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2500000001

第1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1)

话题陈述

温州大学陈安金教授:没有任何文化竞争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传统文化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和跨时代的意义,这越来越受到各国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对现代社会越来越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对立的学术态度:或者远离现实,只注重脚注、考据和资料的整理;或者完全从现实的功利出发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所谓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说”一度在很多场合很流行,当现实需要的时候他就要去寻找基因,并认为基因在一定的时间里遇到阳光就会灿烂。其实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不正确呢?所谓文化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连续性是指人们只能在既定的、已经发生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历史和文化,而不可能抛开已有的历史和文化另起炉灶、从头开始,这就是文化发展的连续性。间断性是指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学术文化,这个时代的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时代的文化,正因为它有自身的特有的时代内涵。所以,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是间断性的基础,而间断性是连续性的目标指向,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一条铁的规律。

站在21世纪的高度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是每一位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下面我将对这一话题进行陈述,提供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内容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有哪些内容?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从思想观念的起源来看,文化当然有思想观念问题,并不是出现了人就出现了思想观念,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如哲学观念是意识形态中一个较高层次的观念,所以发生得比较迟。从有灵魂这种观念来看,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经有灵魂观念了——距今约18000年了。从拥有比较固定的文化观念角度来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正是在这个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当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尧舜时期算起已有4500年的历史,以春秋时期创立儒学为标志,也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那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以孔子创立的儒学为核心思想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儒学包括以祭祀为中心的国家宗教与政权相联系的道统说,永远把中国凝聚在一起的大中国的政治观念。儒学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掀起了三大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创始时期。第二个高峰是以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为代表的谶纬学说,即在董仲舒的改造之后儒学才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所以董仲舒又被称为“儒者宗”。第三个高峰是朱熹,即程朱道学。从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的发衍,到“二程”,再到朱熹,他们有一个师承关系。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道学或程朱理学是中国儒学的第三大高峰。他们就像三座高峰一样让我们仰望不及,这就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第二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反复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果它没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探讨它的当下性的问题。世界上较早产生的文化如: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虽然历史上辉煌一时,但最后还是趋于黯淡、毁灭殆尽。决定这些文化兴衰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文化的适应力;第二个是文化的抗震性,也就是在面临外族文化侵袭的时候,作为本土文化到底有多强抵御这种文化冲击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坎坷跌宕中始终未曾终绝,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适应力和抗震性的很好的说明。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么强的适应力和抗震性呢?这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广容度、同化力和凝聚力。首先是它的广容度。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容度首先表现为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其次表现在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在中国近代以前,中国对待外来文化总体上是兼收并蓄的,它的典型例证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来自印度。自两汉之际传进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消化吸收到隋唐时期佛教完全在中国扎根并普遍为中国人所接受,而且与儒家、道家文化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容度的一个例子。事实上,佛教到中国以后已经不是原来印度的佛教,它已经完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中国文化的抗震性和它本身自有的文化同化力和凝聚力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当中,历经外族侵略而不衰,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征服者被征服。虽然外族在地域上拥有统治权,但就文化影响力而言从来就不是外来文化战胜本土文化,相反地,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都是本土文化战胜外来文化。这种文 化的同化力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极强的抗震性。外族在取得地域统治和对人身的奴役权之后往往自己就成为精神的被奴役者。在中国历史上像元代的蒙古族和清代满族就是很好的例证,到最后他们都被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所征服。

最后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问题。所谓当下性就是现在我们要反思、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思考在当下、在如今它的意义、价值和启示到底在哪里?儒学文化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华之处,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即儒学思想的当下性。儒学思想的精华何在?它的糟粕何在?在这里我要做一个粗浅的说明,有很多论者从儒学的文献当中找到一些闪光的语言和今日所倡导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种做法对现在还是不无启发的,不能一概地说他是寻章摘句、简单对号,但是把握优秀遗产的精神实质是很重要的。对儒家思想要把握以下六大精华:

第一个精华就是德言为先、修身为本的传统,重视道德自觉和完美是儒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要求人们在道德上应有“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儒家为了达到这种最高的精神境界特别注重德言,德言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用致行的方法进行修身并付诸实践。所谓“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所以上述的儒家传统对现在有何启发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个精华是“为群”“乐群”“公而忘私”的道德规范,就是为了老百姓公而忘私。孔子的大弟子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称为一个君子呢?”孔子说修以静”子路又问:“如此而已乎?”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子路又问:“如此而已乎?”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在这一段问答当中,孔子从修养自己使老百姓得到安乐,揭示了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三个层次都强调“为群”、“乐群”、“为他人着想”、“公而忘私”。这种公而忘私、为群乐群必然产生重民的思想,所以孔孟的思想非常重视老百姓的作用。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的道德规范必然产生整体上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怀是非常浓郁的。如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体现了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百世不衰、千古流芳。这也是今天值得借鉴的情怀。

