阵透出,使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其实鸡爪好吃,并不是现在的人才发现,早在2000年前的古人,就已垂涎它的美味。《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说:“……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文心雕龙》将它概括为“鸡跖必数千而饱矣”一句。吃鸡爪的事竟能写入古代文学理论的经典着作中,可谓是千古之趣闻。自然,“数千”可能是艺术夸张,但齐王很爱吃鸡爪是必定的。

我曾经多次在宴席上看到,当下酒的冷菜上桌时,筷头落下最多的地方是盛鸡爪的盘子,而最早盘底朝天的,也必定是鸡爪。鸡肉有吃厌的时候,而鸡爪却永远啃不厌,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平生爱吃鸡,最爱啃鸡爪。

入夏“仙品”有紫茄

夏令蔬菜五色缤纷,最为迷人的是色泽深紫的茄子。此物原生印度,在西汉时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至隋代尚不多见,隋炀帝杨广见其色彩绚丽,又来自“西天佛国”,认为是仙品,赐之以“昆仑紫瓜”之美称。宋代诗人张来曾有诗赞曰:“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对于茄子,农家出身的老母一直对它含有很深的感情,她爱吃茄子,也擅长烹制茄子。她一字不识,可做的炒茄子与饭焐茄子两种,不仅味美,叫我们兄弟姐妹几十年以来享尽口福,而且奇怪的是她的制法竟与清代杭州大诗人、美食家袁枚的做法如出一辙:“卢八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油灼微黄,加秋油(好的酱油——笔者注)炮炒,亦佳。

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见《随园食单·茄二法》)我不知是袁枚所记的卢八太爷家的家厨吸收了民间的吃法,还是袁枚的《随园食单》广为流布,深入民间以致家喻户晓。如此的不谋而合,常叫我惊叹。

说起茄子的吃法,不得不提到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中“茄鲞”的制法,其工艺的精巧与复杂,令人叹为观止。它经过鸡油炸、鸡肉丁和香菇等辅料拌和,再用鸡汤煨、麻油炒……不是大师级的厨师,恐怕还做不好。关于这只“茄鲞”菜,在文化界、美食界已经争论了多年,有的教授认为确有此菜,有的学者则认为纯系曹翁如花之笔所杜撰,至今论说纷纭,虽无定论,不妨故妄听之。不过我认为,从现代营养的观点来说,经过如此复杂的加工,茄子营养成分几乎丧失殆尽,本味亦已消失。至于世上是否曾有“茄鲞”一菜,见仁见智,只好留予后人去考证了。

茄子富含糖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A、B、C,营养十分丰富。但与众多蔬菜不同的是,它还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粘合、修补能力,能使它们保持正常的弹性,还有一定的降低血中胆固醇与血压的作用,故祖国医学说它“性味甘凉”,有“散血瘀、袪风通络、止血”等食疗功能。特别适宜患有老年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有支扩咯血、紫斑及坏血病的人食用。

茄子最宝贵的部分,是其紫色而富集维生素P的表皮,故茄子以色紫者为佳,青者为次,白者为最差。质地则以“细长深紫,而子少者胜”(见清代医学家王士雄所着《随息居饮食谱》),挑选茄子当以此为标准。

一般家庭制作茄子菜,当以保护其营养成分者为上。最好的吃法,即是上面所说的两种。如炒茄子时放入姜粒,以鸡或肉汤当水调入,熟时撒以蒜末,营养与味道则更上一层楼;至于饭焐茄子,放在饭锅里随饭煮熟,吸足米汁而拌食,则有太羹之味,最为补人,是老人与小孩的食补上品。

夏茄味美胜秋茄,食当其时,可不要错过时季啊!

