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3500000042

第42章 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回顾(7)

这一时期的相关论文则更多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

如陈造福的《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系考略》(《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邹启宇的《中泰关系史上的一个疑案》(《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许道勋、赵克尧、范邦瑾的《汉唐时期中国与师子国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6期),陈高华的《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里来华新考》(《南开学报》1980年第4期),尚芳的《也谈素可泰国王来访问题》(《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宋岘的《七世纪中大食进兵阿姆河北的年代》(《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张俊彦的《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的往来——兼论中国和阿曼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沈福伟的《中国和阿曼历史上的友好往来》(《世界历史》1982年第1期),江醒东的《明代中国与菲律宾的友好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彭友良的《宋元时期中国和柬埔寨的友好关系》(《海交史研究》1982年第4期),张莲英的《明代中国与泰国的友好关系》(《世界历史》1982年第3期),周中坚的《中柬友好关系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印支研究》1982年第2期),郭应德的《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文化联系》(《阿拉伯世界》1982年第1期),赵和曼的《古代中国与柬埔寨的海上交通》(《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陈炎的《中国同缅甸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上、中、下)(《文献》1986年第3、4期,1987年第1期),沈立新的《中国古代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阿拉伯世界》1987年第1期),余定邦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历史上的友好往来》(载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编的《东南亚史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冯兴盛的《苏禄国王访明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91年第2期),陈炎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菲、美之间的文化联系》(《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1期),陈铁凡、傅吾康的《<;西山杂志>;节文质疑——据<;文莱国宋墓考释>;》(《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2期),林少川的《渤泥“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新考》(《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2期),龚延明的《文莱国宋墓“判院蒲公”索解——兼评<;西山杂志>;(手抄本)的史料价值》(《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2期),莫任南的《刘宋时遣使来华的迦毗黎国在南亚何处》(《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1期),许永璋的《关于层檀国使者访华次数问题》(《海交史研究》1994年第2期),陈炎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林悟殊的《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傅伯模的《唐以来我国浙江海上与阿拉伯的交往》(《阿拉伯世界》1997年第4期),宋岘的《唐代中国文化与巴格达城的兴建——(唐)杜环<;经行记>;新证之一》(《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1期),谢方的《也谈文莱<;蒲公碑>;与<;西山杂志·蒲厝>;的关系》(《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1期),李玉昆、李秀梅的《中斯友好与泉州锡兰王裔》(《海交史研究》1999年第2期),钟小武的《洪武年间明朝与东南亚的使者往来》(《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傅亦民的《唐代明州与西亚波斯地区的交往》(《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宁荣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考释》(《阿拉伯世界》2006年第2期),万明的《从诏令文书看明初中国与越南的关系》(《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第4期),迪茹茜、吕宁、阎晶宇的《试论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以文献及相关文物为中心资料》(《博物馆研究》2010年第2期),石云涛的《南朝萧梁时中外互动关系述略》(载刘新成主编:《全球史评论》,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

(2)科学技术的交流

如黄盛璋的《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巴次大陆的时间和路线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宋大仁的《中国和阿拉伯医药交流》(《海交史研究》1980年第2期),潘吉星的《阿格里柯拉<;矿冶全书>;在明代中国的流传》(《海交史研究》1981年第3期),林更生的《古代从海路外传的植物与生产技术初探》(《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夏秀瑞的《唐宋时期中国同马来群岛各国的友好贸易关系》(《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宋岘的《对<;回回药方>;中的古医人姓氏的考证——<;回回药方>;研究之一》(《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宋岘、冯今源的《论古代阿拉伯医方书与<;回回药方>;的剂量关系》(《回族研究》1991年第4期),林乃燊的《略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2期),宋岘、宋莉的《对<;普济方>;和<;本草纲目>;中的回回医方的考证》(《回族研究》1992年第2期),陈伟明的《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1期),宋岘的《论大食国药品——无名异》(《中华医史杂志》1994年第3期),宋岘的《从红白莲花看<;本草纲目>;与伊斯兰(回回)医药的关系》(《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年第1期),宋岘的《<;本草纲目>;与伊斯兰(回回)医药的关系》(《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等。

