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3500000021

第21章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停滞阶段(1949-1977年)(9)

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方豪的《中国天主教人物传》。《方豪六十自定稿》虽然没有在大陆出版过,但此书通过种种渠道在学者中间流传。方豪的这些著作,对于推动大陆自80年代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了方豪的《中西交通史》,韩琦在《重读方豪<;中西交通史>;》中写道:“方豪的时代尽管已经过去,但他的论著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汉昇是在1949年之前即以研究中国经济史而著名的学者,到了台湾后,致力于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特别是16世纪美洲白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入中国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他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的论文就有《美洲白银与十八世纪中国物价革命的关系》、《明中叶后中国黄金的输出贸易》、《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略论十七八世纪的中荷贸易》、《再论十七八世纪的中荷贸易》、《略谈近代早期中菲贸易史料:<;菲律宾群岛>;——以美洲白银与中国丝绸贸易为例》、《明清间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估计》等。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上述全汉昇的论文,可见“历史编·明清卷”。他的其他主要论文还有《明季中国与菲律宾间的贸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68年第1卷),《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69年第2期),《自明季至清中叶西属美洲的中国丝货贸易》(《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1年第2期),《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2年第1期),《近代早期西班牙人对中菲贸易的争论》(《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6年第1期),《再论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陶希圣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1979年)。他的主要论文集有《明清经济史硏究》(1987年),《中国经济史论丛》两册(1972-1976年)。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全汉昇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台湾其他学者也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中,较早的论文有包遵彭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制度考》(《大陆杂志》1959年第1期),文中提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至少有七种不同制度,大小相比。其船料、修、广、桅数,系依次递减,每次奉使远航,均非同一形制”。进入6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更多了。除了夏靳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地名考》(《大陆杂志》1963年第3期)外,主要有徐玉虎的一系列文章:《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考》(《大陆杂志》1962年第12期)、《巩珍<;西洋番国志>;庋藏经过考》(《大陆杂志》1965年第6期)、《郑和航海“过洋牵星图”之诠释》(《大陆杂志》1966年第6期)、《郑和时代航海术语与名词之诠释》(《明代郑和航海图之研究》,台湾学生书店1976年)、《明郑和航海图中针路之考释》(辅仁大学《人文学报》1973-1975年)等。最后一篇文章,被认为是继60年代向达之后“关于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研究的长篇力作”。

在中国与欧洲早期关系史研究中,曹永和与赖永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曹永和的研究重点是荷兰与台湾的历史关系,主要论文有《荷兰与西班牙占据时期的台湾》(《台湾文化论集》1954年)、《从荷兰文献谈郑成功之研究》(《台湾文献》1961年第1期)、《荷据时期台湾开发史略》(《台湾文献》1976年第1期)等。另外,他还写过一篇十分独特的文章《欧洲古地图上之台湾》(《台湾文献》1962年第1期),很值得一读。1979年,台北的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曹永和的《台湾早期历史研究》一书,收录了上述这些文章。2000年,台北的联经出版公司又推出了曹永和的《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续集》和《中国海洋史论集》两部著作。

赖永祥的研究重点是英国与台湾的历史关系,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台湾郑氏政权的贸易关系。他的力作《台湾郑氏与英国的通商关系史》(《台湾文献》1965年第2期),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所保存的档案资料为依据,全面考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郑氏政权之间的贸易关系。该文认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台湾郑氏政权之间的关系,“起自康熙九年(1670年)英船班丹号抵台时,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氏降清时为止。英人来台系应郑经之邀请而来者,郑氏为求通洋之利及军火之援助,英人则计划在台设立基地,以之作中日菲欧南海间之中介贸易,进而企图与中国日本直接贸易”。文章介绍了双方的贸易商品、具体的贸易船只,分析了影响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郑氏政权之间贸易关系的种种因素,附带指出,向达等人在英国所见到的永历大统历,实际上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台湾带去的。赖永祥主要著作有《十七世纪台湾英国贸易史料》(1959年)、《台湾史研究(初集)》(1970年)等。

对于古代中日关系史,台湾学者也有不少研究。余又荪发表过《元代的中日贸易》(《铭传学报》1965年第1期)、《明代以前之中日关系》(《大陆杂志》1951年第2期)、《明代与日本之勘合贸易》(《铭传学报》1965年第2期)等一系列文章。李光涛除了《日本朝贡大明史事》(《大陆杂志》1964年第7期)等研究中日关系的文章外,还发表过研究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关系的不少文章,如《朝鲜壬辰倭祸与李如松之东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明季朝鲜“倭祸”与“中原奸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6本,1955年)、《朝鲜实录中所见之中韩文化关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3本,1962年)等。稍后关于中国与朝鲜半岛海上往来的主要文章有宋晞的《宋商在宋丽贸易中的贡献》(《史学汇刊》1977年第8期)。