香糯紫菜苔

阳春三月,正是鲜嫩的菜心上市的时候,一般说的“菜心”,其实是青菜、油菜之类中间抽出的一根嫩苔,用火腿片炒之,或者用豆板酱炒、清炒,味道都十分鲜嫩可口。常见的菜苔都是绿色的,但这几年一种紫色的菜苔渐渐进入农贸市场,以它诱人的色彩吸引着人们。

紫菜苔比绿菜苔粗壮肥嫩,吃口更佳,价格自然也要高一些。炒制的时候,只要撕去根部的紫皮,摘成寸段,就可入锅。有火腿、腊肉拌炒自然不错,用少许豆板酱炒,也很好吃。炒熟的紫菜苔,从紫红色转变成墨绿色,很软、很糯,略带一点苦香,别有诱人的风味。

紫菜苔以武昌洪山出产的最为着名,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进献给帝王享用。据说,慈禧太后很喜欢吃这种菜,曾派专人到洪山去索取,因此洪山紫菜苔名气很大。同一时期的湖广总督李鸿章也爱吃此物,曾将菜种带到他的故乡合肥试种,结果味道大为逊色。后来,他又将洪山的泥土运到合肥去栽种,结果还是不行。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物,气候、日光、土壤与水都与作物的生长有关,从而影响到它的口感与风味。

我曾经问过一个卖紫菜苔的老菜农,为何紫的菜苔比绿的菜苔价格要高,老农笑着答道:“难种啊,要好几个月工夫才能卖钱呀!”

可见,紫菜苔色泽诱人,香糯味美,是因为渗透了菜农的心血与汗水啊!

难忘蚕蛹香美

蚕宝宝结茧后,就变成了蚕蛹;当缫丝工人抽尽蚕茧的丝后,便能见到这种色泽金黄的蛹体。

我父亲从13岁起当学徒,就学习烘茧技术,因此我家兄弟姐妹在幼小时,都吃过母亲炒的蚕蛹。那用葱花在油锅中炒熟,放一点盐的蛹子,吃来非常香美可口,特别蛹头有一块稍韧的地方,非常耐嚼,使得香味久久地在齿舌间弥散。

我第二次吃到蚕蛹,已经是十多年后的青年时代。那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出现浮肿,但我却因为有蚕蛹吃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我在一家外贸工厂当文书,隔壁单位是一家缫丝厂,缫丝后剩余大量蚕蛹,堆放在车间的空地上。工人们大多来自江浙,都知道蚕蛹可以食用。

我也常去挑选一些蛹体较小,但肉质较紧的雄蛹,洗净后用油、葱花及少量辣椒爆炒后,放一点盐,当点心吃。

我将蚕蛹放在饼干盒里,想吃时就从盒盖下抓一小把塞在嘴里嚼食,既饱了饥腹,又解了嘴馋,还留下香美的蛹味,久久地在齿舌间弥漫。北方同事问我吃啥,我抓出一把,摊开在掌心中给他们看,吓得那些黄河边长大的壮汉蛮女们一个劲地摇头:这东西能吃?是的,不能多看,抓着就放进嘴里嚼,那味道便是山珍海味都难以匹敌的,世间恐怕只有水中的螺丝,葱油爆了加点酱油,才能与它媲美。而且,它还是一种高蛋白的美食,含有亚油酸、亚麻酸与维生素E,《中药大辞典》说它能治疗脂肪肝、糖尿病(中医谓“消渴”)、结核病(中医称“痨瘵”)等多种疾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虫菜、虫点原料。

又四五十年过去了,再没有机会能吃到油爆蚕蛹,但蚕蛹的香美之味并没有从记忆的味蕾上消失,它好像仍在齿舌间弥散着……

蘑菇宴的主角——金针菇

每年冬春之时,杭城的农贸市场上,都能见到一种奇特的蘑菇:像金针菜(黄花菜)一样色泽金黄,又像绿豆芽一样柔嫩细长,而菌株顶上,长着一个金色纽扣似的菌盖,它就是蘑菇家族古老而又新颖的成员——金针菇。

25年前,金针菇还只出现在国家级的宴会上:1984年4月26日,李先念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里根总统一行的筵席上,有一道被西方誉之为“增智菇”的金针菇菜肴,此物当时还罕为人知。金针菇,又名金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金钱菌属;菌体内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和一般食物中常缺的赖氨酸,对儿童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故西方人称之为“增智菇”或“智菇”。此外,它还含有“火菇菌素”及多糖体,有助于抗癌。

同类推荐
  • 烹饪学

    烹饪学

    戴桂宝、王圣果编著的《烹饪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过程中按前基础、后技能依次编排,每章节既独立又互有联系,既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个知识环节,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教材,也可以选用部分章节单独教学。适用于烹饪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学生的层次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作灵活调整。
  • 巧做五谷杂粮