(3)宗教文化的传播

蒋颖贤的《印度婆罗门教及其传入泉州》(《海交史研究》1980年第2期),黄秋润的《浅谈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海交史研究》1980年第2期),朱江的《伊斯兰教文化东渐扬州始末(下)》(《海交史研究》1980年第2期),杨钦章的《试论泉州聂斯脱里派遗物》(《海交史研究》1984年第6期),马通的《香料之道上的伊斯兰史迹》(《海交史研究》1984年第6期),黎小明的《广州与古代僧人的海外往来》(《海交史研究》1986年第1期),陈达生的《宋元时期泉州穆斯林祈风祭海之踪迹》(《海交史研究》1986年第1期),泉州海交史博物馆的《天妃史迹的初步调查》(《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1期),杨钦章的《海神天妃的故事在明代的西传》(《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1期),杨强的《天妃信仰之属性及其他》(《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1期),刘南强著、林悟殊译的《华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陈国强的《泉州回族与伊兰教、阿拉伯人》(《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金秋鹏的《天妃信仰与古代航海》(《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陈长城的《莆田涵江发现摩尼教碑刻》(《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周梦江的《从苍南摩尼寺的发现谈温州摩尼教》(《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2期),曾丽民的《泉州与琉球的民俗关系》(《海交史研究》1994年第2期),吴廷璆、郑彭年的《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韩振华的《宋元时代传入泉州的外国宗教古迹》(《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1期),盛利、于澎的《佛教海上传入述评》(《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韩振华的《宋代泉州伊斯兰的清净寺》(《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廖大珂的《“亦思巴奚”初探》(《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王荣国的《简论近代福建佛教向东南亚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韩振华的《元末泉州伊斯兰的“番佛寺”》(《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1期),林翠如、庄景辉的《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年代及其墓主人身份的考证》(《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吴平的《近代海上的对外佛教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廉亚明的《中国东南摩尼教的踪迹》(《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陆芸的《14世纪中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墓碑石研究札记》(《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蓝达居、林元平的《论闽东南港市海洋人文的研究》(《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陈尚胜的《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朱天顺的《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2期),李少园的《论宋元明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5期),伊能嘉矩、林蔚文的《台湾的天妃及其他海神之信仰》(《东南文化》1990年第3期),陈高华的《元代的天妃崇拜》(载《澳门妈祖信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黄静的《天妃信仰的起源、属性、传播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广东史志》1999年第2期),蒋维锬的《“天后”、“天上圣母”称号溯源》(《莆田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蒋维锬的《明永乐至宣德间的太监外交与天妃崇拜》(《莆田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时平的《郑和航海与天妃信仰史料的补遗及考释》(《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王元林的《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游建西的《郑和下西洋与妈祖崇拜在海外的传播》(《中国道教》2007年4期),郑丽航的《明代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天妃考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等。

在上述论著中,不乏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佳作,下面试举几例。关于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我们特地挑选80年代前期的几篇文章作一介绍,以了解学术发展的基础。

陈造福详细考察了19世纪以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他认为,中国和印尼在汉代就建立了朝贡关系,到了南北朝隋唐宋时期,两国交往更加频繁;元初由于忽必烈派兵远征印尼,中印导致两国关系恶化;明代中印尼关系重续前缘,且更加密切,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印尼停留,印尼也多次遣使朝贡;16世纪以后,印尼被欧洲殖民者相继占领,中国和印尼关系也受到影响,但这时另外一种因素又加强了两国的友谊,这就是在印尼的华侨。自唐以后,中国人不断移民到印尼,但大规模的移民则是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荷兰入侵印尼以后,因为殖民者需要大量劳工。中国移民为印尼的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华侨还和印尼人一起共同反抗抗荷兰殖民者,多次组织联合起义,华侨还一度建立了自治政权——兰芳大总制。反抗殖民者的斗争,更加巩固了华侨和印尼人的友谊。

赵和曼考察了古代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柬埔寨古称扶南,曾是海上交通的要塞和枢纽。东汉章帝时,扶南第一位国王就开始遣使来朝。3到6世纪中叶是扶南的强盛时期,中柬海上交通有了新的发展,吴王孙权曾派朱应、康泰出使扶南。唐贞观时,扶南被真腊所灭,此时虽然南海交通的中心已转到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但中柬关系并未中断,来华使者级别越来越高,甚至王子和副王亲自率团来,贸易规模也扩大了。宋元时期中柬交流更加密切,贸易也更频繁。明代早期和中期,中柬关系达到最高峰,真腊平均每两年就遣使来华一次进行朝贡贸易。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中柬两国都发生政治危机,双方关系逐渐中断,但民间往来继续发展,即使在19世纪依然如故。在中柬交往中,至少从宋代起,中国人开始定居柬,逐渐形成了众多定居柬埔寨的华侨。