此外,还可以列举一些很有特色的文章,如李光涛的《记清代的暹罗国表文》(《“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下,1959年)、陈学霖的《记明代外番入贡中国之华籍使事》(《大陆杂志》1962年第4期)等。在《记明代外番入贡中国之华籍使事》一文中,作者指出:“明代外夷之以华人充入贡使事,东有日本、琉球;南有暹罗、真腊、爪哇等国。”文章在考察了宋素卿、谢文彬、洪茂仔等充当外国贡使的华人事迹后,认为“诸华籍使事,除极少数人外,余皆流品复杂,无甚教养者”,他们成为外夷的贡使,“实为极偶然之事”,而且,“外夷之以华人充任贡使,除方便言语外,于彼邦,或于中国,皆鲜有作用”。而大陆学者是在20年后才开始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在香港,饶宗颐的许多文章也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例如他的《蜀布与Cinapatta——论早期中印缅交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5本第4分,1974年)。1999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饶宗颐东方学论集》,收录了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论文。另外,1949年后移居香港的罗香林,对海上丝绸之路也有过不少研究,主要成果有《蒲寿庚研究》(1955年)、《屯门与其地自唐至明之海上交通》(《新亚学报》1957年第2期)、《1842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对外交通》(1959年)、《唐代光孝寺与中印交通之关系》(1959年)、《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1961年)。

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中,19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依然继续研究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问题。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1949年之前已经享誉学术界的一批学者,保证了这些研究得以在很高的学术水平上进行。尽管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并不是大陆学术界的主流,而且充满了曲折,但并没有完全中断。在台湾及香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也不是最引人关注的领域,但成果却很不少。所有这一切,为20世纪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 魔女最逍遥

    魔女最逍遥

    一代皇朝篡改要演绎多少悲欢离合,一场后宫惊魂暗斗注定要埋葬多少红颜泪?天涯海角永相随是梦非梦,爱在离别聚首时彻悟痴迷,情与仇的纠结终究来源于人心的执着,富贵浮云,笑拈天下,弃洒红尘,唯我最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俗源流的故事

    风俗源流的故事

    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黑道总裁之恋

    黑道总裁之恋

    她,丑加胖,别人的嘲笑无时不刻都在,她认了。有朝一曰,她,丑女大翻身,被黑道老大领养,拼死地训教,变成了黑道中的杀手至尊,他,黑白两道中的神秘总裁,他和她在训教中相遇,他是她的守护神,也是她黑道中的哥哥,有朝一日,她回到了这座学校,而他随后跟来,,,然而,一次任务,她受了伤,他不见,五年后,她和他形成陌路,再相遇,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一个个地煎熬着,,,
  • 青春熠燃

    青春熠燃

    纪念青春,走过了,不后悔。
  • 穿越:婴儿小王妃

    穿越:婴儿小王妃

    朱茵洛,神偷传人,拥有超能第六感,能“看”到别人短期的未来,却看不到自己的,惨遭天遣,穿越异世,让她吐血的是,她竟穿越到一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将军府三小姐身上。八个月被赐给他做皇子妃。十岁时,他十八岁,她智斗敌国使臣,为家族争光。他看中了她的姐姐,她一纸休书丢给他:“是我休了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愿时光清浅,许你晴天

    愿时光清浅,许你晴天

    她还小,却遭家人反目。在第一时间,没有谁关心她、安慰她,反而嘲笑她愚蠢。她饱含痛苦,看遍世间人心。几年后,她复出归来,没有人再敢指责她。她冷笑,虚伪的人类。。。。
  • 总裁前夫要疼我

    总裁前夫要疼我

    黑道+豪门。他是黑道首领,是控制世界金融界的总裁。他温文儒雅,腹黑残忍。六岁,她遇到他,一见倾心。十岁,她追随他,步入黑帮。十六岁,她嫁给他,身价千万。从哥哥,到叔叔,从千金小姐,到阶下囚。她以为自己一颗心,总可以让他柔软。孰不知自始自终,她不过是他手中的工具……
  • 猎妖箭客

    猎妖箭客

    古时有大禹除妖治水!后羿射妖平乱!后有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驱鬼除妖,并称四仙!清代又有《聊斋异志》,如果不发生,为何妇孺皆知?皆因妖魔鬼怪,隐隐入世,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今有猎妖之士,在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除妖驱鬼灭魔,为人们带来稳定祥和,却不为人知。猎妖其实只是维护人心中的平衡,不让人堕入妖邪。什么是妖?为何妖堕入妖邪?每个人心中都有正邪,当邪压过正,就有了妖。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妖就是人,就是人的邪念和心底黑暗催生出来危害人自己的事物。
  • 黄金主教练

    黄金主教练

    “你好科比,是谁让你成为历史铁王”科比说道:“是张凯。”“你好,詹姆斯,是谁让你整天永远不会抽筋呢。”詹姆斯色眯眯地看向记者:“当然是张凯了。”“你好,张凯,你是如何降服这两位巨星的。”张凯考虑下,“恩......,这就是我的职业生涯。”
  • 亘古往事

    亘古往事

    倘若,盘古开天辟地是真实的。倘若,人类确实是女娲捏土而造的。倘若,山海经的神话故事都是存在的。那么,这个故事也许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