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8800000020

第20章 风云际会(7)

现在,好多年了,我除了必不可少的出差,很少离开家乡。我要给年轻人的一句忠告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地爱自己、爱父母。因为人年轻的时候,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人什么时候才开始醒悟的?——是到你自己有了孩子时。

新安江大移民

口述 童禅福 整理 韩斌

年轻人还知道这段历史吗?——美丽的千岛湖,是在50年前修建的新安江水库大坝的基础上形成的。足有三千个西湖那么大的水库,淹没了淳安的贺城、狮城两座古县城,茶园、港口、威坪三座古名城,还有数不清的古村落。不夸张地说,当年淳安人口集中的富裕村,都在水库底下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东电力极度缺乏,当时上海的全部电力是30万千瓦,浙江电力仅仅4.1万千瓦。新安江水电站上马,每年能平均发电18亿度,相当于当时14个浙江省的发电容量。

1956年,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列入了国家“一五”计划,它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共和国从此有了一个辉煌的大坝,华东工业从此有了充足的电力,生产出供应全国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现代工业也就此起步了。

建水库必须先移民。当时,除了远离新安江畔、生活在高山峻岭上的贫困山民,11万多户、44万多淳安人,50%以上离开了故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库移民迁徙行动。

在这20多万人的移民大军中,就有我一家人的身影:父母、奶奶、我们五兄妹,全家八口人。

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我们农民来说,大水瞬间就漫上来了。田地被淹,房屋被淹,甚至来不及和祖宗道别。

半个世纪过去了。午夜梦回,我常常想,中国农民,是最值得信任的农民。他们是中国工业经济起步、发展的奉献者,也是中国工业经济起步、发展的牺牲者。

1965年我考上大学,有位叔伯拉着我的手说:大郎啊,你将来要是当了官,千万要记得为我们移民说话!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新闻记者。移民家庭的孩子,分外珍惜机会,特别吃苦、肯干。我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评上了全国劳模,得到了“范长江新闻提名奖”,也真的当了“官”了——从广电厅总编室副主任开始,我担任过浙江省信访局局长、民政厅副厅长。我的名字在移民中间传开了,我家一度成为新安江移民的上访中转站。他们认为,我是唯一可以帮他们说话的人。

我很痛苦。移民问题太大了。我一介书生,能做什么?我只有一支笔。我开始搜集移民材料。我想写写几十万淳安人以及中国农民的泪水和奉献。

真正促成我写书念头的,是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邵华泽先生。

1989年8月,我奉命到北京去请邵华泽来浙江讲课。说来有趣,平生第一次见大官,心里还扑扑跳。没想到邵华泽一开口,一口浓重的淳安普通话。老乡啊!我喜出望外。再一讲,原来老家还是两个隔壁乡的。从老家,很自然地谈到了新安江移民的话题。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就递上了自己搜集采写的材料:《江西省新安江水库移民调查报告》。

我记得当时他眼睛一亮,一口气把文章看完了。他说:“写得很不错。”

后来,这个稿子作为内参发表了。这也是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历史真相和现实问题,第一次得以向高层直陈。

邵先生说:“这段历史还没人写过,要不,你来写?”

就这样,我踏上了为新安江移民着书的漫漫长路。

20多年来,我跑遍浙皖赣3省,去过22个县200个村子的1000多户人家,寻访了2000多人,用了8本笔记本来记录他们的故事。每到一地,移民都把我团团围住,想说话的人太多了。

这件事越深入,我的使命感越强烈。我觉得,如果我不写,那么这段历史,终将随着千岛湖的清水飘走、淡去。

2009年1月,《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淳安县老县长、曾任杭州市副书记的王富生同志说:看到这本书问世,我的一块心病落地了。

这本书能出版,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结果。

书写完了,我如释重负。我把它当成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对家庭的责任。

爸爸说,我现在就带大郎上坟去!水电站开工那年我11岁。对一个少年来说,那是不能承受的沉重记忆

淳安县威坪镇松崖古村,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一站。

松崖四面环山,一条长渠穿村而过。大巷小弄,平坦得没有一个台阶。通道上是横铺的青石板——淳安人祖传有“不走泥路”的习惯,沙洲相连的田畈,邻里相通的里弄,都铺青石板,富村横铺,穷村直砌。我们村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最高的松毛岭,上下六千多个台阶全部用最好的青石板砌成。

50岁那年,我带着妻儿重返松毛岭,小船穿岭而过,当年的六千多个台阶,全都沉入了水下。

我们村里,还有四位童家太祖太公建的大宗祠,雕梁画栋,极尽辉煌。据说,水库拆房队见到后都不愿下手。宗祠前有一排四株千年翠柏。家族老人讲:“当时看到新安江水库的水一天天上涌,那四株参天柏树和童家宗祠一天天往水中沉,心真如刀割一样痛。”

