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2200000020

第20章 附录(4)

3 生成认知和中道

EM的作者认为,认知科学中的“认知主义”范式的核心观念是“认知本质上是表征”,在这个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三个基本的哲学假设:

(1)我们居住在一个拥有诸如长度、色彩、运动、声音等等独特属性的世界之中;(2)通过内在地表征这些属性,我们选取或复原它们;(3)存在一个完成这一切的分离的认知主体。这三个假设共同编织了一个有关认知主体和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认知主体如何认识世界的强有力的、时常默认的、未加反思的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的承诺。传统上,上述假设可以概括为两个对立的立场,即鸡立场(chicken position)和蛋立场(egg position)。

鸡立场:外在于我们的世界具有预先给予的属性。这些属性先于投射在我们认知系统之上的图像而存在,而认知系统的任务便是适当地恢复它们(无论是通过符号处理还是全局亚符号状态)。

蛋立场:认知系统投射它自己的世界,且该世界的显然的实在性不过是系统内在规则的反映。简单地说,这两个立场不过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认知科学中的版本。

通过对颜色案例的分析,EM的作者发现,颜色并不是独立于认知主体的知觉能力而为客体所固有,它也不是独立于认知主体周围的生物和文化的世界而为主体所固有。与客观主义者的观点不同,颜色范畴是体验性的;与主观主义者的观点也不同,颜色范畴属于我们共有的生物的和文化的世界。因此,将颜色作为研究案例使EM的作者认识到,鸡立场与蛋立场、世界与知觉者是彼此规定的。为此,EM的作者认为,我们与环境不是彼此外在的对立关系,而是经结构耦合(structural coupling)处在一个彼此规定、彼此约束的共变(co-evolutionary)系统中,认知主体、环境和认知都是在这个结构耦合的动力系统中生成的,因此,认知不再是单纯的表征,而是引导行动的。简言之,生成进路(enactive approach)由两点构成:

(1)知觉存在于由知觉引导的(perceptually guided)行动;(2)认知结构出自循环的感知运动模式,它能够使得行动被知觉地引导。

对表征主义者而言,理解知觉的起点就是恢复预先给予世界的属性的信息加工问题。相反,生成进路的起始点,则是研究知觉者在其自身的局部情境中如何引导他的行动。既然这些局部情境会因知觉者的行动而最终改变,那么理解知觉的参照点就不再是一个预先给予的、独立于认知主体的外在世界,而是认知主体与环境耦合的感知运动结构(神经系统联结感知和运动方式)。正是这个使认知主体具身的感知运动结构而不是预先给予的世界,决定了认知主体如何行为以及如何由环境事件所调节。因此,生成进路对知觉的全部关注,并不是去决定某个独立于认知主体的世界如何被恢复的;确切地说,它是要决定感知与运动系统之间一般的关联形式。

基于认知的生成观(enactive view),EM的作者对什么是认知给出不同于认知主义和涌现纲领(联结主义)的回答:

问题1:什么是认知?

回答:生成一种使一个世界得以诞生的结构耦合的历史。

问题2:它是如何工作的?

回答:通过一个由多层相互联结的、感知运动子网络构成的网络来完成。

问题3:我如何知道一个认知系统何时充分发挥起作用的?

回答:当它成为一个正在进行的、存在的世界的一部分时(正如每个物种的幼仔所做的那样),或当它塑造了一个新世界(正如演化历史所发生的那样)。

当将认知主体与环境纳入一个结构耦合的、动力的、生成系统中考虑时,EM的作者认为,认识和知识在认知主体或环境的任何一极都无法找到最后的根基,因为认知主体或环境不过是它们共同构成的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彼此规定、约束和共同演化,没有一个构成极在其中是不变的、最终的和决定性的,以至于EM的作者说道,“我们从作为认知科学家的常识开始,进而认识到我们的认知出自一个超越我们但离开我们的具身性是无法被发现的世界背景。当我们的注意力离开这个基本循环而仅仅关注认知运动时,我们发现我们无法洞察到主观的根基,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ego-self)。当我们试图去寻找一个我们认为一定还存在的那个客观根基时,我们发现的是一个由我们结构耦合历史(history of structural coupling)生成的世界。最终,我们看到种种形式的无根基性实际上只是一个:有机体和环境在基本循环中彼此包进(enfold)又彼此展开(unfold),而这个循环就是生命本身。”认知和知识发生在耦合于环境的生命系统中。