第三个精华是仁爱、大度、宽容的性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做人应该胸襟宽阔。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作为君子应怀大度的胸怀,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句都取自《易经》中的两句话,就是以大地的胸怀,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又要“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思想必然有助于人伦的和谐、社会的安宁。它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个精华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清华大学校训的第一句话,即做人要无休止的奋发图强。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和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第五个精华是见利思义、以利从义的价值观念。总的来说,儒家主张以利从义,即个人利益从属于或服从社会的集体利益,在此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并不排斥个人利益。有些人对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进行偏颇的分析,认为永嘉学派的“功利主义”只讲利不讲义。实际上并非如此,永嘉学派的“功利”是大功、大利,是为老百姓为国家的大功大利,并不是为个人的一己私利,损害大功大利。这种大功大利符合儒家的以利从义的价值观念。

第六个精华是注重现实,强调务实的态度。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当中宗教色彩最淡,理想主义、人文主义最浓的文化,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宗教的最主要原因。儒家文化重视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的性质有助于务实精神的发展。“华而不实,瓷也,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反对浮华注重求实,表现了一种务实际的民族精神。

当然儒家文化也有糟粕。第一是思不出其位的保守性。儒家的主张为了适应封建的宗法关系和为统治者所承认,就很难有创造性和开放性。他们故意强调道德伦理化的倾向使国人表现为多忍让少进取、多保守少变革的温厚迟滞的性格。第二个是“均无贫”的平均主义。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大锅饭被打破了,但是很多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处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均无贫”的心理定势却没有改变多少。第三个是“君君臣臣”的封建专制思想。这种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当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孔子提出的被董仲舒完善的三纲五常编成的网中的一个网结。中国人的保守性、抑制个性、权大于法、情大于法从源头上都可以追溯到儒家的这种思想。第四个是“伺君敬礼”的依附型性格。这造成了今天人与单位的紧密的依赖关系,使很多单位职工丧失了主体意识。“生为单位人,死为单位鬼”的这种心理严重影响着职工下岗后的再就业和就业难的观念。第五个“君子不器”的排斥科学的态度。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儒学的传统中,对科学是非常排斥的。他们追求的是形而上的道,心理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的境界。对天文、地理、数学他们都看不起。这样一种把科学置于从属地位,重道轻器的不良倾向延缓了中国进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影响也很深刻。第六个是“小人喻于利”的轻商陋习。自古以来,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一直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农的经济基础使儒家一直重本轻末、重农轻商,在道德上要求重利轻义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知识分子不经商、不言利、不看钱的陋习。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主题讲解

温州大学黄涛教授:

一、温州文化的独特性与影响力

温州市社科联洪振宁在《温州文化编年纪事》中提出,温州文化的特征是:

1.平民文化,即生活化、世俗化的倾向。温州代表戏曲南戏是平民群体的艺术。永嘉学派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永嘉四灵”诗派追求写诗“通俗晓畅,清新灵秀”,较多反映世俗民情,都有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

2.集群运作,指善于抱团,合作共生,聚力创新。

3.俗中尚雅。

4.富于创新活力。林亦修在《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中认为,与温州模式有关的温州社会文化特点有:人地紧张关系和农商文化传统、制度外生存与合法化保护、抱团意识与群体边界、敢为天下先。

永嘉学派在历史上就有很大影响,现代社会由于温州模式,温州文化有了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声誉。

二、温州学在区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近年来,地方学、区域(地域)文化研究成为热潮,常见的名称有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徽文化、滇文化等,俨然成学的有北京学、上海学、徽学、晋学、湘学、浙学、泉州学、温州学等。由于研究对象的潜力和研究成果的丰硕,温州学成为地方学中的显著分支。

三、温州模式:区域文化引领、推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经典范例

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的坚实支撑和巨大驱动力,也是引领经济发展、保持经济活力和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温州模式主要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它的形成,显然得益于温州区域文化,它的发展也必将决定于温州文化。近年来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等角度对温州模式的研究较多,而从文化学角度对温州模式的研究还较薄弱。温州文化是怎样造就、推动温州经济飞速发展的?还需要做更多的研讨。