昔日淳安,古树连片,毛竹成林,村庄临溪而筑,依山而建,黛墙青瓦。昔日淳安,有耕牛开春尝鲜的习惯,我六岁开始放牛,立春之日,全村百头大小黄牛被赶上东山尖,牛主人把牛鼻套全部卸下,让牛完全自由。那一个多月,是淳安牛最快乐的时刻。

24万移民,几乎人人都对故乡怀着永远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故土难离。20多万水库移民,近10万个家庭,几乎家家户户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我家,就是这10万个家庭的一个缩影。

1959年4月15日,这一天我们全村人必须全部移走,今后走集体化道路,吃饭在食堂,不该带的东西都不要带。只给20天时间准备。

我和爸爸妈妈忙着一起搬家具、农具,最后一只大橱柜,爸爸跟我说:大郎,你妈腰不好,这只大橱柜就我们两个人抬吧。

从松崖到息村埠码头上船有5里路,当时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我,抬着100多斤重的柏木橱柜,翻过了松毛岭,不知歇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泪。

4月14日晚上,奶奶和爸爸妈妈坐在堂前的土油灯下,默默流泪。那一晚,村里家家点着灯,家家一片呜咽声。半夜,奶奶突然发话:“我最担心大郎爷爷了,他的坟还在松毛岭脚下,水漫上来,首先淹到他爷爷啊。”

爸爸说,我现在就带大郎上坟去。

我随手拿起了作业本。在爷爷坟前,我点着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替代香纸。我们拜了,念叨了,把作业本都烧尽了,爷爷原谅我们了么?

我一生见到奶奶最悲伤的时刻,是那天清晨的“起锅”。

当我们吃完最后一顿早饭,爸爸拿起柴刀,砸下铁锅一周石灰的一刹那,奶奶“扑通”一声跪在灶头前,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这口灶,伴了奶奶40年,抚育了儿孙两代人,见证了奶奶的辛酸和苦痛。

我们扶着小脚的奶奶,走上了颠沛流离的移民之路。

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国家行动,时称“移民工作突击放卫星”。如果换个年代,绝不会经历那么多的辛酸

我到桐庐寻访第一批移民时,他们反映,当时移民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尽管刚迁来时,移民的房子都没有造好。但移民说:“我们该搬的东西都搬来了,损失么是有一些。社会主义建设嘛,我们理解的。”

当时的口号是:国家不浪费,移民不吃亏。如果能用好每位移民558元的安置费,执行好初步方案“山区移民移山区,平原移民移平原”,那么新安江水库移民会是一项成功的事业。

然而,随着1958年的到来,花了几年时间精心制定的移民规划,在一次会议上就被推翻了。从此,移民行动陷入了无产、无序的状态。

缺乏科学性的移民计划被批准了,安置经费却一降再降,20多万移民每人大致拿到二百八九十元移民费,最低的只有50元,有的移民甚至至今一分钱也没有拿到。

移民搬迁叫“洗脚上船”,又叫“行动军事化”,像战士般带上被褥衣服就走。

那段时间,新安江上一千多只木船白帆飘动,公路上移民大篷车穿梭往来,公路两旁,携儿带女、肩挑背扛的移民来去匆匆。

水库原计划1960年截流蓄水,1961年发电,施工期限为5年。当时美国普列斯托滩水电站也在修建,我们提出要和美国比速度,结果比原计划提前20个月发电。这样一来,7个月内要完成12万人的移民安置,让已经无序的移民工作雪上加霜。

我从淳安移民办的档案里看到,仅1959年2月24日至4月30日的66天内,平均每天迁移186户,736人。时称“移民工作突击放卫星”,当天晚上开会动员,会要开到天亮,早晨开始整理东西搬迁,中午12点钟,全村各户把东西全部搬上船,下午两点,移民的东西运到茶园码头,卸船后装上汽车,当天连夜全部搬迁到富阳。

我的中学班主任厉汉杰告诉我,1959年10月初,他去参加淳安中学运动会,从开化到淳安的路上,几十公里的公路两侧,尽是各式各样的木家具和数不清的坛坛罐罐,像万国博览会。平时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也出现在公路边——明清两朝的千工床,黄花梨木的凉榻,都歪歪斜斜地遗弃在干结的泥田里——当时提出,移民要“多带好思想,少带旧家具”。

我们全家八口人,七人得了血吸虫病。爸爸的棺材起杠了,我捧着爸爸出工不离头的草帽,送他上了山

翻开当时的记录,真叫人心头沉重:原计划5年完成20余万移民任务,压缩到4年完成,原来确定移向金华、嘉兴、建德三地29个县,一下子主要集中在淳安、开化、桐庐、建德这4个县。从1959年开始,从来没有听说过血吸虫病的五万多新安江移民,被安置到了最贫困、又是重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开化、常山等地。