通过结构耦合的动力生成的观点,EM的作者将无根基性视为“生活世界”的根本状况。而无根基性恰恰是佛教中观学派关注的中心。这样,EM的作者看到了生成观与大乘佛教的中观(或中道)空性的亲缘关系。与虚无主义对无根基性状况的消极反应不同,EM的作者更赞同佛教关于体验转化的可能性所具有的对无根基性状况的积极姿态,以及这种姿态在现代社会所内含的伦理价值。EM的作者认为,寻求知识和意义的绝对根基的“笛卡尔式的焦虑”(Cartesian Anxiety)所带来的困境不仅仅是哲学上的,它也是伦理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困境。他们最后说道,“让我们重申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正念/觉知传统中的伦理学,以及的确这个传统本身对现代世界是如此重要。在我们的文化中——在科学、人文学科、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到处都存在对无根基性的深刻发现。从我们时代的先知到努力寻求各自生活的意义的普通大众,通常都将此视为是某种消极的东西。将无根基性视为否定的,视为一种缺失——这导致了某种疏异感、绝望、灰心(loss of heart),以及虚无主义。我们文化一般采取的治疗就是寻找一个新的奠基(grounding)(或者回归到更老的根基)。正念/觉知传统指出了一种根本上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佛教中,我们有一项案例研究表明,当无根基性包括并贯穿于它的终极结论时,其结果就是一种无条件的、内在的慈善感,它在世界中表现为自发的慈悲。因此我们感觉到,要解决我们文化中虚无主义的疏异感就不要试图去寻求新的根基;而是找到一种训练有素的和真正的手段来追求无根基性并继而走进无根基性。由于科学在我们文化中占据的卓越地位,科学也必须融入这一追求。”

4 小结

EM是一本内容“驳杂”、意蕴深刻、富有开创性和哲学雄心的著作。EM的作者评判地分析了当代认知科学中的认知主义和涌现论(联结主义)关于认知、心智、生命、鲜活体验、自我和自我感等这一类有关认知主体之本性的研究态度,以及这些研究背后隐含的哲学观。为了赢得对认知主体之本性的全面和突破性理解,EM的作者敏锐地看到在当代认知科学、现象学、分析哲学和佛教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和巨大空间。在该书中,他们也以独特的方式充实了这一对话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该书中系统表达的一些思想开始赢得广泛的影响:具身认知的观点早已在认知科学领域扎根开花;生成认知也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进路出现在认知科学的常规研究中;尽管认知科学与鲜活体验之间的循环的方法论还没有被完全理解,但也随着瓦雷拉提出的神经现象学(neurophenomenology)纲领的实施,开始在实证和体证互补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以来,已陆续被译为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韩文,以及我国台湾的繁体文本等多种语言。我们无法在此简短的书评中完整传达该书的思想和其多样性的论证,也无法详尽地呈现由该书引发的广泛的后续研究,但作为译者,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汉语界的读者因为我们的中文译本而更容易了解这本书。

现代世界观中的意识及其哲学难题

李恒威、唐孝威

“认识你自己”这句古希腊的神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生活。从物、生命到意识,人类的探索逐渐深入到作为探索者自身的人类之本性的核心——意识。没有什么比意识与我们的生存更密切的,我们感受(feeling)和觉知(awareness)的一切都有赖于我们是有意识的。“人们从一个他们所不理解的世界中醒来,这就是他想解释这个世界的原因。”而有意识恰是我们醒着时最显著的表现,它是我们最直接体验的、却最让人惊异和勾人心智的世界的一部分,以至于意识被喻为科学探索的最后的边界之一。1994年“走向意识科学”的图森会议(Tucson Conference on“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标志着意识作为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而成为哲学和科学的共同使命,标志着意识研究的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 “走向意识科学”的基本立场