同类推荐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与展望。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 《韩非子》的教育智慧

    《韩非子》的教育智慧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 北大成功学习法

    北大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联姻也有爱

    联姻也有爱

    何其幸运,遇到了你!让我在这冷漠的世界感觉温暖,让我对这无趣的人生充满感激!联姻也可以很有爱哦!
  • 权倾天下:女帝逃婚

    权倾天下:女帝逃婚

    “小柒,你可不可以带我出去?”某个小屁孩笑了笑“可以啊,可是你要亲我一下”某个天真的小娃娃就这么亲了上去,可惜某娃小手一掰两个小屁孩就这么嘴对嘴亲上了。被占便宜的娃“小柒,为什么是嘴呀?”占了便宜的娃笑得那叫一个开心“因为黎青名字里有青字啊,所以黎青的亲亲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哦”被占便宜的某娃“哦,那黎青以后都要这么做吗?”占了便宜的某娃眼皮一跳“不可以,只有对小柒才可以这么坐”“哦。”某娃乖乖应了
  • 神帝传之我的傻妞老婆

    神帝传之我的傻妞老婆

    如果梦中的一切都是真的:“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真的有轮回,而我可能就是那个三太子吗?可是、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你还会在牵吾之手,伴吾半世颠簸。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还愿意为吾扶琴一曲,洗吾心灵创伤。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是否还愿意遮吾之眸,掩吾一世沧桑。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是否还愿意吻吾之唇,解吾一世情伤。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们如今又在何方。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诸君是否还愿陪吾血战八方。”
  • 18号店

    18号店

    “18号店”事实上正是作者经营的情趣商店的名字。书中以18号店的成长史为线索,记录着跟它有关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这里有你我不曾见过的角落,那里爱恨缠绵,真切而刻骨。这里也有你我不曾接受的,或者,恰恰在经历的爱恨纠葛,模糊又清晰。这是一部反应现代人爱情观和性观念的小型词典,让你直面情与爱的残忍和欢愉。
  • 终极一班之永恒不灭的爱

    终极一班之永恒不灭的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身负重任来到他们身边。在这个善与恶对决的世界里,她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她的情又是否会画上完美的句点?心儿,我的幸福只有你,我不能没有你,只有你在我身边,我的人生才会完整,才会有意义,失去你,你叫我如何活下去,你不可以离开我。——Bye小雨
  • 满月欢

    满月欢

    这是一群在阳光下成长的风一样的少年,他们善良、纯朴,身上飘着泥土的清香;他们坚忍、爆烈,骨子里藏着寒梅、秋菊的执著;他们单纯、快乐,像草原上的野马一样无拘无束。当满月盈照山河,他们快乐地如同出笼的小鸟,当弯月斜照人间,他们在朦朦的雾气里徘徊、踟躇。。。一切皆因心中有爱,对她的爱,凤梨,一个凤梨花一样秀雅、端庄、美丽的女子。在坎坷的情路上,她该如何把握青春,逆转爱情,让圆月高照,月满人间。
  • 好想在一起

    好想在一起

    总幻想自己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却不曾发现你我未曾遇见
  • 远去的书声

    远去的书声

    本书为散文集。作品分三部分,以“书肆书语”“书人书语”“书外偶记”三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不为喧嚣的市声所动,过着行则书肆,卧对半床书的简朴生活,宣扬了读书“是吾辈常事”的高贵品质。
  • 行尸走肉之东方变

    行尸走肉之东方变

    只有强者当权的社会被重新洗牌,小人物们才有机会大展身手!前面有丧尸!枪?手雷······都木有啊!
  • 凤凰劫:千秋莫负

    凤凰劫:千秋莫负

    “此战,我若赢……”他看向她,目光温柔,语气中是对未知的担心,此战凶多吉少“我陪你君临天下。”她握住他的手,眉眼弯弯,笑得恬淡“我若输……”她笑意更深,“我立马改嫁!”群号:204188527知音体内容概括:原著——为前妻登上神仙宝座,八旬教授不畏牛鬼蛇神本文——腹黑混血妖孽少年为何恋上娘亲的高龄师父?牛鬼蛇神同读者见证千百年前旷世畸恋!【PS:本文原著向,逗比吐槽风,几万字带你看完封神演义和一段逗比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