我们松崖乡六七百人的大村,被安排在开化县青阳乡的几个自然村里。我家和五六户人家,20多人挤在一幢房里,全家人只有一间房。一日三餐,五六个灶头烧起来,整座屋里黑烟弥漫。

淳安人不怕吃苦,怕的是毛主席说的那个“无奈的小虫”。威坪镇蜀埠公社古虹大队移民到常山,大队老会计徐志林伤感地说:“我们蜀埠山清水秀,泉水叮咚响,人人都健康。到了这里,这片土地上到处有钉螺,水中无数看不见的血吸虫让人防不胜防,也不晓得怎么防。不到半年,我们村上六百多人,四百多人都得了血吸虫病。”

1971年,是一个多么撕心裂肺的年份。前一年,我还在大学读书,家人却跟着乡里乡亲搬迁到江西。我知道他们是在开化待怕了,穷怕了——除了奶奶,我们父母兄妹7人,全都得了血吸虫病!直到今天,我的肝脏里还有血吸虫卵。父母起早摸黑,开荒种地,也不知为啥,田里就是不长粮食,我妈挺着肝硬化的身体,风里雨里地摘野菜。一年下来,家里要吃下三百多斤的蕨菜干,只为从嘴里省下米饭,供我们上学。我的知识,是父母用血泪堆积的!

迁到江西,生活并没有好转,在1971年的8月9日,母亲因患肝硬化去世了。她才48岁,我那曾经那么健康的母亲!

不料61天以后,我又走在奔丧的返乡路上——这次是我父亲,他才50岁!

父亲是突然死去的。奶奶向我哭诉:“你妈死后,你爸像丢了魂,特别是9月份开始,村上的移民开始建房,而你爸自从医了两次血吸虫病后,身体就彻底垮了,他看到别人上山砍树,背回来一根根屋料,他就坐立不安,想自己背不动屋料了;又经常从抽屉里拿出剩下的移民安置费,不停地数,不停地自言自语:只剩下二三百元钱,这房子怎么造啊,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大前天早上,天还没亮,你爸点起煤油灯,又拿着那叠钱数,后来就靠在床沿上不动了。”

爸爸的棺材起杠了。身为长子,本该捧着父亲的肖像。可怜我父母,一生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给我们留下。那天早晨,我捧着爸爸出工不离头的草帽,送他上了山。

移民们的家搬了一次又一次,最远的,到了新疆石河子。逃洪的人只要饭有得吃,柴有得烧,就满足了

我遇到的移民,几乎都说:“我们不怪政府,只怪自己遇上的时代不好,移民高潮时正碰上大跃进,而后又连着三年困难时期。”

跃进式的转迁、超常规的安置,使得移民缺田、缺地、缺山林、缺房、缺粮,住草棚,从此积累起大量难以破解的难题。

1959年,移民进入了高潮,对安置地不满意,或者被血吸虫吓坏了,很多移民偷偷回到淳安,掀起了“倒流”浪潮。到1967年,回来的人达到两万人,他们在水库周围搭起了茅棚,到了晚上,点点闪闪的土油灯和煤油灯像星星一样布满了水库四周和山凹、山坞。

那些被移民的惨状吓怕了、不愿意搬迁的村民,水位一上涨,就往山上搬,这叫“后靠移民”。搬家没几日,水就涨上来了,再往更高的地方搬,这山搬那山,一年搬好几次。他们住窝棚,种非法的地,没有一分钱移民费,最后沦为“黑户口”。

同类推荐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燕城杂记

    燕城杂记

    本书是作者关于现代文坛一些值得怀想的人和事的记录,颇类似《民国的人与事》,又更多一些知识性。作者为原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著名藏书家。
  •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第一作品,古典文学赏析名家苏缨,其《纳兰词典评》风行天下,如诗语言,唯美彩绘,解读王国维和《红楼梦》的超然境界。
  •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取材新颖,语言精练,情节曲折,人物生动,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与妈妈的八次通话》收录的作品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陷入沉思……表现方式、语言表达、思想深度、内容承载均可圈可点,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特别适合学生阅读。阅读此书,你会在放松心灵的同时,收获一份感动,领悟一份幸福。
热门推荐
  • 小侦探与艺术家(”慢慢长大“系列)

    小侦探与艺术家(”慢慢长大“系列)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的成长轻喜剧。一肚子鬼点子的哥哥李多乐,贪吃又捣蛋的弟弟李多米,漂亮姐姐顾小西,再加上麻辣妈眯刘芳和一个一肚子故事的作家爸爸李天明,从家庭到学校,这麻辣一家人的爆笑事儿,荒唐事儿,感人事儿层出不穷。学校话剧周李多米要演“猪一号”;夜空惊现神秘外星飞船;李多乐亲历惊心动魄的真心话冒险;顾小西要登上歌唱大舞台;楼道墙壁惊现神秘涂鸦,到底是凶徒索债还是艺术创作,宝贝儿侦探组将为你揭晓谜题……
  • 冷情老公,放手吧!【完】