与某些宗教的灵魂观念和笛卡尔开启的二元论观念不同,我们坚持“走向意识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意识是一种自然现象,特别地,它是自然的生物现象。

意识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进行意识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我们将基本立场概括为两个假说:

(1)物理假说

a)宇宙在物理上是因果封闭的,不存在神、上帝、幽灵、灵魂等超自然的作用;

b)任何事物的存在方式都是系统性的,系统是由其组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的某些种类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交换维持的。

(2)演化假说

a)相互作用引发事物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特征;

b)演化是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

一旦我们坚持这样的现代世界观,一个根本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即在现代世界观中如何解释和理解有意识的生命现象。基于现代世界观的意识解释和理解会使我们面对哪些新问题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吗?

意识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地喻为“谜”、“神秘之物”、“科学探索的最后边界”等,是因为与一般的自然现象相比,意识肯定内秉了某种独特性,这使得我们无法在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上以探索其他自然现象的观念和方法来处理意识现象所引起的问题。那么有意识的生命体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性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以最熟悉的人这种有意识的生命体为例来分析和描述有意识的生命体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性。

2 人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性

具身心智

在体验上(experientially),人是两方面的统一:

(1)人都有物理形态的身体(躯体+脑)。根据物理假说,身体系统内的组分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代谢遵循物理世界的自然律。

(2)人具有种种感受和觉知的体验,它们是某个“我”的,是。在“生活世界”(Lebenswelt)中,这些体验必须用心智一类的范畴来表达才是有意义的,民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是真实的。

人的这两个方面(身-心)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如何给出有意识的生命体一个恰当的存在论描述呢?

历史上出现过多个有关该关系的理论和观念,如二元论、泛灵论、还原论、同一论、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等。如果我们信守二元论,那么我们必须解释两个独立的存在论成分如何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而这与心(res cogitans)和物(re extensa)作为独立的存在论成分的前提是相悖的。我们认为二元论与现代世界观是不相容的,因此心(意识)的独特性不是二元论意义上的心-身独立的这种存在论的独特性。泛灵论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否定意识是演化的生物现象,它将意识泛化到所有的自然事物中,以至于意识的特定内涵在这个泛化过程中变成了没有特定内涵的一般内涵,这使得泛灵论面临一个根本难题,即西格尔(W.Seager)谈到的组合(combination)问题:“因为当我们清楚基本的物理元素以多重方式组合产生了分子、蛋白质和人的时候,我们却远不清楚:即使假定基本的心理元素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意识的,我们如何理解它们组合成独特的、复杂的意识体验。”余下的选择(还原论、同一论、副现象论等)都是在现代世界观的框架下来解释和理解意识及其心-身关系。

基于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和人类的日常体验,心(意识)没有脱离于物理形态的存在方式,不存在无物理形态却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也就是说,意识是在物质形态的生命体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意识与其身体系统(躯体+脑)的首要的关系是:

依赖性(dependence),即意识依赖于身体系统的活动。一旦身体系统瓦解了,即系统的组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代谢停止,那么就不再有任何意识迹象显现出来。身体系统的物质活动相对于意识体验是时间在先的。我们见过丧失意识的身体——尸体,而没有见过无身体的意识。也就是说,在身-心之间没有反向的依赖性。

同类推荐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梦境是一种真实。梦境的真实是基于我们潜意识层面的,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于心灵世界,并且真正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无法感知心灵世界的真实,我们就无法完整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性,认识世界。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
  • 我的第一本心理调节书

    我的第一本心理调节书

    《心理学改革生活书系:我的第一本心理调节书》不是一本让你与心灵对抗的“战”书,而是让你与负面心理和平共处、化解矛盾的方法之书。掌控命运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去除负面的情绪与思想,调节内心的平衡,净化心灵的空间,你也可以生活在宁静与平和之中……每一种心理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当拆开华丽的包装时,我们可能会收到喜悦,也可能收到悲伤。与此同时,上帝还送给我们另一种点石成金的能力--让我们能够改变礼物的本质,改变自己的心理。掌握了这种能力,你就可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体验阳光的人生。本书恰好可以助你发现并驾驭这种能力,完善心灵,获得平和的内心。它是一本关于获取健康、财富的心灵书卷。
热门推荐
  • 医仙当道:色遍天下美男