    巧做五谷杂粮

    给您和家人最贴心的营养与健康。如何制作五谷杂粮更好吃?如何食用五谷杂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品味纯天然的美食,获取最健康的营养。《美食天下(第2辑):巧做五谷杂粮》教您粗粮细作五谷杂粮美食,让您吃得健康、营养、美味!
  • 四川菜味型手册

    四川菜味型手册

    调味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口味正逐渐趋向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讲究五滋六味。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调味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调味的意义;味与调味品;调味的基本方法;复合味的制作方法及运用;川菜味型的延伸与创新等。
  • 巧烹根茎菜

    巧烹根茎菜

    《巧烹根茎菜》内容包括:香芋猪手煲;香芋肥肠煲;香芋烧鸡翅;蜜汗蒸芋泥;芝麻红苕饼;尖椒炝苕丝;香炒红苕泥等。作者在中国香港出版《辣到跳》,中国台湾出版《辣味美食》菜谱,并被《烹饪知识》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
  • 家常肉小炒

    家常肉小炒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名厨不传的地道好吃肉秘诀,招招好学易做,道道色昧俱佳,让您轻轻松松在家做美味!从“家常”“基础”人手,从原料和原料加工说起,最家常的菜式、最基础的做法一一详解。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缘来遇见你

    网游之缘来遇见你

    他,全服第一她,全服最渣他,在人的手心里长大,从不在意别人她,在人的抛弃中长大,心也早已麻痹而现在他竟会为了她心疼,她,看见他有如看见了希望,他们会不会在一起呢,尽情期待吧~(^3^)
  • 猎剑师

    猎剑师

    一个地下职业的跌宕浮沉,一对年轻师徒的人生之旅
  • 阿兹尔——皇帝的归来

    阿兹尔——皇帝的归来

    来自远古恕瑞玛的皇帝,为了复兴远古恕瑞玛的光辉,他一度思考,来自其他大陆的侵略,也不过是挥一挥手中的法杖。。。。。。。。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勤劳勇敢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勤劳勇敢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三国之大李帝国

    三国之大李帝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三国梦,我写这本书,无关其他,只是想在自己笔下,实现自己曾经的三国梦……一个痴迷三国的游戏宅男,在游戏时和自己的众多小伙伴们一起穿越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阴差阳错成为了东汉末年郎中令李儒之子。面对铁血与柔情,信仰与背叛,历经跌宕起伏的人生,且看他如何在群英荟萃的三国时代,涅槃重生,开创一个帝国盛世的……
  •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

    我们

    D-503是一千年后“伟大的联合国”里一艘宇宙飞船的设计师,这里人们的名字都用号码代表,生活作息甚至性生活都被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执行。有一天号码D-503遇到了女号码I-330,由于体内“古老”欲望的复苏,使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她,并糊里糊涂地参与进她推翻联合国的计划中。但I-330的计划没有成功,被全知全能者识破,号码D-503被捆在手术台上接受了切除幻想的手术,I-330被送进“气钟罩”里处以极刑……作品借助一个未来发生的幻想故事,蕴涵着对人类未来深深的思考。
  • 家教:让孩子发言

    家教:让孩子发言

    本书内容包括:信任您的孩子、您是我的榜样、爸爸,陪陪我、我想自由飞翔、打骂是您的爱等共11部分。
  • 重生之猎人王

    重生之猎人王

    一个空间,两个世界,真实与梦幻的交错。虚拟的世界使他发迹,直到生命凋零也不曾忘记,在虚拟的世界中他悟透了情,义,仁,德,陷入最后的黑暗他却来到了九年前,一切是否还可以重新开始!重生都在意料之中,放下了,就不再痛苦了。应该来说不是单纯的网游,作者绝对不会拿垃圾游戏糊弄大家,让读者心理发堵。不要对人物的塑造产生厌恶,失去四德并不代表主角无情无义不仁不德。不仁乃大仁,最是无情似有情。
  • 摇荡的星际变化的一切

    摇荡的星际变化的一切

    在浩荡的宇宙之间,时光早已消逝在黑暗之中,在一艘老旧的采矿船内工作或生存的人类过着一种盲目寻找着一个名字叫热光球的新能源的生活,可是当一个长满着奇怪又陌生的肉菌的陨石出现在他们船的甲板下时,恐惧也就便出现他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