陈炎对古代中国和缅甸的海上交往进行过比较系统的探讨。他认为,缅甸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早期就受中国青铜文化的影响。中缅海上关系是从汉代南海航道开通后开始的,南北朝时唐代高僧多从水路经缅甸到印度;宋代中缅海上交往更加密切,缅甸蒲甘朝积极发展和宋的朝贡贸易,两国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也很活跃。中缅之间的官方关系在元代虽然经历了冲突和曲折,但民间海上贸易却有新的发展,中国海商常以丝绸、瓷器、乐器、金银、铜铁去换取缅甸的象牙、胡椒、稻米等特产,元代货币在缅甸流通较广。明代中缅贸易比前代更加繁荣,规模空前;缅甸玉石风行中国,中国瓷器不仅传入缅甸,而且还在缅甸转口或在当地仿制出口。清代发生永历入缅和清缅战争,使大量的中国移民来到缅甸,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清缅战争后不久,两国恢复邦交关系,中缅文化交流又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延续到殖民者入侵之后。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踏上世界寻宝之旅,叩开世界宝藏之门。世界文化宝藏的终极指南,踏足复活岛,飞到秘鲁上空,研究神秘的纳斯卡图案,展开一段紧凑的寻宝旅程现在开始阅读这些埋藏在山野、溪流、幽涧深处的宝藏,和它们背后曲折离奇的传说吧,感受他们神奇的魔力……
  • 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到欧洲,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的。这些教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有着至高的权利。不仅有权,而且有钱。从这些教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以看出其耗费金钱之巨大。豪华的教堂实际上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个方式。去除政治的因素,教堂所展示的建筑技术实在令人惊叹。不少这样大型的教堂始建于11到14世纪。这时的欧洲人就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筑,并且使用至今仍旧辉煌不减。
  • 文化十日谈

    文化十日谈

    本书采用对话方式,对知识分子之命运、历史研究之要义、出版阅读之现状、文学艺术之真谛、公共政策之得失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 菊与刀(精华版)

    菊与刀(精华版)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热门推荐
  • 混元血劫

    混元血劫

    “慕容雅雅!你想对我做什么?”楚云看着身前一丝不挂慕容雅雅,正冷漠高傲的朝自己一步步走来!“噪舌!”慕容雅雅一个闪身出现在楚云身旁,闪电般朝着楚云侧颈砍了一记掌刀!“砰……”楚云应声而倒,两眼一黑不省人事!当楚云醒来后两腿发软,该发生的也发生了,不改发生的也发生了……
  • 风雷震

    风雷震

    风雷震,声碎寰宇。山河变,只手断天。落魄少年,凌屈受辱。遇深渊灵珠,升九天之龙;掌天地之力,奋英雄之怒。四海雄霸,八荒叱咤;包举宇内,帝尊天下!
  • 绝色毒仙邪魅君

    绝色毒仙邪魅君

    她不过是来自异界的一抹幽魂,之前为了这具身体母亲的仇恨接近他,最后却以痛心的不舍看着他离开。自从她的计谋被他识破,他依旧对她如初,无论何时都陪在她身边,哪怕那一日,她的匕首刺进了他的胸膛,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无法自拔。她为了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身份,寻遍世间良药,只为让他好起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只是最后没有等到他,却等来一句『我在仙界等你』========================================『有时候,并不是无缺的爱情才叫美满。』前半部分升级,后半部分言情,全文1V1.无大虐,喜欢的亲们快快入坑~
  • 六世轮回:恃宠狐仙

    六世轮回:恃宠狐仙

    一花一得宠,双生半灵魂。这一世,她是个不懂世事的乡村丫头,只想无忧无虑坐吃等死一辈子。谁想一次变故让她遇上了修为千年的绝色狐仙,还不明所以的得了仙身。人间走过一遭,看尽百态,却还是看不破。她总是爱得疯狂,乱命格,乱六界,不惜天下大乱。只为保全一人。
  • 瞧,那小样儿拽的!

    瞧,那小样儿拽的!

    她——一个神经大条,古灵精怪的宇宙超级无敌大花痴。他——一个神秘莫测,让人抓不住,也猜不透,却又冷漠异常的英俊王子。他——一个风趣赖皮,却又痴情不已的俊美骑士。他——一个暴躁霸道,却又如同天神般俊美的混血儿超级巨星。而他们四人之间又会摩擦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呢?
  • 隐世高手在都市

    隐世高手在都市

    一个隐世八百年的家族,一个被族人抛弃的武学废材,出山之后,却逐渐成为一名旷世高手。初次来到陌生的现代都市,面临的却是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生,教徒弟,做保镖,还莫名成为了警方卧底,但这黑恶势力的背后,操控的居然是同族高手。
  • 神奇宝贝之七救世主

    神奇宝贝之七救世主

    本故事将讲述主人公小卓与他的小伙伴在关东地区冒险参加石英大会的故事。本故事与原创相比有很大的改动,如:自创Mage进化,十八大属系天王与两位冠军组成的二十大天王,自创技能、人物等等。如果大家觉得本书还不错本作者还会写第二部哟!本作者写完一章就会立更新,不会让各位读者久等!
  • 黑骚

    黑骚

    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被中国作家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这是一本关于解放前西北农村家族之中的矛盾。揭示了人类传宗接代的真谛——两性的活动,该书描写细腻、情感古朴厚重。
  • 凤歌楚狂人

    凤歌楚狂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下即是江湖,江湖在人心中,
  • 现代志异

    现代志异

    陈亦幻,是现代人,然而在他的世界里百鬼横行,万妖出没......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他而来,然而为了活命的他,不得不施展浑身解数去化解危难!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他发现,这似乎是在一个阴谋之中......