    医仙当道:色遍天下美男

    一朝穿越,好色小护士摇身一变成了牛叉哄哄小仙医。孤傲狼王还恩以身相许?果断收了,没问题。霸道皇子死皮赖脸念念不忘?小意思,拿下。冷漠仙尊美如天人可惜太冷?绝不放弃,坚持。风骚狐狸精卖身卖“sao”,只为爬上她的床?她可不是柳下惠,准了。乖巧的正太小倌,冷漠寡言的杀手,温柔的狸猫一号,火爆的狸猫二号,各色美男各有千秋,n选1还是全拿下?某人格言:吃遍天下美食,色遍世间美男,如此好事摆在面前若是不要那她就不叫朗九九!
  • 锁心记

    锁心记

    一个精灵般的女子奉命潜入金城卧底,成为他的妃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那喜怒无常变化莫测的性格所吸引,更假戏真做,爱上了他……为了让她重生,他开始了艰辛的寻魂之旅——探幽王冥宫,下东海龙宫,赴大漠魔窟,斩火焰邪神,访雪山情冢,踏战神之巅,上昆仑仙境……历尽种种艰难之后,她能否重生?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他?
  • 土豪总裁爱小雅

    土豪总裁爱小雅

    一天,小雅看见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子被绑着,听见房间里的一个男人说要用这个小男孩来威胁熊老董,小雅立马听出来这句话的意思,他们这是绑架,小雅心一抖一抖的,脸上显示出害怕,惊恐,在想要不要救这个男孩呢?他们竟然是绑架,就一定是坏人,小雅鼓起勇气,帮那个男孩松绑,那个男孩突然醒了,小雅用嘘的手势,命令不让那个男孩叫出声来,男孩明白了她的意思,松绑之后,他(她)们两个就跑了出来,由于那个男孩腿已经酸了,跑不动了,小雅对他说:你一定要坚持,你不坚持他们还会把你绑回去的!那个男孩一下子有了力量,小雅带他逃出了那座山,小雅救出那个男孩说:你快回去吧!男孩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顾小雅!说完就走了,
  • 聪明女人的活法

    聪明女人的活法

    堂堂正正还是唯唯诺诺?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认认真真还是马马虎虎?欢欢喜喜还是悲悲戚戚?规规矩矩还是随随便便?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幸运不会从天而降,好命不是天生造就。要想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我们就要认真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法,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精彩。爱情、事业、生活……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对待,理性地规划。本书以女性的视角,从修身、家庭、职场、婚姻等各方面生动展示女人应有的精彩活法。内容实用、贴心,是专门写给女人的—部不可多得的心灵成长读物。
  • 佐佐木

    佐佐木

    结合金木盗墓笔记来仿照的一本小说,请认真看
  • 坚持是我的倔强

    坚持是我的倔强

    她的心,冰凉了,一切的爱,在她眼里,都已成了过眼烟云。“冷漠”成了她的代名词,原因只因为他,一个二货得不能在二的人了。呵呵,背叛了我,好啊,你给本小姐等着吧,此仇我非报不可!
  • 倾世曦月:18夫君放过朕

    倾世曦月:18夫君放过朕

    一场错乱的寻求父母之爱的旅程,让曦月在另一个时空风生水起。当天才女穿越成万千宠爱却痴傻的公主殿下,看她怎么凤凰涅槃,18美男,统一天下。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易烊千玺:离你最近的心

    易烊千玺:离你最近的心

    一条项链,从青丝到白头,从你到我,只因小时候两个人不切实际的一见钟情,多年来苦苦寻找的人,却已经不记得他,是悲是喜,一切由上天决定,上天注定要我们走在一起,那是缘分,上天注定要我们分开,那是考验,还记得樱花树下的承诺吗----等你回来。(切记请勿上升真人)
  • 九尾泪

    九尾泪

    青丘九尾狐仙梦烟,与天帝邵阳一段孽缘。“梦烟,梦烟,只是我的一场梦该多好,这样你是不是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