    冷情老公,放手吧!【完】

    ★请支持朵朵的新坑【残酷总裁,别太狠!】http://novel.hongxiu.com/a/277735/***结婚那天,他缺席,只丢下一张签好字的隐婚协议书;搬到他家后,还在浴室亲眼目睹了他和她亲姐姐的激情戏;本只想安静度日,他却冷厉的宣布,“梁初蕾,你就快成为我的人了!”梁初蕾一凛,警备地退后了两步,心跳慌乱,“祁阎,你想怎么样?”她硬生生地被他当成了发泄物,事后,他竟带着她姐姐去度蜜月。………姐姐警告她,“祁阎是我的!要是让我发现你诱惑他或是发生关系,我决不饶你!”他时刻提醒她,“一个抵债品除了给我暖.床,还能做什么?”她这算什么?明明是他的妻子,却要喊他姐夫?这种夹心饼的生活不是她要的,她要离婚!“离婚?”祁阎怒瞪她,眸间泛开危险的信息,“梁初蕾,这辈子你都别想逃出我的掌心!”
  • 冷情女刹妖孽夫君快快追

    冷情女刹妖孽夫君快快追

    她是21世纪的顶级杀手,是一个冷冰冰的杀人机器,在一次任务中失事穿越到了一个梦璃大陆东月国丞相之女五小姐的身上,并与世间最纯洁的灵魂融合,有了亲人,那个爱哭的爹爹,还有‘她’最疼爱的弟弟,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天火凤凰的传承者······来到了皇家学院,她认识了特级生班级的人,成立了火焰团队,打败了一个个想要她内丹的神兽传承者,一步步的攀升,一点点的强大,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也让她从一个杀人机器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 落幕诗缘

    落幕诗缘

    我伤心的,不是我的孤独。而是,你哭,不是为我,却被我看到。我欣喜的,也不是我的自由。而是,你笑,不是为我,也被我看到。我本可以自由的飞舞,却守着我寂寞的孤独,欣赏着你,为着别人的忧愁,和哀怒。
  • 四圣秘典

    四圣秘典

    无上武功四圣秘典每隔十年重现江湖腥风血雨儿女情长又该作何抉择
  • 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

    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

    【文案①】他是个闷骚总裁,人前精神,人后神经。奈何某女时时都在犯病:“来,总裁大人,笑一个。”他告诉自己,忍,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文案②】她说:“我有多爱你,只有我知道。”他说:“我有多爱你,我都不知道。”七年前,他和她谁都不肯低头,高高的自尊将爱情踩低。明明互相喜欢,却生硬错过。七年后,再度重逢。他使手段给她扣了个“女朋友”的帽子。不管怎样,他和她终究是开始了,然而他知道,比起开始,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 我的胸口有条龙

    我的胸口有条龙

    故事发生于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猪脚开电脑后就被一阵刺眼的光芒传送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玄幻,当然,更多地还是美女咯..嘎嘎!
  • 为什么老公不CARE你

    为什么老公不CARE你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诉家庭、情感、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深入的分析、案例的讲述、科学的心理分析讲明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说,就算是让油和水互溶也比要男人和女人和平共处来得容易,与其说这是悲观者对两性相处的消极态度,倒不如说是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写实——无论多甜蜜的情侣,最终都会经历成百上千次的争执和吵闹。唯一不同的是有人吵了,算了,继续相伴走到了最后;有的人吵了,散了,寻找其他伴侣接着吵。正如本书故事里的欧阳,就正在承受着吵架带来的纠结。
  • 神秘前女友的邀约

    神秘前女友的邀约

    “我闻到过她的秀发在空气中的飘香,我亲吻过她柔软的双唇,我曾触碰到她温暖的手——我宁愿要这些短暂的时刻,也不愿意要没有这些的孤独的永生。”——尼古拉斯·凯奇,电影《天使之城》。新律师林清接了一宗大案子,委托人竟是他的前女友,她眼眸中的坚定与执着深深地震撼了他,接受委托后,他却一直欲罢不能地纠缠在数不清的温柔香里,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她是侯府嫡女,却遭胞妹陷害,婚前失贞,被父亲视为弃子。成婚当日,被夫君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一碗堕胎药,一杯毒酒,了结一生。光阴往复,一朝重回当年侯府,她誓要将前世仇人亲手送上断头台,搅朝局个天翻地覆。他是朝中有名的冷面阎王,心狠手辣,手段残忍,对谁都不苟言笑,世人皆知他淡漠寡情,却鲜少人知道,当他遇到心仪之人,也能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本百毒不侵,却独独中了他的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